桃源縣三陽港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1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5101
2024-12-02
16頁
9.83MB
1、桃源縣三陽港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三 陽 港 鎮 人 民 政 府2024.9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精神,推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合理保護與利用三陽港鎮國土空間資源,指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有序開展,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湖南省、常德市和桃源縣統一部署要求,結合三陽港鎮實際情況,制定桃源縣三陽港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包括鎮域和鎮政府駐地兩個規劃層次。鎮域范圍為三陽港鎮全部行政轄區;鎮政府駐地范圍為位于新湖社區和部分三陽港村。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352、年,規劃期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前言目錄一、發展定位目標一、發展定位目標1.1.1.1.發展定位發展定位1.2.1.2.發展目標發展目標二、國土空間格局二、國土空間格局2.1.2.1.構建總體新格局構建總體新格局2.2.2.2.嚴格落實三條控制線嚴格落實三條控制線2.3.2.3.合理劃定規劃分區合理劃定規劃分區三、國土空間保護三、國土空間保護3.1.3.1.耕地資源保護耕地資源保護3.2.3.2.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保護3.3.3.3.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四、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四、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4.1.4.1.鎮域用地布局規劃鎮域用3、地布局規劃4.2.4.2.產業布局規劃產業布局規劃4.3.4.3.鎮村體系規劃鎮村體系規劃4.4.4.4.鎮區用地布局規劃鎮區用地布局規劃五、完善綜合支撐體系五、完善綜合支撐體系5.1.5.1.綜合交通規劃綜合交通規劃5.2.5.2.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5.3.5.3.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六、規劃實施保障六、規劃實施保障6.1.6.1.組織機制組織機制6.2.6.2.政策支持政策支持6.3.6.3.宣傳引導宣傳引導6.4.6.4.監督實施監督實施1.1 發展定位桃源桃源三陽港三陽港發展定位目標發展定位目標農業大鎮桃源縣優質糧油重要生產基地;商貿重鎮桃源縣中部新興的貿易基4、地;生態美鎮人居環境優美的生態宜居家園;1.2 發展目標總體發展目標:總體發展目標為城鄉經濟繁榮、城鄉功能完善、城鄉環境優美、城鄉社會事業一體發展的“農業重鎮、生態美鎮”。指標類型指標名稱單位2020年(基期年)2025年(近期年)2035年(目標年)指標屬性社會發展戶籍人口規模萬人2.312.302.26預期性常住人口規模萬人3.133.093.03預期性底線管控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公頃245.39245.39245.39約束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公頃4793.484793.484793.48約束性城鎮開發邊界公頃95.5395.5395.53約束性耕地保有量公頃5130.165130.16515、30.16約束性用水總量萬立方米/年-163.54186.33約束性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公頃89.2295.5395.53約束性村莊建設用地規模公頃1399.991129.341129.34約束性結構效率人均城鎮建設用地平方米54.8057.9456.67預期性人均村莊建設用地平方米934.20781.49840.35預期性生活品質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張1.121.632.05預期性千人養老機構床位數張-預期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100預期性生活污水處理率-90100預期性村莊等級公路通達率100100100預期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100100預期性村衛生室數量個141414預期性26、.1 嚴格落實三區三線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將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和底線。至 2035 年,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共4793.48公頃(71902.2畝),占全域面積的 27.08%,在鎮域北部、南部分布相對集中,其他區域零散分布。與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銜接,三陽港鎮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為245.39公頃,占全域面積的 1.39%,位于鎮域西部,主要涉及區域為三里溪水庫。鎮域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 95.53公頃,占全域面積的 0.54%。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桃源桃源三陽港三7、陽港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格局2.2 構建總體新格局 構建“兩心、兩軸、三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桃源桃源三陽港三陽港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格局結合鎮域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態特色,保護傳承三陽港鎮的自然稟賦、人文脈絡,嚴格保護自然生態本底,統籌自然生態整體性和系統性,聯系山水林田湖自然資源,營造大地景觀,構建“兩心、三軸、四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兩心:主服務中心和次服務中心。三軸:南部經濟發展軸、北部經濟發展軸、內部聯系軸。四區:北部集中高效農業區、南部集中高效農業區、中部生態農業區、西部生態保護區。2.3 合理劃定規劃分區 落實優化桃源縣規劃分區桃源桃源三陽港三陽港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格局依據桃源縣8、劃定的三區三線和桃源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根據三陽港鎮國土空間格局以及三陽港鎮自身實際情況,將鎮域劃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6類規劃一級基本分區,并進一步細化鎮域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其中三陽港鎮農田保護區4793.48公頃,城鎮發展區95.52公頃,鄉村發展區中村莊建設區1129.34公頃,一般農業區1192.25公頃,林業發展7900.68公頃,礦產能源發展區3.18公頃。3.1 耕地資源保護桃源桃源三陽港三陽港國土空間保護國土空間保護嚴格耕地數量管控:將76952.4畝耕地保護目標和71902.2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9、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嚴格實施年度“進出平衡”與“先補后占”。嚴格耕地用途管制: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改善提升耕地質量:有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圍繞提升糧食產能,堅持新增建設與改造提升相結合,著力打造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3.2 生態環境保護保護水源地:嚴格依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進行保護。保護水源生態系統、重點對鎮域內的排污管網進行檢修與改造、加強完善水資源監測系統建設、建立水庫水源地保護長效管10、理機制。保護河流水系:修復河岸生態、加強節水宣傳力度和強化聯合監管、強化水資源管理、保護生態系統的本土性,防止生物入侵。保護公益林:公益林嚴格依據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湖南省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進行保護。因特殊情況確需調整和改變用途的,應按照等有關規定報原審批機關批準。4.1 鎮域用地布局規劃桃源桃源三陽港三陽港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保障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底線,在不影響生態環境前提下,適度開發未利用地,鼓勵利用存量用地和低效用地,集約節約利用建設用地,合理利用農用地。規劃至2035年,耕地面積為4835.22公頃,占比27.31%;林地面11、積為8329.34公頃,占比47.05%;園地面積為1150.51公頃,占比6.50%;城鄉建設用地面積為1224.87公頃,占比6.92%。空間結構優化4.2 產業布局規劃桃源桃源三陽港三陽港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 一三產業融合布局規劃按照“農業大鎮、商貿重鎮”的發展思路,將三陽港鎮產業定位為:集農業、商貿為一體,集聚區域特色的新型城鎮。從全域統籌、資源基礎、區位交通條件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將三陽港鎮主要分為六大產業區:水果水稻種植區、油茶種植區、煙葉種植區、生態觀光休閑區、富硒水稻高產區、水果觀光采摘區。4.3 鎮村體系規劃桃源桃源三陽港三陽港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建12、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 構建“中心城鎮中心村一般村”的三級鎮村體系根據三陽港鎮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重點,構建“中心城鎮中心村基層村”的三級鎮村體系,其中,1個中心鎮區、1個中心村、10個基層村。中心鎮區:新湖社區和三陽港村,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交流活動中心。服務對象主要為全鎮域的居民。中心村:太平橋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相對完善,有一定集貿基礎,與鎮區形成南北呼應,主要服務周邊村莊。基層村:袁家坪村、茅葉寺村、白栗坪村、沙坡堉村、土黃坪村、花山洞村、跑馬嶺村、向家坪村、九莊堉村、黃柏山村。4.4 鎮區用地布局規劃桃源桃源三陽港三陽港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一軸兩帶三區”的13、城鎮結構形態結合地形地貌、建設適宜性評價、產業和交通聯系等因素,確定城鎮空間布局結構。城鎮空間布局結構可概況為“一軸兩帶三區”的城鎮結構形態。一軸:以三陽港為軸線的,沿河綠化景觀軸線;兩帶:分別以過境道路環城東路和環城北路為主要的交通帶;三區:鎮區中部的公共服務中心區,鎮區西部的居住區以及鎮區東南部的工業區。5.1 綜合交通規劃桃源桃源三陽港三陽港完善綜合支撐體系完善綜合支撐體系 形成“三橫兩縱”的鎮域主要道路系統三陽港鎮對外交通便利,規劃形成“三橫兩縱”的道路系統:三橫:桃龍大道、省道S311、縣道X171。兩縱:為規劃的高速公路和省道S328(縣道XJ09)。加快建設“四好農村道路”,實施14、道路黑化工程,至規劃期末,農村道路達到“組與組硬化路百分百通達,村與村等級公路百分百通達”的雙百目標。5.2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桃源桃源三陽港三陽港完善綜合支撐體系完善綜合支撐體系 構建“一心-兩區-八片”的三級城鄉生活圈體系結合鎮域功能布局與用地布局,統籌考慮三陽港鎮現狀發展狀況與空間布局,規劃以完善鎮域用地布局,促進鎮域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將教育、醫療保健等居民關注熱點,作為鎮域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工作的重點領域切實推進。規劃補齊各級公共服務設施短板,鼓勵公共設施集中配置,促進設施提質增效;合理引導現狀閑置用地、建筑進行功能置換、改造升級。構建“一心-兩區-十片”的三級城鄉生活圈體15、系,形成以新湖居委會為核心,三陽港村與太平橋社區副中心,其他村莊完善配置,形成三級公共服務系統。5.3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桃源桃源三陽港三陽港完善綜合支撐體系完善綜合支撐體系給水工程規劃:規劃對三陽港鎮兩處自來水廠進行提質,完善處理水工藝,提升水質;完善鎮域供水管網并與主城區供水管網連接,實施區域聯合供水。鎮區采用以環狀和枝狀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鋪設。村內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給水方式,排水工程規劃:三陽港鎮排水體制應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水通過明溝暗渠自由排放至房前屋后的低洼地或山塘。鎮域污水主要為生活污水和生產污水,規劃鎮區污水經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入就近水體或作為生產用水等。村莊污水經化糞16、池處理后集中收集進入人工濕地或用作農田肥料堆肥,規劃在各行政村內保留或新建小型污水處理設施。電力工程規劃:規劃沿鎮域主要道路架設10KV線路至各居民點,各居民點低壓線路的供電半徑不宜大于500米。電訊設施規劃:大力發展移動通訊并逐步建立移動通訊光纜和基站系統,建立覆蓋全鎮域的移動通信設備基站,減小通信盲區。對鎮域現有電話、電視線路進行完善,尤其應改善農村信息條件,加快光纖到村,促進農村地區信息化。環衛設施規劃: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的原則,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垃圾收運處理模式。鎮區、中心村設垃圾轉運站,一般村設置垃圾收集點。6.1 組織機制桃源桃源三陽港三陽港規劃實施保障規劃實施保17、障由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鎮人民政府積極發揮實施主體地位,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制定推進三陽港鎮國土空間規劃的實施措施,按照重點項目計劃制定年度工作安排及重點項目部署;監督檢查各年度工作的推進、執行情況。6.2 政策支持由縣人民政府牽頭制定相關激勵、資金籌措、幫扶政策,保障民生工程及重點項目的推進。建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監測評估及實施管理機制,確保規劃的落實與保障。6.3 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向社會公布和宣傳三陽港鎮國土空間規劃,建立規劃宣傳和交流互動機制,將規劃核心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增強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國土空間合理開發、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重要性的認識。6.4 監督實施完善社會監督機制,鼓勵公眾積極參與規劃的實施和監督。利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湖南省農村住房規劃建設管理信息平臺等,實現對三陽港鎮國土空間規劃的精準實施、實時監測、及時預警、定期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