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縣鄭家驛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1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5102
2024-12-02
17頁
7.48MB
1、桃源縣鄭家驛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三 陽 港 鎮 人 民 政 府2024.9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精神,推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合理保護與利用鄭家驛鎮國土空間資源,指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有序開展,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湖南省、常德市和桃源縣統一部署要求,結合鄭家驛鎮實際情況,制定桃源縣鄭家驛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包括鎮域和鎮政府駐地兩個規劃層次。鎮域范圍為鄭家驛鎮全部行政轄區;鎮政府駐地范圍主要位于鄭家驛社區、寺坪社區、五里村、常吉村。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20212035年,規劃期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前言目錄一、發展定位目標一、發展定位目標1.1.1.1.發展定位發展定位1.2.1.2.發展目標發展目標二、國土空間格局二、國土空間格局2.1.2.1.構建總體新格局構建總體新格局2.2.2.2.嚴格落實三條控制線嚴格落實三條控制線2.3.2.3.合理劃定規劃分區合理劃定規劃分區三、國土空間保護三、國土空間保護3.1.3.1.耕地資源保護耕地資源保護3.2.3.2.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保護3.3.3.3.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四、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四、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4.1.4.1.鎮域用3、地布局規劃鎮域用地布局規劃4.2.4.2.產業布局規劃產業布局規劃4.3.4.3.鎮村體系規劃鎮村體系規劃4.4.4.4.鎮區用地布局規劃鎮區用地布局規劃五、完善綜合支撐體系五、完善綜合支撐體系5.1.5.1.綜合交通規劃綜合交通規劃5.2.5.2.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5.3.5.3.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六、規劃實施保障六、規劃實施保障6.1.6.1.組織機制組織機制6.2.6.2.政策支持政策支持6.3.6.3.宣傳引導宣傳引導6.4.6.4.監督實施監督實施1.1 發展定位桃源桃源鄭家驛鄭家驛發展定位目標發展定位目標依托鄭家驛鎮優越的區位條件、資源優勢、良好的產業基4、礎和便利的交通優勢,將鄭家驛鎮發展定位為:以輕手工業、建材業、集市貿易、農副產品加工以及旅游業為主的綜合性小城鎮。1.2 發展目標總體發展目標:把鄭家驛鎮逐步建成一個社會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村鎮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發展的貿易服務型集鎮。指標類型指標名稱單位2021年(基期年)2025年(近期年)2035年(目標年)指標屬性社會發展戶籍人口規模人265912637925959預期性城鎮人口規模人/50524791預期性底線管控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公頃1782.41782.481782.48約束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畝2821.882821.882821.88約束性耕地保有量畝2996.9929965、.992996.99約束性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公頃49.5651.4452.91約束性城鎮開發邊界規模公頃52.9052.9152.91約束性村莊建設用地規模公頃727.75868.56853.98約束性結構效率人均城鎮建設用地平方米120.85101.82110.44預期性人均村莊建設用地平方米315.30329.26328.97預期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00100.00預期性村莊等級公路通達率%-100.00100.00預期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00100.00預期性村衛生室數量個161414預期性2.1 嚴格落實三區三線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6、護制度、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將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和底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共2821.88公頃(42328.2畝),占全域面積的18.45%。與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銜接,鄭家驛鎮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為1782.48公頃,占全域面積11.66%。鎮域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 52.91公頃,占全域面積的 0.35%。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桃源桃源鄭家驛鄭家驛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格局2.2 構建總體新格局 構建“一心兩廊兩軸三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桃源桃源鄭家驛鄭家驛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格局結合鎮域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態特色,保護傳承鄭7、家驛鎮的自然稟賦、人文脈絡,嚴格保護自然生態本底,統籌自然生態整體性和系統性,聯系山水林田湖自然資源,營造大地景觀,規劃形成“一心兩廊兩軸三區”的總體發展格局。一心:城鎮綜合服務中心。兩廊:依托沅江、澄溪形成的生態保護廊道。兩軸:規劃依附縣道X164形成的特色農旅發展軸和國道G319形成的農貿一體發展軸。三區:生態農業保護區、特色農業發展區、高效農業示范區。2.3 合理劃定規劃分區 落實優化桃源縣規劃分區桃源桃源鄭家驛鄭家驛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格局依據桃源縣劃定的三區三線和桃源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根據鄭家驛鎮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以及鄭家驛鎮自身實際情況,將鎮域劃分為生態保護區8、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6類規劃一級基本分區,并進一步細化鄉鎮域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其中生態保護區1782.48公頃,生態控制區1027.55公頃,農田保護區2821.88公頃,城鎮發展區54.96公頃,鄉村發展區9600.72公頃,礦產能源發展區3.16公頃。3.1 耕地資源保護桃源桃源鄭家驛鄭家驛國土空間保護國土空間保護嚴格耕地數量管控:將44954.85畝耕地保護目標和42328.2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嚴格實施年度“進出平衡”與“先補后占”。嚴格耕地用途管制: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9、飼料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改善提升耕地質量:有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圍繞提升糧食產能,堅持新增建設與改造提升相結合,著力打造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3.2 生態環境保護保護水源地:嚴格依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進行保護。保護水源生態系統、重點對鎮域內的排污管網進行檢修與改造、加強完善水資源監測系統建設、建立水庫水源地保護長效管理機制。保護河流水系:修復河岸生態、加強節水宣傳力度和強化聯合監管、強化水資源管理、保護生態系統的本土性,防止生物入侵。保護公益林:公益林嚴格依據國10、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湖南省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進行保護。因特殊情況確需調整和改變用途的,應按照等有關規定報原審批機關批準。3.3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桃源桃源架橋架橋國土空間保護國土空間保護保護目標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方針,保護、傳承與弘揚鄭家驛鎮歷史文化,合理有效地保護歷史環境的真實性、整體性。保護原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城市紫線管理辦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制定文物古跡保護規劃。必須遵循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原則,嚴格保護其原貌和環境氣氛。保護與發展并存的原則,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環境的需要。文物古跡既要保11、護又要發展,在體現歷史的延續性的同時又要繼承、發揮當地的文化和物質環境特色。歷史文化遺產分布情況鄭家驛鎮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在漫長的歲月中,鄭家驛鎮創造了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資源。包括鄭家老街、大隋的豐隆寺等等。序號名稱地址年代保護級別類型保護范圍1麥家河機場桃源縣鄭家驛鎮麥家河村1945年縣級革命文物東至澄溪河防洪堤,南至麥市林場山腳,西至何家花屋,北至沅江防洪堤。鄭家驛鎮歷史文物資源一覽表4.1 鎮域用地布局規劃桃源桃源鄭家驛鄭家驛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保障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底線,在不影響生態環境前提下,適度開發未利用地,鼓勵利用存12、量用地和低效用地,集約節約利用建設用地,合理利用農用地。本次規劃依據“建設用地總量減少,耕地增加”的原則,規劃鎮域土地利用布局。規劃至2035年,耕地面積為3357.76公頃,占比21.96%;林地面積為8495.02公頃,占比55.66%;園地面積為874.55公頃,占比5.72%;城鄉建設用地面積為906.89公頃,占比5.93%??臻g結構優化4.2 產業布局規劃桃源桃源鄭家驛鄭家驛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兩軸三區、一心多點”的農旅融合產業布局規劃鄭家驛鎮未來產業發展以現代特色農業為基礎,拓展相關農副產品加工和鄉村旅游等相關產業,重點圍繞“鎮政府駐地+園區+農業組團”13、進行項目布局,規劃形成“兩軸三區、一心多點”的農旅融合產業布局?!皟奢S”:以國道G319形成的農貿一體發展軸,以縣道X169形成的特色農旅發展軸;“三區”:三大特色產業主產區,生態楠竹、竹制品主產區,高山茶葉、水果主產區,富硒油茶、水稻主產區;“一心”:鎮區綜合服務中心;“多點”:各村結合各自特色發展的特色農業產業點。4.3 鎮村體系規劃桃源桃源鄭家驛鄭家驛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 構建“中心城鎮中心村一般村”的三級鎮村體系根據鄭家驛鎮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重點,構建“中心城鎮中心村基層村”的三級鎮村體系,其中,1個鎮政府駐地、2個中心村、11個基層村。中心鎮區:鄭家驛社區。以14、現狀鎮區為依托,向周邊發展,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交流活動中心。鎮區公共設施的服務對象主要為全鎮域的居民。中心村:中心村2個,包括寺坪社區、青銅溪村。位置適中,與鎮政府駐地及各基層村交通方便,公共服務設施相對完善,有一定集貿基礎的村莊,主要服務周邊村莊?;鶎哟澹夯鶎哟?1個,是轄區生活聚集和生活服務中心。4.4 鎮區用地布局規劃桃源桃源鄭家驛鄭家驛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規劃范圍:鎮政府駐地范圍西起鄭家驛社區居民點,南至鄭家驛鎮中學,北至鄭家驛社區居民點,東到鎮污水處理廠,總規劃控制范圍:36.14公頃。人口規模:至2035年,城鎮人口約為4791人,人均城鎮建設用地15、由101.82/人增至110.44/人,城鎮化率為18.46%。功能分區:開發邊界內結合空間結構和功能分區,劃分為3個片區,分別是西部綜合服務區、南部教育教學區、東部生活區。5.1 綜合交通規劃桃源桃源鄭家驛鄭家驛完善綜合支撐體系完善綜合支撐體系 形成“一橫一縱多環”的鎮域主要道路系統鄭家驛鎮對外交通便利,規劃形成“一橫一縱多環”的鎮域主要道路系統:一橫:指G319。一縱:指X164。多環:指為提高部分村道等級,規劃形成鎮區-村莊之間的環線。加快建設“四好農村道路”,實施道路黑化工程,至規劃期末,農村道路達到“組與組硬化路百分百通達,村與村等級公路百分百通達”的雙百目標。規劃保留現狀鄭家驛社區16、常吉村加油站。規劃保留現狀客運站、客運碼頭等。5.2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桃源桃源鄭家驛鄭家驛完善綜合支撐體系完善綜合支撐體系 構建“一心-兩區-八片”的三級城鄉生活圈體系結合鎮域功能布局與用地布局,統籌考慮鄭家驛鎮現狀發展狀況與空間布局,規劃以完善鎮域用地布局,促進鎮域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將教育、醫療保健等居民關注熱點,作為鎮域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工作的重點領域切實推進。規劃補齊各級公共服務設施短板,鼓勵公共設施集中配置,促進設施提質增效;合理引導現狀閑置用地、建筑進行功能置換、改造升級。構建“一心-兩區-十一片的三級城鄉生活圈體系,形成以鄭家驛社區為核心,寺坪社區、青銅溪村委副中心17、,其他村完善配置,形成三級公共服務系統。5.3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桃源桃源鄭家驛鄭家驛完善綜合支撐體系完善綜合支撐體系給水工程規劃:規劃保留現有鄭家驛自來水廠、鄭家驛寺坪自來水廠、鄭家驛自來水廠澄溪調節池,完善處理水工藝,提升水質;完善鎮域供水管網并與主城區供水管網連接,實施區域聯合供水。鎮區采用以環狀和枝狀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鋪設。村內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給水方式。排水工程規劃:鄭家驛鎮排水體制應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水通過明溝暗渠自由排放至房前屋后的低洼地或山塘。鎮域污水主要為生活污水和生產污水,規劃鎮區污水經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入就近水體或作為生產用水等。村莊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集中收集進18、入人工濕地或用作農田肥料堆肥,規劃在各行政村內保留或新建小型污水處理設施。電力工程規劃:規劃沿鎮域主要道路架設10KV線路至各居民點,各居民點低壓線路的供電半徑不宜大于500米。電訊設施規劃:大力發展移動通訊并逐步建立移動通訊光纜和基站系統,建立覆蓋全鎮域的移動通信設備基站,減小通信盲區。對鎮域現有電話、電視線路進行完善,尤其應改善農村信息條件,加快光纖到村,促進農村地區信息化。環衛設施規劃: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的原則,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垃圾收運處理模式。鎮區、中心村設垃圾轉運站,一般村設置垃圾收集點。6.1 組織機制桃源桃源鄭家驛鄭家驛規劃實施保障規劃實施保障由縣級人民政府負19、責組織實施,鎮人民政府積極發揮實施主體地位,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制定推進鄭家驛鎮國土空間規劃的實施措施,按照重點項目計劃制定年度工作安排及重點項目部署;監督檢查各年度工作的推進、執行情況。6.2 政策支持由縣人民政府牽頭制定相關激勵、資金籌措、幫扶政策,保障民生工程及重點項目的推進。建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監測評估及實施管理機制,確保規劃的落實與保障。6.3 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向社會公布和宣傳鄭家驛鎮國土空間規劃,建立規劃宣傳和交流互動機制,將規劃核心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增強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國土空間合理開發、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重要性的認識。6.4 監督實施完善社會監督機制,鼓勵公眾積極參與規劃的實施和監督。利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湖南省農村住房規劃建設管理信息平臺等,實現對鄭家驛鎮國土空間規劃的精準實施、實時監測、及時預警、定期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