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3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5113
2024-12-02
32頁
26.96MB
1、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PREFACE前言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精神,推進國土空間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合理保護與利用新田鎮國土空間資源,指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有序開展,實現城鎮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的統一部署要求并結合宣州區實際情況,特編制本規劃。新田鎮位于宣州區南部,駐地新田鎮區距市區27.5公里。境內地形屬丘陵,總面積94.36平方公里。新田鎮東臨黃渡鄉,南接溪口鎮,西連周王鎮,北與向陽鎮、黃渡鄉接壤。地理區位一般,交通通暢,寧涇公路(S341)從新田鎮經過,X014自北向南與S3412、相接。本次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三區三線”為基礎,落實并細化上位規劃對鄉鎮的總體定位要求和空間管控要求,明確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的具體目標,并對鄉鎮規劃范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作出的具體安排。本規劃具有綜合性、戰略性、協調性和約束性,是鄉鎮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目錄PREFACE總則第一節 規劃范圍和期限第二節 規劃依據第三節 規劃效力第四節 規劃原則第一章 發展定位與目標第一節 發展定位第二節 鎮村體系第三節 空間發展策略第二章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第一節 落實“三條控制線”第二節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第三節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第四節 農業空間提質增效第五節 生態空間保護修復第六3、節 建設空間布局優化第三章 國土空間支撐體系第一節 綜合交通體系第二節 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第三節 市政基礎設施體系第四節 安全韌性與防災規劃第四章 鎮政府駐地規劃第一節 空間布局和用地規劃第二節 公共空間與綠地系統規劃第三節 風貌引導第五章 規劃實施保障第一節 實施保障第二節 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GUIDELINES總則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p 規劃范圍包含鎮域范圍和鎮政府駐地范圍兩個層次:鎮域范圍:新田鎮6個村(新田村、新泰村、蒲田村、成熟村、山嶺村、趙村)、1個社區(梅清社區)以及宛陵林場夏渡分場,全域面4、積93.97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范圍:北至青龍漫道,東至后村路,西至新泰路,南至規劃寧涇路。規劃用地面積0.75平方米公里。第一節 規劃范圍和期限p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2021年2035年。規劃近期:2021年2025年;規劃遠期:2026年2035年。p 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19年修訂);3.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2021年)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年修訂);5.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2019年修訂);6.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2012年修正);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18年修正);8.5、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21年修訂);9.基本農田保護條例(1998年)。第二節 規劃依據規劃范圍p 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2.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3.自然資源部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87號);4.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通知(自然資規20191號);5.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村莊規劃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自然資辦發201935號);其他重要政策及規范性文件。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6、21-2035年)1.宣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新田鎮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9-2022年);3.宣州區區域鄉村建設規劃(2017-2030年);4.宣州區全域旅游發展規劃(2018-2030年)5.宣城市新田鎮總體規劃(2015-2030年);6.宣城市宣州區新田鎮旅游發展總體規劃;7.宣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8.宣城市農業農村“十四五”規劃;9.宣城市宣州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10.宣州區文化旅游“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11.宣城市宣州區新田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7、四個五年規劃綱要(2021-2025)。p 技術規范1.國土空間調查、規劃和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2023.11);2.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TD/T 1062-2021);3.安徽省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規程(試行);4.安徽省村莊規劃編制指南(2022年版);本規劃一經批準應當作為本鎮域內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和專項規劃等下位規劃的編制依據。下位規劃應當落實本規劃明確的鎮域總體發展目標、空間布局和公共空間及各項設施安排等,并按照單元規劃的直接指導進行深化。下位規劃應在符合單元規劃確定的整單元用地規模和結構、功能布局、建筑總量、空間形態等要求的基礎上進行深化,如對上述內容進行跨單元8、平衡的,需同步編制跨單元平衡方案。下位規劃應當優先保障公共空間、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落地,在滿足配置標準的前提下,可對具體用地布局和建設規模進行深化。城鎮開發邊界內近期重點公共基礎設施專項控制性詳細規劃,是建設項目管理的依據。項目實施過程中如遇需要對項目選址和相關指標進行調整的情況,在滿足單元整體要求和公共基礎設施配置標準的前提下,可以通過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調整。城鎮開發邊界外近期重點公共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僅含專項控制性詳細規劃)是建設項目管理的依據。項目實施過程中如遇情況需要對項目選址和相關指標進行調整的,在滿足單元整體要求和公共基礎設施配置標準的前提下,可以通過下位詳細規劃進行調整。第三節 9、規劃效力p 其他規劃及相關文件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加強對上位國土空間規劃管控內容的深化、細化,嚴格落實市縣規劃下達的核心指標,并將本級規劃約束性、預期性指標進行分解,保障規劃管控的上下傳導。突出規劃分期實施,對近期 實施項目庫做出統籌安排和行動計劃。p 堅持上下結合,強化實施尊重自然地理格局,加強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突出地域特色,創新開發和保護方式,塑造特色田園風貌,推動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特色城鎮。p 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堅持開門編規劃,廣泛征求公眾意見,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強與相關部門協調溝通,提升規10、劃實操性。p 堅持公眾參與,開放共享強化自然資源統籌利用和用途管控,嚴守生態環境和糧食安全底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優化人居環境。助力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發展,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推動城鄉存量建設 用地盤活利用,促進鄉鎮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第四節 規劃原則p 堅持底線思維,綠色發展以鄉鎮、村莊居民需求為中心,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優化城鄉空間和資源配置,完善各級各類保障與服務設施,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p 堅持以人為本,品質提升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11、一章CHAPTER ONE發展目標與定位第一節 發展定位Development positioning第二節 鎮村體系Town and village system第三節 空間發展策略Space development strategy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新田鎮總體定位為“水墨田園梅文化旅游節點,宣木瓜森林養生小鎮”。鎮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發展生態農業和梅氏文化旅游為主的城鎮,宣木瓜之都。建設一幅以山水為背景的“水墨田園”畫卷,將水墨田園景觀游打造成文化旅游業的金字招牌。推動皖南山水人文體驗與康養農旅資源整合,為全鎮文化旅游業增添新元素。依托現有基礎規12、劃綠色建材小微企業園,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延長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積極打造南部山區綠色建材產業集群區。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做實宣木瓜“十大皖藥品牌”,打造“中國宣木瓜小鎮”。第一節 發展定位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綠色建材皖南水墨田園梅文化旅游重要節點宣木瓜特色農產品種植區安徽省綠色建材產業基地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二節 鎮村體系p 形成“1+7+110”居民點金字塔一級:中心鎮區:1個新田鎮區,提供鎮域公共服務職能。二級:中心村:7個梅清社區及其他6個村委會所在地。三級:自然村110個(現狀113個)p 行政村分類2個城郊融合類:梅清社區、新田13、村。5個集聚提升類:趙村村、山嶺村、成熟村、蒲田村、新泰村。1個一般保留類行政村:宛陵林場夏渡分場。p 自然村分類提升型:23個;穩定型:80個;收縮型:14個;撤并型:3個。綠色建材鎮村體系規劃圖鎮域村莊居民點體系布局規劃圖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三節 空間發展戰略1.落實底線要求,夯實生態本底堅持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以完善生態安全格局為目標,加強林地、水源地保護與生態修復,對水土流失、地質災害、環境污染等問題進行治理。充分結合現有地形地貌,采用“大分散、小集聚”模式,形成山水林田與鄉村共融共生、自然與歷史人文交相呼應的山區鄉鎮特色風貌。協同共治華陽河、華14、陽河沿線生態環境,對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星片區)實施嚴格保護。2.落挖掘文化底蘊,突出梅文化特色以新田梅氏故里為重點,結合歷史文化保護,深度挖掘梅文化的內涵,以青龍老街為核心、加強鎮域內文旅休閑點建設,推動皖南山水人文體驗與康養農旅資源整合,為全鎮域文化旅游業增添新元素。3.鞏固完善全產業鏈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升級立足新田鎮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堅持以精深加工為方向,以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為抓手,鞏固完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加快構建以比較優勢為依托的工業主導下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固一產,發揮本地資源優勢,突出宣木瓜為主的特色種植,形成規?;r業經營生產;優二產,發揮本地產業集聚帶動,做15、強工業吸引務工人員,集中精力辦好X014工業走廊;興三產,充分挖掘梅清陵園、青龍山等生態資源,開發原生態觀光、人文旅游、民俗風情旅游和“農家樂”旅游。4.優化設施配套,提升產居環境堅以生活圈為視角,建立均等化、高質量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優化鎮政府駐地空間布局,完善城鎮集聚、輻射和服務功能;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村公共服務設施供給,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能力。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二章CHAPTER TWO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第一節 落實“三條控制線”Implement the Three Control Lines第二節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The16、 overall pattern of national land space第三節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National spatial planning zoning第四節 農業空間提質增效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space第五節 生態空間保護修復Ecological spac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第六節 建設空間布局優化Optimization of construction space layout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優先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17、農田劃定科學劃定 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劃定 城鎮開發邊界第一節 落實“三條控制線”嚴格落實宣城市國土空間規劃相關要求,在新田鎮域范圍內統籌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明確“三線”空間坐標、范圍界線和管控措施。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分解統計各行政村所含面積,確?!皵?、線、圖”一致,做到落地準確、邊界清晰。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p 構建“一核一軸一廊道、四區多點協同效”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第二節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一核鎮域公共服務核心:依托鎮政府駐地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打造全域綜合服務核心。一軸依托X014形成經濟發展軸。一廊道華陽河生態廊道18、。四區:依據產業分布、自然資源進行空間功能劃分,依次劃分為林業保育區、水庫旅游區、田畈發展區、城鎮發展區。多點:包括青龍山(園林游憩區域)、梅清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河村(特色主題民俗村)、梅氏老宅(蒲田村)、青龍老街(特色老街)、宣木瓜研學基地等多點齊發,三產融合。鎮域總體空間結構規劃圖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三節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圍繞國土空間保護開發總體格局,結合空間資源分布現狀,遵循全域全覆蓋、不交叉、重疊的基本原則,在上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規劃分區基礎上進行細化,劃定二級分區。01農田保護區按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管理,區內從嚴管控19、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鼓勵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提高永久基本農田質量。02生態保護區嚴格執行法律法規關于生態紅線保護的相關要求,規范管控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有序處理歷史遺留問題,規范占用生態保護紅線的用地審批,嚴格生態保護紅線監管。03城鎮發展區區內所有建設行為應按照詳細規劃進行精細化管理,在不突破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建設用地規模和不違強制性內容的前提下,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城鎮發展區內的規劃建設用地布局進行優化與調整。04鄉村發展區應以促進農業和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導向,統籌協調村莊建設、農田和生態保護。鼓勵開展農業特色產業配套設施建設和村莊20、建設整治。05礦產能源發展區強化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礦區士地復墾,發展礦業領域循環經濟。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四節 農業空間提質增效高標準農田農用地整理宜耕后備資源開發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以及中低質量耕地的集中區域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提升耕地質量。開展低效園地、殘次林地、廢棄坑塘等農用地整理為耕地。確保耕地保有量、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在耕地集中連片和耕地質量較高的區域,主要對其他草地進行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以補充耕地。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1-2035年)以森林資源保護為依托,打造新田鎮東部-南部-北部生態屏障體系,構建環新田的生態屏障,加強區域協同保護,推進青龍山等山體和宛陵林場林地生態系統修復治理,增強生態功能。維護其生態系統結構穩定,對生態功能低下的疏林、殘次林等低質低效林,采取林分改造、森林撫育等措施,提高林地質量和生態保護功能。第五節 生態空間保護修復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水環境治理落實水功能區劃、水資源保護與利用要求,根據水環境的現狀,修復水體生態系統,利用動植物、微生物恢復水體生物多樣性及健康狀態,重點保護華陽河、東溪河及其區域內水庫。森林質量提升對鎮域內采礦用地開展礦22、山生態修復,面積37.57公頃,其中26.46公頃正在開采的礦山落實生產礦山“邊開采,邊治理”制度,對11.11公頃停產礦山大力開展露天采場及工業場地平整,覆土復綠等工作。按照土地復墾規定實行“誰破壞、誰復墾”的原則,因地制宜確定復墾方式,實現合理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對已形成的采空區、塌陷區和固體廢物堆積區,采取回填、劃定危險區界限和開發利用等措施加以治理,進一步做好礦山采礦場、排土場、高邊坡治理及土地復綠工程。礦山生態修復主要生態修復類型:水環境治理+森林質量提升+礦山生態修復鎮域生態修復分布圖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六節 建設空間布局優化存量用地挖掘:23、優化自然村村莊分類,梳理撤并型和收縮型村莊,重點對空心村、拆并自然村進行整治,充分挖掘存量用地指標。增量空間保障:梳理全鎮產業發展、村莊建設、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等增量用地需求,對重點建設項目給予保障。全域用地布局規劃圖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三章CHAPTER THREE國土空間支撐體系第一節 綜合交通體系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第二節 公共服務設施體系Public service facility system第三節 市政基礎設施體系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system第四節 安全與綜合防災體系24、Security and comprehensive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一節 綜合交通體系構建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銜接宣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區域內暫無區域性道路提升,推動縣鄉道道路提升工程建設,增加橫向交通便捷性。高速:規劃新建寧國至樅陽高速S40寧國至涇縣段。從高速公路兩側隔離柵外緣起不少于30米。省道:S341東西向經過鎮區,水泥路面,現狀寬12米,規劃保持現狀。規劃新增S457(S341S465)寧涇一級公路宣州段。從公路兩側邊溝外緣起,該規劃最近點距離省道不少于15米建筑紅線退讓。縣鄉道:X25、014自北向南與S341相接,瀝青路面,現狀寬12米。Y165,水泥路面。規劃擴寬至8米。從公路兩側邊溝外緣起,該規劃最近點距離縣、鄉道不少于10米建筑紅線退讓。村莊道路:主要為村莊內部道路,基本為組組通,大部分道路都已經硬化,水泥路面,寬度為3-4米。從公路兩側邊溝外緣起,該規劃最近點距離村莊道路不少于5米建筑紅線退讓。公交站點:主要設置在S341、X014、寶小路,公交車有105、105A。鎮域綜合交通規劃圖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二節 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新田鎮構建“15分鐘、5-10分鐘”兩個社區生活圈層級。15 分鐘層級。宜基于街道、鎮社區行政管理邊界,26、結合居民生活出行特點和實際需要,確定社區生活圈范圍,并按照出行安全和便利的原則,盡量避免城市主干路、河流、山體鐵路等對其造成分割。該層級內配置面向全體城鎮居民、內容豐富、規模適宜的各類服務要素。510分鐘層級。宜結合城鎮居委社區服務范圍配置城鎮居民日常使用特別是面向老人童的各種服務要素。鎮域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圖以生活圈為視角,建立均等化、高質量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三節 市政基礎設施體系p 給水工程規劃規劃新田鎮自來水廠水源來自華陽河地表水。新田鎮政府駐地現有自來水廠一座,位于新田鎮小學旁邊.p 污水工程規劃新田鎮政府駐地有一處新田污水處27、理廠。村莊基本為雨污混流的排水方式,就近排入附近河道。村莊主要采用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以三格式化糞池為主。至2035年,村莊污水收集、處理率達到90%。鎮政府駐地范圍污水管網覆蓋率達到99%,污水收集、處理率達到99%,達排放標準。p 雨水工程規劃鎮域雨水按重力流方式就近排放,鎮政府駐地雨水采用雨水管道排放。鎮域給排水工程規劃圖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備、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三節 市政基礎設施體系p 電力工程規劃1.變電站設施保留現狀新田鎮有35kv變電所一座,主變供電容量為5000kVa,接自寶豐110kV白云變,用地面積共0.30公頃28、。2.電網規劃保留現狀500kV官瀝5365線、連接至寶豐110kV白云變的110kV架空線路通道。p 通信工程規劃規劃保留現狀電信局、郵政局。電信管道孔數必須滿足電話光纜、數據通信。其他通信、廣播電視和備用線路的鋪設需要。配線電纜隱蔽化,用戶信箱集信區,建設數據通信及衛星通信,提高郵電綜合服務水平。鎮域電力電信工程規劃圖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備、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三節 市政基礎設施體系p 燃氣工程規劃目前燃氣供應以液化石油氣為主。村莊采用液化石油氣。鎮政府駐地近期采取瓶裝供應方式,遠期納入縣城燃氣管網。規劃以管道天然氣為氣源,沿S329、41接宣州區燃氣引入。p 環衛工程規劃在保留鎮區垃圾轉運站,在各行政村布置垃圾收集點,全域垃圾從垃圾收集點收集至垃圾中轉站后,集中運送至城區進行無害化處理。鎮域燃氣、環衛工程規劃圖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備、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四節 安全與綜合防災體系p 防洪規劃 1.設防標準:新田鎮中部,沿華陽河兩岸的地勢整體較低,洪澇災害較多。堤防工程的級別為4級,4小時暴雨當天排出不受淹。2.河道整治工程:為了滿足區域排澇要求,規劃結合鎮區用地布局對起主要防洪排澇作用的河道水系進行整理、疏浚、拓寬,使其排水更為順暢,達到20年一遇防洪標準。河道岸線30、形成應注重親水性,并結合周邊綠化設置,以改善區域整體空間環境。3.水庫設防標準:水庫水面主要有董沖水庫、桂棵水庫按500年一遇洪水標準,相應日雨量達419至438毫米,確保水庫大壩安全。規劃結合派出所設微型消防站,村委會和社區建設義務消防組織。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建立完善的消防通道、消防供水、避難疏散場地等設施,與鎮區建設同步。消火栓主要安排在鎮區干路、支路的給水管網上,消火栓間距不大于120m,其保護半徑不超過150m。消火栓應沿道路旁邊設置,靠近十字路口,距路邊不應超過2m,距房屋外墻不宜小于5m。舊區改造和新區建設,疏通整理消防通道,消防通道至少為4米,盡端路應留有12*12米的消防回車場。31、重點完善消防報警裝置,確保消防用水。加強宣傳,提高居民消防意識,同時嚴格進行建筑消防審核和管理,使鎮區消防通道達到規定要求。鎮區屬于6度設防區,建設工程按六度設防。城鎮布局的避震減災措施是最為有效和經濟的抗震對策。規劃對控制范圍內用地進行綠化整治,合理配置樹種,防止由于水土流失引起的塌方等災害。對青龍山破壞部分進行綠化恢復。對煤礦采空區進行勘測并整理恢復。p 消防規劃p 抗震防災規劃p 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預防為主、多措并舉,構建安全韌性的防災減災體系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四章CHAPTER FOUR鎮政府駐地規劃第一節 空間布局與用地規劃Spatial lay32、out and land use planning第二節 公共空間與綠地系統規劃Public space and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第三節 風貌引導Style guidance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一節 空間布局與用地規劃p 發展方向以不占永農、少占耕地為基本原則,沿開發邊界向四周進行擴展。鎮政府駐地用地布局規劃圖p 空間結構嶧新路發展軸城鎮發展核心一軸一核 五區打造“一核、一軸、五區”的鎮區空間結構鎮政府駐地空間結構規劃圖 綜合服務片區、工業生產片區、居住生活片區、歷史文化片區 老街居住片區。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33、規劃(2021-2035年)構建內涵豐富的游憩綠地與公園體系,打造舒適怡人的公共空間第二節 公共空間與綠地系統規劃p 公園綠地體系規劃在鎮政府駐地增設4處口袋公園,結合公園綠地打造鎮政府駐地特色景觀節點,為居民提供舒適、開放、暢通的游憩休閑空間。p 公共空間規劃規劃保留鎮政府駐地衛生室北側1 處廣場,并對現狀廣場進行主題化改造,加強文化氛圍的營造,體現新田鎮地方文化特色;對現狀青龍老街進行立面整治及環境改善,突出老街特色。公共空間與綠地系統規劃圖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以嶧新路為導向,依據區位條件和主導功能,構建“一軸四區多點”的城鎮風貌結構。第三節 風貌引導p34、 風貌結構風貌結構規劃圖嶧新路景觀軸。一軸1四區:工業生產風貌區(昌平建材有限公司)、居住生活風貌區(主要是鎮政府駐地東西兩側的居住)、歷史文化風貌區(主要是梅清墓和梅氏文化廣場形成的歷史文化風貌)、綜合服務風貌區(主要是鎮政府、衛生室及教育形成的綜合服務風貌)。四區2梅氏文化廣場、梅清陵園節點、居民區內部休閑景觀節點等。多點3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五章CHAPTER FIVE規劃實施保障第一節 實施保障Implementation guarantee第二節 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Planning full lifecycle management宣州區新田鎮國35、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一節 實施保障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的權威性,及時深化總體規劃成果,編制村莊規劃,進一步落實和發揮好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作為建設規劃管理的法規性文件作用,使城鄉建設發展有步驟、有選擇的穩步推進。規劃法治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強化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與社會管理、城鄉建設管理部門的協調。加強政府對城鎮發展宏觀調控的作用,完善規劃決策體制和制度,建立重大問題的政策研究機制和專家論證制度,同時提高公眾參與的積極性。明確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職責,規范城鎮管理的制度、標準與審批程序。政府主導、部門協調加強宣傳規劃,增強規劃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強公眾的規劃意識,提高遵守、執行國土空36、間總體規劃的自覺性。設立監督機制,將公眾參與引入規劃編制、實施管理的各個層級和階段。公眾參與利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或衛星遙感監測等手段,開展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剛性管控執行情況的實時監測、預警和定期評估。數字技術宣州區新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第二節 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督導和考核健全規劃公開制度構建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建立多部門協作的實施管理機制指標流量動態投放,合理匹配資源構建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的要求,從規劃編制、審查審批、批后監管等環節統籌配置資源,提升城市整體效能水平和管控水平。建立多部門協作的實施管理機制:由鎮政府牽頭負責全鎮多規合一工作組織領導及具體實施,將各部門工作統一到多規合一信息平臺上。指標流量動態投放,合理匹配資源:優化管控全域建設規模,建立指標調蓄池,合理調配資源。在結合近遠期發展時序及項目建設需求,形成動態彈性調配,加強指標在空間上的有序釋放和精準投放。健全規劃公開制度:健全規劃民主決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機制,提高空間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督導和考核: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機制,以多規合一為基礎,完善規劃監管,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