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梯畬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5115
2024-12-02
27頁
14.16MB
1、云梯畬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云梯畬族鄉人民政府12前言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云梯畬族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依據宣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寧國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按照國家和省市縣工作要求,云梯畬族鄉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云梯畬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對全鄉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在空間和時間上作出總體部署與安排,是指導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空間藍圖,是編制各類詳細規劃、村莊規劃的基礎。目 錄1 總則與目標戰略1.1 規劃依據1.2 范圍與期限1.3 規劃定位1.4 發展策略2 構建空間格局2.1 重要控制線落實與劃定2.2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2.3 村莊分類與鎮村體系3 助力地方特色發展3.1 歷史保護與風貌塑造3.2 產業發展布局4 強化支撐體系4.1 道路交通規劃4.2 公共服務配置4.3 基礎設施保障5 優化鄉政府駐地5.1 鄉政府駐地布局5.2 品質提升6 規劃實施保障63、.1 規劃實施保障31 總則與目標戰略41.1 規劃依據1.2 范圍與期限1.3 規劃定位1.4 發展策略1.1 規劃依據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 修訂);(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19 修訂);(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 修訂);(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21 修訂);(5)基本農田保護條例(2011 修訂);(6)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2021);(7)國家政策規定的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相關政策文件5(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 號);(2)中央農辦 農業農村部 自4、然資源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統籌推進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農規發20191 號);(3)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村莊規劃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自然資辦發201935號);(4)自然資源部關于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194 號);(5)安徽省自然資源廳下發了關于開展村莊規劃試點工作的通知(皖自然資函202055 號);(6)安徽省自然資源廳 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安徽省村莊規劃試點工作方案 的通知(皖 自然資規劃發20201號);(7)安徽省自然資源廳 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關于印發安徽省村莊規劃三年行動計劃(20215、-2023 年)的通知;(8)國家其它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標準;鎮、村及村民有關村莊整治的材料和地方政府有關本規劃的意見和建議。1.1 規劃依據技術標準(1)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2)安徽省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規程(試行);(3)安徽省村莊規劃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4)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數據庫規范(試行);(5)安徽省村莊規劃編制指南。相關規劃6(1)宣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寧國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寧國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4)寧國市中小學幼兒園6、及體育設施布局國土空間專項規劃(2022-2035年);(5)寧國市現代水網建設規劃;(6)寧國市綜合交通專項規劃(2022-2035年);(7)寧國市自然村村莊分類和布局規劃(2022-2035年);(8)寧國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9)寧國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2018-2030年);(10)寧國市鄉鎮燃氣專項規劃(2020-2030年);(11)寧國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項規劃(2020-2035年);(12)其他相關規劃。1.2 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全鄉行政管轄范圍。規劃期限規劃目標年到2035年,規劃近期到2025年,規劃遠景展望至2050年。71.3 規劃7、定位總體定位形象定位8全面推進“產業強鄉、旅農興鄉、生態立鄉、團結安鄉、人才活鄉”的發全面推進“產業強鄉、旅農興鄉、生態立鄉、團結安鄉、人才活鄉”的發展戰略;深度融入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和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文化旅游展戰略;深度融入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和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文化旅游廊道;將云梯畬族鄉打造成為:廊道;將云梯畬族鄉打造成為:特色旅游、生態旅游、健康養生為一體的重要旅游目的地“皖美畬鄉,云上天堂”落實底線要求、夯實生態本底。區域協調發展,尋找發展動力。打造高質量產業發展空間,促進產業升級。強化國土空間保護,劃定并嚴守耕地、生態、水資源等資源環境底線,統籌耕地保護、生態建設與城鎮開8、發。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穩定耕地空間布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強山體保護及以中溪河為核心的水系生態修復,加強生態廊道塑造,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提升國土空間承載力。緊抓G329產業發展軸,從區域產業分工、空間格局對接、基礎設施銜接等方面加強與城區及周邊區域的協調與合作。加快融入長三角全域旅游格局,深度融入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結合城鎮自身的資源特色,重點加強與周邊城鎮聯動發展,實現旅游突破發展。通過梳理區域產業功能定位、結合云梯畬族鄉自身產業發展方向、用地需求,合理謀劃產業空間布局。促9、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現農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構建農旅融合新樣板,發展特色農業、休閑農業、農副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等產業。發展戰略1.4 發展策略9鎮村統籌發展,構建社區生活圈。明確鎮村體系,分類指引村莊發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優化公共資源配置,著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大力發展教育、體育、文化、衛生、社會福利等事業,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2 構建空間格局2.1 重要控制線落實與劃定2.2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2.3 村莊分類與鎮村體系102.1 重要控制線落實與劃定保障糧食安全,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一經劃定必須嚴格落實,確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10、。統籌安排農業生產、農村生活、鄉村建設等空間。全鄉落實永久基本農田97.38公頃。生態保護紅線是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統籌全鄉自然生態整體與系統性,將自然保護區、重要河流、濕地等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全鄉落實生態保護紅線266.95公頃。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劃定村莊建設邊界劃定云梯畬族鄉歷史文化保護線面積0.50公頃。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11結合人口預測、鄉村振興要求科學確定村莊建設用地規模,劃定村莊建設用地邊界,村莊建設用地邊界將作為未來村莊建設、宅基地管控的重要依據。2.2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核一軸三區”一核:綜合服務核心 一軸:329國道產業11、發展軸;以G329為支撐,打造產業發展軸。推動云梯畬族鄉、仙霞鎮與浙江等周邊區域的互聯互動,引導重大項目、功能設施向軸線兩側集聚。三區:特色農產品種植區:規劃將鄉域內部經濟林片區劃為特色農產品種植區;畬族民俗旅游發展區:將千秋傳統村所在區域劃入畬族民俗旅游發展區;鄉村產業發展區:以云梯畬族鄉鄉政府為中心,以云梯、白鹿為重點劃為鄉村產業發展區122.3 村莊分類與鎮村體系云梯畬族鄉共涉及4個行政村,按照集聚提升類和特色保護類等兩種類型統籌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引導各種優質資源要素進入鄉村,優化村莊空間布局,結合鄉村振興要求科學確定村莊建設用地規模,并引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向鄉村延伸和覆蓋。明確差12、異化發展路徑,落實行政村村莊分類13行政村類型行政村名稱3 集聚提升類確定村莊發展方向,推進改造提升、激活產業、優化環境、保護鄉村風貌等云梯村白鹿村毛坦村1 特色保護類特色資源保護千秋畬族村構建“1+4+31”的鎮村體系構建“鄉政府駐地中心村自然村”的鎮村體系。將自然村劃分為提升型、穩定型和收縮型三種類型。其中:11個提升型13個穩定型11個收縮型2.3 村莊分類與鎮村體系所屬鄉鎮行政村提升型穩定型收縮型云梯畬族鄉云梯村半月塘、云梯中心村中嶺洞、中間村、庠里村王家前千秋村三十六間、西山腳、中間塢、銅嶺關千秋關、太子坑桃樹塢、仰天湖、大樹腦、毛竹山腳白鹿村新橋頭、朱家村、落花塢管前、小陽山、橫山13、柳樹兜、白沙塢西坑、大廟、楊塢坑、落花尖、黃龍出洞毛坦村一組、五組三組、四組、六組二組合計41113113 助力地方特色發展3.1 歷史保護與風貌塑造3.2 產業發展布局153.1歷史保護與風貌塑造 文物保護單位:加強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千秋關、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望仙庵摩崖石刻群、中嶺洞的全面保護,加強周邊建設控制。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畬族民歌、畬族婚嫁習俗、紅曲酒釀造技藝等代表性項目實行傳承性保護。加強未定級文物單位認定工作,加強歷史建筑認定保護工作。歷史文化保護線:統籌劃定包括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在內的歷史文化保護線0.50公頃。建立物質文化、非物質文化的保護系14、統16“一心”:文化保護核心;“三區”:傳統村落風貌區、特色文旅風貌區、山林風貌觀賞區形成“一心三區”的特色風貌結構3.2 產業發展布局 一心:即旅游服務核心,依托鄉政府駐地,發揮中心村優勢,打造旅游服務核心。一軸:依托G329,打通云梯產業連接,串聯重點產業基地,形成產業發展軸;依托中溪河水系,貫穿云梯特色旅游景觀,打造一條自然文旅觀光路線。三區:特色農產品種植區:結合域內經濟林,以種植寧國山核桃、毛元竹為主,打造特色農產品種植區。鄉村產業發展區:結合云梯畬族鄉優越的自然環境為主導,大力發展旅游第三產業,包括游客接待中心、餐飲住宿等,并結合現狀農產品加工基地,連片打造農產品加工銷售一體化功能15、區。特色旅游發展區:依托省級傳統村落以及畬族文化景觀村落打造文創基地,發展歷史體驗、古建觀賞、文化創作、攝影寫生、非遺體驗等文化產業。“一心一軸三區”產業布局4 強化支撐體系4.1 道路交通規劃4.2 公共服務配置4.3 基礎設施保障184.1 道路交通規劃落實上位規劃交通項目,加強鄉域道路與對外交通設施的銜接,為便利云梯、仙霞居民出行,將G329進行改線工程。規劃增設兩處寧國市-云梯畬族鄉城鄉公交站點,配置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加快鄉村公共停車場建設,公共停車場配建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的車位比例不低于20%。銜接十四五交通專項,從區域聯通、內部優化、農村道路設施完善等方面,構建內暢外聯的綜16、合交通體系194.2 公共服務配置根據安徽省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規程、鄉村振興要求,落實“鄉村生活圈”理念,最終形成“鄉政府駐地中心村自然村”的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鄉域公共服務設施。分級構建公共服務設施體系鎮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表20設施類型設施名稱設施內容配置標準備注健康管理鄉衛生院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生等村衛生室醫療、預防、康復等為老服務養老院對自理、介助和介護老年人給予生活起居、餐飲服務、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等綜合服務老年活動室老年人交流、文娛活動等老年人日間照 料中心 老年人日托服務,包括餐飲、文娛、健身、醫療保健等終身教育小學滿足612周歲青少年入學要求幼兒園保17、教36 周歲的學齡前兒童文化活動鄉鎮文化活動中心開展圖書閱覽、科普知識宣傳與教育、影視廳、舞廳游藝廳、球類、棋類、科技與藝術等活動宜包括兒童之家服務功能文化活動室提供書報閱覽、書畫、文娛、健身、音樂欣賞、茶座等功能體育健身鄉鎮體育中心具備多種健身設施、專用于開展體育健身活動的綜合體育場館或健身館室外綜合健身場地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單雙杠及其他健身器械等商業服務菜市場郵政營業場所包括郵政局、郵政支局等郵政設施以及其他快遞營業設施其他垃圾轉運中心生活垃圾收集、分揀、回收、轉運站,實現垃圾分類化、容器化、密閉化和機械化公共廁所就業引導農業服務中心向農民推廣農業技術集貿市場農副產品、日用消費品交易日18、常出行公交換乘車站4.3 基礎設施保障構建安全穩定的供水系統完善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統構建保障有力的供電系統配置高效高速的通信系統構建安全便利的供氣系統保障清潔衛生的環衛系統21構建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體系5 優化鄉政府駐地5.1 鄉政府駐地布局5.2 品質提升225.1 鄉政府駐地布局規劃云梯畬族鄉鄉政府駐地主要布局有居住用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用地、商業服務業用地、工業用地、公用設施用地、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等。鄉政府駐地形成“一心一軸兩區”的空間布局結構。235.2 品質提升教育設施教育設施教育設施教育設施醫療設施文化設施教育設施教育設施體育設施教育設施教育設施教育設施福利設施提升保留現狀云梯小19、學及幼兒園。保留鄉鎮衛生院1處,實施三類鄉鎮衛生院管理,以發展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并重,突出發展專科特色。完善鄉政府駐地公共文化設施布局,保障社區文化設施建設需求。保留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處,于區域西部新增文化站1處,提升中心鎮區公共文化設施能級。提升現有健身場地,完善活動設施,打造多功能活動場地2處。支持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保留鄉政府駐地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處。結合鄉政府駐地生態環境現狀,完善鄉政府駐地藍綠空間布局,建設“級配合理、均衡分布、類型多樣、滿足需求”的藍綠空間網絡。重點布局公園綠地和廣場、重要開敞空間等,規劃2處廣場用地。結合中溪河打造沿河生態20、景觀帶,構建“一帶雙核”的景觀生態格局體系。完善鄉政府駐地公共空間,結合中溪河沿岸打造人行步道景觀軸,沿路布置畬族特色景觀小品,增加休憩設施;結合畬族風情廣場打造畬鄉風貌展示空間。完善公平共享、全齡友好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高品質的綠色開敞空間246 規劃實施保障6.1 規劃實施保障25 加強黨的領導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規劃管理主體責任。落實黨委和政府國土空間規劃管理主體責任。實施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規劃實施中遇有重大戰略調整、重要目標變化等重大事項,及時按程序向寧國市政府、鄉政府請示報告,確保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完善規劃實施保障落實耕地保護政策。21、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將耕地保護目標責任納入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內容,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統一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在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村莊建設邊界等空間底線的基礎上,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分區和用途,制定不同空間、不同用途的轉換規則,明確轉換方向、條件和管理要求等。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加強規劃監督管理。建立規劃動態監測評估預警機制。依托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建設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狀況實施動態監測評估。健全公眾參與機制。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社會各界對科學、高效、集約利用國土空間重要性的認識。6.1 規劃實施保障26云梯畬族鄉期待您的參與!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