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國土空間詳細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1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5509
2024-12-05
12頁
11.86MB
1、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公示稿)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按照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強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工作的通知、內蒙古自治區并做好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化落實鄂倫春自治旗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健全鄂倫春自治旗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規范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特編制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導 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經濟發展全面轉型、城市形象全面提升為主要任務,促進節約集約發展,聯動推進增量拓2、展和存量利用。加強規劃傳導銜接,把握好底線剛性和發展彈性的關系,強化詳細規劃動態維護和迭代更新,提高空間治理效能。01 指導思想02 規劃原則1以人為本,提升品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踐行以人為本理念,尊重民意、服務民生,優化居住和產業功能協調布局,引導職住平衡。保障公共利益,落實公共服務和公共空間供給,推進社區生活圈建設。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堅持總量控制,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的管控性要求和約束性指標,注重存量更新,貫徹“職住平衡、緊湊開發、功能復合”等理念,統籌地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推動空間資源集約高效利用。2增強韌性,保障安全增強城市韌性,以保障城鎮安全為前提,協調開發與保護的關系3、,完善基礎設施和安全防護設施建設,加強空間治理體系建設,有效落實相關管控措施,增強城市抵御風險能力。理導向,剛彈兼備加強規劃傳導銜接,科學謀劃空間發展和空間治理的時空秩序,把握好底線剛性和發展彈性的關系,強化詳細規劃動態維護和迭代更新,加強編制與實施監督管理一體化,提升精細化治理水平。43量化各類建設規模總量控制合理確定常住人口和服務人口、總建設用地規模、住宅建筑總面積,重點保持人口規模、住宅規模、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的匹配關系。優化細化的開發強度分區、高度分區,確定地塊控制指標。凝聚功能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發展目標和傳導要求,銜接相關專項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功能定位以及需要在詳細規劃中4、落實的底線管控、指標傳導、功能布局、規劃分區、設施布局、城市設計等內容。深化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明確各類交通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綜合防災設施等建設管控要求。結合開發建設的實際需要,明確土地混合使用條件、土地混合使用比例,給地塊指標預留彈性空間,應對市場不確定因素。科學制定規劃控制相關指標03 規劃重點04 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鄂倫春自治旗中心城區阿里河鎮城鎮開發邊界內全部區域,總面積10.71平方千米。05 規劃定位迎接“幸福和諧鄂倫春”新發展階段階段,打造:中國最美的森林特色小鎮 大興安嶺特色旅游城鎮 呼倫貝爾東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中國宜居城鎮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155、分鐘社區生活圈示范城鎮06 空間結構n 規劃形成“一核一軸一帶五片區”的空間結構 綜合服務核心 城鎮綜合發展軸濱水活力休閑帶一核一軸一帶五片區 倉儲產業服務區 產城融合示范區 綜合服務生活區 居住生活風貌區 都市休閑體驗區都市休閑體驗區倉儲產業服務區產城融合示范區綜合服務生活區綜居住生活風貌區優化資源布局,完善各類公服設施配置,構建均衡完善的公服配套網絡。結合行政管理邊界及社區服務范圍,劃分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07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2個15分鐘生活圈7個10分鐘生活圈多個5分鐘生活圈服務半徑1000米。中學、體育場館、綜合醫院、養老設施、文化活動中心、社區服務中心。服務半徑500米。按要求配6、建小學、體育場地、商業中心、停車場等。服務半徑300米,幼兒園、社區服務站、文化活動站、衛生服務站、小型運動場地、超市等。08 道路交通規劃 規劃5處公共停車場,主要位于公共設施及公共空間附近。完善社會公共停車場 主干路連接當地各個功能分區,在路網中起到骨架作用,規劃道路紅線寬度40-50米。次干路是分配功能分區的內部交通,規劃道路紅線寬度30米。支路連接各個地塊的道路,主要解決局部地區交通問題,規劃道路紅線寬度25米。落實總體規劃道路網,完善道路級別合理設計道路斷面 注重不同級別道路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的比重。給水工程規劃完善和改造規劃區配水管網,構建環枝結合供水網絡,穩步提升供水水質。污水工程規劃雨水工程規劃09 市政設施規劃規劃區內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及一般無害工業廢水由污水管道統一收集處理。雨水經管道就近排入附近水體。融入海綿城市理念,提高降雨就地消納率。供熱工程規劃電信工程規劃電力工程規劃優化原有供電結構,提升配電網供電質量,構建高效節能、安全可靠的電力供應網絡。09 市政設施規劃加快推進5G等新型通信基礎設施及網絡建設,構建智慧通信基礎設施體系。沿用現有熱源,完善供熱設施,優化供熱管網布局,建立多能互補、低碳綠色的供熱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