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縣黃石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1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5567
2024-12-06
16頁
3.19MB
1、桃源縣黃石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黃 石 鎮 人 民 政 府2 0 2 4.9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精神,推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合理保護與利用黃石鎮國土空間資源,指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有序開展,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湖南省、常德市和桃源縣統一部署要求,結合黃石鎮實際情況,制定桃源縣黃石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包括鎮域和鎮政府駐地兩個規劃層次。鎮域范圍為架橋鎮全部行政轄區;鎮政府駐地范圍涉及花園村及涼井社區。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規劃期目標年2、為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前言目錄一、發展定位目標一、發展定位目標1.1.1.1.發展定位發展定位1.2.1.2.發展目標發展目標二、國土空間格局二、國土空間格局2.1.2.1.構建總體新格局構建總體新格局2.2.2.2.嚴格落實三條控制線嚴格落實三條控制線2.3.2.3.合理劃定規劃分區合理劃定規劃分區三、國土空間保護三、國土空間保護3.1.3.1.耕地資源保護耕地資源保護3.2.3.2.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保護3.3.3.3.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四、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四、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4.1.4.1.產業布局規劃產業布局規劃4.2.4.23、.鎮村體系規劃鎮村體系規劃4.3.4.3.鎮區用地布局規劃鎮區用地布局規劃五、完善綜合支撐體系五、完善綜合支撐體系5.1.5.1.綜合交通規劃綜合交通規劃5.2.5.2.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5.3.5.3.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六、六、規劃實施保障規劃實施保障6.16.1.組織機制組織機制6.26.2.政策支持政策支持6.36.3.宣傳引導宣傳引導6.46.4.監督實施監督實施1.1 發展定位1.2 發展目標以“綠色天然、藥食同源”為特色的蔬菜水果種植基地以“黃石湖”為重點打造湖景觀光、漁旅小鎮以生態保護、修復為特色的生態保護重點鎮指標類型指標名稱2020年(基期年)204、25年(近期年)2035年(目標年)指標屬性社會發展戶籍人口(萬人)2.06 2.04 2.01 預期性常住人口(萬人)1.61 1.59 1.57 預期性底線管控耕地保護目標(畝)25100.8525100.8525100.85約束性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公頃)7304.23 7304.23 7304.23 約束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畝)22437.922437.922437.9約束性城鎮開發邊界(公頃)47.63 47.63 47.63 約束性城鎮建設用地(公頃)42.74 47.63 47.63 約束性村莊建設用地(公頃)594.31580.15 580.15 約束性結構效率人均城鎮建設用5、地面積(平方米)20.77 23.31 23.64 預期性人均村莊建設用地面積(平方米)371.61 366.56 374.39 預期性生活品質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3.43 3.92 預期性千人養老機構床位數-2.94 3.67 預期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80%95%預期性生活污水處理率(%)-80%95%預期性村莊等級公路通達率(%)-80%95%預期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95%預期性村衛生室數量(個)-14 14 預期性總體發展目標:總體發展目標為城鄉經濟繁榮、城鄉功能完善、城鄉環境優美、城鄉社會事業一體發展的“特色農業發展重點鎮、美麗鄉村示范鎮、生態保護重點鎮”。6、桃源桃源黃石黃石發展定位目標發展定位目標桃源桃源黃石黃石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格局2.1 嚴格落實三區三線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將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和底線。黃石鎮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共 22497.9畝(1499.86)公頃,占全域面積的 9.48%。黃石鎮生態保護紅線面積7304.23公頃,占全域面積的 46.16%。黃石鎮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 47.63公頃,占全域面積的 0.30%。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桃源桃源黃石黃石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格局2.2 構建總體新格局結7、合鎮域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態特色,保護傳承黃石鎮的自然稟賦、人文脈絡,嚴格保護自然生態本底,統籌自然生態整體性和系統性,構建“一心一軸一廊三區多點”的美麗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心:以鎮政府所在地為鎮域綜合服務核心,主要承擔鎮域行政辦公、產業服務、醫療教育服務等功能。一軸:沿S315省道的經濟發展軸。三區:生態涵養區、綜合發展區、特色農產品種植區 多點:基于一村一基地,形成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節點,帶動周邊村莊共同發展桃源桃源黃石黃石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格局2.3 合理劃定規劃分區依據桃源縣劃定的三區三線和桃源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根據黃石鎮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以及黃石鎮自身實際情況,將8、鎮域劃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6類規劃一級基本分區,并進一步細化鄉鎮域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其中黃石鎮農田保護區1499.86公頃,城鎮發展區47.63公頃,鄉村發展區中村莊建設區580.15公頃,一般農業區961.79公頃,林業發展4594.41公頃,礦產能源發展區33.39公頃。落實優化桃源縣規劃分區桃源桃源黃石黃石國土空間保護國土空間保護3.1 耕地資源保護嚴格耕地數量管控:將25100.85畝耕地保護目標和22497.9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嚴格實施年度“進出平衡”與“先補后占”。嚴格耕地用途管9、制: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改善提升耕地質量:有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圍繞提升糧食產能,堅持新增建設與改造提升相結合,著力打造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3.2 生態環境保護保護水源地:嚴格依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進行保護。保護水源生態系統、重點對鎮域內的排污管網進行檢修與改造、加強完善水資源監測系統建設、建立水庫水源地保護長效管理機制。保護河流水系:修復河岸生態、加強節水宣傳力度和強化聯合監管、強化水資源管理、保護生態系統10、的本土性,防止生物入侵。保護公益林:公益林嚴格依據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湖南省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進行保護。因特殊情況確需調整和改變用途的,應按照等有關規定報原審批機關批準。桃源桃源黃石黃石國土空間保護國土空間保護3.3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對現有點狀的文物保護單位嚴格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和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管理辦法進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加強對區域內能展現區域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文化的挖掘,重在重新界定保護范圍對象,并進行活態傳承的各類措施介入。加強文化資源的創新型利用。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依托,活化本地文化元素,搭建傳統文11、化和現代消費之間的橋梁,強化產業與文化的碰撞、融合,為傳統產業融入高附加值,推動產業新增長。建立健全完善的保護機制、獎勵機制,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活動與一系列經濟稅收優惠政策關聯起來,鼓勵和吸引有實力、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和民間組織參與到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序號名稱地址年代保護級別類型保護范圍1桃源崖墓群黃石鎮明省級古墓葬以各石室和崖墓為中心,四向各至50米處2黃石雙拱石橋桃源縣黃石鎮雙橋村雙橋組清市級古建筑以橋基為準,四向延伸5米處3黃石橋黃石鎮民國縣級古建筑自橋基起四向各至20米4會賢橋黃石鎮1921年縣級古建筑自橋基起四向各至20米5賀龍司令部舊址黃石鎮花園村民國縣級革命文物以12、舊址為中心,四向各至20米黃石鎮歷史文物資源一覽表桃源桃源黃石黃石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一心一軸五區多點”的農旅融合產業布局4.1 產業布局規劃 一心:鎮區綜合服務發展中心 一軸:農貿一體發展軸,指省道315東西向現代產業發展軸。五區:綜合發展區、農旅結合發展區、綜合農業發展區、特色水果種植區、生態旅游觀光區。多點:各村結合各自特色發展的多品種特色農業種植點。桃源桃源黃石黃石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4.2 鎮村體系規劃行政區名稱村鎮體系職能定位村莊類型發展方向編制要求花園村中心城鎮綜合服務中心城郊融合類增長單獨編制芭茅洲村中心村生態休閑旅游示范村生態13、保護類平衡單獨編制茶源村一般村特色種植+初加工+鄉村旅游農業發展類縮減單獨編制大谷村一般村特色種植+初加工+鄉村旅游農業發展類平衡單獨編制東山村一般村特色種植+初加工+鄉村旅游農業發展類平衡單獨編制觀音洞村一般村特色種植+初加工+鄉村旅游生態保護類平衡單獨編制金洪村一般村特色種植+初加工+鄉村旅游-平衡單獨編制黃安村一般村特色種植+初加工+鄉村旅游農業發展類平衡單獨編制桃花井村一般村特色種植+初加工+鄉村旅游農業發展類平衡單獨編制香山村一般村特色種植+初加工+生態休閑旅游生態保護類平衡單獨編制新鋪村一般村特色種植+初加工+鄉村旅游生態保護類縮減單獨編制新橋村一般村特色種植+初加工+鄉村旅游集聚14、提升類平衡單獨編制新灣村一般村特色種植+初加工+鄉村旅游農業發展類平衡單獨編制楊柳村一般村特色種植+初加工+鄉村旅游農業發展類平衡單獨編制涼井社區一般村特色種植+初加工+鄉村旅游-平衡單獨編制黃石水庫管理處一般村生態休閑旅游-縮減單獨編制 中心城鎮以現狀鎮區為依托,向周邊發展,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交流活動中心。中心鎮區公共設施的服務對象主要為全鎮域的居民。中心村中心村1個,位置適中,與中心鎮區及各基層村交通方便,公共服務設施相對完善,有一定集貿基礎的村莊,主要服務周邊村莊。一般村一般村14個,是轄區生活聚集和生活服務中心。構建“1+1+14”的三級鎮村體系桃源桃源黃石黃石建設集約高效的15、鎮村格局建設集約高效的鎮村格局4.3 鎮區用地布局規劃結合地形地貌、建設適宜性評價、產業和交通聯系等因素,確定城鎮空間布局結構。城鎮空間布局結構可概況為“一心兩軸四組團”的城鎮結構形態。“一心”即鎮政府中心。作為全鎮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服務中心。“兩軸”即315省道。沿315省道作為東西、南北向經濟發展軸。“四組團”即東南部綜合服務區、中部傳統居住區、北部新興片區、西北部工業區。“一心兩軸四組團”的城鎮結構形態桃源桃源黃石黃石完善綜合支撐體系完善綜合支撐體系5.1 綜合交通規劃 形成“人”字形的鎮域主要道路系統 規劃對至熱市公路于黃石鎮區連接S315省道,形成貫穿東西南北的人字形交通主網,提16、高黃石鎮道路等級、質量,提升鎮域交通可達性。加快建設“四好農村道路”,實施道路黑化工程,至規劃期末,農村道路達到“組與組硬化路百分百通達,村與村等級公路百分百通達”的雙百目標。桃源桃源黃石黃石完善綜合支撐體系完善綜合支撐體系5.2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規劃補齊各級公共服務設施短板,鼓勵公共設施集中配置,促進設施提質增效;合理引導現狀閑置用地、建筑進行功能置換、改造升級。構建“一心-兩區-三片”的三級城鎮生活圈體系,形成以花園村為核心,金洪社區為副中心,其他村完善配置,形成三級公共服務系統 構建“一心-兩區-三片”的三級城鄉生活圈體系桃源桃源黃石黃石完善綜合支撐體系完善綜合支撐體系5.3 市政基礎設17、施規劃排水工程規劃:黃石鎮排水體制應采用雨、污水分流制。規劃保留現有黃安村污水處理廠鎮域污水主要為生活污水和生產污水,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污水經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方可排入就近水體或作為生產用水等。農村地區污水主要為生活污水,規劃在各居住組團設置化糞池,村莊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集中收集進入人工濕地或用作農田肥料堆肥。電力工程規劃:規劃沿鎮域主要道路架設10KV線路至各居民點,各居民點低壓線路的供電半徑不宜大于500米。電訊設施規劃:大力發展移動通訊并逐步建立移動通訊光纜和基站系統,建立覆蓋全鎮域的移動通信設備基站,減小通信盲區。對鎮域現有電話、電視線路進行完善,尤其應改善農村信息條件,加快光18、纖到村,促進農村地區信息化。環衛設施規劃: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的原則,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垃圾收運處理模式。鎮區、中心村設垃圾轉運站,一般村設置垃圾收集點。給水工程規劃:規劃原址擴建黃石鎮自來水廠,另于金洪社區新建一處黃石鎮新自來水廠。完善處理水工藝,提升水質;完善鎮域供水管網并與主城區供水管網連接,實施區域聯合供水。6.1 組織機制由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鎮人民政府積極發揮實施主體地位,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制定推進三陽港鎮國土空間規劃的實施措施,按照重點項目計劃制定年度工作安排及重點項目部署;監督檢查各年度工作的推進、執行情況。6.2 政策19、支持由縣人民政府牽頭制定相關激勵、資金籌措、幫扶政策,保障民生工程及重點項目的推進。建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監測評估及實施管理機制,確保規劃的落實與保障。6.3 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向社會公布和宣傳三陽港鎮國土空間規劃,建立規劃宣傳和交流互動機制,將規劃核心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增強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國土空間合理開發、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重要性的認識。6.4 監督實施完善社會監督機制,鼓勵公眾積極參與規劃的實施和監督。利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湖南省農村住房規劃建設管理信息平臺等,實現對三陽港鎮國土空間規劃的精準實施、實時監測、及時預警、定期評估。桃源桃源黃石黃石規劃實施保障規劃實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