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3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5574
2024-12-06
37頁
13.31MB
1、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茶庵鋪鎮人民政府2024.09【草案公示】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前 言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湖南省委省政府關于建立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意見(湘發20209號)要求,深入貫徹國家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湖南省“三高四新”美好藍圖,適應新時期國土空間治理要求,桃源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本規劃)。本規劃是細化落實桃源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下位規劃,是實施鄉鎮空間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基2、礎政策,是鄉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管理、整治修復的行政綱領,是編制村莊規劃、詳細規劃的基礎,是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目 錄CONTENTS01規劃概述1.1 指導思想1.2 人口概況1.3 發展條件1.4 規劃范圍與期限02發展定位與目標1.1 明確發展定位1.2 分步確定發展目標03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1 優化國土空間格局3.2 完善用地布局規劃3.3 落實國土空間重要控制線3.4 合理劃定規劃分區04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4.1 落實耕地資源保護4.2 促進生態資源的保護與利用05國土空間開發建設5.1 明確鎮村發展體系5.3、2 強化產業發展布局5.3 構建高效交通體系5.4 健全公共服務設施體系5.5 增強基礎設施支撐保障5.6 構建韌性安全體系07鎮政府駐地規劃7.1 優化鎮政府駐地用地布局7.2 完善駐地公共服務體系7.3 完善駐地交通網絡06國土綜合整治08保障措施6.1 國土綜合整治6.2 生態保護修復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規劃概述1.1 指導思想1.2 人口概況1.3 發展條件1.4 規劃范圍與期限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1.1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南4、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把握“一帶一部”區域定位,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科學布局農業、生態、城鎮空間,統籌各類發展空間需求,實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桃源”為總愿景,全面提高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1.2 人口概況鎮域常住人口約3.4萬人居桃源縣第九100.00%11.39%9.90%7.38%6.50%4.38%3.86%3.83%3.69%3.635、%3.09%3.09%2.96%2.92%2.91%2.76%2.60%2.42%2.41%2.33%2.13%2.12%2.07%1.98%1.96%1.86%1.59%1.53%1.42%1.27%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全縣漳江街道潯陽街道漆河鎮陬市鎮熱市鎮三陽港鎮青林回維鄉桃花源鎮茶庵鋪鎮沙坪鎮木塘垸鎮理公港鎮架橋鎮楓樹維回鄉夷望溪鎮龍潭鎮雙溪口鎮鄭家驛鎮馬鬃嶺鎮九溪鎮觀音寺鎮盤塘鎮黃石鎮剪市鎮佘家坪鄉楊溪橋鎮泥窩潭鄉西安鎮牛車河鎮桃源縣各鄉鎮排名及占比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1.3 發展條6、件湖南省茶葉十強鄉鎮 全鎮現有茶園面積6.8萬畝,其中采摘面積6萬畝(標準化基地5萬畝),占桃源縣茶葉總面積的45%,居全縣第一。“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示范鎮”、“湖南省茶葉十強鄉鎮”等多個榮譽稱號。茶旅融合特色鎮 茶庵鋪鎮依托烏云界自然保護區、夷望溪的山水風光和特有的“千年茶鄉”的美譽,開發出“生態茶園體驗游”、“自然風情休閑游”、“泛舟觀光游”等生態旅游產品。茶庵鋪積極打造茶旅融合新業態,開放美麗鄉村松陽坪萬畝茶園觀光游;累計吸引上千名返鄉下鄉“農創客”從事茶業規模種植、精細加工、創新服務和農莊休閑“茶鄉、竹海、林都”的美譽傍身 茶庵鋪鎮地勢北面較低,東、西、南7、三面高山。茶園面積6.8萬畝,森林面積39.44萬畝,其中楠竹面積近10萬畝,占全縣楠竹面積13%,林草覆蓋率達79%。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 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5年,規劃目標年至2035年。1.4 規劃范圍及期限規劃期限全域332.99平方公里鎮區+鎮域兩個空間層次規劃范圍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發展定位與目標2.1 明確發展定位2.2 分步確定發展目標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2.1 明確發展定位立足于地區整體發展情況,落實上位規劃對茶8、庵鋪鎮的總體定位、主要職能和管控要求,結合自身特色、發展條件以及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明確茶庵鋪鎮發展定位為:桃源縣區域增長極桃源縣重點鎮國家級農業產業示范強鎮特色農文旅生態旅游小鎮 主體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 城鎮方向:現代農業型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2.2 分步確定發展目標2025年規劃目標至2025年,生態保護修復有所提升,全鎮抗自然災害能力有所改善,鎮域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優化,農文旅融合發展建設取得進一步提升。2035規劃目標至2035年,鎮域常住人口3.8萬人,鎮域高速公路、省道、鄉道等對外交通格局全面形成,區域交通樞紐優勢進一步加強9、;旅游影響力進一步提升,茶旅生態旅游小鎮建設成熟;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各類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鄉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普遍提升。落實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7012.8畝,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33294.75畝,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面積7780.02公頃,鎮域建設用地總規模不突破1470.29公頃。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1 優化國土空間格局3.2 完善用地布局規劃3.3 落實國土空間重要控制線3.4 合理劃定規劃分區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2.1 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構建“一主一副、三10、區、一帶兩廊道”的發展格局“一主”即以茶庵鋪鎮鎮政府所在地茶庵鋪村為鎮域綜合發展中心“一副”即太平鋪集鎮發展副中心“三區”即規劃形成以松陽坪、成功坪和長板鋪為核心的休閑農旅發展區、生態農旅發展區和茶旅融合發展區“一帶”即以國道319為軸線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兩屏障”即構建南北生態屏障。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2.2 完善用地布局規劃農用地規劃至2035年,鎮域內耕地面積2480.31公頃,鎮域林地面積調整至26277.04公頃,鎮域園地面積1484.67公頃。建設用地規劃至2035年,鎮域內建設用地1470.29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4.42%。其中,城鎮建11、設用地133.05公頃,村莊建設用地1100.51公頃;區域基礎設施用地198.32公頃;其他建設用地調整至38.41公頃。其他用地在不破壞土地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引導非農建設合理利用其他用地,通過土地整理復墾等工程措施,適度減少草地、農村道路、田坎等用地面積,提高土地利用率。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2.3 落實國土空間重要控制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嚴格落實上位規劃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面積33294.75畝。嚴格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7780.02公頃,占全域面積的12.00%。落實茶庵鋪鎮城鎮開發邊界面積131.43公頃。桃源12、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2.4 合理規劃分區根據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資源分布現狀,遵循全域全覆蓋、不交叉、不重疊的原則,鎮域劃分為5類一級分區。生態保護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落實生態保護區7780.32公頃落實農田保護區面積2468.70公頃落實城鎮發展區面積133.05公頃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落實鄉村發展區面積22808.11公頃落實礦產能源發展區面積109.46公頃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4.1 落實耕地資源保護4.2 促進生態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4.1 13、落實耕地資源保護把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圖斑帶坐標、帶位置落實到具體地塊,形成矢量數據。確定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項目,提高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質量。本次規劃落實桃源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及耕地保護專項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37012.80畝,永久基本農田33294.75畝。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耕地保有量、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生態有提高。強化耕地用途管制,嚴格管控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要求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因14、地制宜推進“小田變大田”、旱改水等提質改造工程,保障糧食生產穩步提升。農田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綠色農田、數字農田、智慧農田建設模式進一步普及,形成更高層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基礎。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保有量37012.80畝,永久基本農田33294.75畝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4.2 促進生態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守護自然生態,保育自然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與地質地貌景觀多樣性,維護自然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加強自然保護地保護嚴格落實生態公益林、天然林等基本林地集中保護區,完善林地用途管制措施。保護原有森林;恢復與保育退化森林。結15、合劃定的林業發展區,采用“約束指標+分區準入”的方式進行管控。加強天然林、公益林保護樹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思想,綜合考慮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鄉村、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協調解決水環境、水災害等問題,切實保護茶庵鋪鎮水生態環境。加強河湖生態空間管制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國土空間開發建設5.1 明確鎮村發展體系5.2 強化產業發展布局5.3 構建高效交通體系5.4 健全公共服務設施體系5.5 增強基礎設施支撐保障5.6 構建韌性安全體系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4.1 明確鎮村發展體系構建茶庵鋪“1-1-3-12”的16、城鎮體系1個鎮政府駐地1個集鎮3個中心村茶庵鋪鎮太平鋪社區長板鋪村、松陽坪村、成功坪村12個一般村小桃源村、木旺溪村、湖塘村、七里沖村、黃鹿坪村、古榕溪村、鐵山溪村、新店驛村、六家沖村、李梓溪村、尚寺坪村、三元潭村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構建:旅游先導+茶產為核+鄉村振興為目的 產業定位:全省茶旅融合示范縣千年茶旅、三湘第一旅游目的地充分發揮并利用茶庵鋪鎮的茶葉優勢,進一步強化茶葉產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全域鄉村旅游項目建設,將茶庵鋪鎮打造為“十里茶鄉”的茶旅文化重點鎮4.2 強化產業發展布局 產業愿景:全國山茶文化長廊農業+文化+資源+以茶文化為特色17、,整合古茶、古園、古道、古庵、古驛、古渡等文化底蘊,帶動茶葉生產、觀光、加工、銷售、節慶等一系列的茶產業鏈的發展,打造十里茶鄉茶文化旅游產業園。打造萬畝茶園種植,通過景觀改造和花木補植,提升茶園的自然景觀,形成農業旅游資源,同時開發茶園觀光、徒步、住宿、茶文化節慶、采摘節、茶藝表演、茶葉品鑒、茶藝研學等活動,提升農旅體驗。結合烏云界國家自然保護區、夷望溪等自然資源,開展休閑鄉村旅游,打造戶外運動、探險、漂流等旅游產品。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4.2 強化產業發展布局構建“兩心一帶三區”的產業發展格局 兩心:以茶庵鋪鎮區和太平鋪社區為依托,構建城鎮產業綜合服務中18、心 一帶:打造夷望溪景觀風光帶 三區:以尚寺坪為核心的西部生態農旅發展區以松陽坪為核心的北部休閑茶旅發展區以太平鋪為核心的東部茶旅融合發展區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4.3 構建高效交通體系規劃形成“兩橫兩縱多線”的道路骨架系統對外交通對內交通交通設施 兩橫:常吉高速、國道319 兩縱:縣道003、省道241 多線:鄉道332、鄉道334、高速聯絡線積極建設資源產業路、旅游公路;開通鄉村特色旅游客運綠線,明確鄉村道路等級,寬度、硬化方式、安防設置等。規劃在茶庵鋪鎮政府所在地建設三級客運站,完善茶庵鋪客運功能。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19、公示4.4 健全公共服務設施體系依據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構建“鄉集鎮-村/組”兩個社區生活圈層級鄉鎮層級村/組層級依托茶庵鋪鎮政府所在地、太平鋪集鎮,統籌布局滿足茶庵鋪鎮村民日常生活、生產需要的各類服務要素,形成鄉村社區生活圈的服務中心。依托行政村集中居民點或自然村組,綜合考慮鄉村居民常用交通方式,按照15分鐘可達的空間尺度,配置滿足村民需求的服務設施。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4.5 增強基礎設施支撐保障完善供水安全設施建設 逐步實現全域集中供水,保障用水安全 采取集中分散相結合的方式供水,建設高位水池輸水干管工程,完善村莊內部供水管網加強環境衛生建設遵循20、“減量化、資源化”的原則,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垃圾收運處理模式。至2035年,行政村垃圾有效治理比例達到100%,農村垃圾收集清運率達100%,資源利用率達到90%以上。建設電力電信服務網絡 支狀布局電力電信線路,規范電力管線架設方式,完善全域移動基站建設 加快5G全域覆蓋網絡建設,賦能鄉村地區網絡高質量發展構建污水雨水設施 完善鄉域污水處理配套設施和管網建設,提高農村污水處理能力。規劃至2035年,完成雨污分流體系建設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4.6 構建韌性安全體系抗震堅持“預防為主,防救結合”的方針。規劃以茶庵鋪鎮人民政府為核心,建立全鎮防震減21、災指揮中心,加強抗震工程建設。消防構建鎮域-行政村兩級消防指揮中心,鎮域各村內結合水塘、水庫等儲水區域設置消防水池,儲備消防水源。避難利用利用公園、綠地、廣場、學校操場、體育場等開敞空間構建全域避災疏散場地。防洪排澇鎮域以自然排澇為主,加大各村莊排澇水利設施建設,提升茶庵鋪鎮河流泄洪、蓄洪能力。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國土綜合整治6.1 國土綜合整治6.2 生態保護修復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6.1 國土綜合整治 農用地整治 旱地改水田工程。通過土地流轉或簽約的,將分散的旱地集中起來。通過“小田并大田”的方式整合土地,建設機站22、提水、修渠排灌等配套設施,確保水田的灌溉和排水需求得到滿足,逐步完成農田旱改水工程。高標準農田。通過平整土地、歸并地塊,建設完善灌溉、排水、道路、農田防護等措施,提高農田集中連片程度,促進其適度規模經營,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的活動。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努力建成一批田塊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道路通暢、生態良好的高標準農田。耕地后備資源開發。推進低效林草地和園地整理,明確除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地、重要水源林、公益林、國有林、新一輪退耕還林地外,坡度在25度以下的園地、疏林地和宜林荒山荒地地塊進行土地開發整理,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對宜耕后備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建設用地整理 宅基地整23、理。通過摸底、走訪、調查現存多處“一戶多宅”、“空心房”等類型的廢棄老宅基地。將廢棄老宅基地通過增減掛鉤等項目盤活為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優化城鄉用地的結構和布局。低效用地整理。對認定的其他的布局散亂、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建筑危舊的存量建設用地進行整理,規劃通過調整用地性質、納入增減掛鉤項目、實施集體經營性土地入市等措施,盤活低效用地,優化建設用地建構與布局,實現建設用地再利用。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6.2 生態保護修復 推進濕地生態修復通過河道整治、生態護岸、水生植物修復、人工濕地、擋墻等工程措施,修復水文過程的完整性,改善水質、修復水空間及生物廊道連通性,24、提高河道防洪和排澇能力,實現河流生態修復。加強林地生態修復以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為主體,保護和恢復重要物種棲息地。科學開展森林經營,因林施策推進低產低效林改造,精準提高森林質量與效益,不斷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充分發揮森林多種功能,進一步鞏固森林系統碳匯能力。合理安排歷史遺留及廢棄工礦用地修復針對歷史遺留砂石土礦山、廢棄礦山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開展礦區生態修復治理,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修復進程。加強污染土地修復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污染治理”的思路,開展建設用土壤污染狀況、耕地土壤與農產品重金屬污染調查,摸清底子,精準施策。加強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加強尾礦庫排查治理,深入推進報廢尾25、礦治理。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鎮政府駐地規劃7.1 優化鎮政府駐地用地布局7.2 完善駐地公共服務體系7.3 完善駐地交通網絡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7.1 優化鄉政府駐地用地布局鎮區規劃形成“兩心兩軸三組團”的空間發展格局兩心兩軸三組團 以鎮政府為主的行政辦公中心 以家居生活館為商業核心的商業服務中心 沿國道319形成鎮區橫向發展主軸 沿幸福路形成縱向發展次軸 西部生態宜居組團、中部綜合服務組團、東部居住發展組團。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7.2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根據鎮政府駐地規模和公共服務26、設施配建要求,完善鎮域層級的服務功能。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公用設施規劃規劃范圍內教育設施有桃源第七中學、茶庵鋪中心小學及茶庵鋪幼兒園、春雷幼兒園等,用地面積總計5.91公頃規劃范圍內有茶庵鋪衛生院及橋東社區衛生服務站,用地面積總計1.19公頃規劃范圍內排水設施、供燃氣設施、環衛設施、供電設施、消防設施等,用地面積總計2.73公頃。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7.3 完善駐地交通網絡構建“十”字骨架交通,完善主次干道路體系對外交通對內交通交通設施國道319為鎮區的主要對外交通道路。“一 橫”:國 道319為鎮區主要橫向干道;“一縱”:繁榮大道為鎮區主要縱向干道。客運27、站:保留現狀 停車場:保留現狀人民政府停車場1處;規劃結合城市公園,布置停車場1處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強化組織領導,落實監督考核完善配套政策,健全管控規則加強規劃宣傳,強化公眾參與加強實施監測,強化實施監管保障措施桃源縣茶庵鋪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保障措施強化組織領導,落實監督考核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強化統籌協調,科學安排建設時序 加強監督檢查,落實考核問責機制完善配套政策,健全管控規則 加大政策扶持,激活鄉村振興動能 實施用途管制,嚴格規劃許可管理 強化實施管理,確保規劃落地見效加強規劃宣傳,強化公眾參與 加強宣傳普及,增強公眾規劃意識 強化公眾參與,搭建交流互動平臺。加強實施監測,強化實施監管 構建監測預警機制,強化規劃實施監管 完善體檢評估機制,提升空間治理效能 建立動態維護機制,實現一張藍圖干到底走十里茶廊品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