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縣謝集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1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5595
2024-12-06
13頁
7.85MB
1、 1 單縣謝集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公示稿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統籌謝集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合理配置資源要素,支撐國家重大戰略落地,指導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現鎮域高質量發展和高標準建設,依據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菏澤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謝集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單縣謝集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一、規劃編制背景 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改革重2、大部署,明確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作為“五級三類”規劃體系中最后一級,要細化落實上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要求,突出目標落實、底線約束和各類用地的具體安排,側重實施性。為保障國家、省市縣各級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促進土地集約與可持續發展,提升空間治理能力,確保全鎮 2 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有規可依,實現謝集鎮域高質量發展和高標準建設,迫切需要編制新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的地位和作用。本規劃是謝集鎮面向2035年國土空間發展的指南和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編制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凡在鎮域內涉及土地3、利用與空間布局的各項政策、規劃,各類開發建設活動,應符合本規劃。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包括全域和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兩個空間層次。全域層次為謝集鎮行政轄區范圍(扣除中心城區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后),總面積7442.22公頃。城鎮開發邊界范圍主要為謝集鎮駐地,總面積149.71公頃。規劃期限。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二、規劃編制主要內容 規劃嚴格落實“三區三線”,構建多規合一、協調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一)規劃總體目標:將石墻打造成為單縣北部新門單縣北部新門戶、城區后花園,綠色生態修復示范基地;區域“農業戶、城區后花園,綠色生態修復示范基地4、;區域“農業+”重要展示基地重要展示基地。3 (二)城市性質:落實在新發展格局中,山東省、菏澤市、單縣對謝集鎮的發展要求,確定謝集鎮城鎮性質為:以特色種養殖、農副產品加工、裝備制造、商貿物以特色種養殖、農副產品加工、裝備制造、商貿物流、休閑旅游為主導的縣域城鄉融合發展小城鎮。流、休閑旅游為主導的縣域城鄉融合發展小城鎮。(三)發展策略:確定三大發展策略,分別宜城宜鄉,北部門戶迎客流;三產互動,城鄉統籌促振興;生態城鎮,精明增長增活力。(四)三區三線劃定:全鎮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3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6.56萬畝。鎮域范圍內無生態保護紅線。全鎮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扣除中心城區城鎮開發邊界范圍5、后)控制在149.71公頃。(五)人口和用地規模:確定2035年鎮域常住人口4.7萬人,城鎮常住人口1.9萬人,城鎮化率約為40%。(六)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統籌全域生態、農業、城鎮三大空間,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形成“一主兩副,兩帶一環六片多點”的全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一主”,即鎮駐地綜合服務中心。“兩副”,裝備制造副中心、先進制造副中心。4 “兩帶”,環城一體化發展帶、南北城鄉融合發展帶。“一環”,鄉村聯動發展環。“六片”,城鎮集中發展區、裝備制造集聚區、化工產業集聚區、生態休閑旅游片區、現代農業種植片區、特色農業發展示范區。“多點”,多個鄉村發展節點。(七)農業、生態、城鎮三大空間:6、規劃形成“三板塊多節點”的鎮域現代農業空間格局;形成“八廊南北梳綠珠”的生態保護格局;以及“鎮駐地中心村基層村”三級鎮村體系格局。(八)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劃定城鎮開發邊界范圍主要為兩個片區:鎮駐地建設用地規模約99.85公頃、趙雙樓-朱江樓片區建設用地規模約49.86公頃。共計規劃城鎮開發邊界范圍總面積149.71公頃。(九)城鎮發展方向和規模 考慮到城鎮空間發展需求和對外交通聯系的便捷性,規劃確定城鎮主要發展方向為向東、向南,向單縣中心城區。已確定駐地城鎮開發邊界范圍總面積149.71公頃。村 5 莊建設用地本著集聚集約的原則,通過內部增減平衡在鎮駐地周邊建設農村社區。通過農村社區與鎮駐地聯7、合集中建設,實現規模效應,同時完善駐地品質。統籌研究范圍北至謝集中學北側道路,東至陳李路,西至趙雙樓村,南至G518南側物流產業園。(十)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形成以工帶農,以農促工,商貿驅動,休閑提質,農旅結合,創新賦能的產業發展新格局,“一核四片多點”的空間布局。一產構建以現代設施農業、生態循環農業、特色觀光農業為核心的農業體系;二產依托縣經濟開發區和駐地工業園,構建以綠色環保、紡織服裝、機械加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先進制造業體系;三產建設物流產業園,構建以商貿物流為支撐,驅動形成以田園綜合體、農旅休閑帶為主體的農旅體系。(十一)公共服務體系:2035年規劃形成“鎮級社區級”兩級公共服務體系8、,鎮域公共服務設施配建分為城鎮和農村兩個模塊進行。社區級分為“社區生活圈中心基層村”區別配置。鎮級公共服務中心服務于全鎮居民,提供文化、教育、醫療等豐富優質公共服務。鎮級服務中心為轄區內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務,配置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大型商 6 業設施、農業科技服務、農村金融服務等各類品質型綜合服務,成為服務帶動鄉村地區的核心節點。社區(村)級服務中心結合社區生活圈設置,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基礎性生產服務設施和公共活動場所,實現公共服務均衡化發展。(十二)構建支撐體系:保障區域性通道建設,預留東西向徐菏鐵路及單縣站、貨運站。落實濟商高速公路出入口設在鎮駐地西北部,與G518相連。規劃落實單縣北外環路線路,完善鎮域交通網絡,通過陳李路、王袁路、謝張路及謝李路加強鎮村、產業節點之間道路連通。規劃形成“井”字型的主要干路系統。規劃鎮駐地“兩橫四縱”的主干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