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縣觀音寺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1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5599
2024-12-06
16頁
5.51MB
1、觀音寺鎮人 民 政 府2024.09桃源縣觀音寺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公示版本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精神,推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合理保護與利用觀音寺鎮國土空間資源,指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有序開展,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湖南省、常德市和桃源縣統一部署要求,結合觀音寺鎮實際情況,制定桃源縣觀音寺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包括鎮域和鎮政府駐地兩個規劃層次。鎮域范圍為觀音寺鎮全部行政轄區;鄉鎮政府駐地范圍主要包含長潭坪、姚家坪部分地區。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2、035年,規劃期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前言六、規劃實施保障8.1.組織保障8.2.政策支持8.3.宣傳引導8.4.監督實施目錄一、發展定位目標1.1.發展定位1.2.發展目標二、國土空間格局2.1.構建總體新格局2.2.嚴格落實三條控制線2.3.合理劃定規劃分區三、國土空間保護3.1.耕地資源保護3.2.生態環境保護3.3.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四、用地布局與鎮村格局4.1.鎮域用地布局規劃4.2.鎮村體系規劃4.3.鎮區用地布局規劃五、完善綜合支撐體系5.1.綜合交通規劃5.2.公共服務設施規劃5.3.市政基礎設施規劃1.1 發展定位桃源桃源觀音寺觀音寺發展定3、位目標發展定位目標將觀音寺鎮定位為以特色山水生態旅游與民俗文化旅游為主導產業,輔以現代農林種植產業、富硒農產品種植產業和現代養殖產業的桃源縣西部地區生態人文小城鎮。力爭打造縣級以上“山水旅游”特色小鎮。1.2 發展目標總體發展目標:總體發展目標為城鄉經濟繁榮、城鄉功能完善、城鄉環境優美、城鄉社會事業一體發展。指標類型指標名稱單位2020年(基期年)2025年(近期年)2035年(目標年)指標屬性社會發展戶籍人口規模萬人2.312.322.5預期性常住人口規模萬人1.721.761.92預期性底線管控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公頃10924.7410924.7410924.74約束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公4、頃1999.671999.671999.67約束性耕地保有量公頃2229.32229.32229.3約束性用水總量萬立方米/年/200300約束性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公頃26.0326.4528.16約束性村莊建設用地規模公頃700.74554.87654.35約束性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規模公頃/0.542.25約束性林地保有量公頃18032.3218032.3218032.32約束性濕地面積公頃48.1248.1248.12約束性結構效率鄉鎮國土空間開發強度0.03 0.03 0.03 預期性人均城鎮建設用地平方米11.27 11.40 11.26 預期性人均村莊建設用地平方米303.35 235、9.17 261.74 預期性生活品質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張2.52.85預期性千人養老機構床位數張1.351.53預期性鎮政府駐地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平方米/00預期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100預期性生活污水處理率/90100預期性村莊等級公路通達率90100100預期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5100100預期性村衛生室數量個181818預期性整治修復農用地整理面積公頃/24.6550預期性補充耕地面積公頃/0.542.25預期性耕地恢復面積公頃/6.525預期性建設用地整理面積公頃/2.246預期性新增生態修復面積公頃/1020預期性2.1 嚴格落實三區三線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6、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將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和底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共1999.67公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共10924.74公頃。鎮域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28.16公頃。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桃源桃源觀音寺觀音寺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格局2.2 構建總體新格局統籌“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城鄉建設空間”保護傳承觀音寺鎮的自然稟賦、人文脈絡,嚴格保護自然生態本底,聯系山水林田湖自然資源,營造大地景觀,構建“一心、兩軸、兩帶、三功能區”的美麗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一心、兩軸、兩帶、三功能區”的7、總體格局桃源桃源觀音寺觀音寺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格局2.3 合理劃定規劃分區依據桃源縣劃定的三區三線和桃源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根據觀音寺鎮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以及觀音寺鎮自身實際情況,將鎮域劃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其他用途區6類規劃一級基本分區,并進一步細化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其中生態保護區10924.74公頃,生態控制區3252.36公頃,農田保護區1999.67公頃,城鎮發展區28.16公頃,鄉村發展區4219.96公頃,其他用途區66.82公頃。落實優化桃源縣規劃分區桃源桃源觀音寺觀音寺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格局3.1 耕地資源8、保護嚴格耕地數量管控:將2285.84公頃耕地保護目標和1999.67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嚴格實施年度“進出平衡”與“先補后占”。嚴格耕地用途管制: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改善提升耕地質量:有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圍繞提升糧食產能,堅持新增建設與改造提升相結合,著力打造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3.2 生態環境保護保護水源地:嚴格依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進行保護。保護水源生態系9、統、重點對鎮域內的排污管網進行檢修與改造、加強完善水資源監測系統建設、建立水庫水源地保護長效管理機制。保護河流水系:修復河岸生態、加強節水宣傳力度和強化聯合監管、強化水資源管理、保護生態系統的本土性,防止生物入侵。保護公益林:公益林嚴格依據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湖南省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進行保護。因特殊情況確需調整和改變用途的,應按照等有關規定報原審批機關批準。桃源桃源觀音寺觀音寺國土國土空間保護空間保護3.3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對現有點狀的文物保護單位嚴格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和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管理辦法進行保護。桃源桃源觀音寺觀音寺國10、土國土空間保護空間保護類 別項目保護性質地址保護范圍古窯址 長潭坪窯址縣級長潭坪社區本體以外15米,紅線以外100米古建筑三仙橋縣級長潭坪社區本體以外15米,紅線以外100米石刻三仙橋石刻縣級長潭坪社區本體以外15米,紅線以外100米古遺址沙港口古棧道保護點姚家坪社區本體以外15米,紅線以外100米古建筑觀音古廟保護點姚家坪社區本體以外15米,紅線以外100米古建筑 一峰尖古廟 保護點觀音寺鎮萬陽山村本體以外15米,紅線以外100米古建筑 丫柱山神廟 保護點觀音寺鎮曾家河村本體以外15米,紅線以外100米古建筑大洑溪河神廟保護點觀音寺大洑溪村本體以外15米,紅線以外100米古建筑高都驛仙姑廟保11、護點觀音寺高都驛村本體以外15米,紅線以外100米古遺址香爐巖保護點觀音寺鎮李家坪村單體以外30米4.1 鎮域用地布局規劃規劃期內,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保障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底線,在不影響生態環境前提下,適度開發未利用地,鼓勵利用存量用地和低效用地,集約節約利用建設用地,合理利用農用地,調整農用地、建設用地、其他土地的結構比例。本次規劃建設用地、農林用地和自然保護地分別占國土總面積的3.45%、91.36%和4.6%。具體鎮用地變化如下表:空間結構優化桃源桃源觀音寺觀音寺用地布局與鎮用地布局與鎮村格局村格局觀音寺鎮國土空間結構調整表單位:公頃地類 2020 年(基期年)203512、 年(目標年)面積 占比 面積 占比 國土總面積 農用地 農用地合計 20767.91 89.99%21083.63 91.36%耕地 2176.95 9.43%2285.84 9.91%園地 557.54 2.42%578.53 2.51%林地 18032.32 78.14%18218.16 78.94%草地 1.1 0.00%1.1 0.00%建設用地 建設用地合計 840.16 3.64%795.9 3.45%城鎮 26.03 0.11%28.16 0.12%村莊 700.74 3.04%654.35 2.84%合計 726.77 3.15%682.51 2.96%區域基礎設施用地 4613、.19 0.20%46.19 0.20%其他建設用地 67.2 0.29%67.2 0.29%農業設施建設用地 133.18 0.58%135.25 0.59%自然保護地 自然保護地合計 1062.49 4.60%1062.49 4.60%濕地 48.12 0.21%48.12 0.21%陸地水域 1014.37 4.40%1014.37 4.40%其他 其他土地 273.53 1.19%0 0.00%合計 23077.27 100.00%23077.27 100.00%4.2 鎮村體系規劃 構建“中心城鎮中心村一般村”的三級鎮村體系根據觀音寺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重點,規劃將村鎮職能等級劃分為鎮14、區、中心村、一般村三級,整體呈現“1+4+12”的職能等級發展態勢。并在鎮村體系的基礎上,結合產業布局、人口現狀、變化趨勢預測人口規模,合理安排人口流動及梯度轉移,明確各居委會、行政村人口及建設規模。桃源桃源觀音寺觀音寺用地布局與鎮用地布局與鎮村格局村格局名稱村鎮體系規劃期末人口職能定位姚家坪社區鎮區3200綜合型長潭坪社區鎮區2000綜合型曾家河村中心村1700農業型楊家溪村中心村1800農業型燕家坪村中心村1300農業型舒溪村中心村550農業型會人溪村一般村700旅游型東陽溪村一般村1350工貿型李家坪村一般村600農業型道山頭村一般村1000農業型萬陽山村一般村550旅游型馬宗嶺村一般村15、750農業型大洑溪村一般村700旅游型高都驛村一般村600旅游型桃兒堉村一般村600農業型湯田界村一般村500農業型羊樓坪村一般村850農業型野豬溪村一般村400農業型4.3 鎮區用地布局規劃“一河兩岸,2心、2軸、1帶”的城鎮結構形態鎮區規劃形成“一河兩岸,2心、2軸、1帶”的空間結構。一河兩岸:大洑溪河、旅游宜居小鎮、田園風情小鎮;2心:行政中心、田園綠心;2軸:大洑溪河生態水軸;漆五公路的空間發展軸;1帶:濱水生態風光帶。桃源桃源觀音寺觀音寺用地布局與鎮用地布局與鎮村格局村格局5.1 綜合交通規劃 形成“一橫一縱多環”的體系結構。規劃“一橫一縱多環”的方格網的道路體系。一橫:指S106省16、道;一縱:指S318省道;“多環”指為提高部分村道等級,規劃形成鎮區-村莊之間的環線。桃源桃源觀音寺觀音寺完善綜合支撐體系完善綜合支撐體系5.2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完善區域配套、構建城鄉生活圈體系規劃以完善區域配套為主,形成以鎮區為主,村服務點為輔的公共服務設施生活圈。規劃鎮區新建文化廣場,汽車站,學校、衛生院進行提質改造。鎮區規劃擴建敬老院、中心村規劃完善敬老院。規劃鎮區完善綠地公園,建設沿河休閑風光帶。桃源桃源觀音寺觀音寺完善綜合支撐體系完善綜合支撐體系5.3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給水工程規劃:規劃改擴建現有自來水廠,完善處理水工藝,提升水質;落實城鄉一體化供水設施,實施區域聯合供水。排水工程17、規劃:排水體制應采用雨、污水分流制。規劃保留現有污水處理廠。鎮域污水主要為生活污水和生產污水,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污水經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方可排入就近水體或作為生產用水等。農村地區污水主要為生活污水,規劃在各居住組團設置化糞池,村莊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集中收集進入人工濕地或用作農田肥料堆肥。電力工程規劃:規劃沿鎮域主要道路架設10KV線路至各居民點,各居民點低壓線路的供電半徑不宜大于500米。電訊設施規劃:大力發展移動通訊并逐步建立移動通訊光纜和基站系統,建立覆蓋全鎮域的移動通信設備基站,減小通信盲區。對鎮域現有電話、電視線路進行完善,尤其應改善農村信息條件,加快光纖到村,促進農村地區信息18、化。環衛設施規劃: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的原則,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垃圾收運處理模式。鎮區、中心村設垃圾轉運站,一般村設置垃圾收集點。桃源桃源觀音寺觀音寺完善綜合支撐體系完善綜合支撐體系6.1 組織保障桃源桃源觀音寺觀音寺規劃實施保障規劃實施保障由市、縣級人民政府與鄉鎮人民政府共同負責規劃實施,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置頂推進鄉鎮規劃的實施措施,按照項目計劃制定鄉鎮年度工作安排及重點項目部署;監督檢查各年度工作的推進、執行情況。6.2 政策支持由市、縣級人民政府牽頭制定相關激勵、資金籌措、幫扶政策,保障民生工程及重點項目的推進。建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監測評估及實施管理機制,確保規劃的落實與保障。6.3 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向社會公布和宣傳國土空間規劃,建立規劃宣傳和交流互動機制,將規劃核心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增強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國土空間合理開發、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重要性的認識。6.4 監督實施完善社會監督機制,鼓勵公眾積極參與規劃的實施和監督利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實現對鄉鎮規劃的精準實施、實時監測、及時預警、定期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