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縣黃坦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5655
2024-12-09
7頁
1.50MB
1、文成縣黃坦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黃坦鎮人民政府文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01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黃坦鎮行政轄區范圍,規劃范圍總面積186.22平方公里,包含32個行政村。規劃期限:規劃基期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遠期到2035年,遠景可展望到2050年。黃坦鎮規劃范圍及區位圖02目標定位“生態農旅名鎮 綠色智造之城”落實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黃坦鎮“文成經濟開發區的核心智造平臺”的目標定位,按照產城融合發展要求,圍繞“山水僑城”發展目標,將黃坦鎮建設成為以智能制造、高山特品、時尚輕工為主導的產業城鎮。03發展規模人2、口規模:至2035年黃坦鎮常住人口2.72萬人,城鎮化率73.53%,城鎮人口2萬。用地規模:規劃用地總面積186.22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符合縣級下達要求。發展定位落實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黃坦鎮“文成經濟開發區的核心智造平臺”的目標定位,按照產城融合發展要求,圍繞“山水僑城”發展目標,將黃坦鎮建設成為以智能制造、高山特品、時尚輕工為主導的產業城鎮。形象定位“生態農旅名鎮 綠色智造之城”04鎮域國土空間格局規劃形成“一心兩片、一軸一廊”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心:以鎮區作為鎮域發展的核心。兩片:以S219省道為界將鎮域分為東、西兩片,西片為生態涵養片區,以農業發展及生態保育功能為主;東片為經濟3、產業片區,以農業、養殖業及低污染工業為主。一軸:S216休閑文旅產業軸,依托飛云湖周邊的生態景觀資源,打造文旅軸線,該軸也是黃坦鎮的核心景觀軸。一廊:區域城鎮發展廊道,將322國道和黃坦至大峃公路做為黃坦鎮重要的區域產業連接廊道,東至大峃鎮,北接西坑畬族鄉,加強片區之間的快速聯通,完善公路服務區等配套設施。黃坦鎮域國土空間格局05國土空間控制線三條控制線圖嚴格落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質保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黃坦鎮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675.20公頃(2.5128萬畝)。科學落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按照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要求,將重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4、土保持等生態功能極重要區、生態極敏感區統籌劃入生態保護紅線。黃坦鎮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面積6854.85公頃。合理落實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基于國士空間開發適宜性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優化城鎮空間結構,劃定城鎮開發邊界,作為在一定時期內允許開展城鎮開發和集中建設的空間。黃坦鎮落實城鎮開發邊界249.54公頃。06用途分區國土空間用途分區圖一級分區二級分區分區說明生態保護區陸域保護紅線區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陸地和海洋自然區域,包括陸域生態保護紅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集中劃定的區域。生態控制區陸域生態控制區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5、建設的陸地和海洋自然區域。農田保護區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法確定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實施特殊保護的耕地集中區域。城鎮發展區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工業發展區、物流倉儲區、綠地休閑區、交通樞紐區、戰略預留區城鎮開發邊界集中連片分布的區域,是城鎮集中開發建設以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鄉村發展區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農田整備區、林業發展區農田保護區外,為滿足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以及農田整備區。其他保護利用區礦產能源發展區、文化遺產保護區、區域基礎設施集中區、特殊用地集中區、陸海協調發展區指其他上述分區未列明的其他保護利用區域。07綜合交通鎮區交通主干路:二橫(云湖路、緯二路)+二縱(環鎮東路、經二路);次干路:四橫(緯一路、興華路、富強路、工業路)+五縱(經一路、中興路、棲霞路、環鎮西路、經三路);支路:依不同鎮區用地區位與功能配置支路密度;鎮域交通鐵路:溫武吉鐵路;高速:溧寧高速,設西坑互通;國省道網絡:規劃S219省道與現狀G322國道構成“一橫一縱”結構;G322國道遠期規劃改線,改線后G322國道僅穿越富岙村,能夠快速疏解過境交通。鎮域交通規劃圖鎮區交通規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