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興隆縣中心城區詳細規劃方案(草案公示)(1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5718
2024-12-10
13頁
4.99MB
1、興隆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興隆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20242024年年1111月月興隆縣中心城區詳細規劃草案公示目 錄一、總 則 二、單元劃定三、用地布局與土地使用四、風貌管控與設計引導五、專項統籌為貫徹落實興隆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提高國土規劃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發揮規劃的戰略引領、剛性約束以及空間支撐保障作用,完善公共服務及市政基礎設施,編制本詳細規劃。編制目的規劃范圍為中心城區城鎮開發邊界范圍,東北至小河南村,西南至黃酒館村,西北至霧靈山鎮的梨樹溝村,東至紅石砬村,城鎮建設用地14.04平方千米。規劃范圍一 總 則詳細規劃是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2、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建設項目規劃許可以及實施城鄉開發建設、整治更新、保護修復活動的法定依據,是優化城鄉空間結構、完善功能配置、激發發展活力的實施性政策工具。定位作用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 單元劃定合理劃定單元。按照地域完整、功能明確,界線穩定、編碼統一,規模適宜、設施配套的原則,在中心城區范圍內綜合考慮主要道路、功能區劃分和村莊、社區行政管理單元等要素,劃定不同類型單元。中心城區城鎮開發邊界單元邊界三 用地布局與土地使用細化用地布局。落實“一帶三心、三核六廊、四片群山”城市空間結構,明確城市結構要素管控要求,凸顯山水3、風貌特色,營造活力宜居空間。優化用地布局,引導西南部城市綜合服務組團,西北部疏解非首都功能組團,東南部休閑文旅組團,東北部產城融合組團差異化發展。合理確定土地用途。考慮單元人口等指標與各項設施匹配關系,明確建設用地結構比例,確定居住用地、商業服務業用地、公共管理與服務設施用地、公園綠地、交通運輸用地、倉儲用地、公用設施用地等各類規劃建設用地規模。三 用地布局規劃與土地使用三 用地布局規劃與土地使用建筑高度控制開發強度控制科學制定指標體系。落實優化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傳導的強度分區和高度控制要求,加強建設用地指標管控,參照河北省建設用地使用標準及其它相關標準、規定,考慮地域氣候和地形特征,結合現狀建4、設情況和發展定位,分區分類制定指標管控體系,明確建設用地的容積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綠地率等指標控制要求。東北部產業新城風貌片區西北部科研康養風貌片區西南部現代都市風貌片區東南部休閑文旅風貌片區四 風貌管控與設計引導優化景觀系統。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整體景觀結構,提出風貌片區等景觀結構要素的設計策略和引導要求。西南部現代都市風貌片區:結合沿河地區商貿服務、公共服務設施、開敞空間等的布局,以及建筑色彩、材質等要素的運用,體現現代活力城市形象。西北部科研康養風貌片區:強調人文與自然融合,加強建筑風格和建筑色彩管控,結合霧靈山優質生態環境條件,形成與自然和諧共榮的城市形象。東南部休閑文旅風貌5、片區:保證良好觀星背景環境,鼓勵小體量建筑群組的形式,推動形成以簡潔舒緩風格為主的城市風貌形象。東北部產業新城風貌片區:打造體現現代工業高效、清新、綠色的風貌片區,應避免河北興隆經濟開發區周邊區域進行大體量建筑的連續開發建設。四 風貌管控與設計引導提出山水藍綠空間管控要求。尊重山水格局,充分發揮淺山丘陵、濱河空間的自然景觀優勢,提出山水空間融入城市的營造策略,細化藍綠廊道的管控要求。優化綠地布局,提出多元立體綠化景觀營造策略,明確郊野公園、專類公園、綜合公園、社區公園、街角綠地、口袋公園、其它綠地和廣場的設計引導。利用山水資源,結合公園綠地、廣場和公共活動場所,提出特色綠道的營造策略和建設要求6、。明確公共空間特色風貌營造引導。針對不同道路功能要求,塑造人性化的特色街道空間,提出通則式街道空間風貌引導要求。明確重要公共建筑空間、重要交通場站周邊空間的設計引導要求。五 專項統籌優化路網結構。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三縱四橫一環”骨架路網,優化路網結構,細化完善支路網系統,針對東環路、興隆大街、北環路三條交通走廊,京建路、迎賓路、擁軍路、北石路四條生活性干道,城市外環對外交通干道,以及支路,分別明確道路位置、紅線寬度、線性、走向、斷面、交叉口形式等控制要求。完善靜態交通設施。明確各類公共交通場站及附屬設施的數量、位置、規模及管控要求。明確新建建筑物停車配建指標,提出城市更新區域停車配建7、策略和要求。道路交通規劃深化優化公共服務設施布局。結合實際服務人口特征和需要,強化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優化教育設施配置、完善醫療衛生設施、健全體育健身設施、推動普惠性社會福利設施建設,明確獨立占地的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的等級、數量、規模、位置和管控要求,以及非獨立占地設施的布局、規模等配建要求。完善生活圈設施配置。考慮不同年齡結構和社會階層需求,合理配置健康管理、為老托育服務、商業服務、行政管理等設施,明確各類設施的設置標準、數量、規模和位置。五 專項統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給水工程。明確水廠等各類給水設施的位置、規模和防護要求,提出主管道的布局和管徑等要求。排水工程。落實排水分區,明確污水處理廠、8、污水泵站等排水設施的具體位置、規模、防護要求,提出污水、雨水等主干管道的排水方向、路由和管徑等要求。供電工程。確定變電站等供電設施的具體位置、規模和建設形式。明確高壓線路的走廊寬度、走向、敷設方式和防護要求。明確中壓配電線路路由等要求。供熱工程。保留現狀熱源廠,確定供熱主干管網路由、管徑和敷設方式等要求。燃氣工程。規劃通過管網聯通霧靈山天然氣分輸站,實現中心城區天然氣供應,確定高壓管道、中壓管道路由,提出管道管徑、壓力等級、安全范圍等要求。五 專項統籌公用設施規劃五 專項統籌安全設施規劃防洪防澇。中心城區范圍內河流防洪標準不低于20年一遇,內澇防治標準為20年一遇。地震防御。中心城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相當于地震基本烈度度。消防救援。依托干線公路網和城市干道網,建設疏散救援通道,落實3座一級消防站的位置和規模。人民防空。明確人防工程配建標準,提出其他地下工程兼顧人防的建設要求,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人員防護體系。公共衛生安全。確定應急醫療設施、物資庫等設施布局,明確防護措施,充分利用廣場、綠地和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結合15分鐘生活圈服務需求,多形式、多種類建設應急避難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