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地磚工程質量通病與防治(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5931
2024-12-12
9頁
3.93MB
1、質量通病與預防質量通病與預防 墻地磚工程 過程控制 過程控制 ZT-墻地磚工程-01 通病現象:室外陽臺地磚鋪貼采用干鋪法施工工藝 原因分析:1、鋪貼采用干鋪法工藝施工,容易造成粘結層進水后產生脹縮,造成起鼓開裂。2、地磚不宜密拼粘貼,造成接縫高低差明顯,表面平整度差。解決辦法:1、陽臺地磚宜采用濕貼法施工工藝。鋪貼前地面清理干凈,澆水濕潤后采用 1:1水泥沙漿掃漿,采用 1:2.5 水泥沙漿找平,留設貼磚高 度控制 在12mm-15mm 左右。2、貼磚前應預先彈出分塊線,磚縫宜考慮 3mm-5mm,可降低伸縮率。3、采用純水泥漿或粘結劑鑲貼,擦縫必須嚴密、表面平整光滑、深度寬度一致。4、應做2、好地面防水,尤其是地漏及陰陽角部位。建議在陽臺和房間處做一道止水坎,以防止滲水進房間。地面坡度根據現場標高而定,須保持排水通暢。5、地面材料鋪貼后注意養護,養護期內不得上人和堆放材料。問題圖片:正確圖片:(修訂日期:2011年 3月)第 1 頁 共 9 頁 質量通病與預防質量通病與預防 墻地磚工程 過程控制 過程控制 ZT-墻地磚工程-02 通病現象:地磚板塊出現空鼓 原因分析:1、基層不干凈或干燥,結合不牢。2、結合層砂漿太稀。結合層砂漿未壓實。3、水泥砂漿中水泥摻量太少。4、地磚沒有用水浸泡。5、地磚鋪貼后,養護不到位。解決辦法(預防措施):1、基層應徹底處理清掃干凈,并用水沖洗干凈,然后3、晾到沒有積水為止。2、鋪砂漿前先澆水濕潤,采用 1:1水泥砂漿(中、粗沙)掃漿均勻后,隨即鋪設結合層。3、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漿,砂漿應攪拌均勻,拌熟。4、地磚鋪貼前,磚背面用磨光機把釉面去除,應將板塊浸泡后晾干,澆素水泥漿或批純水泥漿鋪貼定位后,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5、養護期內圍擋保護,第二天進行潮濕養護,不得上人和堆放材料。問題圖片:正確圖片:(修訂日期:2011年 3月)第 2 頁 共 9 頁 質量通病與預防質量通病與預防 墻地磚工程 過程控制 過程控制 ZT-墻地磚工程-03 通病現象:衛生間、陽臺等地漏排水不順暢,導致地面出現積水現象。原因分析:1、項目部沒做施工技術交底;2、鋪貼完地磚4、沒做排水試驗,沒有檢查排水是否通暢。解決辦法(預防措施):1、對施工班組要進行全面細致的技術交底工作,挑選技術好的施工班組做難度高的分項工程。加強質量監督,施工完成要做排水試驗,如排水不通暢要及時整改。2、控制好地面排水坡度。找平層坡度不小于 2%;地漏的排水坡度以地漏邊向外 50mm 處排水坡度為 3%5%;地面面層材料向 地 漏 處 的 排 水 坡 度 為1%2%,地漏處標高應根據門口至地漏的坡度確定;問題圖片:正確圖片:CAD 示意圖:(修訂日期:2011年 3月)第 3 頁 共 9 頁 質量通病與預防質量通病與預防 墻地磚工程 過程控制 過程控制 ZT-墻地磚工程-04 通病現象:門檻5、石部位的地面交接處分界不清。原因分析:1、不同地面材料交接面,未考慮周全,放線不到位,導致地毯伸到室內。2、鋪貼地磚時,只考慮對齊于木飾面,未考慮暗門的位置。解決辦法(預防措施):1、在深化設計階段時可考慮增加石材或整塊地磚做門檻石。2、設計深化時,將兩種地面材料的交接縫處理在進戶門下部靠里邊位置,門扇關上時內外材料要能完全分隔開。問題圖片:兩種材料交接面分界不清 關上門后,能看到外地面的材料 正確圖片:(需更換圖片)(修訂日期:2011年 3月)第 4 頁 共 9 頁 質量通病與預防質量通病與預防 墻地磚工程 過程控制 過程控制 ZT-墻地磚工程-05 通病現象:墻面玻化磚鋪貼后出現空鼓脫落6、現象。原因分析:1、瓷磚的吸水率表示如下:陶質磚 10%炻 質 磚 6%細 炻質3%炻瓷質0.5全瓷磚(玻化磚)。玻化磚吸水率低,普通水泥砂漿粘結力不夠,造成空鼓脫落。2、玻化磚背后有灰塵或磚產品背面的凹凸摩擦力不夠,鋪貼時粘貼層不飽滿或擠壓不密實,磚的粘結力不夠;3、粘結層與墻體基層之間的處理方式不牢固,也會造成面層玻化磚的空鼓脫落;4、玻化磚密拼,沒有留一定的縫隙。以及鋪貼后養護不到位。解決辦法(預防措施):1、使用相應的玻化磚粘結劑、重磚粘結劑,并配合基層使用界面處理劑。2、施工前檢查墻體粉刷層是否處理到位,需對基層進行澆水濕潤。風化或松散嚴重的,應鏟除原基層,重新粉刷。3、磚背面可用切7、割機開淺的橫槽,磚背面沖洗干凈,用粘結劑與水按比例調和,鋸齒鏝刀批刮,粘結劑厚度在 57mm。4、磚縫控制在 1mm 左右,避免密拼。每隔 5 小時進行淋水養護。問題圖片:正確圖片:(修訂日期:2011年 3月)第 5 頁 共 9 頁 質量通病與預防質量通病與預防 墻地磚工程 過程控制 過程控制 ZT-墻地磚工程-06 通病現象:門窗洞上口的墻磚排版不合理 原因分析:1、項目策劃不到位,設計圖紙深度不夠;2、技術交底不到位,班組施工經驗不豐富。解決辦法(預防措施):1、設計排版圖紙要深化到位,對陰陽角、洞口等部位應明確做法。根據墻磚的尺寸,可把窗洞上口的磚做成 L型;2、對班組進行技術交底,項8、目部在施工過程中要加強監控。在施工時,應跟據設計排版圖在墻面彈線后,再粘貼墻磚。鋪貼時注意裝飾完成面線的控制。問題圖片:正確圖片:(修訂日期:2011年 3月)第 6 頁 共 9 頁 質量通病與預防質量通病與預防 墻地磚工程 過程控制 過程控制 ZT-墻地磚工程-07 通病現象:墻面吊柜背面留空,墻面不平直接固定吊柜,吊柜安裝不牢固,存在安全隱患。原因分析:前期策劃不到位,技術交底不清。解決辦法(預防措施):1、與專業廚柜公司配合,確定好施工方案。對施工人員進行全面的技術交底。2、可在吊柜部位的墻面上進行水泥砂漿抹灰,或貼普通瓷磚(根據現場尺寸及墻磚規格,做好排版圖),也可根據施工方案要求在墻9、面上預埋固定件安裝吊柜,避免吊柜安裝后出現松動現象。問題圖片:正確圖片:CAD 示意圖:(修訂日期:2011年 3月)第 7 頁 共 9 頁 質量通病與預防質量通病與預防 墻地磚工程 過程控制 過程控制 ZT-墻地磚工程-08 通病現象:墻磚 V 形縫在板塊拼接處有高差,或磚墻面平整度不好,影響裝飾效果。原因分析:1、部分墻磚品質不好,四個角不在一平面上,平整度達不到要求。2、項目部管理人員對有 V 形邊的墻磚粘貼技術要領掌握不夠,導致對班組的技術交底不到位;3、施工過程中監控不到位,質量意識淡薄。解決辦法(預防措施):1、管理人員加強對各項技術規范的學習與培訓,技術交底要到位。且在施工過程中10、加強監控與檢查;2、嚴格控制來料檢驗,不合格的產品應退貨處理。施工中用鋼直尺每塊檢查,發現高低立即整改。3、墻磚粘貼時,上下兩塊磚交界處應預留 1mm 寬的縫,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因材質本身引起的安裝質量問題,保證V型墻磚的上口在同一斜面上,四塊墻磚之間的十字縫盡量做到橫平豎直。問題圖片:正確圖片:(修訂日期:2011年 3月)第 8 頁 共 9 頁 質量通病與預防質量通病與預防 墻地磚工程 過程控制 過程控制 ZT-墻地磚工程-09 通病現象:墻磚干掛用云石膠做結構固定 原因分析:1、考慮節約成本而忽視施工質量,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2、圖紙深化不到位,墻磚干掛點與現場角鋼開孔處不對位,采用石材膠直接固定墻磚。解決辦法(預防措施):1、技術交底必須到位。讓現場班組明確具體的施工工藝及操作要求。墻磚干掛嚴禁用云石膠做結構固定。2、墻磚干掛點與現場角鋼開孔處不對位,應重新打孔。項目部要監控到位,現場發現應立即整改。問題圖片:背條磚全部用云石膠固定,如震動墻磚很容易脫落 預留孔排版不對位,直接用云石膠固定 正確圖片:正確干掛法(先膠貼背條磚備好磚)(修訂日期:2011年 3月)第 9 頁 共 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