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溪縣城市行道樹專項規劃方案(2024-2035年)(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66011
2024-12-16
9頁
558.73KB
1、績溪縣城市行道樹專項規劃績溪縣城市行道樹專項規劃(2024-20352024-2035年年一、規劃范圍和期限一、規劃范圍和期限本次規劃總體范圍為績溪縣中心城區,包含華陽鎮東山社區、楊柳社區、來蘇社區、五龍社區、鳳靈社區、霞澗社區、高遷村等,總面積31.08平方公里。規劃年限為20242035年,分為近期、遠期兩個層次:近期20242027年;遠期:2028-2035年。二二、規劃、規劃愿景愿景繽紛綠道生態林城營造一個鄉土的、地域性的綠色網絡;形成一個多彩的、有溫度的城市脈絡;打造一個環保的、利健康的休閑空間;樹立一個經濟的、可實施的提升典范。建設與績溪縣城市發展愿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文化2、生態保護區相匹配的綠地系統,力爭全面達到國家園林城市的標準;形成山水文城相融、藍綠網絡交織的綠地空間體系,將績溪的自然、人文、社會景觀資源與創造良好的綠地環境結合起來,創造體現徽州意境、容納和諧生境、提供游憩佳境、共創宜居環境的綠色之城。三三、城、城區區行道樹規劃行道樹規劃1、總體指標要求規劃按照相關規定,參照城市園林綠化評價標準與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的相關要求,以及國內外先進經驗綜合制定以下總體指標要求。城市街道綠化普及率95%;林蔭路推廣率宜大于85%;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綠蔭覆蓋率不小于90%;四車道以下的機動車道綠蔭覆蓋率50%以上;四車道以上機動車道綠蔭覆蓋率30%以上;城市街道綠地表3、面覆蓋率宜達到100%;東西向道路常綠與落葉比宜為3:7;南北向道路常綠與落葉比宜為6:4。2、代表性行道樹樹種選擇規劃推選出香樟、桂花、廣玉蘭、梧桐、黃山欒樹等喬木樹種作為績溪縣代表性行道樹,樹形雄偉壯觀,樹冠開展,枝葉繁茂,濃蔭覆地,枝葉秀麗而有香氣,是作為行道樹、庭蔭樹、風景林、防風林和隔音林帶的優良樹種,符合績溪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三角生態康養旅游城市”的發展定位。3、城區行道樹規劃績溪縣城市行道樹在規劃后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的比重有所調整,常綠樹種占比由規劃前的76.64%增加到規劃后的77.53%,落葉樹種占比由規劃前的12.90增加到規劃后的16.75%。主要有香樟、桂花、廣玉4、蘭等樹種。績溪縣城市行道樹在規劃后的主要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比重變化具體體現在:香樟由規劃前的40.55%提升到規劃后的42.20%,增加了1.65%;桂花由規劃前的17.33%下降到16.91%,減少了0.44%;廣玉蘭由規劃前的17.60%提升到17.68%,增加了0.08%。附圖附圖1 城區城區行道樹規劃分布行道樹規劃分布圖圖附圖附圖2 城區城區綠地系統布局規劃綠地系統布局規劃圖圖附表1 中心城區城市行道樹規劃分類統計一覽表路段路段總占比總占比(%)序號序號樹種名稱樹種名稱種植道路長度(種植道路長度(kmkm)占比(占比(%)有行道樹路段有行道樹路段94.2801常綠樹種50.8177.55、302落葉樹種10.9816.75無行道樹路段無行道樹路段5.72033.755.72合計合計100.00四四、近期建設近期建設1、總體目標規劃制定“三年出樣板、五年見骨架、多年成體系”的總體目標,按照近遠期對績溪縣道路行道樹開展提質優化行動。近期建設年限為2024-2027年,從多個角度全面提升績溪縣道路綠化景觀;遠期建設年限為2028-2035年,全面完成績溪縣城鄉道路綠化景觀提升工程。(1)近期任務更換鄣山路、祥云路、龍川大道、徽山大道、西環線等城市主干路長勢不佳的行道樹,對行道樹缺株斷檔路段以及未種植行道樹的路段進行補植,做到城市主要道路行道樹全覆蓋,同時完善分車帶、路側綠帶等地的綠化6、,梳理雜亂的道路綠帶,形成多樹種、多層次的林帶,從多個角度全面提升績溪縣道路綠化景觀。在逐步調整、完善城市現狀行道樹的同時,針對規劃新建的道路,嚴格落實行道樹規劃的相關內容,將道路綠化和道路建設工程整體考慮,建設科學合理的行道樹綠化。(2)遠期任務對現狀不適宜作為行道樹但現狀長勢較好、規格較大的樹木逐步替換為規劃樹種;做好后期管養工作,完善行道樹種植環境,逐步形成績溪縣完整系統的道路綠化格局。2、近期建設目標經初步估算,績溪縣城市行道樹規劃建設總費用約為1200萬元,包括行道樹規劃建設的直接費、機械費、移植費、人工費、運輸費等。具體樹種及數量詳見下表。附表 2 績溪縣城市道路行道樹種植規劃一覽7、表序號序號道路名稱道路名稱樹種名稱樹種名稱種植道路長度(種植道路長度(kmkm)01揚之北路梧桐0.502會山路香樟0.2503鄣山路香樟0.304河濱南路垂柳0.6305徽源路香樟0.306中王路香樟0.407霞澗路桂花0.1608緯二路香樟0.6509洪川路廣玉蘭0.5510睿陽路三角楓1.7811經一路香樟1.012經二路梧桐0.8813緯一路香樟0.7614緯三路梧桐3.3315緯五路桂花0.916中王路西段桂花2.0617溪馬路女貞1.6818金山路桂花1.2619會山路西段香樟0.6920經五路梧桐0.4521經六路香樟0.5222經七路香樟0.2223經八路梧桐0.1624松木塘8、路梧桐1.24附表3 中心城區城市道路行道樹種規劃對比一覽表序號道路名稱起點止點道路等級長度(km)現狀樹種規劃樹種01良安路 原保健站望徽路主干道0.95廣玉蘭廣玉蘭02適之街 績溪中學 揚之北路 次干路0.45桂花桂花03揚之北路登源路清河門主干道1.3梧桐/桂花梧桐04揚之南路雙橋曹渡橋主干道 2.65/1.11香樟/黃山欒樹香樟/黃山欒樹05望徽路 良安路雙橋主干道0.98廣玉蘭廣玉蘭06徽山大道城北鐵路橋S217主干道7.67廣玉蘭廣玉蘭07龍川大道徽山大道翚揚橋主干道 1.65/0.83香樟/廣玉蘭香樟/廣玉蘭08來蘇北路高速入口 龍川大道 主干道2.01梧桐梧桐09會山路 來蘇北9、路鄣山路主干道1.46香樟/無綠化香樟10祥云路皖贛鐵路揚之南路 主干道2.5香樟香樟揚之南路靈瀾路次干路0.68香樟香樟11鄣山路 徽山大道溪馬村主干道 1.75/0.35香樟/廣玉蘭香樟/廣玉蘭徽山大道 清涼峰路 主干道2香樟/無綠化香樟12河濱北路保健站楊柳村橋 次干路1.2香樟香樟13河濱南路楊柳村橋鏈條廠后圍墻次干路0.2無綠化垂柳龍川大道串山次干路0.43梅花垂柳14東山路 城北鐵路橋楊柳村橋 次干路1.2/0.71香樟/楓楊香樟/楓楊15梓潼路 東山路街心花園 次干路1.16香樟香樟16文峰路 街心花園登源路次干路0.24香樟梧桐17登源路雙橋上馬石主干道1.15桂花桂花18靈山10、路 楊柳村橋靈山下次干路 1.92/0.96桂花/垂柳桂花/垂柳19古林路 徽山大道保健站次干路0.4/0.3/0.2香樟/女貞/桂花香樟/女貞/桂花20錦屏路 徽山大道 皖贛鐵路 主干道2香樟香樟21金川路 徽山大道 清涼峰路 次干路1.9香樟香樟22徽源路 徽山大道 立興化工 次干路1.8香樟/無綠化香樟23中王路 錦屏路徽源路次干路1.65桂花桂花翚溪河錦屏路次干路1.45/0.4桂花/無綠化 桂花/香樟24清涼峰路錦屏路祥云路次干路1.3黃山欒樹黃山欒樹25楊柳路 河濱路梓潼路次干路0.27無綠化無綠化26石鏡路 河濱路梓潼路次干路0.25無綠化無綠化27城墻路 南門頭望徽路主干道0.11、5桂花桂花28徽溪北路望徽路來蘇橋次干路1.15香樟香樟29徽溪西路劉家門前橋來蘇橋次干路0.98香樟香樟30華高路 龍川大道 徽山大道次干路0.85無綠化無綠化31華紅路 龍川大道 原紅星廠次干路1.2無綠化無綠化32眉山路 龍川大道 徽溪北路 次干路0.46無綠化無綠化33霞澗路 錦屏路金川路次干路0.46桂花/無綠化桂花34永強路 金川路會山路次干路1.23香樟香樟35永中路 徽山大道會山路次干路0.71香樟香樟36永興路 會山路中王路次干路0.5無綠化無綠化37永盛路 中王路現代化工 次干路0.22無綠化無綠化38公園路 中王路印潭路次干路0.3香樟香樟39印潭路 會山路洪川路次干路012、.52香樟香樟40緯二路 鄣山路寧清茶葉 次干路0.65無綠化香樟41洪川路 會山路金川路次干路0.55無綠化廣玉蘭合計62.72五五、行道樹種植與養護、行道樹種植與養護1、苗木種植(1)種植穴。人行道的種植穴寬度在120cm-150cm,具體根據樹種和樹木規格確定。栽植穴的直徑應大于土球或裸根苗根系展幅40cm-60cm,穴深宜為穴徑的3/4-4/5。栽植穴應垂直下挖,上口下底應相等。在主要道路及行人頻繁的道路應鋪設樹穴蓋板。蓋板的鋪設應穩固不移動,保持土壤疏松。條件允許盡量采用樹帶式種植或長條形樹池種植。路側石開進水口,樹與樹之間1米寬鋪透水磚,樹穴里面設置儲水層,樹池設計要低于路面,雨水13、向樹池中流。(2)種植土。回填種植土應將渣土、工程廢料、宿根性雜草、樹根及其他雜物、污染物等清除干凈。行道樹種植穴開挖后,宜做滲水實驗,排水通暢的才能回填種植土進行種植。樹穴內應施足基肥,樹木栽植后,應及時追肥。(3)種植間距。行道樹定植株距一般為6-8m,具體根據樹種確定,以該樹種壯年期樹冠能充分伸展為宜。行道樹至路緣石外側距離不小于0.75cm。(4)行道樹與架空線。行道樹上方不宜設置架空線。必須要設置時,應保證架空線下有不小于9m 的樹木生長空間。架空線下配置的喬木應為耐修剪的樹種。(5)修剪。修剪應在植物挖掘時和栽植前進行,以疏枝為主,適度輕剪,保持樹體地上、地下生長平衡,樹形均衡飽滿14、。修剪時應去除所有病蟲枝和受損枝、根。切口要平整,留枝留葉要合理,樹形要勻稱,修剪直徑2cm以上大枝及粗根時,截口應涂防腐劑。(6)澆水。栽植后應在樹穴周圍用土筑成高于根頸10cm-15cm的澆水堰。樹木栽植后,應及時澆水,隔天復水。常綠樹必須向樹冠噴水。澆水后,及時封堰復土整平。(7)固定與支撐。支撐材料可選用木材及鋼材,不應采用鋼絲類材料,也可使用裝配式成品纖維增強符合塑料的支撐裝置。支撐方式可采用單柱樁、扁擔撐、井字四角撐和地下支撐。2、苗木管護苗木養護管理技術包括行道樹補植、扶正、整枝修剪、施肥、灌溉、復壯、樹洞修補、病蟲害防治等八個方面。(1)補植。行道樹出現死亡,應及時申請移除,分15、批分期進行,移除時應連同根部一起挖出,并填平樹穴。補植應在第一個栽植季節及時補植。補植要求包括以下四點:補植樹木品種、規格、質量應與原樹木一致,并選用至少帶有一級骨架枝的樹木。補植前,應對樹木進行適當修剪,剪除受損枝、根。補植樹木主干的彎曲面應與道路走向平行栽植;樹木的根頸部應高于地表面5cm左右,并采取必要的擋土設施;裸根苗補植時,先將樹根舒展在樹穴內,均勻加入細土至根系完全被覆蓋,扶正后邊培土邊分層夯實;帶土球苗補植時,先將土球放入樹穴內,剪除并取出包扎物,然后從補植穴邊緣向土球四周培土,分層夯實,不傷土球。補植后應規范豎樁、綁扎、澆水,隔天復水。種植土或樹木下沉,應及時復位,出現吊樁應及16、時松縛,重新綁扎。(2)扶正。因自然災害或極端天氣造成樹木傾斜的,應及時扶正,并加固支撐。落葉樹木扶正的最佳時間為冬季樹木休眠期,常綠樹為春季萌芽期,應避開6-9月的高溫天氣(臺風暴雨期間即時的扶正除外)。對傾斜超過10的樹木應進行扶正。長期傾斜、規格較大、不影響交通安全、無倒伏等安全隱患、扶正確有困難的行道樹可不進行扶正。(3)整枝修剪。行道樹的整形應依據樹種、栽植地點的架空線路及交通狀況等選擇適宜的樹形。落葉樹木應在冬季樹木休眠期內進行(當年12月中下旬至翌年3月份);常綠樹木應在早春萌芽前的3-4月或樹木生長相對緩慢的10-11月進行。(4)施肥。土壤理化性狀差的道路,應每年冬季休眠期增17、施基肥一次,以有機肥為主;行道樹春秋生長季節,根據生理特性和生長勢,應增施追肥,無機肥料為主。施肥方法包括拌施或撒施法、棒肥埋入法、注射液肥法、液肥灌施法、葉面施肥法、樹干注射法。(5)灌溉。宜采用樹穴澆灌和樹體噴灌的方法,提倡中水、雨水澆灌。根據氣候、季節、樹種、栽植年限、土壤條件等進行灌水,“不干不澆,澆則澆透”原則。夏季灌溉宜早、晚進行,冬季灌溉應在中午進行。(6)復壯。衰弱樹、衰老樹和受損樹應采取復壯措施。復壯方法包括修剪、施肥、換土、通氣和其他。(7)樹洞修補。樹洞修補宜在深秋到翌年4月前,避開冰凍天進行。5cm 及以上的樹洞必須進行修補,填充物對人體、樹體無害。樹洞修補方法:開放法、填充法、封閉法。開放法:樹洞不深或樹洞過大時可采用此法。封閉法:將經處理消毒后的樹洞進行封閉,適用于衰老樹木。填充法:是指往樹洞內填入水泥和小石礫等填充材料。(8)病蟲害防治。堅持“加強監測、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制定短期和中長期病蟲害防治計劃。定期、定點觀察樹種生長狀況和受生物危害情況。防治方法包括天敵昆蟲防治、切斷危害途徑、物理控制、藥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