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人:地**
編號:1267355
2024-12-16
4頁
31.50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早教中心親子園經營管理大全資料打包下載
1、感覺統合的基本知識1、 什么是感覺統合?有許多家長和老師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做作業很拖拉、好動、緊張、膽小、退縮、愛哭、不合群、吃飯挑食或性格障礙而頭疼。過去,有的人將這些問題診斷為多動癥,給孩子吃藥、打針等,但效果甚微,還可能造成某些后遺癥;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是有意不聽話,對孩子又打又罵,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創傷。1970年,美國的心理學家愛爾絲博士首先發現了在2-13歲兒童中,有10%-30%的兒童出現上述癥候群,并不是教育問題,而是兒童大腦功能發育不協調,需要進行訓練來加以矯正.經過科學家的大量臨床心理研究發現,相當數量的兒童出現的上述問題是由于大腦對身體感覺統合的障礙,在醫學2、和心理學上稱為感覺統合失調或學習能力障礙。因為人體各部分器官都是通過與外界接觸,向大腦傳遞感覺信息,這些信息經過大腦的有效組合,指揮人體完成各項活動。當這一系統由于發育或其它原因不能正常運轉時,就會出現上述行為問題。 對絕大多數家長來說,感統的確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其實,早在1972年,美國南加州大學心理學家Dr.J.Ayres(愛爾絲博士)就通過大量調查研究發現并提出了感覺統合理論(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其代表作為感覺統合失常學。感覺統合就是機體有效地利用自身感官,從環境中獲得不同感覺通路的信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輸入大腦,3、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包括: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系、統一),并做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愛爾絲博士認為,感覺統合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的過程。只有經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作用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其具體表現為:* 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 雖然聰明,卻膽小不敢表現 * 重心不穩,容易跌倒或撞墻 * 咬手指或無法戒奶嘴 * 動作笨拙,難以完成像折紙和使用剪刀等精細操作 * 寫字無法在框內,筆畫經常顛倒 * 任性,脾氣暴躁* 發音不佳,語言發展遲緩* 粘人、愛哭、怕生4、 * 對高度缺乏危險意識,痛覺不敏感 * 挑食、偏食、餐飲習慣不佳 * 喜歡爬高,卻不敢走平衡木 * 吵架等等。但是兒童要達到百分之百的感覺統合是非常困難的。兒童感統訓練的目的就是讓不同程度的感統失和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兒童感統訓練就具有了其實際意義。感統訓練主要是培養孩子的機體學習能力,即讓孩子在玩樂中通過專門的訓練器械,達到刺激孩子前庭覺、本體感、視覺、觸覺、聽覺的發育,幫助兒童對感覺刺激做出比較有結構的反應,最終目標是達到兒童的綜合能力的提升,如行為能力、組織能力、學習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從而促進身體機能的協調發展,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質,真正起到潛能開發的作用。目前,感統訓練在美國普及5、率幾乎達到了100。盡管感統理論引入到中國才是近幾年的事,但其理念已經在國內的一些大城市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認同和接受,許多孩子的人生將因之改變。從實踐的角度看,抓住行為敏感的關鍵時期進行專業的感統學習,早期的訓練往往是效果最佳的。 感覺統合訓練包括提供前庭、平衡、本體和觸覺刺激的活動。通過生動活潑的游戲將各項感統訓練項目串聯起來,吸引寶寶參與各種活動。這些活動是對兒童能力的挑戰,要求他們對感覺輸入做出適應的反應,即成功的有組織的反應。 感覺統合訓練過程幾乎總是讓寶寶感到愉快,對寶寶來說,感統訓練就是玩,成人也應這樣認為。但訓練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因為訓練中有老師或訓練人員的指導,寶寶不6、可能在沒有指導的游戲中取得效果。在感統訓練中設計的游戲氣氛不只是為了愉快,更是為了讓寶寶愿意參與,從而使寶寶們在訓練中獲得更多的收益。 感覺統合訓練的原則: 1.訓練當中要讓兒童感到愉悅而不是壓力和恐懼; 2.訓練中兒童是主角,尊重兒童對感覺刺激的需要和選擇; 3.通過控制環境給兒童以適當的感覺刺激,從而改善其感覺統合能力,使兒童能做出適應性反應,不要教孩子如何做;4.訓練過程中,及時表揚孩子的進步,并與家長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悅。 感覺統合失調訓練是當今孩子們的必上課程,感覺統合能力的提升能綜合培養孩子各方面技能,鍛煉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塑造優秀品質,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培養積極7、的人生態度。孩子是個有機體,只有大腦及身體感官的組合互動,才能形成學習能力。感覺統合訓練,是為了使兒童充分感知各種刺激,在大腦進行感覺的統合,并作出適應性反應,因此,感覺統合訓練的本質是采取游戲形式,使孩子樂于接受,主動參與,同時游戲的項目是個別化、針對性的設計。感覺統合訓練因勢利導激發兒童對訓練項目的興趣,在游戲中促使兒童堅持活動,協調兒童各種感覺活動的興奮與整合。因此感覺統合訓練不是刻板單調的教導兒童活動,而是生動活潑,符合兒童生理、心理發展水平的游戲訓練。2、 什么是感覺統合失調?有許多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做作業拖拉、多動、緊張、膽小、退縮、愛哭、不合群、吃飯挑食8、或暴飲暴食等性格障礙而頭疼。過去,有的人將這些問題診斷為多動癥,給孩子吃藥、打針等,但效果甚微,還可能造成某些后遺癥;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是有意不聽話,對孩子又打又罵,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創傷。1970年,美國的心理學家愛瑞斯首先發現了在313歲兒童中,有10%30%的兒童出現上述癥候群,并不是教育問題,而是兒童大腦功能發育不協調,需要進行心理訓練來加以矯正。經過科學家的大量臨床心理研究發現,相當數量的兒童出現的上述問題是由于大腦對身體感覺統合的障礙,在醫學和心理學上稱為感覺統合失調或學習能力障礙。因為人體各部分器官都是通過與外界接觸,向大腦傳遞感覺信息,這些信息經過大腦的有效組合,指揮人完成各項活9、動。當這一系統由于發育或其它原因不能正常運轉時,就會出現上述行為問題。3、 兒童感覺統合訓練適合3-13歲的孩子兒童感覺統合訓練首先由心理專家測查和診斷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程度和智力發展水平,然后制定訓練課程,通過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參與,一般經過1-3個月的訓練,就可以取得明顯的效果,孩子的學習成績、邏輯推理能力、記憶能力、運動協調能力、人際關系、飲食和睡眠、情緒等方面都會有令人滿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兒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國、歐洲各國、日本、臺灣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從70年代興起兒童感覺統合訓練,現已發展成每個小學校都設有感覺統合訓練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10、幾年,國內也已引進、開發了這一訓練理論和技術,在臨床實踐中也取得了明顯的療效。臨床實踐表明,參加訓練的兒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訓兒童收到了顯著的效果。結合藥物治療的話顯效率可以達到95%以上。兒童感覺統合訓練適用解決3-13歲有學習困難或行為問題的兒童。4、 兒童感覺統合項目越多越好嗎?兒童感覺統合訓練一個周期是20次,一次約1小時左右,訓練內容包括感覺統合訓練和特殊腦力訓練兩部分。心理醫生根據每個孩子的失調程度安排不同的訓練課程和時間。訓練20次后免費測驗,鑒定效果。訓練時間是孩子下課后和節假日,一星期不少于2次,重度失調的兒童訓練次數應更多一些。5、 為什么說“兒童感覺統合是11、游戲治療?”兒童感覺統合訓練首先由心理專家測查和診斷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程度和智力發展水平,然后制定訓練課程,通過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參與,一般經過13個月的訓練,就可以取得明顯的效果,孩子的學習成績、邏輯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動作協調能力、人際關系、飲食和睡眠、情緒等方面均有令人滿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兒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國、日本、臺灣等地從70年代興起兒童感覺統合訓練,現已發展成每個學校都設有感覺統合訓練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國內已研究開發了這一訓練理論的技術,在中國兒童中也取得了明顯的療效。臨床實踐表明,參加訓練的兒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訓兒童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地產商業
上傳時間:2022-04-25
10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