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蒙臺梭利教學案例混齡沖突與分組.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67780
2024-12-16
4頁
32.50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早教中心親子園經營管理大全資料打包下載
1、蒙臺梭利教學案例分析:混齡、沖突與分組 【案例1】不同年齡兒童的成長問題 工作時間開始了,3歲的豆豆還沒想好要做什么工作,于是,他就走到了軒軒身旁,發現5歲的軒軒正在畫畫,白白的紙上五顏六色的,這深深地吸引了豆豆的目光。 于是,豆豆輕聲地問軒軒:“軒軒,我可以和你一起畫畫嗎?” 軒軒抬頭看了看豆豆,說:“可以啊,那你再去拿張白紙吧!” 豆豆立刻興奮地拿來了白紙,準備用彩筆畫畫,可是,他怎么也拿不好畫筆。在一旁的軒軒見了,忙說:“畫筆這樣拿,會拿不穩的,我告訴你怎么拿。” 于是,軒軒邊解說邊示范,還時不時地幫豆豆糾正姿勢。 經過軒軒的指導和自己的練習,豆豆拿筆比之前穩多了,于是,他開始興致勃勃地2、畫起畫來。 豆豆和軒軒一邊畫畫,一邊向對方講述著自己的畫的含義。豆豆說:“軒軒你看,我畫了一個荷包蛋,今天早上我吃的就是這個。” 軒軒聽了,靈機一動,向豆豆提議說:“咱們把吃過的蔬菜、水果也畫下來,然后在它們下面寫上名稱,怎么樣?” “好啊,好啊!”豆豆高興地說。 兩人立刻就忙碌了起來,邊畫邊標名稱,很多字豆豆不會寫,就由軒軒幫他來寫,一寫完,兩人就高興地拍手、齊聲地念,再碰到不會的就問老師,忙得不亦樂乎! 【分析】 蒙臺梭利班級實行混齡編班,包含多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其中年長兒童常常指導或幫助年幼兒童。于是,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總是幫助別人,這會不會延緩年長兒童自身的成長呢? 從案例中,我們3、可以看出,年幼兒童要得到年長兒童的幫助或指導,首先要得到年長兒童的同意。因而,年長兒童是有自由選擇權的。不僅如此,在幫助年幼兒童的過程中,年長兒童通過多次的重復和講解能夠使自己的相關知識或技能更加精進。同時,年幼兒童的一些想法和行為也會給年長兒童以啟發,有時還可能幫助年長兒童認識到未曾發現的缺點,或是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正如案例中的豆豆和軒軒一樣,豆豆在軒軒的幫助和指導下握筆更穩了,而軒軒也受到了豆豆的啟發,從荷包蛋想到要畫自己吃過的蔬菜和水果并給它們命名,這不僅豐富了畫畫這一工作的內容,而且增加了學習的深度。 此外,年長兒童和年幼兒童在這樣的互助學習中,既增強了自信心,又提高了交往技能4、,而這些僅憑自己獨立完成工作是不能夠獲得的。 【案例2】物品沖突問題 在自由工作時間里,兒童開始選擇自己想做的工作。 亮亮拿起了棕色梯中的一塊,這時他發現軒軒也在拿棕色梯。兩個人都想做這項工作,可是,棕色梯只有這一套。 于是,亮亮走到軒軒身邊,對他說:“軒軒,你要做棕色梯的工作嗎?” 軒軒回答說:“是啊,我早就想做這個工作了,昨天剛學會。” 亮亮比軒軒大一歲,他已經學過這項工作了,但他還是很想做:“我也很想做這個工作,能和你一起做嗎?我可以幫助你。” 平時,軒軒就經常得到亮亮的幫助,于是,他很痛快地說:“好吧,我們一起做吧!” 然后,兩個人就配合著把棕色梯都拿到了工作毯上,開始不亦樂乎地工作了5、起來。 【分析】 在蒙臺梭利教室中,物品沖突是教學中經常會出現的情況。案例中的亮亮和軒軒之間雖然出現了物品沖突,但兩名兒童都沒有急著爭搶,而是年長的亮亮提出了一起工作的建議,由于這樣的合作在蒙臺梭利班級中時常發生,并且年長兒童能夠很好地幫助年幼兒童,因而軒軒并沒有拒絕。 蒙臺梭利博士提倡混齡的班級組織形式。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不同年齡的兒童之間有一種交流與和諧。年長兒童認為自己應該保護和幫助年幼兒童,而年幼兒童也羨慕并崇敬年長兒童的能力,期待自己能和年長兒童一樣。不同年齡的兒童間存在著愛和敬仰的感覺,營造了大保護小、小崇敬大的氣氛。這種氛圍無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同伴沖突發生的可能性。 【案例3】6、教師精力的分配問題 教室里,所有的兒童都在忙著工作,老師則在一旁仔細地觀察著兒童們的活動。有些兒童遇到了困難,但是通過同伴細心和耐心的指導和幫助,大多數問題都順利解決了。這時,老師注意到了在教室一角的優優。優優在做剪紙的工作,她正要收拾桌上的紙屑,突然吹來一陣風,紙屑都被吹到了地上。優優常常會看見其他小朋友掃地,但她還沒有掃過,所以,很想試一試,于是,她走到了掃把旁邊。這時,教師走過來,告訴優優:“地上有垃圾,我們要把它打掃干凈,今天我們來學習如何掃地。” 然后,教師帶領著優優把需要的工具(小掃把、小簸箕、垃圾桶)都拿了過來,先教優優如何抓握小掃把,用小掃把將垃圾集中掃在一起,接著用另一只手拿7、小簸箕,將垃圾掃入簸箕,再慢慢將它移到垃圾桶上方,將垃圾倒入桶內。優優在一旁看得很認真,學得也很快,教師示范完以后,她便將沒掃完的垃圾也清掃干凈了。 不僅如此,優優還主動承擔起了班級的清掃任務,她很仔細地清掃,最后整個教室都被打掃得干干凈凈了。 【分析】 在蒙臺梭利教育中,教師是環境的提供者,也是自由的保障者,還是發展的協助者。教師為兒童提供適宜的環境,讓兒童自由地從事他們所喜愛的工作,并且要根據兒童的實際情況來實施教學以促進兒童的發展。 案例中的教師便是這樣,根據觀察和兒童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來教授兒童。有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班級里有那么多兒童,教師怎么分配自己的精力,從8、而做到因材施教呢?其實,蒙臺梭利教師之所以有這樣的自由,原因主要是同伴間能夠相互學習。兒童通過與同伴的互動交流學會并掌握了許多知識與技能,有時并不需要教師的再次教授。 同時,對于班級里的一些維護工作,教師也可以指定兒童來完成。參與維護工作的兒童不僅增強了自身的相關技能、提高了自身維護環境的意識,而且也為班級中的其他兒童提供了良好的榜樣。 因此,蒙臺梭利班級中的大多數兒童會自覺地維護班級的環境,而不會亂扔垃圾或亂放教材教具,大大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這樣一來,教師就能夠有選擇地進行教學,既有針對性,又能提高效率。 【案例4】兒童學習時的分組問題 數學課上,為幫助兒童理解守恒,老師采用了小組教學方式9、,但并未將同一年齡的兒童分在一組,而是將能力水平較為接近的兒童分在一組。 首先,老師把幾何圖形卡片放在每組兒童的桌上,讓兒童親自動手擺一擺。隨后,各個小組的組員都行動了起來。亮亮和宣宣拿到了同樣大小和形狀的幾何圖形卡片,他們不停地變換著卡片的位置。忽然,較年長的亮亮興奮地對宣宣說:“你看,你看,咱們的卡片是雙胞胎。”原來,他們正好采用了相同的擺法。“是啊,是啊”,宣宣激動地說,“還有其他的雙胞胎嗎?”這句話激起了亮亮的興趣。 于是,亮亮就提議整組成員都來尋找相同的卡片,組員們聽后很喜歡這個提議。于是,“搜尋”工作立刻轟轟烈烈地開始了,只見大家不停地變換著卡片擺放的位置,找到一個就將它和“雙胞胎10、”卡片放在一起 【分析】 蒙臺梭利博士也提倡分組教學,但她所謂的組與組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并不是固定將生理年齡相同的兒童分在一組進行教學,而是根據兒童發展的實際能力進行分組。 正如案例所述,能力水平相近的兒童被分在一組,他們能順暢地邊進行操作邊交流彼此的想法,年長一些的亮亮發現了卡片的特點后,年幼的宣宣也馬上認識到了這一特點并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從而發起了整個小組的探究活動。這樣,整個數學課就變得活躍了起來,小組成員們共同探索,逐漸發現守恒的奧秘。 在蒙臺梭利博士所倡導的小組教學中,能力水平相近的兒童之間能夠充分交流、相互激發,大大提高了學習及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眾多學科中,數學是最不易進行綜合教學的學科,所以,分組教學在數學教學中尤為重要。教師應密切關注兒童的能力發展狀況,合理分組,以充分發揮分組教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