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蒙臺梭利教育教育課程方案介紹二.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67936
2024-12-16
10頁
45.50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早教中心親子園經營管理大全資料打包下載
1、蒙臺梭利教育教育課程方案介紹(二) 教學觀一、有準備的環境?在蒙臺梭利看來,兒童是永恒的求知者。他們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各種信息,并將它們納入自身(Monte ori,1967年a1949,p.66)。兒童并不是被動的經驗接收者。在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引起學習者興趣的環境中,兒童會有目的地、自由地與環境相互作用,同時產生自己的想法。這帶來的將是積極的發展。蒙臺梭利的有準備的學習環境包括物理和心理環境。物理環境是有秩序的,而且與兒童的身體大小成比例。此外,物理環境須具有美感,在視覺上必須和諧。為了能對兒童作出及時的反應,在兒童進入環境之前必須做精心的準備。在蒙臺梭利教育中,物理環境還需不斷地改善,以2、跟上特定小組需要和興趣變化的節拍。?環境的準備和隨后的改進是蒙臺梭利教師的重要工作。盡管教師不是教室里的中心人物,但她絕不是被動的,因為教師要對兒童所從事的環境工作提供以下支持,激發平和的心理氛圍,啟發兒童進行注意力集中的活動;對兒童作出真實、溫和的反應,尊重每個兒童及他們的需要;協助兒童形成兒童與活動材料之間的良好匹配。有準備的環境是否成功,主要在于教師參與兒童成長的能力(Lillard,1972,p.61)。里拉德(Lillard,1972)歸納出構成蒙臺梭利學習環境的六個基本要素:(1)自由,(2)結構和秩序,(3)現實和自然,(4)優美的環境和鼓勵兒童對環境作出積極、自然反應的氣氛,(3、5)蒙臺梭利教具,(6)集體生活的發展。二、自由只有自由的環境經驗才能使人具有發展的可能(Monte ori,1967a1949, .89-90)。在蒙臺梭利看來,對兒童自然流露的信任是對其獨立性的信任,即在各種情境下都覺得我自己能做的獨立性。兒童內心有發展的藍圖,只要提供恰當的環境,以及以相信自身內在藍圖為基礎的行動自由,這個發展的藍圖才能自然而然地得以實現。自由是必要的,因為只有提供自由,兒童才能隨時選擇最感興趣的活動材料和經驗。然后,成人可以觀察兒童的興趣和活動,了解兒童的個性和發展,隨時改進環境以適應兒童的需要。在蒙臺梭利看來,真正的規則只有在自由的氣氛中才能產生。兒童在進行一項有目的4、的工作,滿足內部發展需要的時候,注意力集中在這項工作上。這種專注表現為延長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將自己的意愿轉向工作目標,由此發展出自我規則。蒙臺梭利教室中自由的質量,取決于內部注意力和自我規則的發展。蒙臺梭利認為,注意力和自我規則中的任何一個都少不了對方;否則,活動將亂成一團。 三、結構和秩序?自由活動的兒童,必須從所處的環境中發現一些與自身的內在組織存在直接關系的東西。其中,兒童在內在組織是按照自然法則發展的。(Monte ori,1965,p.70)。環境的外部組織必須模仿或促進兒童的內部秩序。由于兒童對秩序十分敏感,因此教室的節奏和日常活動必須是可以預料的,學習材料必須有秩序地組織起來,教5、師對兒童的教育作為行為指導,必須正確而且精確。僵化一詞不適用于描述蒙臺梭利教室。在許多蒙臺梭利教室中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結構,每天的活動都按日常周期進行,兒童能在自己期望的地方找到活動材料,活動材料特意設計成對稱的,控制行為的地面活動規則是可以預見的。四、現實和自然由于年幼兒童心理的吸收力很強,所以蒙臺梭利認為兒童手里拿的活動材料必須具有真實性,摸起來讓人覺得是真實的東西。避免采用質地較次的材料或反映虛幻事物的材料。蒙臺梭利環境為兒童提供的工具是真實、可操作的,而且與兒童身體大小相匹配。例如,在蒙臺梭利教室中常用的掃帚、垃圾鏟、玻璃碗杯都和兒童身體大小成比例。蒙臺梭利教具經常使用的是結實的硬木、玻6、璃、優質塑料(在相應的年齡階段)。教師培訓中也提倡教師使用優質、真實的材料。蒙臺梭利強調,必須讓年幼兒童生活在現實而非虛幻的世界里。她認為兒童想象力的發展基于感知覺和真實世界的經驗,而不是成人創造的虛幻世界(Monte ori,1965)。莉蓮卡茨(Lillian Katz)同意蒙臺梭利的這種看法,并將它運用于現代的傳媒業。我認為大多數孩子都受到成人制造的虛幻的嚴重影響。我們已經步入了一個濫用魔力的時代。這實際上是把兒童當成愚蠢的、頭腦空空的小寵物,認為他們只需要大人逗他們開心。(Katz,引自Loeffler,1992,p.193)。兒童受自然界的強烈吸引,包括自然界的循環規律、節奏、內部秩7、序。因此,蒙臺梭利認為,自然必須是學習環境的一部分。在許多蒙臺梭利教室中,由兒童自己照料的植物、動物、小花園都是標準的可供兒童學習的自然界事物。五、美和環境氣氛蒙臺梭利提倡不僅活動材料要具有美感,而且環境本身必須具備完全和諧的氣氛。蒙臺梭利教育環境必須是清潔、富有吸引力、經過精心準備的。對兒童來說,這個環境必須生動。但又不顯得凌亂,過分刺激。除了美之外,蒙臺梭利還提倡整個環境應當平和、有滋養力。從某種意義上講,蒙臺梭利教育環境應當讓兒童沐浴在精神美中。安妮塔魯伊奧爾茲(Anita Rui Olds)在優美的環境(引自Bergen,1988,p.185)中將這種美解釋為:日本建筑用一種稱作tor8、re的拱門代表從世俗到圣堂的過渡,從自然、通俗過渡到精神與美的整合體。我常常想,每個兒童所處的環境都可以用一個拱門裝飾,代表這種過渡。torre外圍繞在兒童身邊的過道必須讓兒童感覺到美和完整,而且覺得自己受人關心。六、蒙臺梭利學習材料有準備的環境是為了讓兒童通過成功地操作和重復簡單的工作,獲得一種自我感覺,自我控制感以及對環境的掌握感。但兒童從事的工作必須與他成長環境中的文化期望存在的關聯。(Rambusch,1962,p.71)。這些顯然簡單的工作指的是用蒙臺梭利的方法操作蒙臺梭利學習材料。從某種程度上講,向兒童呈現所有的學習材料,是蒙臺梭利實際學習環境的獨特之處。但在蒙臺梭利學習環境中,學9、習材料之所以必要,原因不在于材料本身,而在于材料的設計原則。此外,學習材料只是構成蒙臺梭利環境的必要成分,并不構成環境的全部。材料的內在設計原則使每個材料都突出某個特定的概念或難點,包含對錯誤的內在控制(例如,自主教育)。這些概念包括兒童的肌肉運動及其他活動。從相對簡單的活動開始。隨著兒童經驗的增長和判斷力的提高,逐步增加活動復雜度。此外,蒙臺梭利材料為兒童今后的學習做了直接和間接的準備,而且具有美感。突出一個難點,是為了引導兒童在學習過程中把問題弄明白,將注意力集中在關鍵概念上。例如,立方體堆成的塔(粉紅塔)由10套立方體搭成,每套立方體增加的尺寸都很精確。每個立方體除了大小不同外,其他特征10、完全相同。這就促使兒童把注意力集中在大小這個特征上,探索各立方體之間的大小關系。避免了不必要的精力分散。相反,現在很多商家生產的學習材料在設計時強調越多越好,商家制造各種尺寸的立方體時,裝飾了各種不同的顏色、字母、數字,使用了不同的質地。根據蒙臺梭利的觀點,玩這些豐富多樣的立方體會讓孩子很開心,但無關刺激會導致不必要的分心。控制錯誤常被誤解為,必須借助蒙臺梭利材料引導兒童探索完全正確的方法。作為一位學者,蒙臺梭利認為,錯誤存在于個體內部,是所有學習過程中有教育意義的成分。此外,錯誤被認為是認知自我建構的基本工具。因為對錯誤的知覺可以促使兒童仔細觀察、分析現有的學習經驗。蒙臺梭利將錯誤控制(或設11、計線索)設計到學習材料中,為兒童提供活動的反饋。兒童自己能看明白材料提供的反饋,并且能對這些反饋作出解釋。因此,控制錯誤最終將兒童從依賴成人的反饋中解放出來。蒙臺梭利說,通過材料控制錯誤,可以使兒童運用自己的推理能力、批判能力,以及不斷發展的區分能力。(Monte ori,1967a1948,p.103)。 人們通常舉蒙臺梭利圓柱體為例證明這種設計原則。這種材料是一些實心木塊,每個木塊中有10個帶刻度的旋鈕式圓柱體,每個圓柱體對應一個相同大小的插座。操作圓柱體材料時,兒童通常會找相應的插座與圓柱體匹配起來。匹配過程中出現的任何錯誤都很明顯,因為圓柱體無法插入插座,或者因為插在過大的插座里,圓柱12、體搖擺不定,或者因為前面插錯了,插完之后發現插座不夠用。兒童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發現錯誤,最后專注于與材料之間的認知對話。獲得這個經驗之后,兒童逐漸學會判斷,在以后的操作中逐漸減少對錯誤的明顯的外部控制。例如,用無旋鈕的圓柱體(一種適用于更高發展水平的學習材料)重復這種活動,但不提供木塊、插座。兒童不能借助事先制作好的物體度量這些圓柱體的大小。這時,自主判斷代替了材料結構的引導。蒙臺梭利贊成這樣的觀點:神經、肌肉和身體運動、認知發展之間有關系。因此,她試圖使兒童的運動成為蒙臺梭利學習材料的一部分。在蒙臺梭利教室里,兒童主動參與操縱學習環境時要做的事情,包括抬東西、搬運、維持平衡、堆東西、倒水、13、打掃、裝配、度量各種物體。這些肌肉運動可以維持兒童對學習經驗的興趣。蒙臺梭利指出,一件事物能否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并不在于事物本身的特征,而在于它能為兒童提供多少活動機會。(Monte ori,1967a1948,p.104)。運動和感知學習的整合,有助于將活動或概念印刻在兒童的肌肉記憶中,同時為兒童提供機會,發展運動控制能力。兒童通過調節身體運動,適應特定活動的要求,從而學會協調、平衡和改進整體肌肉活動。蒙臺梭利的教學材料通常是由簡單到復雜,隨著兒童新經驗的逐步獲得增加活動難度。這使兒童在過渡到需要更多步驟和判斷的活動之前,獲得對技能、材料或概念的控制感。蒙臺梭利課程是兒童驅動而非教師驅動的,14、因此學習材料本身不能預示兒童的發展。向兒童呈現活動材料時,必須根據兒童的興趣和已有的活動技能,其目的是讓兒童獲得成功和獨立性,而不是完成事先設計好的課程。 除了從簡單過渡到復雜以外,蒙臺梭利材料為兒童以后的學習提供支持或間接的準備。例如,度量粉紅塔或紅柱子等在大小上相互關聯的材料,可以為兒童以后理解10以內的數字提供間接準備,因為度量這些材料需要運用10個要素。用三個手指抓旋鈕圓柱體,有助于將來學習書寫。將一個大容器中的水分別倒在三個大小相等的小容器中,可以為學習分數和除法提供間接準備。此外,美感是蒙臺梭利材料始終強調的。評價蒙臺梭利材料時主要衡量的是整套材料的構成,而不是對其中一套高級的材料15、進行評價。一個優秀蒙臺梭利教室的標志是,教師是一個科學教師;蒙臺梭利希望她的學習材料是一套經過精心設計的材料,而不是一個囊括了所有教學的大包裹。七、在交往生活的發展不能因為蒙臺梭利教室推崇獨立性和個人發展,就認為蒙臺梭利教室里沒有社會交往。有人會說,事實是不可辯駁的真理。有人問?quot;蒙臺梭利教室為社會化提供了什么條件?。我們可以這樣回答:蒙臺梭利環境中的學習條件恰恰在于社會交往的氣氛(Rambusch,1962,p.79)。從長期接受教師領導的集體教學中解放出來,兒童習慣于同伴交往,合作,觀看別人的活動,操作材料時給別人提供幫助,或尋求別人的幫助,或者和別人分享零食,一塊兒聊天。積極的社16、會性不只是讓兒童待在一起,它應該在蒙臺梭利班級里占統治地位(Rambusch.1962)。盡管蒙臺梭利教室中的很多活動是為一個孩子設計的,但還有大量的活動是為兩個或更多的孩子設計的。教師的作用很小,但卻是集體的組織者。她要在教室里走動,給單個或小組兒童提供經驗、指導,和兒童談話,幫助兒童共同解決矛盾。蒙臺梭利學習環境的另一個特征是,它提供了大量連續的時間讓兒童根據自己的意愿多次地 重復活動;通過專注于一個活動,延長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進行日常的社會交往、休息、思考,從事各種各樣的工作。學生的活動,是判斷一個蒙臺梭利課程是否合格的標準,也是一個最重要的標準。在蒙臺梭利學校里,一天主要的時間-3、417、小時一天學生必須從事自己選擇的個人或小組工作。當然,教師要引導他們如何做選擇,在兒童的活動中起指導作用。如果一天當中集體教學超過1小時,那么這樣的教育就不算蒙臺梭利教育。 學生們用蒙臺梭利學習材料做些什么?數學領域的材料代表抽象概念,例如十進制。幾何領域中,學生操作的是地圖拼圖。拼圖上的每個大洲都需要拼,每一小塊圖片代表一個國家。小學階段使用的地圖有更具體的細節,包括地理環境特征。語言也是兒童在蒙臺梭利教室中獲得的一部分經驗。語言學習方面,蒙臺梭利推崇“全語言”課程。例如,用紙質字母板這種具體材料,幫助孩子們學習寫、讀(按照這個順序)。?蒙臺梭利教室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完成作業過程中的合作而非競18、爭。例如,在蒙臺梭利小學教室里,數學、地理及其他自然科學問題的答案很自由地呈現在學生們面前。學生們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然后可以借助“控制性”材料檢查結果是否正確。此外,兒童通常可以向其他孩子尋求幫助。在他們看來,教師不是教室中唯一的信息來源。?采用這種方法向兒童呈現正確答案,降低了對傳統測驗方式的重視程度。盡管各公立和私立的蒙臺梭利學校同意校區或州所要求的人為控制的學業測驗,但在大多數蒙臺梭利教育者看來,這些測驗與學習過程無關。蒙臺梭利教育者們重視在某些領域中采用文件夾式(內容豐富)的測驗。在個人或小組操作的過程中,學生要嘗試各種活動,這為教師提供了間接評價作業是否成功的機會。最后,蒙臺梭利教19、育非常強調個體責任感的發展。例如,用完材料后,兒童必須把材料放回架子上,打掃教室,教室里至少有一部分區域由兒童管理。此外,兒童還要參與教室活動規則的制定組織結構。蒙臺梭利的課程組織結構是按照領域進行的,為36歲兒童設計的蒙臺梭利學習環境分為4個基本領域;實際生活領域(日常生活),感覺領域(專門訓練一種或多種感覺的材料),語言領域,數學領域。此外,音樂、藝術、運動和戲劇也包括在蒙臺梭利課程中。一、實際生活實際生活訓練通常被認為是蒙臺梭利課程中的必要內容。兒童在參與生活實踐的過程中,獲得一些技能,形成一些意愿,這有助于他們在其他活動中專注學習。通過經歷熟悉的、類似家庭生活的體驗,例如打掃,做針線活20、,整理花園,兒童開始學會把精力集中在一個活動上,并且學會按順序從頭至尾地做一件事,學會為實現特定的目標協調自己的肌肉運動。接受一項任務后確定并組織工作的步驟,通過自我指導的活動獲得獨立性。所以,像切胡蘿卜這樣的活動,雖然直接目標是削、切、煮,但潛在間接目標是培養獨立性、秩序感、專注能力、手眼協調能力、集體生活能力(請別人吃胡蘿卜)和樹立自尊心(通過完成工作)。 在實際生活活動中,兒童從事一些通常在家里做的、適合于兒童身體大小的事情,參與周圍的文化生活,鞏固兒童從家庭到教室的過渡。具體活動包括自理(例如,刷牙,穿衣服,系各種扣子或帶子,清潔鼻子,梳頭);看護教室環境(擺放花,刷鞋,擦桌子,整理花21、園);生活技能(做針線活,準備食物);精細的肌肉運動(過渡性活動。例如,倒水和輸縫);集體生活(擺桌子,說請或謝謝,等)。由于沒有標準化的實際生活活動,所以在這一領域中教師們創造的活動最多。不同的蒙臺梭利教室的實際生活活動存在很大差異。因為每個老師都根據本班的需要、興趣和文化結構設計活動。例如,在夏威夷的一所蒙臺梭利學校里。教師根據夏威夷的文化和自然環境對教室做了一些調整;用繩子串花、種子、葉子;用小貝殼或種子倒水、舀水-用大貝殼做盛水器皿;穿衣架用夏威夷本地的樹皮制成;炊事包括做壽司(日本米食),碾山芋,制干果和干籽(Bogart,1992)。隨著兒童的成熟,實際生活領域包括了更復雜的炊事活22、動,以及急救、修理自行車、打電話、使用計算機、有關簡單器械的知識(Chattin-McNicholes,1992)。二、感覺領域從出生之日開始,兒童就處于刺激豐富的環境中。兒童用感官無意識地接收各種經驗,并納入有吸收力的心靈中(Monte ori,1973)。根據蒙臺梭利的觀點,滿兩歲后,兒童借助手頭一些為他們精心準備好的具體材料檢驗事物,同時開始具有秩序感,能對經驗進行分類。感覺材料的設計本身就是出于這個目的。這些材料最初是蒙臺梭利自己設計的,同時借鑒了讓伊塔德和艾杜阿阿塞古因的做法(Monte ori,1967a1948)。感覺材料包括一系列操作材料,具有美感,而且設計簡單,便于兒童記憶和23、分類(Monte ori,1967a1948)。感官經驗能改進并迅速增強兒童的感知覺,為進一步的智力發展奠定感覺上的基礎。感覺的訓練和迅速發展,最明顯的好處是擴大兒童的感知范圍,為智力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Monte ori,1967a1948,p.99)。蒙臺梭利感覺材料能吸引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和嗅覺。每套材料訓練一種感覺,突出一個具體的概念或感覺。例如,長柱子(突出長度),彩色寫字板(突出顏色),觸摸式寫字板(突出結實光滑的質地),聲筒(突出音量),嗅罐(突出特別的氣味)。 每套材料都是從簡單變得復雜。例如,操作第3個大色板盒子的時候,兒童只需匹配主要的顏色:紅色、黃色、藍色。這套材料最24、后的工作是,度量每種顏色從深到淡七個程度。操作完整套材料后,兒童的判斷力將提高,在過去的課程中獲得的感知經驗將得到改進,這些都成為兒童對自身活動的內部指導。這些訓練還從一種間接、具體的經驗逐步發展相對有關概念或特性的更抽象的意識。例如,操作幾何箱是幫助兒童了解幾何形狀的初期活動。操作個材料時,兒童要做的是將藍色旋鈕式的三角形嵌入相應的插口里(類似一個簡單的旋鈕拼圖)。教師可以在恰當的時候向兒童介紹三角形這個名稱。在以后的活動中,兒童最終能認識畫在卡片上的一個藍色三角形,以后又將發現周圍其他的三角形(我看到你襯衫上有一個三角形!)。這時,三角形的表現已經內化了,三角形的特征和有關知識已經達到概念25、層次。以后,兒童又會建構三角形的定義和以及通過感官認識的各種三角形。操作感覺材料時,最初要鼓勵兒童按教師示范的方法比較或度量事物。但以后應激勵兒童嘗試各種可能的方法,發現不同的東西(擺放材料的方法-,尋求擴展(尋找兩個不同材料之間的關系,或將活動推廣到其他環境中)(Torrence,1993)。多數的感覺材料是無終結的,可以啟發兒童創造大量不同的活動,發展兒童探索和創造的能力。三、語言語言不是一種材料,而是一個過程。如果我們看一看蒙臺梭利的作為過程的語言教學法,就可以看出語言領域包含了更多的內容和整個的教學環境,并且,事實上也包含了整個世界。蒙臺梭利的語言課程提供的是一種背景而不是具體內容,是26、種類繁多的拼盤而不是精心準備的任何一道菜肴;而這一配餐中的關鍵在于孩子們自己的口頭言語。(Tui ner,1995,p.26)在蒙臺梭利教室里,所有的環境都會培養語言的發展:需要交際的社會環境和孩子之間的自由交談;在課堂上由教師提供的準確的專門術語;歌曲,詩歌和小組間談話;在圖書館的角落里發現的值得一看的精品圖書;為促進語言和文學水平發展而制作的專門的教學材料。蒙臺梭利課堂為語言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背景材料,這些使得兒童最終掌握了書面語言的結構。如果是在現在,蒙臺梭利也許會跟許多當今的語言理論家爭論。她認為,作為表達工具,口頭言語和書面語言都是一種必然的結果(Monte ori,1964)。根據蒙27、臺梭利的觀點,兒童要想學習寫(這被看作是社會活動),他們必須先具有寫的機械運動能力。這一能力可以部分地通過操作一些訓練材料而獲得,這些訓練材料有一種是金屬圖片,也可能是由內外兩個模板齒輪相咬而畫出的不同形狀(從圓到更復雜的形狀),這種游戲可以讓孩子們沿著大量不同的路徑來做畫線運動,由此來練習鉛筆的不同使用技巧(Chattin-McNichols,1992)。在前面所說的日常生活操作和感知材料的操作中,兒童的手已經為這樣的活動做好了準備。 蒙臺梭利還認為,兒童可以在操作自己的木制字母,或用手觸摸貼在石板上的,用砂紙剪成的字母的輪廓等活動中,發展寫字的機械運動能力(Monte ori,1964)。28、通過把這些運動與視覺、觸覺、動覺和聽覺(在兒童擺弄字母時教師讀出字母的發音)相聯系,兒童逐漸地在頭腦中形成了字母的概念,并記住每一個字母,這些都是因為在吸收語言和通過觸覺來探索物體的敏感期,兒童的視覺和觸覺印象間發生了聯系。最終,有了這些符號及它們發音的記憶儲備,兒童開始通過書寫(用聲音拼寫)詞匯和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意圖,起初是用一盒子木制字母(可移動的字母)來書寫,后來他們就用鉛筆或其他的書寫工具來寫這些單詞了。蒙臺梭利讓年幼兒童熟悉字母符號的方法可能會被有些人用來促進兒童的早期閱讀。但她的意圖正好相反,她是想讓兒童在關鍵的敏感期里熟悉書寫語言的工具,這樣,到了后來,兒童爆發式地書寫語言就成為自發的過程,而不是辛辛苦苦地學習書寫規則和機械練習的結果。大多數現代蒙臺梭利教師都把金屬圖片,砂紙字母和可移動的字母作為專門教授語言的核心材料。根據具體兒童的需要和興趣,他們還編制了更多的我們常常會看到的活動,并開發了能夠激發語言能力發展的材料,包括名稱卡片,壓韻的詞或圖片,故事接龍卡片,組字圖片,同音字組卡片,字圖匹配卡片,聽寫游戲,命令游戲(用圖片和單詞卡片進行指令)和語法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