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能力素質模型找到組織高績效基因.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69410
2024-12-16
9頁
559.23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HR人力資源能力素質測驗素質詞典講義案例手冊模型合集資料打包下載
1、科普丨讀懂能力素質模型,找到組織高績效基因寫在最前能力素質模型是人才管理的重要工具,以能力模型為基礎的成熟體系應用于很多大型公司。如今,越來越多處于不同規模和發展階段的公司,也都希望在進一步規范管理,實現長期持續的發展。由此,這些公司開始著手建立屬于自己的能力素質模型,完善人才管理體系。然而,很多公司在決定是否構建能力素質模型,以及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些疑問。總結起來,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幾個層面:1)概念層面:能力素質模型可以解決哪些問題?一個實用的能力素質模型應該是什么樣子的?2)應用層面:能力素質模型具體在什么樣的管理場景中進行使用?需要以哪些工具為載體?3)構建方法層面:能力建模需2、要掌握哪些原則?方法有哪些?有哪些常見的誤區?概括一下,也就是三個問題:這是什么?如何應用?如何構建?通過筆者近年來的理論學習和項目實踐經驗,對上述幾個層面做了梳理,力求通過三篇系列文章,用淺顯的描述呈現給讀者。其中可能有不準確、不到位的地方,也期待與各位多多交流。1 能力素質模型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來看看在公司人才管理中的幾個場景:場景 1:人員招聘黃經理是某公司人力資源部的招聘經理。近年來,公司業務發展迅速,各個部門都有大量的招聘需求。黃經理發現,招聘需求于業務內容差異很大的各個部門,但總體上都存在這樣幾個特點:對知識技能的要求比較明確,但對于能力素質的要求比較模3、糊,概況起來往往總是具有較強的“執行力”“學習能力”“抗壓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即使很多崗位的工作并不需要學習很多新的知識、技能、理念,或并不需要太多的溝通場景,素質要求依然如此。而很多崗位所要求的針對性的特質,往往又容易被忽略。并且,很多部門對人的素質要求過于全面,甚至接近于“完人”,在現實的用人市場中,很難有人符合這些要求。場景 2:晉升選拔某公司銷售部門在某省市場需要晉升一位省區總經理。需要在眾多業績優異的區域經理中進行選拔。區域經理負責各所轄區域的生意目標達成,負責業績追蹤、標準化落地、處理突發事件等工作內容。省區總經理則需要對整個省區的生意進行規劃,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4、整競爭策略,并維護關鍵客戶、經銷商、政府機構等外部合作關系。兩個層級的工作內容有所差異,要求的能力素質也不同。后備人才在知識技能層面已經通過公司培訓做了一些積累。但是,由于缺少對能力素質缺少定義和評估方法,只能通過負責此次晉升評價的幾位管理者大概給出意見。而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幾位負責人對于省區總經理的用人要求,在理解上也存在不小的差異。場景 3:員工發展員工小張畢業三年,始終在同一家公司。三年來,他在專業技術上積累了一些經驗,從助理工程師晉升為工程師。按照其職業發展通道和自己的興趣,小張想要晉升為產品設計主管,承擔一些項目團隊的組織和管理工作。小張專業技術過硬,和現任的幾個主管不相上下,但在一5、些“軟實力”的素質層面還有些差距。小張想要做一些自我提升,但是,公司對各個崗位并沒有明確的要求,小張對自己的能力現狀也不太清楚。迷茫之下,小張決定先學個外語,就算沒機會晉升,至少也給自己跳到外企同類崗位做點準備。但因為目標不明確,不僅缺少方向感,而且進步的動力也漸漸失去。其實,上述三個場景所面臨的是一個共同的問題對于關鍵崗位,除了對知識技能層面的要求,對于其行為特質也需要有相應的標準要求。而正是由于公司內部缺少明確而統一的此類能力素質要求,導致了上述場景中的困惑。能力素質模型就是承擔了這樣一個明確標準的作用。它通過研究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績優者產生杰出表現,或未來公司戰略和業務需要哪些關鍵特質的6、人才進行落地實踐,來為人才的選育用留各個管理環節提供行為化的標準。關于具體的應用場景我們將放在本系列的第二篇文章中討論。但無論具體的應用場景如何,能力素質模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大體上都可以分為評價和發展兩類,而作用的對象,也可以分為企業組織和員工個人。對企業組織而言,能力素質模型能夠找到公司內部實現高績效的基因,統一企業的人才語言。在人才評價中,能夠針對員工行為,結合科學有效的工具,評估人才能力水平;在人才發展中,能夠針對不同人群的發展方向,明確能力目標,有的放矢;在企業文化的宣導中,能夠明確行為準則。對員工個人來說,能力素質模型能夠幫助自己明確公司對人才的要求,反思自己的行為表現和能力現狀,從7、而更好地進行自我認知、自我改善、自我發展。2 能力素質模型應該是什么樣的?能力素質模型通常根據企業和其對應崗位的具體情況量身定制,不僅在形式上千差萬別,甚至在名稱上,都有“能力素質模型”“勝任力模型”“領導力模型”等多種叫法。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能力素質模型,才是能夠實現上述功能,并成功落地應用的呢?能力素質模型必須符合企業的戰略和業務發展。這一描述看似虛無縹緲,實則是能力素質的第一原則。道理很簡單,你不太能夠找到一個完美的人,那么在對關鍵崗位人才進行要求的時候,就必須有所側重,側重點一定在于其崗位職責,而崗位職責則于該崗位對公司戰略和業務的承接中,所扮演的角色定位。以教育培訓機構的城市校長為例8、。A 機構強調總部統一的產品研發、教師培訓,城市校長作為。那么對于城市校長崗位的能力要求就可能偏向于標準監督、風險把控等。而 B 機構區域市場的獨立性,要求根據地域差異及時調整策略,那么對于城市校長崗位的能力要求則可能偏向于市場敏銳、隨機應變等。能力素質模型必須以崗位為基礎,突出重點。筆者參與過的企業內部能力建模研討會中,有一些是通過指標庫抽取能力指標和行為點的方式,快速構建某個崗位的能力素質模型。這其中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就是與會者覺得指標庫中的每一項對該崗位都是很重要的,恨不得統統收入對該崗位的要求當中,最后構建出來的能力素質模型就變成了類似于“財務經理必備十大素質”等等。然而正如我們剛剛9、所討論的,能力素質模型最終的應用場景,最多的是評價和發展,而評價和發展都有存在時間、精力等現實的限制,因此必須要重點突出。大而全的能力模型,要求的是一個“好人”,而企業人才管理,要求的是一個“適合的人”。能力素質模型的描述必須是行為而非態度,而“可觀察、可評價”則是衡量能力指標是否行為化的標志。在這里舉一個企業經營管理以外的例子。上世紀 90 年代初期,筆者所在的小學正在推行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于“愛國”這一指標,二者的描述有很大差異。前者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坦白說,這樣的描述固然不能算是錯的,但對于學生來說無法理解,對于老師來說無法宣貫,也無法評價學生的行10、為是否符合這一標準。而后者對于“愛國”的描述則是“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國旗奏國歌時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這樣的描述就是行為化的。不僅學生清楚應該怎么做,老師和學校也容易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反饋。回到企業場景,你是否見過類似于“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這類非行為化的能力素質描述呢?好的行為描述應該符合以下條件(總結自勝任素質模型構建與應用):1)具體而不是模糊的;2)同一評價條目(行為點)只出現一種行為;3)可觀察而非必須經過推斷;4)可實現的,而不是辦不到的。能力素質模型各維度之間必須相互獨立,在意義上沒有重疊和交叉。需要強調的是,能力素質模型的各個維度并非一成不變,它需要根據行11、業趨勢的變化、公司發展階段、企業環境等變化等進行調整。能力素質模型通常會對行為等級進行劃分,劃分等級不宜過多,不可用程度副詞作為等級劃分的標志。等級過多會導致層次之間的區分性不明顯,在應用于評價的過程中很難判斷其行為具體屬于哪個等級。而使用程度副詞作為等級劃分的標準,缺乏明確的導向性,實際使用上和沒有等級一樣。比如,用“較少”“能夠”“主動”進行等級劃分,而具體行為描述一樣,這樣難以形成對標準的統一理解,失去了應有的實用意義。包括行為化描述、分級描述等具體的誤區,在本系列的第三篇文章還會講到。以上就是對能力素質模型從概念層面進行的一些說明。綜上所述,能力素質模型在應用中需要注意幾個要點:1)要12、求人:員工對公司的人才要求充分理解并達成一致;2)評價人:對員工的能力水平通過行為進行評價;3)發展人:為能力發展提供方向指導。以能力素質模型為基礎的人才管理體系能夠解決以上幾個問題。同樣,對于已有的能力素質模型,也可以通過以上幾點來評估其質量和實用性。需要強調的是,能力素質模型也好,人才評價的種種方式也好,都是企業運營中的管理工具。當使用工具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時,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于工具本身的問題,也可能是使用場景的問題,甚至還可能是預期本身的問題。就好比說,一把鋒利的菜刀可以幫助你更好更快地切肉切菜,但如果你的目標是敲釘子,那么再好的菜刀也拼不過錘子。寫在最后接下來,筆者將單獨撰寫關于能力素質模型的應用和構建的相關文章,敬請關注。至于為什么先講應用,后講構建,這基于兩點考慮:在實踐中,我會發現,有些公司已經構建了能力素質模型,但由于種種原因沒能落地應用,在直觀感覺上落地應用的需求會更多一些。更重要的是,構建能力素質模型之前,也需要對應用場景進行理解。當理解了種種應用場景和 應用工具時,一些比較初級的誤區自然也會在構建過程中有所考慮和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