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輝科技公司不合格品處理程序及控制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69936
2024-12-16
5頁
38.04KB
1、新輝科技公司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目的 適時處理不合格品,監審其是否能轉用或必須報廢,使物料能物盡其用,并節省不合格品的管理費用及儲存空間2 范圍 質量不符合標準要求的進料、半成品及成品,但不包括以下兩項 A、進料檢驗時判定的不合格輔料(應退貨或特采) B、進料檢驗后發現的不合格輔料且責任屬進料供應商的(應退貨或更換合格品)3 職責 質量管理部門負責召集設備、生產、物資等部門,組成監審小組負責監審4 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 不合格品產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產品設計、工序管理、原材料采購等環節,具體表現如下表所示:不合格品原因分析表原因類別原 因 分 析產品設計產品制造方法不明確產品標準、圖樣、流程不清晰作2、廢標準的管理不力,造成生產中誤用機器與設備管理設備安裝與設計不當機器、設備長時間無校驗工具、零件品質不良量具、檢測設備精確度不夠設備加工能力不足機器、設備維修、保養不當材料與備品控制使用未經檢驗的材料或備品錯誤地使用材料或備品材料或備品的質量變異使用讓步接受的材料或備品使用替代材料,而事先無精確驗證的生產作業控制片面追求產量而忽視質量操作工缺少必要的培訓對生產工序的控制不力質量檢驗與控制質量規程、方法、應對措施不完善沒有形成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質量標準的不準確或不完善其它溫度、濕度及其它環境條件對產品質量的影響人員的質量意識和能力5 不合格品的記錄對不合格品的記錄是為了方便以后的質量追溯,以及為3、公司質量改善提供原始資料。對不合格品的記錄應包括以下具體內容:5.1 不合格品的類別、規格、生產日期、生產工序機臺、序號、責任人、數量及檢查判定人5.2 不合格品的缺陷描述5.3 相關部門和責任人對不合格品的評審結論5.4 不合格品的處理意見和實施結果的詳細情況5.5 針對不合格現象的糾正與預防措施及實施效果6 不合格品的處理6.1 不合格品處理的基本要求6.1.1 及時發現不合格品,做出標記并隔離存放6.1.2 確定不合格品的范圍,如班次、機臺號、時間等6.1.3 評定不合格品的嚴重程度6.1.4 按規定進行不合格品的鑒別、記錄、標識、隔離、控制、審查與處理,并加以記錄6.1.5 通知受不合4、格品影響的部門做好預防措施,產生不合格品的部門做好糾正和預防措施6.1.6不合格品處理人員,必須由質量檢驗人員或質量部門負責人授權的人員6.1.7 處理不合格品必須堅持“三不放過”的原則 A 、原因找不出不放過 B、責任查不清不放過 C、糾正措施不落實不放過6.1.8 不合格品的處理結論一次性有效,不能作為今后不合格品處理和驗收的依據6.1.9屬于檢驗員錯檢、漏檢通過的不合格品,由操作人員與檢驗員共同在“責任人”欄內簽字,各負其責6.2 不合格品處理程序6.2.1 對出現的不合格品,發現部門應按要求記錄,做好標識,及時隔離6.2.2 初步處理:由質量檢驗員判定不合格品的類別,然后決定提交哪一級5、處理6.2.3 做出結論:按規定權限,對不合格品做出結論(報廢、返工和降級使用) 返工產品由檢驗人員做出結論,報廢和降級使用由質量部門組織監審小組負責做出結論6.2.4 處理結論的實施6.3 不合格品處理6.3.1 糾正:對已發現的不合格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達到一定的狀態 A、返工:質量檢驗人員或質量部門將批準返工的“不合格品通知單”交生產部門進行返工,使其達到正常的標準 B、返修:為使不合格品能達到顧客滿意所進行的一定程度的再加工C、降級:為使不合格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對其等級的改變D、放行:對進入一個過程的下一階段的許可E、報廢:為避免不合格產品原有的預期用途而對其采取的措施F、讓步:對6、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規定要求的產品的許可G、挑選使用:在抽檢發現的不合格品中,挑選出合格品6.3.2 讓步接受:是指產品不合格,但其不符合的項目和指標對產品的性能、壽命、安全性、可靠性及產品正常使用均無實質性影響,也不會引起顧客的申訴、索賠而準予使用和放行6.3.3物料A)退貨:被評審為退貨的不合格品,由供銷部做退貨處理B)試用:如物料為生產急需,其部分不重要項目的檢驗結果與標準規定的偏差較小時,可作“試用”處置。輔料質檢員在“原輔材料進貨檢驗單”上標識“試用”C)挑選使用:被評審為挑選使用的物料,輔料質檢員在“原輔材料進貨檢驗單”上標識“挑選使用”;該物料在投入使用之前將其中無法使用的部分進行挑7、選并標示、隔離,其余物料復檢合格按合格品投入使用D) 降級使用:不能進行挑選但可以改變其用途的物料,可以降級使用或改作他用;經評審降級使用或改作他用的物料,應隔離存放并做相應的標示與記錄6.3.4半成品 A)返工:各生產工序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合格品,如能采取某種措施進行返工處置的須進行返工處置,返工后的產品由過程質檢員進行檢驗,經檢驗合格后才能進入下道工序 B)降級使用:不能進行返工但可以改變其用途的產品,可以降級使用或改作他用;經評審降級使用或改作他用的產品,應隔離存放并做相應的標示與記錄C)挑選使用:可以挑選使用的不合格品應挑選,挑選出的產品經過程質檢員復檢合格后才能進入下道工序使用6.3.8、5 成品A)讓步:經評審決定讓步的產品,必須經過出廠檢驗,凡未達到產品質量要求或客戶要求,但不影響顧客使用時,報工藝質量部經理同意后,才能讓步放行。必要時應取得總經理和顧客同意B)不能讓步的不合格成品,視具體情況按返工、挑選使用、報廢等方式處置6.3.6 不合格品無論被確定為何種處置方式,檢驗人員都應立即做出標識并及時、分別進行隔離存放,以免發生混淆7 不合格品的控制7.1檢驗員的職責和不合格品標識方法7.1.1質量檢驗員按產品標準和加工工藝文件的規定檢驗產品,正確判別產品是否合格7.1.2經輔料質檢員檢驗且判定為不合格的進貨物料,輔料質檢員應在不合格物料的“原輔材料進貨檢驗單”上標識不合格,9、倉庫保管員對其標示、隔離存放7.1.3 工序中的不合格品,應在該工序進行隔離存放,并做好標示;只有經質檢員確認后才能統一處置7.1.4 各工序的“產量日報表”上應如實反映合格品與不合格品的數量7.1.5 成品檢驗中檢出的不合格品,應及時隔離存放并做好標示7.1.6對不合格品每盤(件、包)粘貼“不合格”識別標記,并填寫“不合格品通知單”及注明不合格原因7.2不合格品的隔離方法。對不合格品要有明顯的標記,存放在工廠指定的隔離區,避免與合格品混淆或被誤用,并要有相應的隔離記錄7.3不合格品評審部門的責任和權限7.3.1不合格品不一定都是廢品。對不合格程度較輕,或報廢后造成經濟損失較大的不合格品,應從10、技術性方面加以考證,決定是否可以在不影響產品適用性或用戶同意的情況下進行合理利用,或經返工、返修等補救措施,這就需要對不合格品的適用性逐級做出判斷7.3.2對產品質量鑒別涉及產品符合性與適用性兩種不同等級的判斷 A、符合性判斷:檢驗員的職責是按技術文件檢驗產品,判斷產品是否符合質量要求,正確做出合格與否的界定 B、適用性判斷:對不合格品是否適用,則不能要求檢驗員承擔判別的責任和權限。它是一項技術性極強的判別,應由質量管理部門主管以上級別人員,根據不合格程度及對產品質量的最終影響程度確定分級處理辦法,并規定質量管理部門、技術部門、生產部門、采購銷售部門、設備管理部門等相關部門的參與程度和評審權限11、7.3.3 參加不合格品評審的人員一般為部門經理或主管,以確保其有足夠的能力與經驗7.4不合格品處置部門的責任和權限。7.4.1采購的不合格物料或生產過程的不合格品,工藝質量部根據物料或產品的不合格項及其對最終成品質量的影響程度(必要時會同相關部門進行評審),做出相應處理意見,并報告工藝質量部經理,經工藝質量部經理同意后,質檢員、倉庫保管員按不合格品的處理意見對不合格品進行處置7.4.2只有經過工藝質量部確認或評審后的不合格物料或產品才能進行處置7.4.3根據不合格品的評審與批準意見,明確不合格品的處理方式及承辦部門的責任與權限。相關部門按處置決定對不合格品實施搬運、儲存、保管及后續加工,并由專人進行監督7.5 實施要點7.5.1 發現不合格品,且認為不可以再加工的,即由發現或發生部門填寫“不合格品審批單”(填妥不合格品類別、規格、生產日期、生產工序機臺、序號、責任人、數量、不合格情況等),送請監審7.5.2監審時需審慎,并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是否可以返修或必須報廢、返修是否符合經濟效益、是否為生產的急需品、是否能轉用于另一等級產品等7.5.3 監審小組將監審情況及判定填入“不合格品審批單”內,并經總經理核準后,由有關部門執行7.5.4監審小組應于三日內完成監審工作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