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能公司安全生產事故報告處理及工藝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70737
2024-12-16
9頁
37.17KB
1、科能公司生產管理制度匯編安 全 管 理 制 度編號:管/KN-011、 總則為了對公司生產車間制作過程進行有效的安全管理,盡量減少人身、設備、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特制定本制度。2、范圍適用于公司生產車間和用戶現場維修過程的安全教育、防護品使用、安全檢查監控、事故報告處理及責任追究的管理。3、職責31 人力資源部負責新員工的安全教育培訓;32 車間負責內部員工的安全教育、防護用品提供、安全責任落實、安全檢查監控及記錄、事故報告處理、責任追究;4、實施辦法41 凡新進公司員工,由公司人力資源部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培訓內容:有關法律法規,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事故報告處理制度、防護品發2、放規定等;42 凡進入生產車間工作的員工,由車間、班組負責人對照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進行安全教育;43 車間領導對日常安全工作的管理、檢查和監控負責;44 公司應針對公司、車間的安全需要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防護器材及人員安全防護用品;45 凡涉及安全生產的現場,有關負責人應經常組織安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報告和處理,督促安全操作規程規定的實施落實,并形成記錄;46 凡發生人身、設備、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需遵循“原因不明不放過,責任不清不放過,未形成處理意見不放過,未形成預防措施不放過”四不放過原則。形成事故報告,并追究責任人相關責任。具體按事故報告處理制度實施。事 故 報 告 處 理 制 3、度編號:管/KN-021、 目的 為了對已發生的事故進行及時有序有效的處理,防止漏報、瞞報或未按有關法律、法規、制度程序處理給公司造成不必要損失,特制定本制度。2、范圍 適用于公司生產車間發生的人身、設備、產品質量事故的報告處理控制。非生產現場參照執行。3、 職責31 車間負責人負責事故的緊急施救處理和報告、收集第一手資料,必要時負責保護現場。32 公司人力資源、設備管理、質量等部門及公司有關領導按事故類別分別受理和處理。4、 處理辦法及程序41 生產現場發生人身、設備、產品質量事故,事故發生地負責人應立即: a、組織人員進行緊急施救; b、用電話、電傳或派人將初步情況通知公司相關部門及有關領4、導; c、組織人員初步查清事故原因、性質、程度,按事故類別寫出書面報告(報告內容含時間、地點、類別、主要原因、責任人、性質、程度、處理措施等要素)。d、重大事故保護好現場。4.1.2 一般事故現場可處理完無后遺癥的項目,處理措施由車間或現場負責人負責處理,處理結果連同事故報告按類別報告公司人事、設備、質量部門存檔。4.1.3 造成一定損失或重大事故的,公司相關部門接到信息后,立即向主管領導直至總經理報告,必要時組織相關人員赴現場調查處理;4.1.4 事故處理應本著客觀、公正態度,遵循“原因不明不放過,責任不清不放過,未形成處理意見不放過,未采取預防措施不放過”原則進行妥善處理。并形成處理報告存5、檔。4.1.5 人身事故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處理。 凡屬人為責任,或違反操作規程造成的人身、設備、產品質量的事故,直接責任人應承擔相應經濟賠償,具體按公司相關制度執行。計 劃 管 理 制 度編號:管/KN-031、 總則計劃工作是企業經營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是目標實施的行動綱領,是目標控制的準繩,是企業進行有序經營活動的依據和準則。其目的是確保企業經營目標能按量、優質、有序地實現。2、 范圍銷售計劃,產品開發計劃,技術組織實施計劃,物資采購計劃,質量控制計劃,基礎設施發展計劃,員工培訓計劃等。3、 職責3.1、 總經理負責制定企業年度目標計劃;3.2、 管理者代表負責編制質量體系實施保持運作計6、劃3.3、綜合辦負責匯總,編制企業年度綜合計劃,月度綜合計劃。并負責計劃實施的跟蹤、檢查、調整、考核。3.4 、各部門負責各自月計劃申報及按公司目標和綜合計劃要求展開編制實施計劃;3.5、生產部門負責編制產品作業計劃。4、依據4.1、 綜合計劃的編制依據:企業年度目標,產品合同或協議,產品技術資料,各部門申報的工作計劃,倉庫物資盤存月報表;4.2 、部門計劃編制申報依據:需橫向部門協調配合實施的管理項目,產品所需的低值易耗品,工、刃具,計量器具、設備及其備件等;4.3、部門實施計劃編制依據:企業年度目標、公司綜合計劃;4.4、 臨時實施計劃編制依據:產品技術更改單,增減產品數量。5 、要求5.7、1 遵循:比例、均衡、連續、客觀、可行原則;5.2遵循:目標、措施、數量、實施單位、完成時間、責任人六要素原則。6、 工作程序6.1 年度目標計劃由總經理發布實施;6.2 年度綜合計劃由綜合辦編制,總經理審核批準發布實施;6.3 各部門每月月底前編制下月工作計劃報送綜合辦;6.4 綜合辦每月月初匯總編制公司月度綜合計劃報總經理審核批準實施;6.5 臨時計劃由各部門申報,綜合辦以臨時計劃單下發相關部門實施。7.計劃的檢查、調整與考核每周由綜合辦組織、主持召開計劃例會會議議程7.1各部門匯報各自計劃實施完成情況;7.2綜合辦通報計劃實施結果,并提出考核內容;7.3根據客觀需要進行計劃協調調整;7.8、4綜合辦編寫會議記要,(包括考核內容),下發相關部門及上報總經理。8. 考核出現下列情況按相關規定考核8.1 部門無故未按期編制上報計劃。8.2 綜合辦無故未按期下發計劃。8.3 部門人為責任未按期完成計劃造成損失。(含計劃會議紀要要求項目)8.4 部門計劃發生差錯造成損失。工 藝 管 理 制 度編號:管/KN-041、 總則產品進入生產過程前,生產部門工藝人員應根據產品特點,結合本企業生產條件、生產方式、遵循“優質、高效、低耗”原則,嚴格按設計文件進行調研,明確工藝方案,編制工藝文件或作業指導書,開展工藝跟蹤與驗證,落實工藝更改,嚴格工藝紀律管理,核定原材料消耗定額,人工消耗定額等工作。2、9、 范圍適用于公司自制產品形成過程工藝控制管理。3、 職責3.1 生產部門負責工藝編制、工藝管理、工藝紀律檢查考核;3.2車間各班組負責嚴格按工藝文件規定組織加工;3.3質量部門檢驗人員負責產品加工過程工藝實施情況檢查與報告。4、 工藝調研與方案確定工藝編制人員編制工藝要充分消化設計文件,明確產品特性,結合企業工序能力,確定工藝方案。5、 工藝文件編制51產品制造過程編制產品加工工藝卡。52根據需要,確定外包加工工序。53根據需要,提出設備、工具、量具配備計劃。4、工裝 根據產品特性需要,設計制作工裝圖紙,或提出通用工裝配備計劃申請,并進行驗證確認。5、 工藝跟蹤與驗證51工藝文件進入實施狀態,10、工藝人員應定期或不定期了解工藝文件是否正確、完整、統一、合理,必要時及時糾正、改進。52采取多種方式,收集相關部門意見,對工藝文件進行驗證與確認,確保工藝的權威性。6、工藝更改61根據設計文件更改,進行工藝更改。62根據生產能力平衡或工序調整以及顧客要求進行工藝更改。7、工藝紀律管理71嚴格工藝紀律是維持生產秩序的必要條件,相關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對工藝貫徹情況進行檢查;72違反工藝紀律,一經發現、按相關規定進行工藝紀律考核。8、核定原材料定額根據設計文件和生產計劃,核定編制原材料定額計劃。9、制定人工消耗定額根據設計文件和生產計劃,核定人工消耗定額。倉 庫 管 理 制 度編號:管/KN-05倉11、庫擔負物資進出、建帳、儲存保管等職能,主要任務是:憑證核定、入帳、卡片標識,出庫記帳,月終盤存報告,物資分類保管。要求做到:帳物卡相符、面向生產、收發迅速、服務周到、報表準確。 1、職責1.1綜合庫負責外購物資,外包件,車間半成品的入、出庫管理。1.2成品庫負責成品及配套件的入出庫管理;2、工作程序2.1入庫2.1.1入庫憑證核實A、外購物資核實經審批的采購清單、合同、質檢單、入庫單,配套商品核對裝箱清單、合格證、說明書、強制認證商品核對強制認證標識;B、外協外包物資核實經審批的產品外協外包清單、合同、檢驗入庫單。C、半成品核實經審批的產品計劃清單、檢驗入庫單。D、成品核實經審批的產品發貨清單12、檢驗入庫單。2.1.2不合格物資應標識隔離,嚴禁投入使用。2.2物資儲存保管2.2.1按類別、分區存放,要求擺放整齊,通道暢通,標識清楚。2.2.2標識卡應標明物資名稱、規格型號(圖號)數量,鋼材應標明材質牌號。2.2.3易燃易爆物資存放區,應設嚴禁煙火標識,配備滅火器材、庫區內嚴禁明火作業。2.2.4需防潮、防銹、防變質的物資,應有防護措施或進行防護處理。2.3物資發放出庫物資發放遵循“手續完備,先進先出、存物先用、嚴格按量”原則。2.3.1出庫憑證核實A、產品物資出庫,核實經審批的領料單、核對名稱、規格型號(圖號)、數量、用途。超計劃物資需核實經綜合辦下發、主管領導批準的臨時計劃單。B、13、工具、刀具、低值易耗物資出庫核實經審批的領料單,核對名稱,規格型號、數量、用途。C、成品出庫,核實經審批的項目產品發貨清單。2.3.2物資出庫,發料人、領料人倉庫主管必須履責并應先簽字后出庫。2.3.3工具、刀具需以廢換新。否則,領料單需經主管領導批準才能發放。2.4勞保防護用品發放,按公司相關規定執行。2.5臺帳、盤存報表。2.5.1按物資類別建立臺帳,憑入庫憑證進帳、出庫憑證消帳,進出帳目日清月結;2.5.2每月三十日前,完成盤存并編制各類物資庫存月報表(報表一式四份,分別報送采購部一份,財務部一份,主管領導一份,自存一份)。3、其它3.1進出物資必須與經辦人當面點清,手續完備;3.2所有憑證妥善保存。3.3臺帳帳目清晰,日清月結不積壓,月報及時。3.4允許范圍的磅差、合理的自然損耗所引起的盤盈、盤虧、應用文字說明情況,并報告主管領導。3.5倉庫管理員對所管物資的帳卡物一致性,標識準確性,物資完好性負責,經檢查發現問題按相關規定考核。因人為責任致使物資變質、損壞,按相關規定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