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護管理與質量控制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74389
2024-12-16
6頁
41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公司工廠車間項目生產經營質量控制管理規章制度資源包下載
1、質量控制與安全防護管理制度1、根據規定組織放射工作人員參加專業技術、放射防護和有關法律知識培訓。2、放射工作人員,工作時佩戴個人劑量元件并按規定參加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體檢。3、按規定對放射診療場所和診療設備進行防護與狀態檢測。4、嚴禁對妊娠婦女進行X線檢查,尤其是妊娠815周的婦女。5、對兒童進行X線檢查時,應盡量采用X線攝影檢查,照射野面積一般不超過膠片面積的10,并采用短時間曝光的攝影技術。6、新安裝、維修或更換重要部件后放射診療設備,請取得資質印證的服務機構進行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7、工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業務技術和射線防護知識,正確掌握適用范圍,合理使用X線診斷。8、在不影響診斷的前2、提下,應盡可能采用“高電壓、低電流、后過濾”和小照射野工作。9、工作人員在使用X線攝影時,應嚴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調節照射野使有用線束限制在臨床需要的范圍內并與成像器件相匹配。10、施行X線檢查時注意受檢者防護,對受檢者非投照部位,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攝影中除受檢者,其他人員應在機房外等候,對受檢者需要扶攜時,對扶攜者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11、進行X線攝影檢查時,合理選用膠片以及膠片與增感屏的組合,熟練掌握暗室的操作技術。X射線影像診斷質量保證方案1、根據規定組織放射工作人員參加專業技術、放射防護和有關法律知識培訓。2、放射工作人員,工作時佩戴個人劑量元件并按規定參加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體檢。33、按規定對放射診療場所和診療設備進行防護與狀態檢測。4、嚴禁對妊娠婦女進行X線檢查,尤其是妊娠815周的婦女。5、對兒童進行X線檢查時,應盡量采用X線攝影檢查,照射野面積一般不超過膠片面積的10,并采用短時間曝光的攝影技術。6、新安裝、維修或更換重要部件后放射診療設備,請取得資質印證的服務機構進行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7、工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業務技術和射線防護知識,正確掌握適用范圍,合理使用X線診斷。8、在不影響診斷的前提下,應盡可能采用“高電壓、低電流、后過濾”和小照射野工作。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制度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健康與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4、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制定本制度。一、放射工作人員上崗前,應當進行上崗前的職業健康檢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員健康標準的,方可參加相應的放射工作;放射工作單位不得安排未經職業健康檢查或者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標準的人員從事放射工作。二、放射工作單位應當組織上崗后的放射工作人員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兩次檢查的時間間隔不應超過2年,必要時可增加臨時性檢查。三、放射工作人員脫離放射工作崗位時,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對其進行離崗前的職業健康檢查。四、對參加應急處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員,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及時組織健康檢查或者醫療救治,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進行醫學隨訪觀察。五、從事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的醫療5、機構(以下簡稱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應當經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六、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應當自體檢工作結束之日起1個月內,將職業健康檢查報告送達放射工作單位;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出具的職業健康檢查報告應當客觀、真實,并對職業健康檢查報告負責。七、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發現有可能因放射性因素導致健康損害的,應當通知放射工作單位,并及時告知放射工作人員本人;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發現疑似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病人應當通知放射工作人員及其所在放射工作單位,并按規定向放射工作單位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八、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在收到職業健康檢查報告的7日內,如實告知放射工作人員,并將檢查結論記錄在放射工作人員證中;放射工作單位對職業健6、康檢查中發現不宜繼續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應當及時調離放射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對需要復查和醫學隨訪觀察的放射工作人員,應當及時予以安排。九、放射工作單位不得安排懷孕的婦女參與應急處理和有可能造成職業性內照射的工作。哺乳期婦女在其哺乳期間應當避免接受職業性內照射。十、放射工作單位應當為放射工作人員建立并終生保存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1)職業史、既往病史和職業照射接觸史;(2)歷次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評價處理意見;(3)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療、醫學隨訪觀察等健康資料。十一、放射工作人員有權查閱、復印本人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如實、無償提供。十二、放射工作人員7、職業健康檢查、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的診斷、鑒定、醫療救治和醫學隨訪觀察的費用,由其所在單位承擔。十三、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的診斷鑒定工作按照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和國家有關標準執行。十四、放射工作人員的保健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十五、在國家統一規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員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享受寒、暑假的放射工作人員不再享受保健休假。從事放射工作滿20年的在崗放射工作人員,可以由所在單位利用休假時間安排健康療養。醫院個人劑量監測制度一、醫院按照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和國家有關標準、規范的要求,安排本單位的放射工作人員接受個人劑量監測,并遵守下列規定:(1)外照射個人劑量監測周期一般為8、30天,最長不應超過90天;內照射個人劑量監測周期按照有關標準執行;(2)建立并終生保存個人劑量監測檔案;(3)允許放射工作人員查閱、復印本人的個人劑量監測檔案。二、個人劑量監測檔案應當包括:1、常規監測的方法和結果等相關資料;2、應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劑量和調查報告等相關資料。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將個人劑量監測結果及時記錄在放射工作人員證中。三、放射工作人員進入放射工作場所,應當遵守下列規定:1、正確佩戴個人劑量計;2、操作結束離開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工作場所時,按要求進行個人體表、衣物及防護用品的放射性表面污染監測,發現污染要及時處理,做好記錄并存檔;3、進入輻照裝置、工業探傷、放射治療等強輻射9、工作場所時,除佩戴常規個人劑量計外,還應當攜帶報警式劑量計。四、個人劑量監測工作應當由具備資質的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機構承擔。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審定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協助衛生部組織實施;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審定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辦法和衛生部有關規定執行。五、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機構應當嚴格按照國家職業衛生標準、技術規范開展監測工作,參加質量控制和技術培訓;個人劑量監測報告應當在每個監測周期結束后1個月內送達放射工作單位,同時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六、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按規定時間和格式,將本行政區域內的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數據逐級上報到衛生部。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協助衛生部擬定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審定程序和標準,組織實施全國個人劑量監測的質量控制和技術培訓,匯總分析全國個人劑量監測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