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子制造業公司財務部標準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及計算公式.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75384
2024-12-16
9頁
62.04KB
1、成本核算制度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成本是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是衡量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第二條 DD部下屬ABC公司均使用Oracle公司的 MRP系統,成本核算采用的是標準成本核算體系,其特點是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第三條 標準成本核算體系的核算方法是標準成本法,所有涉及成本的核算都是用凍結標準成本進行計算,凍結標準成本不能直接更改,一般用待定標準成本去更新,以下沒有特別說明,標準成本均指凍結標準成本。標準成本是一種預計成本,是通過精確的調查、分析與技術測定而制定的,用于評價實際成本和衡量工作效率。標準成本一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組成,以單位產品的標2、準消耗量乘以標準的單價計算出來。目前股份公司下屬各經營單位的標準成本暫時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暫時未包含進來,一般在總賬模塊直接核算。第四條 為規范事業部MRP標準成本核算(主要針對標準材料成本從采購、庫存、車間、銷售等會計事務處理以及成本核算和差異分攤等),特制定本制度。第二章 標準成本操作細則第五條 采購職務處理1、庫存收料主要根據合同收料,不能超合同收料。合同如為審批中或未完成狀態,則可以通過采購模塊進行查詢。物料檢驗合格后則可接收入庫。訂單審批后,在庫存模塊進行正常接收(暫收)。路徑為“主菜單/事物處理/接收/收據”,產生分錄為:借:材料采購(12100)(接收數量采購訂單3、單價)貸:應計負債(20700)(接收數量采購訂單單價)然后再做檢查、交貨、返回(有不合格的情況下),其中檢查不產生任何分錄,交貨時產生的分錄為:借:原材料公司(12301)(入庫數量標準成本)借(貸):材料成本差異定單價差(13101)貸:材料采購(12100)(入庫數量采購訂單單價)訂單價差(采購訂單單價-標準成本)入庫數量暫收物料不合格品返回供貨商時,產生如下分錄:借:應計負債(20700)貸:材料采購(12100)物料復檢不合格時選擇原收據號返回,操作時只須選擇“返回至供貨商”即可一步完成返回動作,沖減庫存材料。此時系統自動完成兩項操作:一是返回至接收,產生分錄為:借:材料采購(1214、00) 貸:原材料公司(12301)貸(借):材料成本差異定單價差(13101)二是返回至供貨商,產生分錄為:借:應計負債(20700)貸:材料采購(12100)2、供應商憑收料單,開具正式增值稅專用發票送財務記賬,財務根據發票與采購訂單匹配,逐筆核銷應計負債,形成以下分錄:借:應計負債(20700)(發票匹配數量采購訂單單價)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2210101)(發票的稅額)借(貸):材料成本差異發票價差(13102)貸:應付賬款(20300)(發票的價稅合計金額額)發票價差(發票單價-采購訂單單價)發票匹配數量付供應商貨款,核銷應付賬款,形成以下分錄:借:應付賬款(20300)5、貸:銀行存款/應付票據(102/202)第六條 車間事務處理1、根據物料特點將物料分為推式物料與拉式物料,推式物料按任務定額領料,由記賬員根據領料單將物料發到任務上,拉式物料先由公司庫存移至車間庫,然后在車間做完工或工步移動(僅指產成品)時,系統根據完工任務量、定額自動計算消耗物料。產生分錄如下:i. 拉式物料由倉庫根據任務需求向車間材料倉配送物料借:原材料車間(成本中心12302)貸:原材料公司(12301)拉式發料金額標準材料用量標準成本ii. 推式物料在任務開始時由配送員將物料配送至車間,帳務員做WIP部件發料,將物料直接發至任務上:借:生產成本標準成本直接材料(成本中心4010101)6、貸:原材料公司(12301)自制半成品成本中心(成本中心13500)推式發料金額實際材料用量標準成本2、任務完工后,自制半成品完工轉入車間半成品倉,產生分錄如下:借:自制半成品成本中心(成本中心13500)貸:生產成本標準成本直接材料(成本中心4010101)同時,系統自動倒沖拉式物料:借:生產成本標準成本直接材料(成本中心4010101) 貸:原材料車間(成本中心12302)產品完工轉入成品倉:借:產成品(13700) 貸:生產成本標準成本直接材料(成本中心4010101)完工入庫借貸金額入庫數量標準成本3、車間任務完工關閉,對推式物料系統自動根據任務發送的凈價值(?)與完工項目按凍結標準成7、本計算的價值進行比較,將兩者的差異記入差異科目,形成以下分錄:借(貸):生產成本WIP標準成本差異材料消耗差異(4010401)貸(借):生產成本標準成本直接材料(成本中心4010101)對于拉式物料,月末對車間倉庫進行盤點將系統數調整為盤點數,產生差異形成以下分錄:借(貸):生產成本WIP標準成本差異材料消耗差異(4010401)貸(借):原材料車間(成本中心12302)材料消耗差異(實際材料用量標準材料用量)標準成本第七條 成本單價維護1、日常審批物料報價審批表后,權衡供應商訂單分配比例和價格變動趨勢,及時對成本進行維護更新。更新時,系統會同時更新庫存物料與車間物料。對庫存結余物料進行更新8、時,產生如下分錄: 借(貸):材料成本差異材料標準成本更新差異貸(借):原材料公司(12301) 車間(成本中心12302)材料標準成本更新差異(原標準成本新標準成本)庫存數量2、在對生產物料進行更新后,定期對產成品成本進行系統累計,系統進行累計時會自動對該成品下掛的所有半成品同時進行累計。累計后對成品更新產生的分錄為:借(貸):產成品成品更新差異(13703)貸(借):產成品(13700)成品更新差異(原標準成本新標準成本)庫存數量對半成品更新產生的分錄為:借(貸):材料成本差異材料標準成本更新差異(13100)貸(借):自制半成品成本中心(成本中心13500)材料標準成本更新差異(原標準成9、本新標準成本)庫存數量3、對成本進行更新的同時,系統會自動對未關閉任務上的物料進行成本更新,產生的會計分錄如下:借(貸):生產成本吸收成本差異WIP標準成本更新差異(4010305)貸(借):生產成本標準成本直接材料(4010101)WIP標準成本更新差異(原標準成本新標準成本)任務領用數量第八條 外協事務處理1、向外協廠發料(包括推式物料和拉式物料),會計分錄為:(委外加工,子庫轉移)借:委托加工材料(外協倉)(000000013300)貸:原材料公司(12301)2、任務發料時僅對推式物料進行處理,會計分錄如下:(委外加工,子庫轉移,然后在任務上面發放)借:委托加工材料(任務)(0800010、13300)貸:委托加工材料(外協倉)(000000013300)3、完工入庫處理借:原材料公司(12301)(收回合格品數量標準成本)貸:委托加工材料(任務)(0800013300)外協任務完工時,系統自動倒沖拉式物料,會計分錄為:借:委托加工材料(任務)(0800013300)貸:委托加工材料(外協倉)(000000013300)同時,系統還會自動倒沖外協加工費,會計分錄為:借:委托加工材料(任務)(0800013300)貸:原材料外協件(外協接收倉)(12301)M加工費金額標準用量加工費標準成本說明:在系統設置中我們將外協加工費視同BOM下掛的一種拉式物料,只是先不發到外協倉,在外協任11、務完工倒沖后增加外協任務委托加工材料。主要設計流程是待任務完工時自動倒沖相應數量的加工費而在外協接收倉產生一個負數(貸方金額),然后采購相同數量的采購合同,倉庫按倒沖的加工費數(實為合格外協件數)接收,這樣外協接收倉的結存應該為0。對外協加工費的采購處理與正常物料采購處理流程一致。4、外協任務完工關閉,對推式物料系統自動根據任務發送的凈價值與完工項目按凍結標準成本計算的價值進行比較,將兩者的差異記入差異科目,形成以下分錄:借(貸):生產成本WIP標準成本差異WIP外協差異(4010404)貸(借):委托加工材料(任務)(0800013300)月末對外協進行盤點和拉式材料余額調整,類似于車間事務12、處理,會計分錄如下:(調整使用帳戶別名-車間材料消耗調整)借(貸):生產成本WIP標準成本差異材料消耗差異(4010401)貸(借):委托加工材料(外協倉)(000000013300)材料消耗差異(實際材料用量標準材料用量)標準成本由上面流程可以看出,月末委托加工材料結存實際上由兩部分構成,一即發到子庫但未發到任務上的物料(000000013300);一即發在任務上未完工的物料(0800013300),即任務結存。第九條 外協轉外購處理第十條 銷售事務處理1、我司通過在系統庫存模塊設立客戶虛擬倉(BK*倉)的方式對產品的銷售發出和結算進行處理,對客戶發貨時,帳務員根據發貨單在系統做“銷售出倉”13、,將成品倉庫存發往客戶倉,產生分錄如下:借:發出商品(13800)(發出數量標準成本)貸:產成品(13700)(發出數量標準成本)2、向客戶開票進行結算時,除在應收模塊輸入發票外,同時在庫存模塊做“帳戶別名發料內(外)銷電機轉成本),進行成本結轉,系統會分別形成會計分錄如下:借:應收帳款發票(11300)貸:主營業務收入內(外)銷(50101/50102)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210103)主營業務收入銷售數量不含稅單價借:主營業務成本內(外)銷(5020100/5020200)貸:發出商品(13800)主營業務成本銷售數量標準成本出現客戶退貨情況時,帳務員根據紅字發貨單在系統做14、負數“銷售出倉”處理,形成與上述1相反的分錄。向客戶返修補數時,再做“銷售出倉“處理;如果需要開紅沖發票,則按2操作的反方向進行事務處理。第三章 制造與銷售成本計算指引第十一條 總體計算思路我司目前執行以品種法為主體框架、按約當產量進行分攤的標準成本計算制度,主要基于我司下列運營特點:(1) 生產流程在單一車間內完成,工序階段特征不明顯,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產步驟進行核算;(2) 單品生產周期短,期末半成品和在產品庫存量小;(3) 倉庫不設半成品倉,自制半成品留置車間,外協半成品視同原材料儲放在原材料倉(部分留置車間);(4) 整體生產流程根據物料清單進行,統一使用材料定額,對拉式物料及外協加工15、費的耗用通過盤點、倒沖取得;第十二條 差異、工費歸集與分攤按照上述計算思路,由于系統在發生銷售轉成本時會自動產生分錄進入“主營業務成本”科目(標準成本),成本計算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差異、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攤上。1、子模塊與總帳數據核對:次月初關閉庫存周期后,編制子庫存與總帳對照表(見附表1),核對庫存模塊結存金額與總帳模塊存貨明細科目余額是否一致,對出現差異的科目必須及時查明原因并做出清理。該項工作必須在分攤前進行,以保證基礎數據的準確性。 2、項目分類(二級成本中心):對差異、工費按各大類產品分別進行分攤,即在系統外設定二級成本中心進行成本歸集和分攤。目前的項目分類主要是串激、波輪和16、洗碗機等根據產品種類區分的類別(另外設立感應和共用兩個類別,用于歸集感應車間和共用產生的不能直接區分產品類別的成本進行再分攤)。 3、分攤規則分兩次分攤順序進行,先在產成品與材料(指原材料、委托加工材料、在產品和半成品等非成品存貨項目,不含寄售物料和低值易耗品)間進行分攤,然后在產成品、發出商品和銷售成本間進行分攤和結轉。其中差異按標準成本金額分攤,工費則按約當量進行分攤:差異分攤:目前實行標準成本制度過程中形成的差異主要有材料成本更新差異、訂單價差、發票價差、成品更新差異、材料消耗差異、WIP標準成本更新差異和WIP外協差異等。在進行分攤前,必須先將差異歸集到二級成本中心,并將感應和共用項目17、下的差異進行再分配。 共用項目差異共用差異分攤系數 期末材料金額共用項目材料金額 分攤入二級成本中心差異該成本中心材料金額共用差異分攤系數 感應項目差異感應差異分攤系數 期末材料金額共用項目材料金額串激項目材料金額 分攤入感應二級成本中心差異該成本中心材料金額差異分攤系數 上述分攤過程在成本計算附表中進行(見附表2)。數據來源:差異金額帳戶:成本模塊物料帳戶分布明細、在制品帳戶分布報表材料金額帳戶:全面報表模塊MLN梅洛尼材料及半成品收發存成本模塊WL威靈在制品價值報表對材料成本更新差異、訂單價差和發票價差,在產成品與材料之間進行分攤。 期初差異本期發生差異分攤入產成品差異 本期生產入庫金額 18、期末材料金額本期生產入庫金額 分攤入材料差異期初差異本期發生差異分攤入產成品差異 其他差異與產成品直接相關,不分攤入非成品存貨項目,直接轉入產成品。上述分攤過程在材料差異歸集分配表中進行(見附表3)。在總帳模塊輸入分錄:借:產成品材料差異(13706)貸:差異科目工費分攤:當期發生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在系統中主要分串激和感應兩各成本中心入帳,另外有部分公共制造費用需要繼續分攤入串激和感應項目。由于期末結存的半成品較少且不對外銷售,因此帳面上僅結轉產成品的工費,歸屬半成品的部分留置成本科目。 公共制造費用發生額公共費用分攤系數 本期產成品、半成品完工入庫約當量轉入串激(感應)制造費用串激(感應)19、產成品、半成品完工入庫約當量公共費用分攤系數 期初人工本期發生人工轉入產成品人工 本期成品入庫約當量 本期產成品、半成品完工入庫約當量 期初制造費用本期發生制造費用轉入產成品制造費用 本期成品入庫約當量 本期產成品、半成品完工入庫約當量數據來源:總帳模塊試算表總結2上述分攤過程在人工及制造費用結轉表中進行(見附表4)。在總帳模塊輸入結轉分錄:借:生產成本標準成本制造費用 (成本中心4010103)貸:制造費用費用結轉(40599)借:生產成本標準成本制造費用 (成本中心4010103)貸:生產成本標準成本制造費用 (公用4010103)借:生產成本標準成本制造費用 (成本中心4010103)貸20、:制造費用費用結轉(40599)借:產成品直接人工(13704)貸:生產成本標準成本直接人工(成本中心4010102)借:產成品制造費用(13705)貸:生產成本標準成本制造費用 (成本中心4010103)制造成本與銷售成本計算:對當期產成品轉入發出商品的成本以及產品銷售成本的計算,主要基于編制產成品、發出商品明細表(見附表5)為基礎,在該表中,分產品類別對當期轉入發出商品成本和產品銷售成本進行結轉。由于生產流程中會出現制樣和報廢等非正常生產領料,這部分耗用相關的工費差異由當期結轉的產品承擔,因此在結轉各類產品成本時,先計算期末產成品、發出商品的結存金額,然后倒擠當期結轉金額: 期初差異余額本21、期差異發生額期末差異余額 本期標準成本結轉金額 期末結存金額本期標準成本結轉金額 本期結轉發出商品(或銷售成本)差異期初差異余額本期差異發生額期末差異余額 期初工費余額本期工費發生額期末工費余額 本期結轉約當量 期末結存約當量本期結轉約當量 本期結轉發出商品(或銷售成本)工費期初工費余額本期工費發生額期末工費余額將前述附表計算結果轉移至工費及差異分配表,統計出本期銷售成本,在總帳模塊輸入結轉分錄:借:發出商品工費( 13801)貸:產成品直接人工(13704)產成品制造費用(13705)產成品材料差異(13706)借: 主營業務成本內(外)(5020100/5020200)貸:發出商品工費( 13801)說明:a.由于報表日與交易發生日標準成本會有差異,期末產成品和發出商品的材料成本由收發存報表提取后,余額必須調整為與總帳一致;b.對兼有內外銷的產品,在結轉銷售成本時需要根據內外銷的標準成本和約當量分攤差異和工費。c.H編碼的代銷ABC電機不分攤工費,對其當期發生的差異全部進行結轉,期末無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