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養殖場質量衛生防疫飼料管理制度及技術員職責.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75801
2024-12-16
8頁
46.04KB
1、畜禽養殖場質量管理制度職工崗位責任、場長職責場長對外負責銷售生豬協議、采購飼料原料及購進獸藥的驗收,對內執行和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并負責保育舍豬只的飼養管理,每天應循視各棟豬舍,發現問題及時督促負責這棟的管理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解決。豬舍各種設施的維修、生豬飲用水的抽取儲存也由場長負責。、技術員職責配種技術員1、每天配種兩次,時間為早晚飼喂后半小時進行,在配種前檢查發情情況,并做標記選擇適宜公豬進行交配,第二次則采取人工授精。2、公豬配種制度:長白、大約克豬一周配種兩次,杜洛克公豬一周配種三次。3、初產母豬適時配種,應達到體成熟、情成熟后體重在 110kg左右,發情第二次方可進行配種。產房技術員1、2、產仔時技術員應守在產房接產必要時進行助產。2、產后剪牙、斷尾、剪耳號等,并接種相應疫苗。3、看守小豬,防止壓傷、凍傷,7天后選擇顆粒進行教槽,28天斷奶后小豬在原舍飼養一周,然后才能轉入保育舍。獸醫員1、獸醫人員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做好免疫接種工作。2、獸醫人員監督飼料加工員進必要的藥物添加劑添加。3、每天循視各豬舍至少兩次以上,發現病豬及時治療,不能治愈的進行無公害處理。4、定期接種疫苗,并做好疫苗登記,以便日后查尋。5、每周進行兩次整個生產區的消毒,有效地阻斷了病原的傳入。、飼養員職責1、飼養員必須對所任職務認真負責,以勤奮為原則,做好公司指定的飼養任務。2、精心飼養,做3、到認真細致、定時定量,飼喂后觀察豬只采食情況,發現豬只不食,立即告訴獸醫人員,剩余飼料及時清除。3、以衛生為主,勤為根本,認真做好豬舍的清潔工作,每天清除豬糞兩次,清洗一次,并清掃豬舍通道。4、全體飼養員應勤換工作服,對使用過的用具進行清洗,該消毒及消毒。5、飼養員對自已飼養的豬只應愛護有加,不得任意用物體敲打。6、每頭母豬都要有獨立的檔案系統,對每天的采食量、每次配種的情況,平時給藥治療的情況、每胎產仔的數量和情況等等都要有詳細的記錄;對每頭豬每天的采食量要有具體詳細的規定,由專人負責,每周調整一次。衛生防疫制度、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防疫原則。、豬場謝絕參觀,外來4、人員及非生產人員未經場領導批準禁止進入生產區。、進出豬場的車輛必須嚴格消毒,不準裝載場外豬只進入本場。經批準許可進入生產區的外來人員必須消毒并換上本場配備的鞋子后才能進入。、本場人員禁止向外購買豬肉及副產品,不準在場內飼養家禽,場內員工所需豬肉由場內宰殺供應。、飼養員工原則上不得隨意外出,如有外出回來必須消毒,更換工作服和鞋子后方能進入生產區。、飼養用具必須固定使用,并定時消毒,保持豬舍衛生情潔。飼養人員要配合獸醫人員搞好衛生消毒,死豬及胎衣應及時送到尸坑無害化處理。、獸醫人員嚴禁到場外兼職或出診,每日必須巡視畜舍2次以上,發現病情及時治療;并保持獸醫室和藥品整潔衛生,妥善保管藥品,防止藥物失5、效、變質;同時必須搞好各項免疫工作,嚴格疫苗保管措施和使用程序。、死豬由獸醫人員負責逐一登記,注明死因、處理方法等。對病死豬解剖不得在生產區內進行,必須在專用場地處理,防止疫病擴散傳染。、保持豬舍環境衛生,每月進行34次衛生消毒,每月開展1次滅蠅、滅蚊、滅鼠活動。、發現重大動物疫情或惡性傳染病,要及時向領導匯報,并按“早、快、嚴、小”的原則采取撲滅措施。病死豬處理制度、豬舍飼養人員必須每天檢查豬舍2次,發現病死豬后必須及時匯報給駐場獸醫,并及時隔離。有治療價值病豬必須在獸醫指導下進行治療。 、所有病死豬不得出售,不得食用,不得隨意丟棄。 、病死豬及其排泄物必須用有內膜的飼料袋送檢,所在豬舍必須6、用消毒劑噴霧消毒。 、常見病死豬必須送到獸醫室由駐場獸醫負責檢查,剖檢,化檢等工作;發現可疑烈性傳染病例必須及時匯報給場長/經理,并報呈當地畜牧獸醫部門進行確診。 、病死豬由豬場獸醫負責處理; 對于疑似烈性傳染病例或疑似人畜共患傳染病例禁止解剖;病死豬必須深埋或焚燒. 、病死豬深埋坑要遠離豬舍和水源,坑內必須撒上生石灰,病死豬必須用火堿覆蓋后掩埋。 、焚燒處理的病死豬必須焚燒充分,對于焚燒后的殘渣必須深埋。 、病死豬必須登記備案,剖檢的病死豬只必須由剖檢和化驗記錄。二、建立投入(飼料、藥物、疫苗)使用管理 1、飼料生產管理制度 11飼料車間管理制度1.1.1、飼料加工人員為飼料加工廠房、設備的7、日常管理及維護的責任人,必須作好加工設備維護及場地衛生工作,保持生產環境整潔、衛生、安全。1.1.2、飼料加工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有關設備、設施的正確使用方法。嚴格按有關操作規程進行工作,確保人生安全、設備安全、生產安全。1.1.3、嚴把飼料生產原料質量關。飼料倉庫管理員負責飼料原料質量,發現飼料原料質量有問題應及時向負責人報告,并停止生產,待問題解決后才能繼續生產。1.1.4、飼料加工人員每次加工飼料前,應檢查粉碎機篩網狀況,發現破損及時更換,發現不合格的半成品堅決重新加工。1.1.5、預混料、其它原料攪拌前必須準確過磅,嚴格按飼料配方準確計量,并充分攪拌均勻。1.1.6、加工后的飼料必須分類整8、齊堆放,作好標記,交由倉庫員驗收后,以備飼養員領用。1.1.7、為保證飼料加工正常生產,飼料加工設備每月全面檢修保養一次,及時消除故障和隱患。1.1.8、倉庫做好防鼠、防蟲、防鳥等工作。每年2、5、8、11月份中旬開展一次統一滅蠅工作。12飼料原料的采購制度1.2.1、飼料原料的質量要求:感官要求:色澤新鮮一致,無霉變、無異味、無結塊、無發酵。有害物質及微生物允許量應符合GB13078的規定。1.2.2、制藥工業副產品不做生豬飼料原料。1.2.3、微量元素及維生素預混合料:由浙江東立控股有限公司提供,其具體技術指標及質量要求已達無公害要求。13飼料加工與使用制度1.3.1、嚴格按照技術人員提供9、的生產配方進行生產,車間每天做好記錄工作;生產前應準確記錄所領用原料的品種、數量等數據;生產中應準確記錄掌握半成品的進出情況;生產后應準確記錄成品的品名、數量等;每天生產結束時,必須做好總結工作,并與原料倉管、成品倉管進行核對、交接工作。1.3.2、根據獸醫技術人員的處方需添加獸藥的,不能直接添加獸藥原藥,而必須添加獸藥預混劑,生產結束后,對生產設備必須徹底清理。1.3.3、飼料成品有專人管理,出倉必須有領料人員簽字。1.3.4、不得添加國家嚴禁使用的違禁藥物。1.3.5、嚴禁使用運輸糞便、生豬等的車輛運輸飼料產品,飼料運輸工具和裝卸場地應定期清洗和消毒。1.3.6、不合格和變質飼料應做好無公10、害化處理生產的飼料必須一周內用完。2、藥物使用管理制度2.1、使用抗生素應嚴格掌握適應癥,正確選藥,用量適當,療程充足;聯合用藥時要有明確的臨床指證,并注意藥物配合所產生的無關、累積、協同、拮抗作用,及時觀察動物的反應,修訂用藥方案。2.2、使用抗寄生蟲藥應針對寄生蟲的生活史選用藥物種類、給藥方案以及適宜的給藥劑量,保證既有效又無毒副作用;對易產生抗藥性的,給藥劑量要足、療程要夠,并合理輪換用藥;拌料或飲水投藥時應混合均勻。2.3、使用消毒藥應根據不同病原及其特性,選擇適宜種類的藥物、濃度、作用時間和溫度,確定合適的用藥方法,如噴霧、潑灑、浸泡、涂擦、沖洗等。2.4、應根據不同種類的藥物,嚴格11、執行停藥期制度,嚴禁超期用藥。2.5、允許使用消毒防腐劑對飼養環境、欄舍和器具進行消毒,但應符合NY/T 5033的規定。2.6、優先使用疫苗預防動物疾病,但應使用符合“獸用生物制品質量標準”要求的疫苗對豬進行免疫接種,同時應符合NY 5031的規定。2.7、允許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二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規范二部收載的用于豬的獸用中藥材、中藥成方制劑。2.8、允許在臨床獸醫的指導下使用鈣、磷、硒、鉀等補充藥、微生態制劑、酸堿平衡藥、體液補充藥、電解質補充藥、營養藥、血容量補充藥、抗貧血藥、維生素類藥、吸附藥、瀉藥、潤滑劑、酸化劑、局部止血藥、收斂藥和助消化藥。2.9、慎重使用經農業部批準12、的擬腎上腺素藥、平喘藥、抗(擬)膽堿藥、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和解熱鎮痛藥。2.10、禁止使用麻醉藥、鎮痛藥、鎮靜藥、中樞興奮藥、化學保定藥及骨骼肌松弛藥。2.11、實行用藥登記管理制度,建立用藥檔案,以備查考。用藥檔案應包括:藥品名稱、劑量、療程、療效及停藥期;用藥豬編號、日齡或月齡、體重,實施用藥者及主管獸醫簽字等。2.12、禁止使用未經國家批準使用的基因工程方法生產的獸藥。2.13、禁止使用未經農業部批準或已經淘汰的獸藥。3、疫苗使用管理制度3.1、各類疫苗實行專人采購和專人保管,國家實行強制免疫的重大動物疫病疫苗要做好訂購計劃,以確保疫苗的質量和充足使用。 3.2、各類疫苗在運輸、保存過程13、要注意不要受熱,活疫苗必須低溫冷凍保存,滅活疫苗要求在48條件下保存。 3.3、疫苗的使用按免疫程序有計劃地進行,接種疫苗必須由技術人員操作、其他人員協助。 3.4、疫苗使用前要逐瓶檢查,觀察疫苗瓶有否破損,封口是否嚴密,瓶簽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內,劑量記載是否清楚,稀釋液是否清晰等,并記下疫苗生產廠家、批號等,以便備案。 3.5、疫苗接種前,應檢查豬群的健康情況,病豬應暫緩接種,接種疫苗用的器械(如注射器、針頭、鑷子等)都要事先消毒好。根據豬場情況,一豬換一個注射針頭或一圈換一個注射針頭。 3.6、接種疫苗時,不能同時使用抗血清。 3.7、免疫接種過程,必須注意消毒劑不要與疫苗接觸。 3.14、8、疫苗一旦啟封使用,必須當日用完,不能隔日再用。 3.9、在免疫接種過程,疫苗不要放置日光下暴曬,應置于陰涼處。 3.10、對仔豬進行免疫接種前,要特別注意防止母源抗體對免疫效果的影響,因此必須嚴格按免疫程序進行。獸醫做好免疫計劃并監督免疫實施情況及免疫效果,技術人員要認真做好免疫記錄。三、制定不同階段生豬生產技術操作規程1、范圍規程規定了種公豬、妊娠母豬、母豬分娩、哺乳母豬、仔豬、肥育豬、后備豬等生產操作規程。2、種公豬生產操作規程2.1喂料以每頭日喂2.0-2.5kg,飼料形態以濕攔為主,日喂3次。飼養標準為每公斤配合飼料消化能為12.9mj,粗蛋白質17%左右,同時依膘情作適當調整,保15、持種用標準。2.2定期檢查精液質量每月檢查精液質量1次,即檢查精子的密度和活力。特別是后備公豬開始使用或成年公豬由非配種期轉入配種期之前,都必須檢查精液質量。實施人工授精和本交配種,即兩種方法。每次采精都要檢查精液質量,稀釋后的精液進入瓶裝,冰箱保存。配種器材消毒干凈后都入干燥箱,以備使用。2.3合理使用公豬新公豬初配月齡9個半月左右,體重120kg以上,每周配1次,青年公豬每周配3次,成年公豬每周配4-5次。2.4驅趕公豬運動每日驅趕公豬運動,上下午各一次,每次運動不小于0.5小時。2.5防寒、防暑種公豬最適宜溫度為20左右,冬季豬舍要防寒保暖,夏季要防暑降溫。2.6加強閑置時期管理在沒有配16、種任務的空閑時期,堅持按飼養標準規定的營養需要量進行飼養,保持或增強種公豬體質,調節和恢復種公豬身體狀況。2.7加強種公豬四肢病的預防 首先供給營養平衡的全價飼料,及充足的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其次要適當提高鈣質占飼料營養的比例,不宜喂蛋白質過高的飼料;第三;配種時應輕趕、慢趕,切忌粗暴,走道應平坦、干凈,待配欄應干燥、不打滑;第四,搞好公豬的清潔衛生,定期對欄舍地面進行沖洗消毒。2.8配種補助從公豬放入配種那一刻起,配種員必須自始自終守在旁邊,一旦開始爬、跨,立即給予幫助,用腳(腿)頂住弱的公母豬,以防止交配過程母豬受不住而跌下,配種結束后返欄,應加強管理,防止公豬間發生咬斗。對待公豬要溫和17、友善,有機會盡可能撫摸擦身,刷拭及洗澡。3、妊娠母豬生產操作規程3.1日糧:妊娠前期(從配種至妊娠80天)采用限制喂,冬季2.2kg左右,夏季2kg左右,保持中等體制,妊娠后期(從妊娠80天至產仔前3天)應增加飼喂量,一般冬季2.5-3kg,夏季2.3-2.5kg。3.2禁止發霉、變質、冰凍,帶有毒性和強烈刺激性飼料,以保胎為上,防止導致流產。3.3妊娠后期進入單欄飼養(母豬分娩舍),避免互相打架和踐踏,發生流產3.4豬舍和豬體保持清潔衛生,分娩前應將產房徹底消毒3.5飼養員要態度溫和,對妊娠母豬做到不追趕、不鞭打、不驚嚇、不洗冷水浴,保持安靜,做好冬春防寒保暖和夏季防暑降溫工作。如遇炎熱夏季18、分娩,可適當提早進入產房,以減少熱應激4、母豬分娩生產操作規程4.1產前管理4.1.1檢查母豬有無分娩跡象,此項工作在每天一上班時進行,發現有臨產征兆母豬,用0.1%的新潔爾滅液洗凈母豬的陰戶和乳房。4.1.2在高溫季節,母豬容易發生產后綜合癥,要求產前一周的母豬投注適量的魚肝油。4.2助產4.2.1發現母豬有難產跡象時給予人工助產。助產前用肥皂消毒水洗干凈母豬的陰戶和后臀。4.2.2助產員應消毒雙手涂上潤滑劑,五指并攏緩慢深入陰道,手深入不必超過骨盆。抓緊小豬慢慢拉出,注意在母豬每次用力時順勢拉出。4.2.3小豬出來后發現假死應及時救助,沒有呼吸但心臟還在跳動的仔豬,可以提起后腿,輕輕拍打兩19、側肋骨以刺激其呼吸,直至仔豬發出咳嗽聲。4.3接產4.3.1仔豬出生后首先用干凈柔軟的毛巾擦干凈口腔和鼻腔的粘液,然后擦干全身。4.3.2斷臍帶。先把臍帶中的血液向仔豬腹部擠壓,在距仔豬腹部8-10cm處用手扭斷,涂上碘酒,用線結扎。4.4產后管理把母豬后軀擦拭干凈,取走胎衣。為預防母豬發生乳房炎,肌肉注射80-160萬單位青霉素。母豬生產十分疲勞,不想吃食,但常會口渴,可以喂給淡鹽水,產后1-2天要保持環境安靜,讓母豬充分休息。5、哺乳母豬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程5.1哺乳母豬飼養分娩后2-3天內,應給予稀料,飼料不能喂得過多,應逐漸增加,每天0.5-1kg,分3-4次喂給;5-7天可達到飼養標準20、規定量,斷奶前7-10天一般母豬日喂料5.5-6kg,高產母豬日喂料量還要適量增加。日喂4次,但到斷奶前2-3天要把日喂飼料量逐日減下來,可減到3KG。斷奶當天不喂料,斷奶后2-3天內恢復日喂量3kg左右。5.2哺乳母豬的管理舍內要保持良好的環境條件,糞便及時清掃,欄舍要干燥清潔,并經常用消毒液進行拖擦地面,舍內溫度盡力控制在20-25,夏季舍溫控制在33以下。為減少夏季母豬便秘,可在飼料中加入0.75%瀉鹽;保證供給清潔的水,最好在產房安裝自動供水裝置;保護母豬乳房、乳頭不萎縮,應使每個乳頭都得到仔豬吸吮,特別是頭胎的母豬,避免失去泌乳功能。6、哺乳仔豬的生產操作規程6.1.1哺乳仔豬飼養:21、吃好初乳。從仔豬出生至6日齡內6.1.2補料。從7日齡的仔豬開始調教補料,飼料要保證新鮮可口,易消化,適口性好,少量多餐,每天4-6次。6.1.3補水。一般小豬出生后3天開始補償清潔的水。6.1.4補鐵。仔豬出生后2-4天必須補鐵,每天肌注100-150mg鐵制劑,或在1000kg中拌入200-300g硫酸亞鐵。6.2哺乳仔豬的管理6.2.1固定乳頭。按體重大小、強弱的仔豬適當調整讓弱小仔豬吃中、前乳頭,強壯的仔豬吃后面的乳頭。6.2.2給一日齡仔豬斷臍、剪牙、斷尾、打耳號及嚴格消毒工作,非種用小公豬去勢。6.2.3保溫室的室溫控制在30-32之間(1-3日齡),4-7日齡控制在28-30。622、.2.4寄養:如果窩產仔數太多或哺乳母豬發生急性病等原因不能哺乳,則應考慮寄養。寄養時應注意的問題有兩窩豬之間的產期相隔不宜超過三天,否則不易寄成功;應選擇泌乳力高、性情溫和的母豬做繼母;寄養一般應在夜間將寄仔豬混入豬群,并用氣味大的藥液撒在仔豬身上,然后母仔分開一段時間后,放入繼母豬欄哺乳;如果是挑出過多的仔豬寄養,一般應選擇身體較強壯的個體,弱者應留在親生母親處飼養。6.2.5誘食:仔豬7-10日齡時開始誘食。6.3斷奶6.3.1實行一次性斷奶,并欄時將相鄰的兩窩豬并在一起。斷奶時先趕走母豬,讓仔豬在原圈飼養5-7天,然后用車小心運到保育舍。有計劃地安排每周斷奶數量,以便調劑生產。7、仔豬23、的生產操作規程7.1仔豬的飼養:繼續飼喂乳豬料到55日齡時,逐步轉為飼喂小豬料。7.2仔豬的管理:首先做好接收斷奶仔豬的轉欄工作,接收前要切實做好欄舍清洗、清毒工作。接收斷奶仔豬要進行分欄,剛轉入新欄時,撒飼料于地板上讓其玩,對個別弱小的仔豬可移至小欄飼養,并予以繼續保溫,其次注意剛轉入的仔豬欄一周內盡量不要沖洗,保持干燥,訓練好仔豬定點排泄糞便。冬春季要加強保溫,及時清掃糞便,第三做好預防工作,減少仔豬腹瀉。第四驅除體內外寄生蟲。8、育肥豬的生產操作規程8.1肥育豬的劃分階段:按日齡、體重劃分為小豬(15-20kg)、中豬(30-60kg)、大豬(60-90kg)三個生產階段。8.2不同階段24、肥育豬的營養水平消化能(ml/kg):小豬12.55、中豬12.34、大豬12.34;精蛋白質%:小豬18%、中豬16%、大豬15%。8.3日喂量:2-3kg。8.4飼養密度:小豬為0.6,中豬為0.8-1.0,大豬為1.4;夏季氣溫較高,溫度大,可以降低飼養密度。8.5觀察豬的啟動:靜靜地走進豬欄,觀察整體豬舍的豬群活動。正常的豬會散開,自由活動或躺下,當有人走過豬舍時會流露注意或警覺的神色,;不正常的豬“埋堆”,精神呆滯,皮毛蒼白無光,四肢無力、垂頭。8.6將所有豬只趕起,若不肯站立,要查看它的肢蹄,若不肯采食,要特別注意。8.7搞好消毒工作:每次轉群后必須將欄舍、食槽清洗干凈,并經消毒后25、方可轉入下一批豬。每次消毒應在沖洗豬欄及豬身待干燥后進行,噴灑消毒液時,在角落、漏縫處多噴一些。8.8做好轉欄工作:以整欄豬為基礎,視大小、強弱作適當調整,合群后投放少量飼料或噴灑消毒藥水。8.9驅蟲:每月噴酒一次驅除體外寄生蟲藥,在豬轉入并穩定后進行一次體內驅蟲。8.10 適時出欄,飼養到90-100kg或165-170天出欄。9、后備豬的生產操作規程9.1后備豬的劃分階段:按日齡、體重劃分為保育階段(15-20kg)、育成階段(30-60kg)、后備階段(60kg-交配懷孕)三個生產階段。9.2后備豬的選擇:選擇優良種豬后代乳頭數6對以上,并且有3對以上在臍前健康無病,四肢粗壯同胎豬至少應26、在9頭以上在育成階段(30-60kg)做第二次選擇,選擇標準為日增重和料肉比好,背部脂肪薄,外陰部發育良好在后備階段后期做第三次選擇,選擇標準為母性強,無繁殖缺陷9.3不同階段后備豬的營養水平保育階段和育成階段的營養水平等同于肥育豬。后備階段略同于肥育豬,但為了控制生長速度,營養水平略下調。9.4日喂量:保育階段和育成階段的日喂量等同于肥育豬。后備階段應控制生長速度,日增重650克/天為佳.60kg體重后改喂后備母豬料或懷孕母豬料。9.5飼養密度:分群飼養,1.2平方米/頭。9.6健康狀況觀察:靜靜地走進豬欄,觀察整體豬舍的豬群活動。正常的豬會散開,自由活動或躺下,當有人走過豬舍時會流露注意或27、警覺的神色;不正常的豬“埋堆”,精神呆滯,皮毛蒼白無光,四肢無力、垂頭。將所有豬只趕起,若不肯站立,要查看它的肢蹄,若不肯采食,要特別注意。9.7搞好消毒工作:每次轉群后必須將欄舍、食槽清洗干凈,并經消毒后方可轉入下一批豬。每次消毒應在沖洗豬欄及豬身待干燥后進行,噴灑消毒液時,在角落、漏縫處多噴一些。9.8驅蟲:每月噴酒一次驅除體外寄生蟲藥,在豬轉入并穩定后進行一次體內驅蟲。9.9培養:在體重80千克后要常與公豬接觸。9.10觀察其發情情況,準確做出發情鑒定,在發情2至3次后配種。并做好懷孕診斷。10、資料記錄10.1認真做好日常生產記錄,記錄內容包括引種、配種、產仔、哺乳、轉群、飼料消耗等。10.2種豬來源、特征、主要性能記錄。10.3做好飼料來源、配料及各種添加劑使用情況的記錄。10.4獸醫人員應做好免疫、用藥、發病和治療情況記錄。10.5每批出場的豬應有出場豬號、銷售地、重量、價格記錄,以備查詢。10.6資料應盡可能長期保存,最少保留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