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漿造紙企業集團生產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76194
2024-12-16
12頁
37.50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制漿造紙企業生產安全施工物資出廠原料管理制度手冊資料
1、XX紙業有限公司生產管理制度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加強XX紙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XX紙業”)及控股企業的生產管理工作,提升工藝技術管理水平,保證生產裝置長周期安全平穩運行,挖掘企業生產潛力、提升經濟效益、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條 生產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務是以生產經營計劃為依據,在生產中科學、均衡地組織生產,及時發現和處理生產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確保生產計劃的全面完成。第三條 本制度所指的生產管理是指除設備管理以外的工藝質量、操作運行、計量檢驗等生產組織控制過程,具體包括:技術規程及指標、質量控制、工藝優化及技改、原物料控制、生產巡檢、檢修刷洗、工藝質量事故、生產統計記錄等生產管理活動。第二章 管理2、職責第四條 XX紙業生產技術部門是生產管理工作的歸口部門,負責貫徹落實生產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標及要求,制定相關的生產管理制度,并對控股企業的生產管理工作進行檢查督導和考核。第五條 各企業依據本管理制度指導思想和各項要求,結合本企業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生產管理制度及實施細則,并認真組織實施。第六條 各企業應建立基本的生產技術二級管理體系:(一) 廠級管理:主管副總(總工)生產、技術部車間(二)車間級管理:車間主任車間生產技術小組(工段長、技術員、班組長)操作、巡檢工第七條 各企業應定期召開廠級生產技術管理會議,負責審核、下達工藝操作規程、產品標準、技術指標及變更、檢修刷洗計劃等重大生產技術管理內容3、。第三章 技術規程及指標管理第八條 技術規程及指標是產品生產方法的指南,是生產計劃與調度、質量控制、操作檢驗、原物料供應等工作環節的技術依據,是優質、高效、低耗和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手段。第九條 技術規程管理(一)各企業針對每個流程制定符合安全規程的工藝規程、操作規程或崗位作業指導書;針對各原物料入廠、半成品、產品檢驗項目制定相應的操作規程。(二)技術規程必須和國家發布的法律法規、標準相統一,具有科學性、合理性、適宜性,能夠指導實際生產,達到典型化、標準化、通用化的要求。(三)各企業根據實際生產情況定期對技術規程進行修訂,保證指導生產的準確性、有效性。(四)技術規程下發、變更或新進員工、員工調換4、崗位前,均需組織培訓學習,確保操作人員掌握規程操作要點。第十條 指標管理(一)企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以下發指標的方式對生產組織、操作進行指導。(二)企業要制定相應的技術指標制定、審批程序,保證技術指標的有效性及權威性。(三)技術指標內容要求具備關鍵的原物料生產配比、主要過程控制參數、檢測方法等內容;質量指標要求具備成品銷售所需的反應產品質量特性的具體要求。第十一條 企業針對主要工藝流程、工藝操作參數、日常指標的變更要制定規范的變更程序。第十二條 企業對技術規程、指標和技術變更進行受控管理。第四章 質量管理第十三條 質量管理的目的是健全質量管理組織機構及網絡,明確工作職責,推動XX紙業的品牌戰略,5、提升各企業產品質量及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第十四條 XX紙業負責貫徹執行國家的質量政策、法令、法規,制訂產品質量的長期和近期發展計劃并組織實施,組織交流、推廣產品質量先進經驗,開展質量管理培訓。第十五條 企業負責加強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完善質量過程控制、計量儀器管理和客戶投訴與處理機制。第十六條 企業負責搞好自身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推進工作,落實質量檢查與改善,搞好質量管理活動。第十七條 企業負責建立質量管理臺賬,按要求定期向XX紙業上報質量指標及完成情況。第五章 工藝優化及技改管理第十八條 本制度所提到的工藝優化及技改是指,在保持原有的生產設施、設備基本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對工藝流6、程的改進、工藝參數的調整或采用新型原物料而對生產效率、效益有提升的生產技術優化改進過程。第十九條 XX紙業鼓勵企業的工藝優化及技改工作,對企業的重點項目實施監管。第二十條 企業在工藝優化及技改前應充分論證和研究,并制定實施方案,包括目標、實施時間(段)、參與控制人員、負面影響分析、應急保障措施等;方案涉及招標采購的,按投資集團及XX紙業相關規定執行。第二十一條 項目完成后兩周內企業完成實施報告,內容包括:項目實施期間的基本情況、工藝操作情況、產品質量情況、實施效果及經濟效益分析等,報至XX紙業生產管理部門備案。第六章 工藝備品及原輔材料管理第二十二條 工藝備品及原輔材料是生產過程的基礎生產物資7、,工藝備品及原輔材料的管理對生產的穩定、產品質量及企業效益具有重要影響。第二十三條 工藝備品是指靴套、網毯類、輥類、磨片、篩鼓、刮刀片、濾材等;原輔材料是指生產過程所需的麥草、木片、商品漿、化學品等。第二十四條 XX紙業負責對控股企業的工藝備品及原輔材料的使用、試用和庫存進行監管。第二十五條 各企業負責健全工藝備品及原輔材料的評價機制和管理辦法。第二十六條 按照逢進必檢的原則,企業負責對各工藝備品、原輔材料制定完善的入廠檢驗驗收管理規定和標準。第二十七條 新工藝備品與原輔材料的投用按照先技術交流、小試、中試的原則進行試用;中試前應確定技術方案,中試完成后形成試用報告,并于兩周內報至XX紙業生產8、管理部門備案。第二十八條 每年1月15日前企業上報上年度主要工藝備品及原輔材料使用情況。內容應包括工藝備品及原輔材料物資名稱、廠家、型號、當年使用情況、存在的問題等。第七章 生產巡檢管理第二十九條 生產巡檢是確保企業生產過程安全、穩定、文明,及時發現和處理生產過程中薄弱環節和不安全因素的重要環節。第三十條 企業負責制定、貫徹和落實巡檢制度,明確巡檢內容和職責,建立獎懲機制,構建完善的巡檢網絡。第三十一條 主要工藝管線上應標明物料名稱及走向,視情況進行顏色識別并統一格式規范管理。第八章 檢修及刷洗管理第三十二條 檢修刷洗工作是企業生產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保持生產系統良好運行、及時消除生產缺陷,9、防止生產事故、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保證生產計劃完成的主要手段。第三十三條 本制度中的檢修及刷洗是指工藝設備、管線的檢查檢修、工藝備品的維護更換、工藝系統的刷洗等,適用于企業計劃性檢修或臨時性檢修活動。第三十四條 企業負責制定生產檢修及刷洗管理制度,規范檢修刷洗活動。第三十五條 檢修過程要求(一)所有檢修刷洗工作必須制定生產檢修方案,落實組織機構、時間、驗收標準及人員、檢修物資、安全措施等。(二)檢修刷洗過程中要采取防護措施并按要求使用防護用品,設專人負責安全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三)各種檢修刷洗過程必須按節點完成,有效控制總體進度,并堅持做到“三不交工”(不符合驗收標準不交工、沒有檢修記錄10、不交工、檢修后衛生不合格不交工)(四)檢修刷洗完畢后新更換的工藝備品或檢修過的工藝設備使用前必須進行調試。(五)檢修刷洗過程完成后,企業應對整個過程和效果進行總結。第九章 工藝質量事故管理第三十六條 本制度的工藝質量事故是指,由于工藝質量指導錯誤失誤、操作錯誤失誤等除設備自身故障外造成的人為生產事故,事故對生產運行、產品質量和消耗造成嚴重影響。第三十七條 工藝質量事故的處理是企業生產管理的重要內容,企業應建立嚴格的工藝質量事故管理制度和處理機制。第三十八條 工藝質量事故分級(一)特大事故,影響企業生產線停運48小時及以上時間或造成直接生產損失達50萬元及以上的事故。(二)重大事故,影響企業生產11、線停運24小時(含)-48小時或造成直接生產損失達30(含)-50萬元的事故。(三)一般事故,影響企業生產線停運6小時(含)-24小時或造成直接生產損失達10萬元(含)-30萬元的事故。第三十九條 企業必須建立嚴肅的事故處理響應機制,做到統一指揮、反映有效、快速解決。第四十條 重(特)大事故處理重(特)大事故的處理按照邊處理邊上報的原則,必須及時采取措施挽救、減輕事故造成的損失,企業主管領導得到通知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企業在事故發生24小時內,將重(特)大事故簡要發生、處理情況,以電子信息或書面傳真方式報告XX紙業相關領導及生產管理部門。第四十一條 事故的解決應遵循四不放過原則(事故原因調12、查不清楚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企業職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受到處理不放過),查清事故發生的原因,確定修復方案,提出防范措施。第四十二條 重(特)大事故處理解決后,企業要認真分析原因、總結教訓、制定措施,并于兩周內寫出事故報告上報XX紙業生產管理部門。事故報告中要說明事故發生時間、單位、主要原因及經過、處理過程、事故的主要責任人、經濟損失、處理意見和今后的防范措施等。第十章 生產統計記錄管理第四十三條生產統計記錄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對本企業內的基本生產情況進行時事記錄、統計分析,為生產管理與生產計劃提供基礎的管理分析數據。第四十四條企業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生產統計記錄13、管理規定,統一安排統計記錄工作,并對記錄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負責。第四十五條 企業應將下列事項納入生產統計記錄范圍:(一)產品質量、產量、物料消耗、技術變更、計量檢測等生產指標及基礎數據。(二)反映生產運行、生產操作過程中的值班記錄、調度記錄、工藝參數、操作參數、交接班記錄、巡檢記錄等。(三)涉及技改、節能降耗、原輔材料試用、工藝質量事故、生產情況分析等其他生產技術項目臺賬。第四十六條 企業按照“受控”和“非受控”的要求設計、修訂、印刷、啟用、發放、報廢記錄臺賬,記錄臺賬要求書寫規范,寫明記錄人、日期時間,內容做到重點突出、記錄詳細。第十一章 生產現場管理 第四十七條 企業的現場管理是14、綜合性較強的管理項目,對樹立企業良好形象,實現均衡、安全、文明生產,為員工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具有積極意義。第四十八條 各企業根據自身生產實際制定相應的生產現場管理制度,達到生產有序、工作嚴細、環境清潔、秩序良好的管理目的。第四十九條 嚴格按安全規程、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和操作生產設備,非相關人員嚴禁亂動生產設備。第五十條 生產區域內應保持清潔,做到地潔、溝清、門窗凈,設備管道表面無灰塵、無油污、無漿斑,油漆見本色。第五十一條 生產區物料、工器具或產品應按區域、按類放置,做到規范、潔凈、有序不亂,合理有效利用空間。第五十二條 生產區內的原材料、產品運輸,裝卸貨物應井然有序,要保持運輸道路和作業15、現場的安全清潔,對撒落物要及時回收和清掃。第十二章 檢查及考核第五十三條 各企業要按制度規定要求和規定時間報送生產數據及報告;XX紙業生產管理部門負責各企業生產管理工作的檢查、考核。第五十四條 XX紙業在對企業的季度綜合檢查中審查、督導企業的生產管理工作,生產檢查項目納入季度綜合檢查。第五十五條 年度考核(一)生產管理實行百分制考核,全年為一個考核期;在年度考核中XX紙業針對各企業生產管理項目內容設立考核分值,(詳見生產管理考核細則)。(二)考核分值大于90分(含)的企業為年度生產管理優秀企業,考核分值在80(含)90分的企業為生產管理良好企業,考核分值大于70分(含)的企業為年度生產管理合格企業,考核分值低于70分的企業為年度生產管理不合格企業。(三)XX紙業根據打分情況,對當年生產管理優秀企業頒發“生產管理優秀企業”榮譽稱號,并在系統內通報表揚;對當年生產管理不合格企業在系統內通報批評。第十三章 附 則第五十六條 本制度適用于XX紙業及控股企業,由XX紙業負責解釋、修訂。第五十七條 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試行,試行期一年。主題詞:經濟管理 企業 生產 管理 制度 通知XX紙業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 2011年6月2日印發 共印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