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潘塘自來水廠化驗室管理規章制度1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76912
2024-12-16
10頁
54.34KB
1、化驗字201002-001號文件一、化驗檢驗工作制度1.實驗室對化驗的樣品依據國家標準進行物理學、化學、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檢測。所提供檢測數據,作為樣品化驗質量及安全性居民用水的依據。2.實驗室檢測工作的全過程應嚴格執行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措施,確保提供數據的準確性。3.實驗人員應掌握檢測工作的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熟悉并掌握標準檢測方法并通過考核,取得檢驗員證,方可上崗參加樣品檢測。4.實驗人員應熟悉并掌握所用儀器設備的原理、操作方法,安全防護措施,經過考核,取得儀器操作證,方可進行儀器分析。5.實驗人員應熟悉并嚴格執行實驗室防火、防毒安全制度和藥品、儀器管理制度。二、微生物實驗室工作2、制度 1.進入實驗室必須穿上工作服、戴口罩、帽、換鞋,做好個人防護,離開時要將工作服放在固定位置,對有污染的工作服,應按規定做好消毒處理。2.要做好檢樣的登記、編號,明確檢驗目的,不符合要求的檢樣,必要時應重新采樣。3.檢驗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原始記錄,認真核對結果。4.實驗室要經常保持整潔,物品擺放整齊,與工作無關的私人物品不得攜入實驗室。試劑貼有標簽并定期檢查,儀器定期保養與校正。5.實驗室應保持肅靜,不得高聲談笑,實驗室內禁止進食,吸煙和會客。6.離開實驗室前要細心檢查水、電和門窗,并做好個人防護。(一)、樣品的采集規定1.檢樣品應包裝完好,應根據樣單編寫樣品號和檢驗號,以防止樣品差3、錯而影響檢驗結果。(二)、樣品的編號、檢測制度1.編號1.1 檢驗(測)樣品編號說明樣品編號年份+月份+日期+檢驗項目數+樣品流水順序號,例如 2010010120001 2.檢測2.1 檢測必須嚴格按檢樣項目及法定的檢驗方法進行,不得擅自更改。2.2 檢測過程中應詳細填寫原始記錄。2.3 檢測工作開始前和結束后,檢測人員對檢測儀器設備的狀態,并進行記錄。2.4 檢測工作過程中,應對測試室的環境條件作記錄。2.5 操作計量儀器和設備的人員應持證上崗。2.6 如檢測過程發生異常現象檢測結果超標者均應按國標進行復檢或重新采樣檢驗。(三)、無菌室工作制度1.實驗前后用有效的消毒劑擦凈操作臺面及四周,4、開紫外燈消毒 3060分鐘。2.進無菌室前洗手,在緩沖間,穿上消毒過的工作服、拖鞋、帽子等。3.無菌室需保持整潔、安靜,不得高聲談笑,禁止進食,吸煙、會客。4.實驗完畢,清潔工作臺面,整理實驗器材。5.實驗人員在實驗后應認真清洗雙手,做好個人防護。6.換下工作衣帽等,拖鞋放回原處,工作衣帽等須定期清洗消毒。7.無菌室和緩沖間每周大掃除一次,保持整潔,并進行消毒處理。8.定期對紫外燈進行檢查,測其強度,發現燈管發黑、損壞或低于規定強度,及時更換。(四)、細菌實驗室的質量控制 1.檢驗操作的質控 1.1遵守操作規程,嚴格履行各級人員的崗位職責。2.儀器設備的管理 2.1做好無菌室的消毒管理。2.25、做好滅火器的管理,定期使用化學或生物指示劑監測滅火器的滅火效果。2.3培養箱、冰箱的管理,培養箱:37-380.5、冰箱 5-10定期檢查并記錄,定期維護。2.4玻璃器材符合計量認證要求,并定期檢查清潔情況。2.5顯微鏡等各種儀器有專人保管,有使用登記。3.實驗室室內及室間質控 3.1按制定的標準操作規程或國家標準進行檢驗,建立工作正常秩序,包括采樣登記、實驗記錄、復核制度。3.2每項檢驗程序均需有詳細的原始記錄,由科負責人詳細核對,作出判斷并簽字,做到報告及時、正確。(五)、原始記錄的書寫和保管制度 1.原始記錄是檢驗工作的原始憑證,必須按一定規范書寫,并做好保管工作,以便查閱。2.原始記錄6、應用鋼筆或圓珠筆書寫,不得以鉛筆書寫。3.記錄應字跡工整、清晰;原始記錄不得隨意涂改;更改處要保留原有的數字,并在改正的數字上蓋更正人印章。4.原始記錄應有參加檢測的同專業人員校對和審核所需的計算表達式。5.原始記錄應包括檢樣編號、檢驗依據(標準、規范號)所用大型儀器的名稱、型號標準、標準系列和檢樣的響應值和觀察值、計算表達式、必要的環境條件、檢測結果、檢測日期、檢測者簽名、審核者簽字、審核日期。6.所有計量單位均應書寫法定計量單位。7.計算中數字修約應按 GB170 87、GB1250 89標準處理。觀察值、響應值和計算應比最終值多一個小數位。8.原始記錄需經審核后方可作為檢驗報告的依據。97、.原始記錄為監督檢測工作的技術資料,應統一歸檔保存,查詢原始記錄應經負責人同意。(六)、檢驗報告、評價報告的審批,管理和更改的規定 1.檢驗報告由持證合格的檢驗人員根據原始記錄進行編制,由同組人員復核。2.實驗室負責人和質量保證人應對檢驗報告進行審查,校對簽名。科室技術負責人在審查檢驗中所使用的標準,測試方法操作程序,原始記錄的數據、圖表、曲線及檢驗報告后簽字。3.檢驗報告副本和原始記錄作為技術文件歸檔保存并編制目錄、索引,由專人負責保管,測試原始數據。(七)、實驗室安全制度 1.根據“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實行崗位安全責任制。2.設置消防安全實施的走道、樓梯、出口處要保持暢通嚴禁堆放物品、8、消防器材不得隨意移位、損壞和挪用。3.易燃、易爆藥品試劑應設專人保管。保管人員要定期檢查危險庫品房消防器材的有效性,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采取措施。實驗人員領用危險品應隨領隨用,控制實驗室內存放量。4.凡使用高壓、電熱設備(恒溫培養箱除外)或使用易燃易爆劇毒藥品試劑時,操作人員不得離開工作崗位。5.指定專人在每天下班前,對水、電、門窗等進行安全檢查,確認無隱患后方可離開。6.對過期變質、報廢的毒品、含毒樣品,污染物品,及衛生材料進行銷毀時需妥善處理,不得污染環境。(八)、藥械購置、領用、保管制度 1.各科提出藥械計劃,須在年度工作計劃的基礎上按實際需要提出預算,提交主管審批。2.藥械由采購員負責按9、計劃采購,未經采購人員委托和領導同意,其它人員不得任意購置。3.購置的藥械,必須辦理驗收,入庫登記后才能報銷。4.領用藥品、試劑、器材要填寫領單,經科領導簽字后領取,領取劇毒藥品、易燃物品(不包括消殺蟲藥)和貴重器材須經企業主管領導批準。5.領取藥械時必須當面點清,檢查部件,配件是否完好,在領單上寫明。6.各科(室)要建立藥品、器材設備檔案、指定人員專門負責管理。7.各科(室)領、借的器材,不得轉送其它單位。8.加強倉庫管理,做好防潮、防鼠咬、防火、防積壓、防變失效的六防工作。(九)、儀器設備的驗收、檢定、維修、停用、降級、報廢制度 1.驗收儀器設備到貨后,由儀器設備管理人員會同專業技術人員驗10、收,驗收合格的儀器設備,由儀器設備管理人員填寫儀器設備驗收文件。2.使用和管理 2.1儀器設備和使用必須由經考核合格的持有儀器設備使用操作證的人進行。2.2使用和管理必須滿足該儀器設備的環境條件。2.3儀器設備的管理由儀器設備管理人員總負責,建總帳,科室建分帳。每臺儀器設備,科室均應建立檔案(尤其是貴重精密儀器),檔案內容為:報告、批文、訂貨合同、報價單、裝箱單、驗收記錄、儀器使用情況記錄、儀器說明書或操作規程。儀器維修及儀器部件更改記錄,檢定日期及結果,儀器的購置日期及報廢文件、報廢日期。3.檢定 3.1儀器和實驗設備應按國家的有關部門技術監督規范進行檢定或校驗。3.2經過大修,更換主要零部11、件后或靈敏度明顯變化的儀器需重新檢定。3.3計量測試設備的檢定工作必須由下列機構或人員進行。法定計量部門,由省計量部門認可的業務部門或機構。3.4所有儀器、設備須用統一規定的紅、黃、藍三種標牌標明儀器目前所處的狀態。3.5按檢定規程檢定合格的儀器應貼有合格證。3.6凡自檢的計量檢測儀器設備屬下列情況之一者需貼準用證:設備不用檢定,但確認其功能正常(如電子計算機、打印機等)、自制或購置的專用實驗或計量測試設備,經檢定對比適用者。4.維修儀器的日常維護由操作人員負責,維修由專業人員進行,并經技術質量負責人員批準后才能維修。5.1停用、降級和報廢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儀器不得使用并貼禁用證:檢定不合格的12、計量檢測器;超過檢測周期的計量檢測器;計量檢測器準確度、設備功能、工作狀態無法確定有待檢修者;儀器設備雖未損壞者但準確度不足者;5.2 降級、報廢儀器設備由科室填“申請單”交管理人員初審,經研究報技術負責人批準后執行。5.3 降級、報廢申請單等資料存入儀器檔案,報廢儀器不應放在檢測室。(十)、清洗消毒室工作制度1.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工作期間堅守崗位,認真負責地完成洗滌消毒工作,杜絕事故和差錯。2.對消毒清洗人員應定期進行培訓,并對高壓滅菌效果定期檢測。3.污物收、消、洗要做到每日清,收、消、洗過程要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4.各類清洗溶液應定期更換,保證洗滌質量。5.洗滌完物品表面應做到無污、無13、堿、無酸、無油痕跡。6.洗滌完畢要檢查水、電等開關是否關閉。7.消毒器材使用應嚴格按操作規程使用。8.做好日常室內清潔工作。(十一)、精密儀器管理制度1.精密貴重儀器必須由專人負責管理使用,非專管人員使用應在主管人員指導下進行。其他人員未經允許不得擅自使用。2.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的技術訓練,熟悉儀器的性能、用途、方法,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要求,遵守規程。3.儀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有無異常情況,如發生故障,必須查找原因,盡決排除。遇有特殊情況,須立即報科室負責人,按具體情況處理。4.要定期檢查維修,保證性能完好,防止由于保管不當而造成損失。5.所操作使用的各類設備,必需有計量檢定合格標志。根據14、有關儀器的檢定周期及時送法定檢測機構檢定。(十二)、天平室管理制度1.室內要避免存在明顯的氣流,不得混進有害氣體和灰塵。2.各天平砝碼必須原配,不得串用。3.天平開啟必須輕緩,并避免振動。4.不得將過熱或過冷的稱樣放在托盤上,應放在稱量瓶中或在干燥缸中半小時后,與室溫相同再稱量。5.對于具有揮發性或腐蝕性的物質,應放在密封的器皿內稱量,切勿灑落在托盤上,如有稱量物灑落天平內要及時掃除。6.稱量值不能超過所用天平的最大載荷。7.天平內要經常更換硅膠干燥劑。8.稱量結束要復零,關電源。9.每次稱量要做好記錄,并做好臺面等清潔工作。(十三)、檢測工作中差錯和事故處理制度 1.凡在檢測工作中發生下述任15、何項情節者,即屬于一次差錯。1.1因違反操作規程,失職而造成儀器設備損壞(不含低值易耗品),但尚未造成嚴重后果者。2.凡在檢測工作中發生下述任何項情節屬于一次事故。2.1因損壞貴重精密儀器、設備而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或嚴重影響工作者。2.2 因失職丟失檢測技術資料檔案,造成嚴重后果者。2.3 因違反操作規程,發生火災、爆炸、中毒或工傷事故造成后果者。3.差錯和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故意拖延不報或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者,經查出,從嚴處理。(十四)、檢測進程中出現異常現象或意外事件的處理制度1.在檢測過程中如遇儀器故障或其它意外情況(突然停電或失火等突然事件)應立即停止測試,關閉儀器設備,切斷電源。調查16、發生意外事件原因,在原始記錄上詳細填寫清楚。如發生人員傷亡事故時,立即采取制止事態擴大措施,首先積極組織搶救人員。2.若發生其它意外事故,均以保證人員、原始記錄、儀器設備的安全為第,立即采取各種相應措施。(十五)、事故報告及處理制度 1.本制度適用于本化驗室發生的事故,包括設備事故、人身傷亡事故、計量測試事故、安全事故以及偶發停電。2.事故發生后,當事單位要及時采取措施,盡量減少和消除事故的危害和影響,防止事故擴大,應首先保證工作人員和公眾生命安全和防止企業財產的損失,保護好事故現場,立即上報科負責人,重大事故應立即報告技術負責人及有關主管部門。3.事故發生后,根據不同情況由中心、科負責組織調17、查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填寫“事故報告表”報主管領導。事故報告表內容:3.1事故概況:時間、地點、單位、類別、性質、責任者。3.2事故主要原因及簡要經過。3.3事故損失(包括直接、間接經濟損失,處理費用,影響等)。4.主要教訓。5.采取的補救及改進措施。6.科處理意見,科室負責人簽字。7.事故責任者,根據不同情況追究其行政技術、經濟責任。需追究刑事責任的由司法部門處理。(十六)、檢驗技術檔案管理和保密制度 1.凡在業務活動中形成的調查資料、統計報表、事故處理文件、科研材料以及貴重儀器說明書,均應列入技術檔案。統一管理,任何人不得將技術資料占為已有;檢測原始記錄不得外泄、摘抄、復印、借閱。2.歷史18、技術檔案工作要派專人收集、登記,積累、整理,工作結束時立卷歸檔。3.業務技術檔案劃分為絕密、機密、秘密和般四類;保管分永久保管和期限保管二種,期限保管的到保管期時審定后處理。技術資料存檔范圍及保存期限:3.1各種質量、檢驗的統計資料保存三年。3.2各種采樣單,評價報告,檢驗報告,原始記錄保存三年。3.3執行的各種法規、規程、方法、保存期同該法規、標準、方法的有效期。3.4檢驗事故的分析處理材料,對檢驗結果提出異議時的處理意見保存三年。3.5儀器說明書、檢定證書等儀器資料保存到儀器報廢后年。3.6重大事件的檢測資料永久保存。4.技術業務保密制度的范圍。4.1檢驗過程中各次原始記錄、測試記錄,檢驗19、結論性意見。4.2其他需要保密的事故。(十七)、實驗室環境要求 1.實驗室內要經常保持清潔衛生,每天上下班應進行清掃整理,微檢實驗室桌柜等表面應每天用消毒液擦試,保持無塵,杜絕污染。2.實驗室應井然有序,不得存放實驗室外及個人物品,儀器等,實驗室用品要擺放合理,并有固定位置。3.保持實驗室衛生,不得亂扔紙屑等雜物,測試用過的廢棄物要倒在固定的箱筒內,并及時處理。4.實驗室應具有優良的采光條件和照明設備。5.實驗室工作臺面應保持水平和無滲漏,墻壁和地面應為光滑和容易清洗。6.實驗室布局要合理,般實驗室應有準備區或更衣室、緩沖間、無菌室,無菌室應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如安裝空調設備及濾過設備,無菌室內20、空氣應達到規定要求或滿足實驗要求。三、理化實驗室工作制度1.制訂各項技術操作規程,嚴格執行。2.進行各項實驗。要按統一印發的原始實驗記錄逐項予以記載,認真核對檢驗結果,做到檢測、復核、校對手續完備,準確無誤,并做好歸檔工作。3.實驗室應保持整潔、安靜,工作人員在實驗室內一律要穿工作服,離開實驗室一律不能穿工作服;禁止在實驗室里吸煙、飲食,做與實驗無關的工作;實驗室不得存放與檢驗工作無關的個人用品及其它物品。4.外單位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進入實驗室,本單位工作人員進入實驗室必須換鞋、更衣。5.嚴格執行藥品、試劑、儀器、設備、易燃易爆、劇毒藥品的使用保管制度,堅持開展分析質量控制。對工作中出現的差錯事21、故,應及時匯報。6.實驗室必須配備消防設施,離開實驗室前要仔細檢查水、電和門窗,防止事故發生。(一)、試劑配制和保管制度 1.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各種試劑均應按國際配制,如暫無國標則按相關規定配制。2.配制試劑所用的化學藥品,均應在其有效期內,其純度均應符合配制要求。3.根據不同要求,選擇適當的稱量工具。4.配制試劑應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進行。5.選擇合適的器皿。6.有清晰的標簽,并注明配制日期,配制人。7.保存條件必須符合各自要求,并定期檢查,確保有效。(二)、標準物質及標準容液的使用和保管制度 1.標準物質及標準溶液是本中心檢測工作的基準。2.標準物質及標準溶液的購置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請,經批準22、后購買。3.標準物質及標準溶液由使用科室指定專人保管,保存環境應確保其使用性能不降低。4.配制標準溶液按國標(GB60188.GB602 88)進行,并做對比試驗。配制人定值須經 5年以上工齡的檢驗師或檢驗師以上職稱人員校核后方可使用。5.配制的標準溶液要注明配制日期、有效期、標準溶液的溶度。(三)、危險品(劇毒品)管理制度1.劇毒藥品(菌、毒種)必須由專人負責,并按要求登記、建帳、保存、管理。2.須有專庫或專柜加鎖,三人保管(鑰匙、實物分別由二人負責)。3.必須有完整清晰的標簽,嚴防誤用。使用時應嚴格履行請領手續,確保出入庫數量準確、請領單須保存三年備查。人員如有調動、變換、要辦理交接手續。23、4.用完后立即銷毀,銷毀時應有兩人以上參加并作好登記。(四)、實驗室安全制度1.保證實驗室用電,用水的安全。2.實驗室備有消防設備并定期檢查有效性,一般12年更換一次。3.使用易燃易爆和劇毒試劑時,必須按有關規定操作。易燃易爆試劑設專人保管,隨領隨用,控制實驗室內存放量。劇毒試劑用完后不得存放于實驗室內。4.廢酸、堿、有毒物質,由實驗室指定專人處理,并接受環保部門監督。5.實驗室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杜絕設備事故和人身傷亡事故發生。附件一:理化檢驗常規質量控制1.測定方法的選定應優先采用國家頒布的幫助標準方法或權威機構推薦的方法,對已選定的分析方法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不能隨意修改。2.24、校準曲線的繪制與線性檢驗每使用一批試劑時應做一條新的校正曲線;每次測定樣品時,都必須帶有兩個標準樣品校正標準曲線;相關系數 r0.9993.空白實驗平行雙樣加標回收每次測定樣品時必須進行空白實驗。平行雙樣品測定或加標回收率測定。平行樣平行樣品數樣品數平行樣品數10 1 10 樣品數 10%平行樣相對偏差應符合下列要求分析結果所在數量級相對偏差最大容許值10-41 10-52.5 10-65 加標回收加標回收樣品數加標回收10 1 10 樣品數10%回收率范圍樣品種類回收率,%水樣90105 4.復檢樣品的測定對于超標樣品,如當時未做平行,則須進行復檢。附件二、關于原始記錄、檢驗報告的若干規定1.原始記錄是質檢結果的忠實記錄,不允許隨意篡改、刪節。2.原始記錄采用規定的格式,一律用藍黑或碳素墨水鋼筆書寫。內容應填完整,并能如實反映產品情況,有檢驗人員和審核人員簽名。3.原始記錄不準涂改、篡改。劃改每頁不得超過3處。劃改時在作廢數據上劃兩條平行線,將正確的數據填寫在作廢數據的右上方,并加蓋更改人的印章。4.檢驗報告、評價報告必須字跡清楚、數據準確無誤,不得更改,結論明確。5.樣品檢驗結束,數據處理完成后,檢驗人員在原始記錄簽字,并將記錄交給科室技術負責人或質量保證人審核。審核無誤書寫檢驗報告。6.原始記錄、檢驗報告和評價報告的副本,作為技術文件保存,外單位不得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