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主管部門對醫療廢物和污水處理制度與崗位職責落實情況的監管評價要求細則和整改措施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77042
2024-12-16
6頁
15.80KB
1、主管部門對醫療廢物和污水處理制度與崗位職責落實情況的監管評價要求、細則和整改措施針對醫院醫療廢棄物處理中存在的管理體系不健全、醫務人員認識不足、廢棄物分類不嚴格、基本衛生設施不能滿足需要等問題,采取建立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健全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加大培訓教育的力度;嚴格廢棄物的分類和收集要求;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建立醫療廢棄物中轉站;強化監督管理等相應對策,使醫院廢棄物處理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的管理。關鍵詞:醫療廢棄物;規章制度;感染管理醫療廢棄物的處理是醫院管理的重要部分,需要有健全的組織管理體系、科學的規章制度、明確的崗位職責、相配套的設施和監督管理機制。我院是一所擁有700張床位的綜合性2、醫院,月平均產生15000kg醫療廢棄物。近年來,在醫療廢棄物的處理過程中,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取得一定的成效,現介紹如下。1醫療廢棄物處理中存在的問題1.1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管理體系不健全醫院廢棄物處理是醫院管理的重要部分,必須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而醫院對醫療廢棄物的處理按照以往的慣例,由后勤部門負責日常的污物、污水處理,管理上脫節。絕大多數從事垃圾處理的人員素質較低,缺乏必要的知識培訓,操作隨意性大。管理疏于監督,使醫院廢棄物分類收集、轉運工作難以落實。1.2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醫務人員及后勤人員對醫療廢棄物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如處理污物時未戴手套等相應的防護設施,工作3、人員經常發生針刺、銳器傷等。有研究證實,有20種病原體可經針刺傳播,其中針刺傷后可能發生致命的艾滋病和乙型肝炎,醫院領導對醫療廢棄物處理工作重視不夠,未把此項工作擺放到議事日程。1.3醫療廢棄物分類不明確各類醫療垃圾混放,醫院內大部分廢棄物是沒有危害性的普通廢物,如包裝紙盒、外包裝袋以及未受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普通藥瓶、一次性塑料輸液瓶及輸液袋等。但醫療垃圾一旦混放,不僅給搬運處理帶來難度,增加處理費用,而且有可能流入社會,危害人民健康。1.4基本衛生設施不能滿足需要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一次性醫療用品廣泛使用,醫療廢棄物數量明顯增加,而病區內污物處臵室設施陳舊,污物柜容量小,垃圾桶無蓋4、,標簽不醒目,未配備毀形器等;垃圾袋薄、顏色單一等,堆放時間過長,極易造成環境污染。2對策2.1明確職責,建立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2.1.1成立醫療廢棄物管理委員會,醫院法人代表為醫療廢棄物管理第一責任人,科主任為各科室第一責任人。2.1.2護士長或負責消毒隔離的護士具體分管醫療廢棄物管理工作,后勤總務處為醫療廢棄物醫院內收集、轉運、暫時貯存等的管理主要部門;醫院供應室為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的主要回收、轉運部門;醫院感染管理科為醫療廢棄物安全管理監控部門。2.1.3在醫院醫療廢棄物管理部門第一責任人指導下,負責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并具體組織實施;負責指導、檢查醫療廢棄物分類收集、轉運、暫時5、貯存過程中各項工作的落實和職業安全防護工作;負責組織全院性醫療廢棄物分類收集、安全管理的培訓工作;負責組織對醫療廢棄物流失、擴散和意外事件發生時的緊急處理工作,并及時報告第一責任人;負責指導有關醫療廢棄物登記資料的保存和管理;負責及時分析和處理醫療廢棄物管理工作中的其他問題。2.2加強培訓教育的力度2.2.1由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培訓教育,使全院職工明確醫療廢棄物的概念,理解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關心環境、預防醫院感染、正確處理醫療廢棄物是每個人的責任;自覺執行分類、貯存、運送和處理醫療廢棄物的操作程序。2.2.2每年新職工崗前培訓中加強醫療廢物處理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的6、培訓,對每一批新到崗的病區清潔工人進行理論知識培訓和操作演練。2.3嚴格醫療廢棄物的分類及收集方法2.3.1醫療廢棄物可分為感染性廢棄物、病理性廢棄物、損傷性廢棄物、藥物性廢棄物和化學性廢棄物。2.3.2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屬感染性廢棄物,使用后投入黃色垃圾袋內收集。手術及其他診療過程中產生的廢棄人體組織、器官、醫學實驗動物的組織、尸體、病理切片后的廢棄人體組織、病理臘塊等,先以甲醛浸泡或冷凍保存后裝入黃色垃圾袋內,由專人送火化場焚燒。細菌室廢棄的病原體培養基、標本和菌種、毒種保存液等高危險廢棄物,應在密閉的情況下送壓力蒸汽滅菌,再放入黃色垃圾袋內單獨收集處理。檢驗科及其他實驗室7、研究室廢棄的血液、血清及其他固體醫學標本,投入內襯防滲雙層黃色垃圾袋的塑料桶內收集。少量過期、淘汰、變質、廢棄的一般性藥品,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標準執行。2.4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2.4.1總務科為每個病區改建污物柜,將原來敞開式的垃圾桶改建成密閉式,各科室均特制各類廢棄物的明顯標記,貼于墻上,分類收集,嚴禁將醫療廢棄物混入其他廢棄物和生活垃圾內。配備毀形器及銳器收集桶。2.4.2醫院特制印有各類標志的紅色、黃色、黑色垃圾袋,黃色垃圾袋收集醫療垃圾,黑色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紅色垃圾袋收集放射性及其他具有生物毒物的特殊垃圾,不得混放。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使用后立即毀形,投入黃色垃圾袋內;采8、血用的一次性注射器、真空采血器及其他受體液、血液、分泌物污染的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不要套護針帽(以防引起針刺傷),不用毀形,直接投入銳器收集桶內收集。未受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青霉素瓶等廢棄物、一次性塑料輸液瓶及輸液軟包裝袋等,可按普通垃圾處理。以節省成本和減少污染。2.4.3設立醫療廢棄物、生活垃圾暫時貯存中轉站,專人管理,以安全貯存和集中轉運各種醫療廢棄物和生活垃圾。2.4.4醫療廢棄物盛裝不能超過垃圾袋或容器的3/4,轉運前必須進行有效封口(垃圾袋扣死結,容器加蓋),防止滲漏。盛裝醫療廢棄物的每個包裝袋或容器表面必須附警示標識和標簽,標明廢棄物名稱、產生單位、類別、日期、簽名和其他9、(需特別說明的內容)。2.4.5臨床工作人員在處理或接觸醫療廢棄物時,應戴乳膠手套或橡膠手套,避免裸手直接接觸廢棄物,尤其是損傷性廢棄物。醫療垃圾處理完畢立即用流水洗手并消毒雙手。2.5醫療廢棄物醫院內轉運工作要求2.5.1醫療廢棄物產生地工作要求,各科室醫療分類收集點(污物間或處臵室)有統一的醫療廢棄物分類收集方法的文字說明,并按規定進行分類收集。轉運前的醫療廢棄物應進行有效封口,并貼有文字說明的標簽和標準的警示標識。檢查垃圾袋是否有破損,如有破損,應及時加套一層黃色垃圾袋,以防轉運過程中滲漏。廢棄的一次性低危險性注射器、輸液器由供應室回收,并按規定進行科室、廢棄物名稱、數量或重量、收集時間10、登記,交接人雙方簽字。2.5.2醫院內轉運工作要求,醫院總務處負責安排專人對全院各科室醫療垃圾進行上門收集轉運。根據各科室醫療垃圾產生量的不同,轉運工作人員每天按規定時間(避開病房開飯時間)、用專車到各科室收集已分類包裝的醫療廢棄物,并從規定的路線將醫療垃圾轉運至醫療廢棄物暫時貯存中轉站。轉運人員在轉運前應檢查包裝袋或容器的警示標識和標簽是否符合要求,并按規定進行登記,內容包括:醫療廢棄物產生科室、廢棄物名稱、重量或數量、收集時間、交接人雙方簽名或蓋章。每天運送結束后,應在指定地點對運送車輛和工具進行及時清洗和消毒。2.5.3醫療廢棄物暫時貯存中轉站應有醒目的“禁止吸煙、禁止飲食”警示標識,集11、中回收所有醫療廢棄物,必須貯存在固定場所的專用垃圾桶(由取得許可證的醫療廢棄物集中處臵單位提供)內并加蓋,禁止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或就地存放。醫療廢棄物最終由取得本市衛生行政部門許可證的醫療廢棄物處理單位定時上門回收,根據醫療廢棄物產生量每天至少回收1次,用清洗干凈的垃圾桶更換回收已盛裝的醫療垃圾桶,做到密閉轉運,根據定點回收交接登記聯單制度填寫轉移聯單,雙簽字后雙方各持1聯保存,至少保存3年。2.5.4醫療廢棄物院內轉運及定點回收交接登記聯單制度。為規范交接轉運登記,醫院統一編印“醫療廢棄物轉運登記本”、“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發出登記本”。廢棄一次性低危險性注射器、輸液器與其他醫療廢棄物及高危險性廢棄物分開登記。每次回收和轉運交接雙方均應進行交接登記,登記內容包括:廢棄物產生科室、數量或重量、收集日期、交接雙方簽字。所有醫療廢棄物最終由蘇州市衛生行政部門核準的醫療廢棄物處臵單位定時上門回收,并根據定點回收交接登記聯單制度填寫轉移聯單,交接雙方各持1聯保存。2.6加強監督管理醫院將廢棄物管理列入管理考核內容,醫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對醫療廢棄物處理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同時配合衛生執法部門進行常規檢查,并將結果與獎懲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