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幼保健院傳染病管理及疫情登記填卡報告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77427
2024-12-16
6頁
24.54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醫院學校傳染病預檢防治管理制度
1、婦 幼 保 健 院傳染病管理及疫情報告管理制度為了進一步加強我院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提高報告的效率和質量,為疾病預防控制提供及時、準確的監測信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執業醫師法和結核病防治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一、建立醫院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組 長:劉惠蘭副組長:廖志文 洪梅君組 員:張敏青 劉惠珍 鐘映紅 郭永忠 劉端蘭 嚴美華 朱清蓮報告員:江欽文二、疫情的管理:(一)、疫情報告的病種:1、法定傳染病(1) 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2) 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2、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3) 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4) 衛生部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傳染病。2、其他傳染病省級人民政府決定按照乙類、丙類管理的其他地方性傳染病和其他暴發、流行或原因不明的傳染病。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點監測疾病。(3、二)、報告的時限及方法:甲類:發現甲類傳染病及屬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時,盡快報告行政辦公室,同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交行政辦公室;行政辦公室于2小時內向縣防疫機構報告,并網上直報。乙、丙類:1、發現乙類、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時,盡快報告行政辦公室,同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交行政辦公室;行政辦公室于24小時內向縣防疫機構報告,并網上直報。2、發現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等所有的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并按甲類傳染病要求報卡、上報。注意:水痘、恙蟲病、肝吸蟲也要填寫傳染4、病疫情卡,及時網上直報。三、門診日志的書寫、傳染病疫情的登記、填卡報卡制度:1、門診日志的書寫:要嚴格按規定書寫,包括:姓名、性別、年齡、住址、診斷、就診日期和初診或復診七項,不能缺項、缺頁、錯項;字跡要工整、清晰可辯,診斷項明確,特別強調的是如診斷是傳染病及傳染病疑似病例一定要記錄詳細地址。2、發現傳染病或及傳染病疑似病例時,應及時進行傳染病登記,傳染病登記比門診日志增加了報告人和報告時間兩項,不得漏登。化驗室登記:包括姓名、檢驗方法、檢驗結果、檢驗日期和霍亂、艾滋病、脊髓灰質炎、炭疽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檢驗的病人住址等五項。3、發現傳染病或及傳染病疑似病例時,應及時、準確地填寫傳染病疫情報告5、卡(字跡清楚、無邏輯錯誤),填卡項目包括報告類別、姓名、性別、年齡、職業、戶口地址、現住地址、病名、發病日期、初診日期、既往史(病毒性肝炎)、報告日期、報告單位和報告人(14歲加填家長姓名)等14項。4、“報病卡”填寫應書寫清楚,項目齊全,不得涂改。填寫不合格者,重填者作“遲報”論處,不能重填者按“漏報”處理,如因遲報、漏報造成不良后果者,按照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理。5、臨床科室、檢驗室等必須建立傳染病登記本,記錄項目和內容與門診日志及出入院登記本一致,在發現傳染病及疑似病例時,必須進行傳染病登記四、傳染病疫情卡收、存及網絡直報制度:1、行政辦公室在收到傳染病疫情報告卡后,經核對無誤,及時將傳染6、病疫情報告卡歸檔保存,建立登記簿做好報告卡收卡登記,記錄好收卡時間。2、行政辦公室在接到傳染病疫情報告卡后,在網絡直報規定時間內進行網絡直報并記錄下網絡直報完成時的時間。所有的傳染病均需進行網絡直報其具體規定是:甲類及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2小時內;乙類傳染病:6小時內;丙類傳染病:24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3、傳染病疫情報卡的收、存及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工作由行政辦公室完成,傳染病疫情報告卡統一歸檔,按月裝訂,存放三年,隨時接受衛生主管部門的檢查。五、學習培訓制度:1、對全院醫務人員每年進行兩次傳染病相關知識培訓、輔導;2、新入院的醫生和實習生必須進行傳染病相關知識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37、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管理條例、傳染病監測信息工作指南、傳染病診斷標準、傳染病信息報告系統工作管理技術規范等。六、崗位責任人制:建立崗位責任人制,實行層級管理,職責分明,各負其責,杜絕漏報。1、凡是診治病人的醫務人員均為法定報告責任人。2、科主任為科室管理責任人,每周對科室的門診日志、傳染病登記本進行檢查、核對和審查,負責督促科室醫務人員做好門診日志登記,杜絕傳染病漏登、漏報。3、江欽文為收卡責任人,負責傳染病報告卡的收管、存檔及做好全院的傳染病登記核對工作,并隨時對科室傳染病登記本進行檢查。4、江欽文為傳染病網絡直報錄入責任人,負責日常的網絡直報錄入工作,并做好網絡直8、報記錄。5、行政辦公室為疫情報告主管科室,廖志文為疫情報告管理責任人。七、疫情自查制度: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的督查由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1、自查小組每月自查一次,總結問題,提高管理水平,嚴防漏報。2、查科室傳染病疫情專用登記簿;查科室的門診日志。3、查檢驗科檢驗結果登記簿、疫情登記簿。4、查行政辦公室傳染病疫情卡及存檔登記簿。5、查傳染病網絡直報登記簿。6、查漏報各環節的情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寫出書面處理意見并存檔。7、每月將疫情管理自查情況匯總向醫院傳染病疫情管理小組和院領導匯報。8、建立醫院傳染病管理及疫情報告管理檢查登記簿,記錄每月檢查及獎罰情況。八、傳染病防治管理獎罰制度:行政辦9、公室每月進行統計,對相關人員進行獎罰。1、按照醫院、科室、責任人三級管理制度落實獎懲制度;2、全年度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先進科室給予300元年終獎勵,科主任50元獎勵;3、根據傳染病檢查上報情況對工作突出的先進個人給予年終100元獎勵;4、對發現傳染病未能及時填卡上報或漏報的,根據情節嚴重,按如下方案進行處理:(1)凡漏報、遲報,未造成傳染病疫情播散、暴發、流行者給予50元處罰,情節嚴重,造成疫情播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理,科主任負連帶責任;(2)對工作督導不力,檢查不及時造成漏報不能及時發現的,對責任科室及責任人給予100元罰款處理;(3)對累計漏報、遲報超過3例及以上者,扣10、除責任人當月工資,獎金,并全院通報,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4)全年發現傳染病漏報超過5例及以上者,扣除責任人年終獎金,并給予警告處分。九、 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1、各級醫生在診療工作中,若發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報告的各類傳染病,必須按規定報告,并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交科室疫情管理員。2、每個科室設立一位固定,熟悉業務的兼職疫情管理人員負責收集本室的傳染病報告卡,并及時向行政辦公室報告。3、對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及乙類傳染病(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必須在1小時內報告行政辦公室,同時填寫傳染病報病卡,行政辦公室接到報告后,必須在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4、對乙類傳染病(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按甲類辦)及丙類傳染病在每天下午5時前向行政辦公室報告,行政辦公室接到傳染病報告卡后做好疫情登記,并于當天進行網絡直報。5、對突發事件與傳染病暴發時,不管甲、乙和丙類均要盡快報告,行政辦公室接到報告后立刻進行網絡直報并電話通知縣疾病控制中心。6、各臨床科室應設立門診日記登記薄,檢驗科設立檢驗結果登記薄,行政辦公室每個月進行一次傳染病漏報調查,如發生漏報現象,一經鑒定,追究當事人的責任。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