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衛生部骨外科手術分級制度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77629
2024-12-16
12頁
25KB
1、骨外科手術分級管理制度一、手術的分類手術及有創操作分級手術指各種開放性手術、腔鏡手術及麻醉方法(以下統稱手術)。依據其技術難度、復雜性和風險度,將手術分為四級:一級手術:技術難度較低、手術過程簡單、風險度較小的各種手術。二級手術:技術難度一般、手術過程不復雜、風險度中等的各種手術。三級手術:技術難度較大、手術過程較復雜、風險度較大的各種手術。四級手術:技術難度大、手術過程復雜、風險度大的各種手術。二、手術醫師級別依據其衛生技術資格、受聘技術職務及從事相應技術崗位工作的年限等,規定手術醫師的級別。所有手術醫師均應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1、住院醫師(1)低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2、,或獲得碩士學位、曾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2年以內者。(2)高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或獲得碩士學位、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并曾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2年以上者。2、主治醫師(1)低年資主治醫師: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或獲得臨床博士學位、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2年以內者。(2)高年資主治醫師: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或獲得臨床博士學位、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2年以上者。3、副主任醫師:(1)低年資副主任醫師:從事副主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或有博士后學歷、從事副主任醫師崗位工作2年以上者。(2)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從事副主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者。4、主任醫師:受聘主任醫師3、崗位工作者。三、各級醫師手術權限 (一)低年資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可主持一級手術。(二)高年資住院醫師:在熟練掌握一級手術的基礎上,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可逐步開展二級手術。(三)低年資主治醫師:可主持二級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逐步開展三級手術。(四)高年資主治醫師:可主持三級手術。(五)低年資副主任醫師:可主持三級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逐步開展四級手術。(六)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可主持四級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或根據實際情況可主持新技術、新項目手術及科研項目手術。(七)主任醫師:可主持四級手術以及一般新技術、新項目手術或經主管部門批準的高風險科研項目手術。(八)對資格準入4、手術,除必須符合上述規定外,手術主持人還必須是已獲得相應專項手術的準入資格者。四、手術審批程序1手術科室帶組教授必須由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擔任,帶組教授按醫師級別確定組內每例手術的術者和助手名單。需要全科會診的,至少提前1天交科主任組織全科會診并審批。2科主任審批全科各醫療組每例手術的術者和助手名單,確保醫師級別與手術分類相對應,簽字生效。原則上,不批準越級手術。特殊情況下可以批準,但必須保證有上級醫師在場指導。3患者選擇醫生時應以醫療組為單位,執行醫師分級手術制度為前提。五、手術審批權限手術審批權限是指對擬施行的不同級別手術以及不同情況、不同類別手術的審批權限。我院已施行電腦管理手術通知單,5、科主任及帶組教授的書面簽字應落實在術前小結的審批經過欄目中。 常 規 手 術一級手術:帶組教授審批,主管的主治醫師以上醫師報手術通知單。二級手術:帶組教授審批,高年資住院醫師以上醫師報手術通知單。三級手術:科主任審批,由主治醫師以上醫師報手術通知單。四級手術:科主任審批,由高年資副主任醫師以上醫師報手術通知單。六、特殊手術審批權限1、資格準入手術資格準入手術是指按市級或市級以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需要專項手術資格認證或授權的手術。由市級或市級以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其認可的專業學術機構向醫院以及手術醫師頒發專項手術資格準入證書或授權證明。已取得相應類別手術資格準入的手術醫師才具有主持資格準入6、手術的權限。2、高度風險手術高度風險手術是指手術科室科主任認定的存在高度風險的任何級別的手術。須經科內討論,科主任簽字同意后報醫務科,由醫務科負責人決定自行審批或提交業務副院長審批,獲準后,手術科室科主任負責審批。3、急診手術預期手術的級別在值班醫生手術權限級別內時,可施行手術。若屬高風險手術或預期手術超出自己手術權限級別時,應緊急報告帶組教授審批,必要時向科主任上報。但在需緊急搶救生命的情況下,在上級醫師暫時不能到場主持手術期間,值班醫生在不違背上級醫生口頭指示的前提下,有權、也必須按具體情況主持其認為合理的搶救手術,不得延誤搶救時機。4、新技術、新項目、科研手術(1)一般的新技術、新項目手7、術及重大手術、致殘手術須經科內討論,科主任在已填寫的重要手術審批單上簽署同意意見后,上報醫務科,由醫務科備案并審批。(2)高風險的新技術、新項目、科研手術由醫院上報省衛生廳審批。必要時由省衛生廳委托指定的學術團體論證、并經專家委員會評審同意后方能在醫院實施。5、需要向醫務科報告或審批的手術。(1)該學科新開展或高難度的重大手術。(2)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參加的手術。(3)預知預后不良或危險性很大的手術。(4)可能引起醫療糾紛的手術或存在醫療糾紛的再次手術。(5)國家邀請的外賓、港澳臺知名人士的手術。(6)干部病人(省、市、校領導,省內外知名人士)的手術。(7)可能導致毀容或致殘的手術。(8)大器8、官移植手術。以上手術,須經科內討論,科主任簽字同意后報醫務科備案,手術科室科主任負責審批。6、外出會診手術本院執業醫師受邀請到外單位或外地手術,必須按執業醫師法、醫師外出會診管理規定的要求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外出手術醫師所主持的手術不得超出其在本細則規定的相應手術級別。七、行政管理1、為了確保醫療安全,根據醫師職稱承擔的責任,實行各級醫師分級手術制度。各手術科室應執行各級醫師手術范圍的規定,帶組教授或科室主任根據規定審批參加手術的術者和助手名單。手術醫師在提升手術級別時,由科主任及帶組教授實行具體考核,并以“術前小結”審批經過中簽字蓋章生效。2、手術按照已確定的手術人員分工進行,不得越級手術。手9、術中根據病情需要擴大手術范圍,或改變預定術式,需請示上級醫師,按照醫師分級手術范圍規定進行手術。如施行越級手術時,需經科主任批準并必須有上級醫師在場指導。3、除正在進行的手術術者向上級醫師請示外,上級醫師不得未經給病人會診,未參加術前討論,未辦理手術手續,而直接參加手術。4、新技術、新項目、科研手術必須征得患者或直系家屬的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告知書。對違反本規范超權限手術的科室和責任人,一經查實,將追究科室和責任人的責任;對由此而造成醫療事故的,追究相應人員責任。明確各級醫師手術權限,是規范醫療行為,保障醫療安全,維護病人利益的有力措施,各手術科室及各級醫師必須嚴格遵照執行。手術分級標準神10、經外科一級手術1、頭皮腫物切除2、顱骨骨折整復術、顱骨腫瘤切除及顱骨缺損修補3、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腫、膿腫清除術4、顳肌下減壓術二級手術1、腦清創術2、腦內血腫、腦膿腫清除術3、大腦半球淺表腫瘤切除術4、椎管內腫瘤切除術5、腦脊液鼻瘺和耳瘺修補術6、腦膜膨出、脊柱裂、脊膜膨出手術7、高血壓腦出血手術。三級手術1、垂體瘤切除術2、面肌痙攣微血管減壓術3、幕上腫瘤切除:腦膜瘤,膠質瘤4、小腦腫瘤切除術5、鞍區占位性病變切除術6、顱外、顱內動脈血管吻合手術7、神經內鏡手術8、側腦室、第四腦室腫瘤切除術9、腦室腹腔分流術10、全腦血管造影術11、顱后凹減壓術12、重度顱腦損傷手術四級手術1、顱內動脈瘤夾11、閉及栓塞術2、腦動靜脈畸形(AVM)切除及栓塞術3、海綿竇動靜脈瘺手術4、橋腦小腦角腫瘤手術5、巖斜坡腫瘤手術6、腦干腫瘤切除術7、高頸段脊髓內腫瘤切除術8、鞍結節腦膜瘤、蝶骨嵴內1/3腦膜瘤及海綿竇腫瘤切除術9、第三腦室腫瘤、顱咽管瘤及松果體區腫瘤鏡下全切術10、頸內動脈及椎動脈內支架置入術11、顱內動脈內支架置入術12、新開展手術骨外科一級手術1.一般清創、肌肉肌腱修補術2.四肢骨折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術3.骨牽引術4.肩、肘關節復位術5.腱鞘囊腫切除術6.關節腔切開引流術7.筋膜間隙綜合征切開減壓術8.動、靜脈插管術9.血管縫合術10.淺表靜脈手術11簡單植皮術. 12.腱鞘切開、松解術12、13.瘢痕松解術、手部“Z”字改形術14.掌指關節側副韌帶切除術15. 贅指切除及軟組織病損切除術 16. 顱骨牽引術 17.胸鎖乳突肌切斷術18.椎板外異物取出術19. 軟組織清創、探查術 20.軟組織膿腫切開引流術。二級手術1.單處四肢長管骨骨折切開復位與內固定術2.開放性骨折的處理(單肢體、單處)3.復雜的清創、肌腱修復術4.肌腱移位術、肌腱延長術5.上肢關節脫位切開復位、關節囊修復術6.急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術7.關節脫位的復位內固定8.多處開放性骨折的處理9.多處四肢長管骨骨折的切開復位內固定術10.需特殊技術要求的四肢長管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11.六大關節的病灶清除術12.關節鏡下13、半月板切除及滑膜切除術13.骨移植術,關節移植術,帶血管的骨、肌肉游離移植術14.血管吻合手術15.外周較小動、靜脈瘤切除術16、簡單靜脈段移植術17.內植物取出術18.后路椎板、關節突及橫突間植骨融合術19.椎管外良性腫瘤切除術20.后路頸、腰椎椎板切除椎管減壓術21.頸、胸、腰椎結核單純病灶清除術22.掌、指骨骨折內固定23.指、掌骨病損切除24.腕、掌、指關節融合術25.腕骨脫位切開復位26.關節離斷與截指術27.周圍神經吻合術,松解術28.手指肌腱的晚期修復三級手術1、拇(足)外翻矯形術2、股骨頸骨折固定術3、骨骼的矯形手術、骨延長術4、關節融合術5、關節鏡下結構重建手術6、關節成形術14、半關節置換術、全髖關節置換術7、四肢截肢術8、腦癱SPR手術9、影響關節功能的近關節粉碎性骨折處理10.斷指再植術11.肌皮瓣轉移術12.肌腱、神經移位術與移植術13.拇指及手指再造術14.骨、關節瓣移植術15.后路腰椎間盤髓核常規摘除術16.后路小切口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17.胸腰椎骨折后路切開復位間接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18.后路頸椎椎板擴大成形術19.頸椎前路椎間盤摘除或椎體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內固定術20.后路胸椎管減壓術21.胸椎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22.后路胸、腰椎間盤髓核摘除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23.腰椎滑脫后路切開復位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24.胸、腰椎前路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25.胸15、腰椎損傷后路切開復位360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26.上頸椎損傷切開復位植骨融合內固定術27.椎管內腫瘤切除術28.動脈大隱靜脈搭橋術29.動脈人工血管架橋術30.四肢動脈瘤切除術31頸動脈內膜切除術32.一般下腔靜脈手術四級手術1.骨盆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2.骶骨腫瘤切除術3.人工全關節置換術、翻修術,特殊類型疾病的人工主髖置換術4.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5.四肢骨腫瘤骨段切除及其重建術6.先天性髖脫位手術7.新技術新項目手術8.胸主動脈瘤及腹主動脈瘤手術9.復雜下腔靜脈手術10.頸部動脈瘤手術11.頸動脈體瘤手術12.血管鏡手術13.新技術新項目手術14.頸椎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15.下頸椎、胸腰椎損傷后路切開復位直接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16.脊柱結核、良性腫瘤前路或后路病灶切除植骨融合內固定術17.脊柱惡性腫瘤前后路病椎切除結構重建術18、骨次全切除術19.骶骨全切除術20.脊柱側凸畸形單純矯正植骨融合內固定術21.脊柱畸形截骨矯形植骨融合內固定術22.脊柱畸形翻修術23.經皮椎間盤減壓術24.經皮椎體或后凸成形術25.經皮脊柱內固定術26.內鏡椎間盤摘除或松解術27.內鏡下脊柱內固定術28.人工椎間盤置換術29.斷肢、斷掌及復雜斷指再植術30.手、足指轉移手術31.指關節移植、指關節人工關節置換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