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應室中心消毒隔離制度及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77682
2024-12-16
12頁
24.50KB
1、目 錄一、消毒供應室中心消毒隔離制度二、消毒供應中心檢查制度三、消毒供應中心設備管理制度四、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制度五、檢查包裝室工作制度六、消毒滅菌質量控制與可追溯制度七、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制度八、消毒供應中心器械管理制度九、消毒供應中心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一、消毒供應室中心消毒隔離制度1、供應室周圍環境整潔,無污染源。嚴格區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行走路線采用強制通過方式,不能逆行。嚴格區分無菌物品,清潔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消毒與未消毒物品要嚴格分開放置,并有明顯標志。2、工作人員操作前后認真洗手,必須熟練掌握各類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潔和無菌的方法程序和質量要求2、以及各類物品的性質保養方法和使用范圍。3、供應室2人必須經培訓后方可上崗,消毒員應持證上崗。4、供應室內保持清潔,整齊,墻上無灰塵,霉點,裂縫,無蜘蛛網,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整個工作室內物體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次大掃除。5、無菌物品發放、污染物品的接收,均應有單獨窗口和專職人員。6、送回供應室的醫療器械,必須先用多酶液浸泡后再洗凈擦干,經高壓滅菌后備用。7、下收下送配有專人負責無菌物品的發送,污染物品的接收,下送車要有明顯標志,每次收發回來應用消毒液擦拭下送車,每周用消毒液徹底擦拭。8、壓力鍋操作程序嚴格按照消毒技術規范執行,使用時必須進行工藝檢測,化學檢測、生物檢測。工藝檢測必須每3、鍋進行,預真空壓力鍋每天滅菌前進行BD試驗,排氣系統正常方可使用,生物檢測每周進行一次,所有的溫度必須做好詳細記錄,資料保存3年。9、已滅菌物品立即存放于無菌間。10、進入無菌間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換鞋。11、無菌物品接收時,應檢查無菌包的標識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潔、干凈。12、無菌合格物品必須有明確的滅菌標識和有效期,專廚專柜存放,并且有效期不超過7天,過期或有污染可疑的,必須重新滅菌。13、無菌室每天空氣消毒一次,每次60分鐘,并有記錄。14、供應室內組裝間、無菌間必須每月做空氣檢測一次,各區域的物表、工作人員的手和無菌包,必須每月進行一次微生物檢測,所有的檢測必須做好詳細記錄,記錄保存4、3年備用。15、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須拆除外包裝后,方可進入無菌間單獨存放,并嚴格按照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辦法設施管理。二、消毒供應中心的監測制度(一)、壓力鍋蒸汽滅菌監測:1、工藝監測:每鍋監測,并詳細記錄鍋號、壓力、溫度、時間、滅菌物品,滅菌日期及失效日期,滅菌操作者簽名事項。2、化學監測:滅菌包外均有化學指示物,高度危險物品包內應放測量化學指示物,置于最難滅菌的部位;包裝材料可直接觀察包內的,化學指示卡只放包內即可。3、生物監測:應每周監測一次;滅菌器新安裝、移位和大修后必須進行物品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物品監測和化學監測通過后,生物監測空載連續監測3次合格后才能使用;脈動真空壓力5、鍋應進行BD測試并重復3次,連續監測合格后,滅菌器方可使用;投入使用后,每日開始滅菌運行前進行BD試驗,合格后,滅菌可使用。采用新的包裝材料及方法進行滅菌時,必須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使用。4、每年對壓力和安全閥進行監測效驗。(二)、對器械、物品清洗質量的監測:1、日常監測:每日采用目測或常用帶光源放大鏡對清潔后的器械、物品進行監測,坐到清潔后的器械物體表面及其關節、齒牙光潔、無血漬、污漬、水垢等殘留物質和銹斑。2、定期抽查:每月至少隨機抽查3-5個待滅菌包內全部物品的清潔質量、檢查的內容同日常監測,并認真做好記錄。(三)、對消毒質量的監測:1、濕熱消毒檢測:記錄每次消毒的時間與溫度。2、6、化學消毒根據物品性能定期監測消毒劑的濃度、消毒時間和消毒時的溫度,并記錄。 3、消毒效果監測: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每季度監測一次,每次監測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四)、對滅菌質量的監測1、物理溫度和包外化學監測不合格的滅菌物品不得發放;包內化學監測不合格的滅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分析原因進行改進,直至監測合格。2、生物監測不合格時,通知相關科室停止使用,并盡快召回上次監測合格以來所有尚未使用的滅菌物品,重新處理并分析原因,改進后生物監測連續3次合格后使用。3、滅菌植入性器材,應每批次進行生物監測,監測合格后方可發放。4、滅菌物品每月進行衛生學監測一次。(五)、環境微生物監測:1、每月對無菌物品的7、存放間進行安全監測一次。2、每月對消毒供應中心物表進行監測一次。3、每月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手進行監測一次。4、滅菌物品每月監測一次。(六)、對紫外線燈每半年進行一次照射強度監測,不得70VW/cm2。新管監測合格后方可使用,強度不得低于90VW/cm2。三、消毒供應中心設備管理制度1、愛崗敬業,堅守崗位,服從領導,聽從安排。2、執行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記錄。3、嚴格執行設備運行操作規程,嚴禁違反常規操作。4、熟練各種設備性能、操作規程、維修保養步驟。5、做好工作時間定時巡查,填好巡查記錄。6、對管轄區內設備實行定時保養、維修,做好記錄。7、設備出現故障,需維修保養,必須及時告訴有關科室。8、8、嚴禁在工作場所吸煙、會客。四、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制度1、消毒供應中心對影響滅菌過程和發放的關鍵要素進行記錄,保存備查,實現全追蹤。2、物理檢測法不合格的滅菌物品不得發放,并應分析原因進行改進,直至監測結果符合要求。3、包外化學監測不合格的滅菌物品不得發放,保內化學監測不合格的滅菌物品不得使用,并應分析原因進行改進,直至監測結果符合要求。4、滅菌植入性器械應沒批次進行生物監測,生物監測合格后滅菌物品方可發放。5、生物監測不合格時,應盡快召回上次生物監測合格以來所有未使用的滅菌物品,重新處理,并應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進后,生物監測用過3次后方可使用。6、滅菌器生物監測不合格時,應生物監測重復9、一次,生物監測程序如合格,滅菌器可繼續使用,如不合格,應盡快召回上次監測合格以來所有尚未使用的滅菌物品,重新處理,并應分析生物監測不合格的原因,改進后生物監測連續3次合格,滅菌器方可使用。7、對使用了生物監測不合格的物品的病人建立檔案,以便跟蹤、觀察。五、檢查包裝室工作制度1、科室人員衣帽整齊清潔,禁止戴手套及穿拖鞋。2、嚴格執行初洗后物品的精洗工作程序及器械保養打包。3、室內物品放置有序,工作前后洗手,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每日紫外線消毒,并作好記錄。4、打包前認真核對卡片、檢查各類器械性能,包布潔凈,無破損,十字包扎并注明名稱,滅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裝者簽名。5、各種診療包需經另一人查對10、方可進行滅菌。6、復消的各種診療包,要重新處理后再包裝滅菌。7、每日做好登記、統計工作。六、消毒滅菌質量控制與可追溯制度1、消毒對影響滅菌過程和結果的關鍵要素進行記錄,并保證備查,關鍵是可追蹤。2、物品監測法不合格的滅菌物品不得發放;并應分析原因進行改進,直至監測結果符合要求。3、包外化學監測不合格的滅菌物品不得發放,包內化學監測不合格的滅菌物品不得使用。并應分析原因進行改進,直至監測結果符合要求。4、滅菌植入性器械應每批次進行生物監測。生物監測合格后,無菌物品方可發放。5、生物監測不合格時,應盡快召回上次生物監測合格以來所有尚未使用的滅菌物品,重新處理,并應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進后,生物監測11、通過3次合格后方可使用。6、滅菌物品生物不合格時,應先重復一次生物監測程序,如合格,滅菌器可繼續使用;如不合格,應盡快召回上次監測合格以來所有尚未使用的滅菌物品,重新處理,并應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進后,生物監測通過3次合格后方可使用。七、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制度1、加強工作人員自身防護教育,防止各類意外事故發生。2、在回收、清洗區處理物品時,應按CSSD不同區域人員防護著裝要求,帶橡膠手套,口罩,帽子,如有污染應及時更換,必要時戴防護鏡。脫掉手套后應立即洗手。3、皮膚表面一旦染有血液,其他體液,各種消毒液及酶,應當徹底清洗。4、不慎被利器刺傷,應按銳器傷處理原則處理。5、使用壓力蒸12、洗、干熱滅菌時,應具有防止爆炸燃燒的措施,操作時應戴防護手套,預防燙傷事故發生。6、使用低溫滅菌器時,應保持空氣流通,防止環氧乙烷中毒,燃燒、爆炸等意外事故發生。7、必要時檢測環氧乙烷滅菌區環境中氣體的濃度,防止發生職業傷害。八、消毒供應中心器械管理制度1、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關節,齒牙應光潔、無血漬、污漬,水垢等殘留物質和銹斑,功能完好,無損毀。2、工作人員清洗器械時,應當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滲透圍裙、口罩、帽子、手套等3、清洗應先在流動的自來水中沖洗,再用酶清洗液浸泡2-10分鐘后,最后再用流動水沖洗干凈。4、清洗后的器械應干燥處理,在使用水溶性的器械潤滑劑保養。九、消毒供應13、室中心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1、供應室突發事件:(1)供應室按規定準備各種一次性醫療物品及高壓滅菌物品。(2)每月檢查,及時備全,以備急用(3)若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應保證供應,并及時通知本科滅菌發放人員及消毒員到崗,將急救物品送到應用科室。若供應物品不足,立即高壓滅菌,1小時內保證供應。2、消毒鍋遇冷氣團:(1)消毒員每日檢查高壓滅菌的性能,保證正常運行。(2)若發生冷氣團情況立即停止高壓,查找原因,通知機械維修人員,及時維修。(3)重新啟動程序,及時高壓滅菌。3、停電應急預案:(1)消毒員每日檢查電源開關及線路,高壓滅菌前仔細檢查發現異常立即通知維修部。(2)高壓滅菌過程中突然停電時,當班人員立即報告護士長,及時聯系維修部或總務科,來電后及時消毒滅菌,保證供應。(3)若臨床急用物品,應手動打開高壓鍋取出物品,幫助高壓滅菌。4、泛水應急預案:(1)各班人員每日檢查水、電、氣管道。(2)發生泛水情況應立即疏通排水系統。(3)當班人員或護士長立即通知維修部,及時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