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醫院內鏡清洗消毒滅菌相關制度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77731
2024-12-16
12頁
85.50KB
1、如皋市醫院內鏡清洗、消毒、滅菌相關制度一、 內鏡清洗、消毒與滅菌的基本要求二、 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滅菌必須遵循的原則三、 軟式內鏡的清洗、消毒/滅菌程序四、 內鏡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五、 內鏡室工作制度六、 內鏡室消毒隔離制度七、內鏡室清洗、消毒、滅菌技術管理制度八、內鏡室護士職責九、內鏡室院感管理質量檢查考核評分標準十、內鏡室護理質量評定標準六、 硬式內鏡的清洗、消毒/滅菌程序內鏡清洗、消毒與滅菌的基本要求1. 從事內鏡清洗消毒的醫務人員必須接受并具備內鏡清洗消毒的知識及相關的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相關科室每年至少組織培訓一次,并有記錄,包括培訓時間、學時、內容、簽到等。2. 內鏡的2、清洗消毒與內鏡的診療工作分開進行,分設單獨的清洗消毒室和內鏡診療室。3. 內鏡診療室設有診療床、吸引器、治療車等。4. 不同部位內鏡的診療工作分室,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內鏡的診療工作應分室進行。不同部位內鏡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設備分開。5. 滅菌內鏡的診療應在達到手術標準的區域內進行,按手術區域要求進行管理。6. 清洗消毒內鏡時,應穿戴個人防護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滲圍裙及袖套、口罩、帽子、手套等。必要時戴防護鏡、面罩。7. 內鏡及附件數量與醫院規模和接診病人數相適應,保證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達到相應的消毒、滅菌合格證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8. 基本清洗消毒設備:專用流動水清洗消毒五槽、負壓吸引器、高3、壓水槍、計時器、通風設施與所采用的消毒、滅菌方法相適應的必備的消毒、滅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種刷子、紗布、棉簽等消耗品。9. 清洗消毒劑:多酶洗液、適用于內鏡的消毒劑(進購批件齊全)、75%酒精(用于干燥)。a) 內鏡室應當做好內鏡清洗、消毒的登記工作,登記內容包括就診病人姓名、使用內鏡的編號、清洗時間、消毒時間以及操作人員姓名等事項。b) 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對醫院內鏡使用和清洗、消毒質量的監督管理。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滅菌原則1凡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或者經外科切口進入人體無菌腔室的內鏡及附件,如膀胱鏡、腹腔鏡、關節鏡、宮腔鏡等,必須滅菌。2凡穿破粘膜的內鏡附件,如活檢鉗、高頻電刀4、等,必須滅菌。3凡進入人體消化道、呼吸道等與粘膜接觸的內鏡,如喉鏡、氣管鏡、支氣管鏡、胃鏡、腸鏡、乙狀結腸鏡、直腸鏡等,必須高水平消毒。4內鏡及附件用后立即清洗、消毒/滅菌。5使用的消毒劑、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設備,必須符合消毒管理辦法的規定。6內鏡及附件的消洗、消毒、滅菌時間使用計時器控制。7禁止使用非流動水對內鏡進行清洗。軟式內鏡的清洗、消毒程序一、 軟式內鏡使用后立即用濕紗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復送氣與送水至少10秒鐘,取下內鏡并裝好防水蓋,置合適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清洗步驟、方法及要點:(一)水洗:1將內鏡放入清洗槽內: 在流動水下徹底沖洗,用紗布反復擦洗鏡身,同時將操作部清洗干凈;5、 取下活檢入口閥門、吸引器按鈕和送氣送水按鈕,用清潔毛刷徹底刷洗活檢孔道和導光軟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時必須兩頭見刷頭,并洗凈刷頭上的污物; 裝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管、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復抽吸活檢孔道; 全管道灌流器接50ML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氣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吸干活檢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鏡身。2將取下的吸引器按鈕、送水送氣按鈕和活檢入口用清水沖洗干凈并擦干。3內鏡附件如活檢鉗、細胞刷、切開刀、導絲、碎石器、網藍、造影導管、異物鉗等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鉗瓣內面和關節處,清洗并擦干。4清洗紗布一次性使用,清洗刷一用一消毒。(二)酶洗: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時間按照產品說明書。2將6、擦干后的內鏡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ML,沖洗送氣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將含酶洗液吸入活檢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3 將擦干后的附件、各類按鈕和閥門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還需在超聲清洗器內清洗5-10min。4 酶洗液每清洗1條內鏡后更換。(三)清洗: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內鏡,用水槍或者注射器徹底沖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內多酶洗液及松脫的污物,同時沖洗內鏡的外表面。2 用50ML的注射器向各管道沖氣,排出管道內的水分,以免稀釋消毒液。(四)消毒/滅菌: 軟式內鏡采用化學消毒劑進行消毒或者滅菌時,按照使用說明進行,并每天進行化學監測和每月進行生物監測。 采用2%堿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或者滅7、菌時,將清洗擦干后的內鏡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沒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滿消毒液。非全浸式內鏡的操作部,必須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酒精擦拭消毒。 需要消毒的內鏡采用萬金消毒液滅菌時,浸泡時間為:胃鏡、腸鏡、浸泡不少于10min。支氣管鏡浸泡不少于20min。結核桿菌、其他分支桿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內鏡浸泡不少于45min。 當日不再繼續使用的胃鏡、腸鏡、支氣管鏡等需要消毒的內鏡采用萬金消毒液消毒時,應當延長消毒時間至30min。 采用其它消毒劑、自動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器械時,必須遵循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滅菌原則,并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操作。在使用器械進行清洗消毒之前,必須先對內鏡8、進行去污、酶洗及清洗。(五)沖洗:1軟式內鏡消毒后,按下列步驟進行沖洗和干燥: 內鏡從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員更換手套,用注射器向各管腔注入空氣,以去除消毒液。 將內鏡置入沖洗槽,流動水下用紗布清洗內鏡的外表面,反復抽吸清水沖洗各孔道。 用紗布擦干內鏡外表面,將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凈。取下清洗時的各種專用管道和按鈕,換上診療有的各種附件,方可用于下一病人的診療。 支氣管鏡經上述操作后,用75%酒精或者潔凈壓縮空氣等方法進行干燥。 采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滅菌的內鏡,使用前必須用無菌水徹底沖洗,去除殘留消毒劑。二、內鏡附件的消毒與滅菌方法及要點:活檢鉗、細胞刷、切開刀、導絲、碎石器、網籃、造影導管、異9、物鉗等內鏡附件必須一用一滅菌。首選方法是壓力蒸汽滅菌,也可用環氧乙烷、萬金消毒液浸泡10小時滅菌,或者選用符合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滅菌原則的適用于內鏡消毒的消毒劑、消毒器械進行滅菌,具體操作方法遵照使用說明。彎盤、敷料缸等采用壓力蒸汽滅菌;口圈一次性使用,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采用高水平化學消毒劑消毒,如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消毒后,用水徹底沖凈殘留消毒液,干燥備用;注水瓶及連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無腐蝕性化學消毒劑浸泡消毒,消毒后用無菌水徹底沖凈殘留消毒液,干燥備用。注水瓶內的用水應為無菌水,每天更換。滅菌后的附件按無菌物品儲存要求進行儲存。每日診療工作結束,用710、5%酒精對消毒后的內鏡各管道進行沖洗、干燥,儲存于專用潔凈柜內。鏡體懸掛,彎角固定鈕應置于自由位。儲柜內表面應光滑、無縫隙、便于清潔,每周清潔消毒一次每日診療工作結束,必須對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沖洗槽進行清洗消毒:a 吸引瓶、吸引管經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30分鐘,刷洗干凈,干燥備用。b 清洗槽、酶洗槽、沖洗槽經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者2000mg/L的過氧乙酸擦拭。c 消毒槽在更換消毒劑時必須徹底刷洗。每日診療工作開始前,必須對當日擬使用的消毒類內鏡進行再次消毒。如采用萬金消毒液浸泡,消毒時間不少于20分鐘,沖洗、干11、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診療。硬式內鏡的清洗、消毒程序一、硬式內鏡的清洗步驟、方法及要點:1使用后立即用流動水徹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殘留物質,并擦干。2將擦干后的內鏡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時間2-3min。3徹底清洗內鏡各部件,管腔用高壓水槍徹底沖洗,可拆卸部分必須拆開清洗。4器械的軸節部、彎曲部、管腔內用軟毛刷徹底刷洗,刷洗時注意避免劃傷鏡面。二、硬式內鏡的消毒或者滅菌方法及要點:1適于壓力蒸汽滅菌的內鏡或者內鏡部件采用壓力蒸汽滅菌。注意按內鏡說明書要求選擇溫度和時間。2環氧乙烷滅菌方法適于各種內鏡及附件的滅菌。3不能采用壓力蒸汽滅菌的內鏡及附件可以使用萬金消毒液浸泡10小時達滅菌。4達到消毒要12、求的硬式內鏡,如喉鏡、陰道鏡等,可采用煮沸消毒20分鐘的方法。5用消毒液進行消毒、滅菌時,有軸節的器械充分打開軸節,帶管腔的器械腔內充分注入消毒液。三、采用其它消毒劑、消毒器械必須遵循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滅菌原則,具體操作方法按使用說明。四、采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消毒的硬式內鏡,消毒后用流動水沖洗,再用無菌紗布擦干。五、采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滅菌的硬式內鏡,滅菌后用無菌水徹底沖洗,再用無菌紗布擦干。六、滅菌后的內鏡及附件按照無菌物品儲存要求進行儲存。內鏡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1.消毒、滅菌內鏡使用的萬金消毒液滅菌濃度必須每日定時監測保持有效濃度并做好記錄,保證消毒/滅菌效果。2.消毒后的內鏡每季度13、進行生物學監測并做好監測記錄。滅菌后的內鏡每月進行生物學監測并做好監測記錄。3.消毒后的內鏡合格標準為:細菌總數20cfu/件,不能檢出致病菌;滅菌后內鏡合格標準為:無菌。4.內鏡的消毒效果監測方法: 監測采樣部位為內鏡的內腔面。用無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應中和劑的緩沖液,從待檢內鏡活檢口注入,用15ml無菌試管從活檢出口收集,及時送檢,2小時內檢測。 菌落計數:將送檢液用旋渦器充分震蕩,取0.5ml,加入2只直徑90mm無菌平皿,每個平皿分別加入已經熔化的4548營養瓊脂15ml18ml,邊傾注邊搖勻,待瓊脂凝固,于35培養48小時后計數。 結果判斷:菌落數/鏡=2個平皿菌落平均值20。 致病菌檢測:將送檢液用旋渦器充分震蕩,取0.2ml分別接種90mm血平皿、中國蘭平皿和SS平皿,均勻涂布,35培養48小時,觀察有無致病菌生長。 內鏡消毒質量管理監測工作:每月監測項目:滅菌內鏡、活檢鉗、使用中的滅菌劑、消毒液、無菌物品、空氣等病原學定性定量監測。每季監測項目:消毒內鏡、使用中的消毒劑、物體表面等病原學定性定量監測。內鏡清洗、消毒登記日 期序 號就診病人姓名使用內鏡編 號清洗時間消毒時間操作人員姓 名備 注內鏡室的消毒登記日期萬 金消 毒 液含氯消毒劑紫外線消毒儲存柜消毒其 它照射時間累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