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煤化工有限公司危險貨物安全運輸應急救援預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78211
2024-12-16
10頁
28.07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生產制度應急預案
1、危險貨物安全運輸應急救援預案根據國務院頒發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規定,為認真落實中煤龍化實業有限公司的通知精神,進一步提高全體駕駛人員對突發性事故(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事故)的反應能力,最大限度的減少、控制對周邊環境的污染及事故損失,保障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安全和交通路線附近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穩定。結合我單位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一、總 則1、本預案是應對由我單位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過程中可能突發的(如車輛事故、泄露、著火)對環境造成破壞性的事故緊急處理的行動方案。2、凡是我公司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發生在廠礦內、鎮內及交通主干線、次干線和沿線城市內部的危2、險化學品車輛事故、罐體泄露、著火等突發性事故,均適用于本預案。3、應急救援工作應遵循“以防為主、防救結合”的原則,達到“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目的。4、由于交通運輸路線較長,危險化學品種類較多,危險性差異較大。為了真正地做到及時救援減災,確立“自救為主,外援為輔”的互動救援體系,與周邊縣市(依蘭、方正、賓縣、佳木斯、哈爾濱等市縣)建立應急救援聯絡網絡,達到救援應急的目的。二、基本情況1、龍化化工公司地處依蘭縣達連河鎮東北側,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往來于達鎮佳木斯,達鎮哈市三地間。距哈市228公里; 距佳市104公里; 距依蘭23公里; 距方正64公里; 距賓縣180公里;2、物3、流分公司所有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均有“三證”,符合黑龍江省危險化學品交通運輸管理相關規定的要求。3、運輸危險化學品種類有:甲醇、液氨、氯氣、鹽酸、氫氧化鈉、二乙丙基醚。序號 品 名 UN號 危規號 處置方案 包裝物1 甲醇 CH3OH 1230 32058 131 槽 車2 液 氨 NH2 1005 23003 125 鋼 瓶 3 氫氧化鈉(溶液)1823 82001 154 槽 車4 鹽酸 HCL 1050 22022 125 槽 車5、 氯氣 CL2 1017 23002 124 鋼 瓶 6、 二異丙基醚 1159 31027 桶 裝上述物質在交通運輸的過程中,由突發性事故可能誘發運輸的危險4、化學品泄露、著火、爆炸等事故的危險。4、物流分公司現有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42輛;車上配有相應的防護器材和國家規定的警示標志,駕駛員均經過危險化學運輸管理部門的定期培訓,熟知防護知識。三、應急救援指揮部機構的組成、職責和分工。物流分公司成立應急指揮小組,負責組織實施突發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應急監控和救援工作。1、指揮機構:組 長:劉利劍副組長:郎玉民、劉小明、趙玉江成 員:王澤光 黃 豹、朱世營、陳忠義、孫立民、田耀新 王 偉、蔡守峰、王澤光、佟玉成、姜云春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交通安全部,發生重大事故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為中心,負責運輸(危險化學品的泄露、污染、著火或爆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工作。2、職5、責負責本預案的制定、修訂;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上級匯報和鄰近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附近縣、市應急救援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分析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經驗教訓,適時調整和修改應急救援預案。應急救援辦公室接到事故報警后負責對外聯系,聯系電話:消防急救:119、醫護急救:120急救、交警急救:122、交通運管部門電話:84517418、87622398安全監督部門電話:86772365化學急救電話:84675102環境保護電話:86772972保險公司:95518。國家化學事故應急咨詢6、電話:四、預防措施1、由應急指揮部組織對“危險化學品”運輸的日常檢查和維護保養;2、建立健全各種危險化學品的管理制度,行車前、行車中、收車后檢查紀錄。3、制定危險化學品槽車檢查表,及時認真檢查填寫。4、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罐體的報檢或送檢。5、經常性地組織危險化學品管理人員和運輸人員學習危險化學品應急處理知識,理化特點、中毒現象等。6、定期組織危險化學品運輸人員進行模擬事故學習訓練,熟練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和程序。7、督促危險化學品運輸人員必須熟記運輸沿途市縣的應急救援電話和報警電話。8、危險化學品運輸人員必須熟知交通規則,積累運輸經驗并熟悉行駛路線的路況。9、全面提高危險化學品運輸人員的安全意7、識,做到遇事不慌,措施得當,程序清楚,并會使用警戒標識、警示牌。五、危險化學品事故現場處置基本程序(一)、氣體類危險化學品泄露事故現場處置應急措施。防護:根據泄露氣體特性的要求合理選擇適當的防護器具,并迅速報警,通知應急指揮部。詢情:及時調查周邊單位、居民、地形、部位、擴散范圍,做到心中有數;偵檢:確定陣地滅火方式及方向;警戒:根據泄露情況設置警示牌、警戒繩、警示旗等。救生: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實施救援工作。控險:如果著火用隨車攜帶的滅火器進行滅火,并通知當地的救援消防單位。堵漏:根據現場泄露情況,制定堵漏方案。輸轉:倒罐或轉移危險的瓶罐。救護:應急救援隊伍趕到現場后,對傷者8、進行積極救護或急救。洗消:使用相應的洗消劑對現場進行處置,以防造成次生傷害。(11)警戒:如果可能造成大面積人員中毒和環境污染次傷害必須通知當地救援組織疏散居民。(二)、液體類危險化學品泄露著火事故現場處置措施:1、防護:根據泄露情況選擇使用相應的防護器材。2、通報:迅速通知廠應急指揮部及道路管理部門,如果需要外援應就近通知社會應急救援中心和消防隊。3、偵檢:觀察是否可能發生著火或爆炸。4、警戒:根據泄露情況設置警戒,合理設警示旗、警示牌等安全警示工具。5、救生:如果出現中毒情況,應立即組織現場急救。6、控險:利用隨車配帶的消防器材積極控險。防止災情擴大。7、堵漏:采用木楔、粘膠封堵等方式封堵9、漏點,如果泄漏點較大,就采取挖溝、疊壩的方式進行圍堵,控制液體漫延。8、轉運:利用工藝措施能導流的要導流不能導流的要轉移危險的瓶、罐、桶。9、救護:現場急救(專業隊伍趕到)對病治療,嚴重者送醫院治療。10、洗消:采用相應的洗消劑,防止環境污染和次生傷害。11、清理:利用水、泥土等進行處理。12、警示:嚴密監視液體流動和氣體擴散方向。如果危險性較大應向社會公示。(三)、應急裝備1、隨車配備相應的氣體防護器材;2、隨車配備相應的滅火器具;3、配備警示牌、警戒旗等警示裝備;4、隨車配備相應急救藥物等; (四)、相關化學危險品應急處置(處理措施)甲醇泄漏處置1、特別警示a、高度易燃、受熱遇明火或火花極10、易燃燒。b、有毒:吸入、食入或經皮膚吸收可致死。c、燃燒時不得使用直流水撲救。d、閃點很低,用水滅火無效。2、危險特性:燃燒、爆炸,高度易燃,受熱遇明火或火花極易燃燒。與空氣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蒸汽擴散后,遇明火源回燃。蒸汽比空氣重,沿地面擴散并易積存于低洼處。若受熱或處于火場中,可能發生爆炸。3、健康危害:蒸汽可引起頭暈或窒息;滅火的廢水可引起污染。4、公眾安全:首先拔打運輸標簽上的應急電話號碼;立即撤離泄露區200米以外;疏散無關人員并建立警戒區;在上風處停留,切勿進入低洼處。5、個體防護:佩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穿推薦的防護服,注意該類防護服可能不防熱。6、隔離:泄露考慮下風向撤離500米11、;火災、火場內有罐車或槽車,隔離800米。7、應急行動:泄漏處置:泄露區附近禁止吸煙,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使用防爆燈具,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用泡沫覆蓋抑制蒸汽重生。燃燒爆炸處置:小火:干粉、CO2滅火器或抗醇泡沫;大火:水幕、霧狀水或抗醇泡沫。;盡可能遠離火源滅火;用大量水冷卻容器,直至火災撲滅;安全伐發出聲響或儲罐變色,立即撤離,切勿在儲罐兩端停留。汽油泄漏處置方案1、特別警示:高度易燃、受熱、遇明火或火花極易燃燒;不得使用直流水進行撲救;注意閃點低,用水滅火無效。2、危險特性:燃燒、爆炸。與空氣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蒸汽擴散后,遇火源著火回燃。包裝容器受熱可能發生爆炸。健康危害:蒸12、汽可引起頭暈或窒息。3、公眾安全:疏散無關人員并建立警戒區。在上風處停留,切勿進入低洼處。4、應急行動。泄露處置: 清除所有火源(泄露區附近禁止吸煙,消除所有明火、火花)。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5、著火爆炸處置a、小火:干粉、CO2,常規泡沫滅火。b、大火:水幕、霧狀水或常規泡沫。c、不得使用直流水撲救。d、盡可能用大量水冷卻容器,直至火災撲滅。e、安全伐(呼吸伐)發出聲響或儲罐變色,立即撤離,讓其自行燃燒。液氨處置方案: 1、特別警示:有毒;吸入可致死。 2、危險特性:a、燃燒、爆炸;b、可燃燒,但難以引燃;c、蒸汽比空氣重,可沿地面擴散;d、可與水劇烈反應;e、包裝容器受熱可發生爆炸;f13、破裂的容器壁有飛射的危險。 健 康:a、蒸汽具有強剌激性和腐蝕性;b、接觸空氣和液化氣體可引起灼傷,嚴重損害和凍傷;c、滅火的廢水可引起污染。3、公眾安全:疏散無關人員,(至少200米遠)建立警戒區;在上風處停留,切勿進入低洼處。 六:信息報送程序與制度一般和較大污染事故納入依蘭縣環境保護局管理,重大和特大環境污染事故,除依蘭縣環境保護局管理外,上報哈爾濱市環境保護局。七、應急結束經現場監察組確認,環境污染事故已消除或污染源已得到有效控制,環境監測組連續跟蹤監測,主要污染物質指標已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的前提下,現場組織機構可發布應急結束通告。八:相關保障(一)通訊與信息保障環境保護處環保科為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應急日常管理辦公室,電話:3182依蘭環境保護局電話:57228649(二)宣傳培訓與演習1、宣傳教育:認真開展全員環境素質教育,充分利用板報廣播、電視等手段,重點加強對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應急響應、救援、防護知識與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教育,使廣大職工掌握相關知識。2、培訓:結合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理,組織日常演習,開展專業培訓。 中煤龍化哈爾濱煤化工有限公司運輸部2013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