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醫院污染事故和污染糾紛應急處理制度及應急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78537
2024-12-16
14頁
69.50KB
1、污染事故和污染糾紛應急處理制度及預案*人民醫院二一三年一月一、單位概況*人民醫院坐落在*市*路*號,背靠*,面向*,醫院占地面積*畝,是*市唯一的國家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紅十字醫院、愛嬰醫院。全院在崗職工600名,開放床位300張,臨床一級科室15個,醫技科室8個,行政職能科室13個。*市發展和和改革局2007年8月18日以*發改【2007】185號批復同意*市人民醫院開展改建門診綜合大樓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衛生局2010年4月29日以*衛函【2010】60號批復同意*市人民醫院計劃增設300張床位。因此,*市人民醫院門診樓進行改擴建,建筑面積為26352,并調整醫院各功能區布局,滿足衛生服務2、要求和醫院發展需要。醫院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可能性以醫療廢棄物存在的危險。醫療廢棄物是醫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含有大量細菌、病毒及化學制劑的廢物。主要包括一次性使用的醫療用品、醫療敷料類、檢查器材及檢查殘余物、病理檢查標本、手術切除物、生物培養物、傳染病人的生活垃圾、病人專用衣物和床上用品、污水、藥物殘液和放射物等。聯合國環境規劃已將醫療廢棄物列入第一類危險廢物。為了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保障人民的健康,2003年國務院頒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衛生部發布的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禁止未經處理的醫療廢物直接由環衛部門處理和未經處理的污水、病人排泄物直接排放。醫3、院使用可燃無害軟容器將醫療廢棄物分類收集、密封包裝,臨時貯存在密封防泄漏的專用容器或者貯存室內待收運。醫療廢棄物的貯存地點和設施符合環保、環衛和衛生防疫等標準。一次性使用的無菌醫療用品使用后,進行消毒、毀形,并進行無害化處理,嚴禁重復使用和回流市場。含放射性的醫療廢棄物,由管理放射性物質的專業機構處置或者交原供貨單位回收,不得混入其他醫療廢棄物處理。對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污水、污物、糞便,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對各種感染性廢物,依照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的規定進行處理。醫院的醫療廢棄物由具備資質的處置單位收集處理并簽訂合同。處置單位的收運車輛使用全密封式專用4、車,直接到我院的醫療廢棄物貯存地點收集,做到日產日清。醫療廢棄物的收集容器、運輸工具每次使用后進行消毒處理。禁止將醫療廢棄物提供或者委托給無經營許可證的單位收集、貯存、處置。醫療廢棄物的容器和包裝物以及收集、貯存、運輸、處置醫療廢棄物的設施、場所,設置識別醫療廢棄物的明顯標志。收集、貯存、處置醫療廢棄物的場所、設施、設備和容器、包裝物及其他物品轉作他用時,必須經過消除污染的處理,并經環保監測部門監測,達到無害化標準;未達標準的不得轉作他用。二、 總則(一)編制目的為有效應對突發性環境事件,提高應急反應和救援水平,將突發性環境事件對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5、生命財產安全及生態環境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二)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 (6)全國環境監測管理條例。 (7)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8)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辦法。(10)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11)*市環保部門相關環保管理制度(三)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醫院區域內發生的突發性污染事故和污染糾紛及醫療廢棄物造成的事件。三、 組織機構及職責(一)成立污染事故和污染糾紛協調管6、理領導小組:組 長:* 書記、院長副組長:* 副院長成 員:* 院感科科長 * 后勤科科長 * 設備科科長職責:1、醫院成立污染事故和污染糾紛協調管理領導小組,由院長、主管業務、環保的副院長及院辦、總務科、供應室等部門領導組成,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院辦),日常工作由院辦兼管。發生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院長任總指揮,主管環保的副院長任副總指揮,負責全院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指揮部設在院辦。 2、指揮領導小組: 負責本單位“預案”的制定、修訂; 組建應急救援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 檢查督促做好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3、指揮部: 發生突7、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時,由指揮部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 向上級匯報和向友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經驗教訓。4、指揮部人員分工:總指揮:組織指揮全院的應急救援工作。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救援隊伍的分工:醫院各職能部門和全體職工都負有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的責任, 防毒防化救援隊伍是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務主要是擔負事故的救援及處置。5、其任務分工如下: 通信聯絡隊:由院辦公室負責。 治安隊:由保衛科負責。 防化連應急分隊:由總務科應急分隊成員組成。 搶險搶修隊:由總務科負責。 8、醫療救護隊:由醫務科負責。 運輸隊:由總務科負責。四、 預警 (一)預警級別1、預警級別 按照突發性環境事件可能出現的危害、范圍、發展趨勢預測分析以及環境事件認定標準,將預警級別分為兩級:一般和重大。 (1)一般污染事故 1)由于污染與破壞行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在十萬元以下; 2)人員發生中毒癥狀; (2)重大污染事故 1)由于環境污染與破壞行為造成經濟損失10萬元以上; 2)人員發生明顯中毒癥狀、輻射傷害或可能導致傷殘后果; 3)人群發生中毒癥狀; 4)因環境污染使社會安定受到影響; 5)對環境造成較大危害。(二)預警措施 指揮領導小組在得到可能發生污染事故信息后,立即向有關領導發出預警信息,9、并通知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做好應急響應準備。同時向衛生局、環保局、公安局、消防隊、安監局等相關部門報告。 指揮部在接到預警出警命令后,應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收集相關信息,報告指揮領導小組,以初步判斷應急響應的級別,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五、 信息報送與處理(一)、突發環境事件報告時限和程序 醫院發生環境事件后,應在1小時內向*市人民政府報告,同時向相關部門報告,并立即組織進行現場調查。 (二)、突發環境事件報告方式與內容 突發環境事件的報告分為初級、續報和處理結果報告三類。初報從發現事件后起1小時內上報;續報在查請有關基本情況后立即上報;處理結果報告在事件處理完畢后立即上報。 六、應急處置與安全防護10、(一)當發生污染事故時,應采取以下應急救援措施: 1.最早發現者應立即向總務科、院辦報警說明發生地點及報告人姓名,并采取一切辦法切斷事故源。2.發生事故的部門,應迅速查明污染事故發生源點、污染部位和原因,凡能經切斷物料等處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則以自救為主。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應向指揮部報告并提出搶修的具體措施。 3.院辦接到報警后,應立即向環保局報告,并根據污染情況向可能波及的區域所在的友鄰單位、廠內有關部門、分廠發出報警,通知人員迅速撤離至半徑150米的隔離區外(順風200米),下達按應急救援預案處置的指令, 通知指揮部成員及特勤大隊和各救援隊伍迅速趕往事故現場。并安排專人到大門或路口11、接警。4.指揮部成員按專業對口迅速向主管上級及公安、安全生產、衛生監督、等部門報告事故情況。5. 特勤大隊到達事故現場后,消防人員配戴好空氣面具,首先查明現場有無中毒人員,以最快速度將中毒者脫離現場,嚴重者盡快送醫院搶救。6.指揮部成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根據事故狀態及危害程度做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并命令各應急救援隊配合消防隊立即開展救援。如事故擴大時,應請求專業防化隊伍支援。7.總務科到現場后應立即配合環境監測人員進行現場監測工作,查明污染濃度和擴散情況,根據當時情況,判斷擴散的方向和速度,并對污染擴散區域進行監測,確定結果,監測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報告,必要時根據指揮部決定通知擴散區域內的群眾撤離或12、指導采取簡易有效的保護措施。8.治安隊到達現場后,擔負治安和交通指揮,組織糾察,在事故現場周圍設崗,劃分禁區并加強警戒和巡邏檢查。如當污染擴散危及到院外人員安全時,應迅速組織有關人員協助友鄰單位、區外過往行人在指揮部指揮協調下,向安全地帶疏散。 9.醫療救護隊到達現場后,與消防隊配合,立即救護傷員和中毒人員,對中毒人員應根據中毒癥狀及時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對傷員進行清洗包扎或輸氧急救,重傷員及時進行搶救。10.搶險搶修隊到達現場后,根據指揮部下達的搶修指令,迅速進行搶修設備,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擴大。(二)當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1 確定流失13、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2組織有關人員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處理;3 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它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4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5 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6 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進行工作。處理工作結束后,應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發生。(三)當發生廢水事故時,14、應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1. 發現停水后,負責人必須在第一時間弄清事故發生的原因以及修復時間的長短,及時用通告和廣播通知各科室,采取臨時送水等措施。若斷水時間超過2天以上,要爭取消防部門的援助,用消防車拉水供應用水。2. 發現水體投毒或水污染現象,導致三人以上出現嘔吐、頭昏、腹瀉、昏倒或死亡的,應立即采用應急預案。3. 首先停止事發科室供水,通報有關部門到場,并配合保護好現場,通過了解中毒者的情況來開展各項調查,分析原因,移交相關部門處理。4. 在處理事故的同時,做好應急用水保障工作,若需斷水兩天以上的,要爭取消防部門的援助,用消防車拉水供應。5. 對事發水池、管網等進行反復沖洗,15、等到取水送檢合格后,方能供水。6. 傳染病高發季度或傳染病暴發時期,應加強檢查工作,確保飲水用水衛生的安全。7. 如遇洪水、山洪暴發,污染了水池、管網等,必須立即停水,進行清理污泥、污沙,并反復沖洗游泳池、管網。同時,購買大量純凈水、礦泉水供應各科室,等管網恢復使用后,取水樣送檢合格后,方能供水。七、事故后的處理當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二個專門工作小組: 在主管環保副院長指揮下,組成由院辦、總務科、安全、保衛和發生事故單位參加的事故調查小組,調查事故發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在主管生產副院長指揮下,組成由生產、設備、動力、供應和發生事故單位參加的搶修小組,研究制定搶修方案并立即組織搶修,盡早16、恢復使用。節假日夜間發生事故,由醫院總值班按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指揮事故處置和落實搶修任務。八、信號規定醫院救援信號主要使用電話報警聯絡報警電話:(院辦) 節假日值班辦公室:火警:119急救中心:120總務科:市環保局: (24小時)保衛辦公室:危險區邊界警戒線,為黃黑帶,警戒哨佩帶臂章,救護車鳴燈。九、有關規定和要求 為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準確、有條不紊地處理事故,盡可能減小事故造成的損失,平時必須做好應急救援的準備工作,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制度。具體措施有:1.落實應急救援組織,救援指揮部成員和救援人員應按照專業分工,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和開展救援的原則,建立組織,落實人員,每年17、初要根據人員變化進行組織調整,確保救援組織的落實。2.按照任務分工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必要的指揮通訊、報警、消防、搶修、保護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并做好記錄,使其處于良好狀態,各重點目標設救援器材柜,專人保管以備急用。3.定期組織救援訓練和學習,各隊按專業分工每年訓練兩次,提高指揮水平和救援能力。4.對全院職工進行經常性的化救常識教育。5.建立完善各項制度:值班制度,保障值班有人,人在其崗。配備器材:濾罐式防毒面具2套、可呼吸式防毒衣2件、兩小時氧氣呼吸器2套。 1號目標發生事故時后,值班人員應立即全副著裝趕到事發地,按調度指揮實施搶救等項工作。2號目18、標發生事故時后,值班人員應立即全副著裝趕到事發地,按調度指揮實施搶救等項工作。 檢查制度,每月結合安全生產工作檢查,定期檢查應急救援工作落實情況及器具保管情況。 例會制度,每季度第一個月的第一周召開領導小組成員和救援隊負責人會議,研究應急救援工作。總結評比工作,與安全生產工作同檢查、同講評、同表彰獎勵。*市人民醫院環保局應急監測領導小組下達應急監測指令后勤保障組做好后勤工作送樣實驗室分析做好分析準備上報局應急監測領導小組 上級應急部門現場監測組調整監測方案監測小組長審核并批準實施應急監測方案現場監測組做好出發準備跟蹤監測總結應急監測終止監測報告實驗室分析數據匯總現場監測應急監測小組組長啟動應急監測程序迅速到達事故現場應急監測工作流程圖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18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14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