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縣爐亭坳鄉衛生院殘疾人康復室工作管理制度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80205
2024-12-16
13頁
54KB
1、殘疾人康復工作資料中方縣爐亭坳鄉衛生院20xx年4月1日目 錄1、 爐亭坳鄉衛生院殘疾人康復工作小組人員2、 20xx年爐亭坳衛生院殘疾人康復工作計劃3、 康復室工作制度4、 康復室康復訓練器材一覽表5、 康復知識普及宣教材料備案6、 康復工作記錄7、 縣殘聯、衛生局相關文件、培訓材料爐亭坳鄉衛生院殘疾人康復小組成員組 長副組長村康復協調員馬家溪村 爐亭坳村 塔燈田村 柑子園村 橋亭村 工作小組賀清華人組長,楊勇剛任副組長,向長貴、潘萬糧、雷富淋、潘仁常、黃生春為成員。工作小組下設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楊勇剛同志任辦公室主任,全面負責院殘疾人康復的日常工作及各村康復員的協調。爐亭坳鄉衛生院殘疾2、人康復工作計劃為適應中方縣創建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縣,推進“康復進社區、服務到家庭”的工作機制,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切實做好殘疾人的康復工作,最大限度地使每一個殘疾人都得到康復與服務,結合轄區的實際情況,特制定社區康復工作計劃。一、指導思想社區康復是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動員社區力量,使殘疾人在家庭和社區得到康復訓練和服務的一種康復形式。使廣大殘疾人得到就近就地的康復訓練與服務,提高其參與社會生活能力,逐步建立“康復進社區、服務到家庭”的工作機制。二、工作目標1、利用現有條件進行康復訓練與服務并開展康復知識普及。2、實施貧困精神病免費就診活動。3、組織開展貧困殘疾兒童調查及救助3、工作。4、轉介服務。架設橋梁把社區的疑難雜癥患者轉介到上級醫療機構或專門康復機構。三、工作方式社區康復主要依靠院康復室、村衛生室康復服務站為主,根據需要可以設立家庭康復站組織開展康復工作。四、實施工作1、視力殘疾人康復工作:(1)20xx年配合上級醫院白內障復明計劃,對貧困白內障患者轉介到上級醫院進行免費手術,對低收入白內障實施救助;(2)幫助對低視力患者配戴助視器,對貧困低視力患者實施救助;(3)開展盲人定向行走訓練,年度組織盲人及志愿者進行定向行走訓練,有計劃有步驟地按要求幫助學習和掌握技能,并進行階段性的測試。2、肢體殘疾人康復:依托村衛生室康復站、院康復設施,在鄉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康復4、訓練,積極推進家庭康復站建設。3、精神病康復:根據縣殘聯要求,聯合縣衛生局有關文件,使全區貧困精神病都能得到救助。積極做好社區內的精神病人的監護及治療后的回訪工作。五、人員培訓制定各村康復協調員培訓計劃,組織各康復技術指導中心的專家進行授課,按照縣有關文件精神及全國殘聯系統康復人才培養規劃(20052015)實施細則關于對社區康復協調員培訓課時的要求進行培訓。同時將康復工作作為年終社區衛生服務考核內容納入年終考核。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在推進各和諧農村建設過程中,完善衛生院、村衛生室康復服務站的建設,滿足鄉村殘疾人的康復需求。 爐亭坳鄉衛生院殘疾人康復室工作制度(一) 實行康復室主任負責制,為殘疾5、人提供康復訓練服務;(二) 按照指定的殘疾人康復服務工作計劃開展工作,并做好工作記錄;(三) 在街道殘聯的指導下,對轄區內的殘疾人進行康復需求調查,做 到底數清、情況明,并認真填寫康復需求登記表。(四) 定期走訪殘疾人家庭,為有需求的殘疾人提供康復醫療、訓練指導、心理支持、知識普及、用品用具、咨詢轉介等康復服務;(五) 按時認真填寫康復需求登記表,結合婦幼保健、計劃生育,做好殘疾兒童的早發現、早期預防等工作,配合街道殘聯采取多形式、多渠道開展參加人康復知識的普及和推廣工作,定期舉辦殘疾人及親友康復知識講座、培訓、提高其參與意識??祻褪铱祻陀柧毱鞑囊挥[表編號器材名稱備注12345678910116、121314151617181920xx年4-6月爐亭坳衛生院康復宣教材料宣教主題肢體殘疾康復宣教形式現場咨詢、健康講座、發放宣教資料、黑板報等形式主講人醫師楊勇剛主要內容肢體殘疾康復 小兒腦癱常用的康復訓練方法 小兒腦癱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嬰兒期,控制運動的部分腦組織受到損害,導致肌肉控制失調引起的身體運動困難和體位困難。小兒腦癱一經醫療機構診斷確定以后,就應及早開展康復訓練。 首先是正確的抱姿,即將小兒雙腿騎跨在康復人員的腰間。為了加強小兒頭的控制,可使其俯臥位雙手支撐抬頭、抬胸或仰臥時雙上肢伸展,將其緩慢自仰臥拉至坐位。當小兒坐在床面上時,應誘發其向前方、側方伸手取物,逐漸出現各方向的7、保護性反應,以增強坐位的穩定性。 對不會翻身的小兒,在其仰臥時,將翻動側的下肢屈曲,并輔助屈曲腿帶動身體旋轉或握住翻動側上肢使其伸展,內收,帶動軀干翻身。學會爬行是行走的先決條件之一。小兒需雙上肢伸展支撐,下肢以膝關節支撐使軀干與大腿成90。姿勢保持穩定后,可在小兒面前放置帶有聲響、顏色鮮艷的玩具,誘發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時可向前推動小兒足底,輔助其前行。 對站立時足跟不能著地的小兒,訓練者可在其仰臥時,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壓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與小腿之間角度盡量小于90。還可以穿戴足踝矯形器,以利于矯正尖足、穩定踝關節,更好地進行站立、行走訓練。 有的小兒雙手握拳,不會抓物,8、訓練者要堅持做被動手指伸展活動,將其大拇指外展伸開,其它手指就容易伸開了。 在運動訓練的同時,也要加強語言訓練。以顏色鮮艷的玩具吸引小兒的注意力,力爭其模仿訓練者的發聲、發音。創造良好的言語環境,及時糾正異常的發音。 對于四肢肌肉張力明顯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運動妨礙了患兒的活動時,可考慮使用解痙或控制徐動的藥物,如:安定、力奧來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醫按摩可減低痙攣肌肉的張力,擴大四肢關節活動范圍;針灸可采取頭針在運動、語言區,以改善該區功能。 偏癱常用的康復訓練方法 偏癱的治療除了必要的藥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復訓練方法包括: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語言治療、心理治療、文體治療、傳統的物理療法、祖國9、傳統醫學等。 運動療法:是通過主動運動、被動運動來改善運動障礙的治療方法的總稱。主要內容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增強肌力訓練、姿勢矯正訓練和神經生理學療法等。腦血管病患者約有80%遺留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主要是偏癱痙攣模式,也就是我們??吹降纳现?、下肢伸直的痙攣模式。在腦血管病臥床期,主要進行體位轉換、被動運動、保持良肢位、起坐訓練以減少壓瘡、關節攣縮等并發癥,為日后康復訓練打好基礎;在離床期應進行坐位訓練、平衡訓練、起立訓練等促使患者肢體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則主要以步行訓練改善步態為主。為了增進運動功能進行的運動訓練,常采用多種治療技術的綜合方法及運動再學習療法,以達到恢復肢體運動的目的。10、 作業療法:是運用有目的的、經過選擇的作業活動為治療手段來改善和補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閑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是有利于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機能障礙的評價與訓練、認知和知覺訓練、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價訓練、自助具的選擇制作、環境改造的設計和指導、開具輪椅處方等等。它和運動療法的理論原則是相同的,所不同之處在于它將肢體需要的運動設計成一項作業活動,比如說利用陶藝制作來訓練手指的精細動作,這不僅提高了患者的興趣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語言治療:約有22%-32%偏癱者伴有語言-言語障礙,因此,語言訓練必不可少。語言訓練人員應先根據患者的11、語言情況和病變部位診斷出障礙類型,然后運用不同的方法,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多途徑的刺激引發并強化患者的正確語言反應。 心理治療:身體的殘疾和功能的障礙常引發患者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并且疾病本身也會造成記憶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認知障礙。有效的心理治療能增強患者的學習能力和主動參與精神,主要方法為支持性心理治療、理性情緒療法和行為療法等。 文體療法:是采用體育運動項目及娛樂項目對患者進行訓練,使患者的身體機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的一種方法。這對于提高身體運動素質,增強體質和創造良好的心理狀態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輪椅技巧、偏癱體操和各種球類是主要內容。 傳統的物理療12、法:對偏癱的康復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運動療法是通過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體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確的運動。 祖國傳統醫學早已用于治療偏癱,特別是利用針灸配合肢體運動具有獨到之處。 截癱常用的康復訓練方法- 物理療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綜合應用水療、電療、光療等手段,改善全身各個關節的活動范圍,提高殘存肌力,增強肌肉耐力,恢復協調和平衡能力,使截癱病人學會翻身、起坐和床與輪椅之間及輪椅和廁所之間的轉移動作。 作業治療:根據患者的功能障礙特點,從日常生活活動、生產勞動或閑暇活動中有針對性地選取一些作業活動,對患者進行訓練,提高患者身體的綜合協調能力和精細動作能力,使患者掌握進食、穿衣、入廁等日常13、生活動作,并學會一些基本的職業技能,在出院后能適應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勞動的需要。 康復工程: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矯形器,借助雙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復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圍內步行。 文體治療:選擇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娛體育活動進行功能恢復,如輪椅籃球、臺球、網球、乒乓球、射箭、擊劍、輪椅競速、游泳等,一方面恢復其功能,另一方面使患者得到娛樂。文體活動的好處在于可提高運動功能和改善體質,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除此之外,參加文體活動可以分散對自身殘疾的注意,許多文體活動可以和健全人一起進行,對他們積極參與和重返社會十分有利。 中醫治療:利用祖國傳統醫學,進行針灸、按摩、電針、中14、藥離子導入等治療,有助于截癱病人殘余肌力的恢復和大小便的功能改善。另外,采用中藥內服、外用,對治療截癱并發癥也有一定效果。 截癱者康復的主要環節- 一般截肢手術完成后約在14天左右拆線,拆線后即需進行殘肢彈力繃帶包扎。為防止殘肢水腫及促進殘肢成熟,要進行殘肢的拍打,使殘肢皮膚增厚,提高殘肢耐受力,為安裝假肢做好準備。同時應根據截肢的不同部位進行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大腿截肢患者主要進行髖部的肌力訓練及預防畸形發生,具體方法是:患者俯臥位后伸大腿訓練臀部肌力,臥位向上抬腿,訓練大腿外側肌力。注意保持髖關節的正常位置,不要長期坐位,防止出現髖關節屈曲畸形。小腿截肢患者主要訓練膝部肌肉力量,進行患肢的伸15、膝及屈膝肌力訓練。注意保持膝關節的伸直位和防止膝關節的屈曲畸形。上肢截肢后的患者,首先應進行利手交換訓練,配合健側上肢完成日常生活活動。并活動肩肘關節等關節,進行殘存肌肉的肌力訓練。安裝假肢后,要先學會熟練的穿脫假肢,然后再進行使用假肢的訓練。下肢假肢訓練從站立平衡開始,到扶拐或步行器行走,到獨立行走及適應各種不同路面的行走訓練及保護性訓練。上肢假肢訓練主要有開閉手、屈肘、鎖肘、開肘鎖、物體的拿放移動、日常生活的穿脫衣服、開門、寫字、打電話等。20xx年7-9月爐亭坳衛生院康復宣教材料宣教主題精神殘疾防治康復 宣教形式現場咨詢、健康講座、發放宣教資料、黑板報等形式主講人醫師楊勇剛主要內容精神殘16、疾防治康復 什么是精神疾病、精神病、精神殘疾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種生物、社會等有害因素的不利影響下,大腦出現紊亂,表現為精神活動失常,是腦功能失常的總稱。分為精神病、神經官能癥、人格障礙、精神發育遲滯四類。精神病是以精神活動障礙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疾病,是由于社會、心理、生物三方面的因素影響,導致大腦功能紊亂。臨床上表現為知覺、思維、情感、智能和行為等方面的失常,癥狀主要表現為出現錯覺、幻覺、焦慮、淡漠、妄想、自知力障礙,常見的有精神分裂癥。精神殘疾是指精神病人病情持續一年以上未痊愈,從而影響其社交能力和在家庭、社會應盡職能上出現不同程度的紊亂和障礙。 精神病人治療、康復形式有哪些 精神病人的治療形17、式主要有:住院治療、設立家庭病床、定期門診、家庭治療。住院治療主要針對重度急性期的精神病患者,使患者在醫院內接受藥物治療、電療、心理治療、行為治療等,有效控制病情,為出院后的社區康復創造條件;家庭病床主要針對病情較重,但無條件住院的精神病人提供的一種治療方式,由醫療機構精神衛生專業人員承擔治療任務,制訂治療和康復計劃,定期出診,填寫規范病歷;對出院后仍需重點監護的病人應當定期到??崎T診進行治療,以保證療效的穩定,有條件的地區,也可在社區建立康復站,由專業人員定期在康復站為精神病人服務;家庭治療主要針對病情比較穩定的精神病患者,承擔這部分病人治療任務的人員主要是街道(鄉鎮)、居(村)委會的專(兼18、)職精防康復醫生,通過定期隨訪及監護小組督促病人按時服藥來完成。 精神病人的康復形式主要有:醫院內康復訓練服務、醫院外康復訓練服務。其中醫院外康復訓練服務又分為家庭康復、工療站以及其他職業康復。家庭康復是目前社區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的一種主要形式,監護小組是家庭康復的主要承擔者,它由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員、居(村)委會干部、基層精防康復醫生和其他志愿者組成,對病人督促服藥的同時,進行心理疏導以及家庭生活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的訓練,組織一些活動,幫助其參與社會生活;工療站是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中一種重要的康復形式,它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多以街道(鄉鎮)為單位而建立的,采取多種形式,為精神病康復者提供康復、19、管理、就業服務的福利性事業,主要有依附型、獨立型、托管型三種類型,接收、安排精神病康復者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開展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訓練和文體娛樂活動,同時進行醫療監護和心理康復;其他職業康復形式包括回原單位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福利工廠就業以及在社會公開就業。對康復后的精神病患者,應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提供職業介紹、就業指導,使他們掌握一技之長,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和工作態度,同時對他們進行心理、職業技能的輔導,幫助他們適應新的工作環境,促進康復。對農村精神康復者進行勞動技能訓練,幫助他們提高勞動生產能力,改善生活狀況。 精神病人檢出率、監護率、顯好率、社會參與率、肇事率是指什么 精神20、病人檢出率、監護率、顯好率、社會參與率、肇事率是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的五個重要指標。這五個指標是來自于全國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統一表卡。全國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統一表卡是推行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的重要措施,規范了自摸底調查到檢查評估的每一個環節的操作,確保了精神病人數和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它共有九張表卡。檢出率是指經過摸底調查,已經建檔立卡的精神病人數占該地區覆蓋總人口數的比例。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要求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的市(縣)精神病患者的檢出率不得低于覆蓋人口總數的。監護率是指通過監護小組、家庭病床、工療站、社會就業及精神衛生機構,接受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治療與康21、復的精神病人數占摸底調查精神病人數的比例。已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的市(縣),精神病患者監護率要達到95%以上,新開展的市(縣)要達到90%以上。顯好率是指通過采取有效治療康復措施,病情穩定,癥狀緩解的精神病人數占所監護精神病人數的比例。已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的市(縣)顯好率要達到65%以上,新開展的市(縣)要達到60%以上。社會參與率是指生活能自理,參加家務勞動、社會生產和社會活動的精神病人數占所監護精神病人數的比例。已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的市(縣)社會參與率要達到55%以上,新開展的市(縣)要達到50%。 肇事率是指精神病人肇事程度達到違反社會治安管理條例以上的總次數占精神病人總數的比例。已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的市(縣)肇事率要下降到0.2以下,新開展的市(縣)要下降到0.5以下爐亭坳衛生院康復工作記錄工作月份記錄人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