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芳華鎮小學校本培訓考核管理制度和獎懲辦法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80295
2024-12-16
11頁
35.54KB
1、校本培訓制度校本培訓考核制度與獎懲辦法芳華鎮小學 二O八年九月芳華鎮小學校本培訓制度為了提高校本培訓的實效性,現制定學校校本培訓制度。一、校本培訓的意義:校本培訓是學校提高教師素養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 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學校將根拯學校的實際和發展的需耍進 行校本培訓,能夠更好地實現教育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將教師教育活動 與教育教學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二、校本培訓的目標轉變觀念,優化結構,提高素質,增強服務,努力建設一支德才兼備、 素質優良、精干穩定、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是我校師資隊伍建設的 目標。我校開展的校本培訓面向全體教師,以“問題”為中心,由教師共 同學習并解2、決問題,進行理論與實踐性的培訓與研究,從而不斷提高解決 教學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校本培訓的方式:學校釆用“自主培訓與請進來、走出去”的措施,有目的地組織相 關教師參加各級教研、培訓活動。(一)、自主培訓1、課題帶動培訓 將開展的教研課題作為培訓基點,使教師在課題 的選擇、設計、實驗和結題的一系列活動過程中,主動參與課題研究并接 受相應的校本培訓和指導,從而不斷提高在教育教學中開展科研活動的興 趣和能力。同時,將結題后的科研成果作為校本培訓的重耍素材,對教師 進行“過程分析、方法介紹,理論闡述,實際操作、成果推介、疑難解析” 等等的培訓,讓每一個教師都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參加課題研究 3、者對其研究成果在實踐中的應用,進行校本的展示。以此吸引更多的教師 加入課題研究的隊伍,形成濃厚的科研氣氛。在課題實驗中,人人參與, 全體合作,充分顯示了校本培訓的全員性和主體性。2. 進行校本講座培訓 學校將對外出參加教研培訓的教師,就學習 的內容,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進行講座,給全體教師進行培訓。3加強集體備課各個年級各個學科成立備課組,認真制定備課組工 作計劃,每周定期開展活動,對每周將要講授的教材共同分析研究、確定 目標、選擇方案和完善教學設計,并且統一使用集體備課的成果。發揮教 師團結協作精神和集中集體智慧,使教師不僅知道“怎樣鉆研教材、怎么 施教和為什么耍這么教”。4師徒互結對子在學4、校內部將優秀教師、老教師與青年教師、新教 師結成師徒對子,徒弟在師傅的指導中不斷謀求新的提高和成長。與此同 時,師傅本身在帶徒弟的過程中獲得自身發展,將自己的傳幫帶經驗和思 路整理成文,形成校本培訓資料。5、觀摩聽課交流 教研組有計劃分層次的開展制度化的觀摩聽課活 動,并落實觀摩后的評課和討論環節。開展形式多樣的非組織化觀摩課活 動,為大家提供交流意見和看法的契機,達到資源共享,提高教育理論修 養和自身實際教學水平。另外,學校定期不定期召開經驗交流會和研討會, 進行案例學習和研究。6、個人自主培訓校本培訓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素質教育思 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適應課改的發展和需耍,努力使部分5、教師成為教 學骨干、學科帶頭人和研究型教師。學校明確規定學習任務,由教師個體 實施,每個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自身實際確立自我成才目標,自 我定位,自我提高。并把激發教師內在學習積極性作為根本,同時積極創 造教師自學的有利條件和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并輔以制度、檢查和考核。(二)、走出去培訓:7、校際交流活動 學校之間的交流活動與互通有無,可以有效的達到 師資、設備、信息等各方面資源的共享,并相得益彰。通過與兄弟學校結 成對子以來,通過輪流舉辦公開教學周、教師論壇、聯合教研會和聯考等 活動,促進了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并發現差異,借鑒吸收別人的先進 經驗。8、積極參加市、縣組織的各種培訓活動6、,開展特色培訓。女口:開展教 師進課堂活動,組織教師學習相關信息技術、心理學、教育學、課題研究 等方面的知識。(三)、請進來培訓:9、學校每學期確定幾個重點專題后,組織集中培訓,請進修學校和教 研室的老師來校講課、聽課和評課,請有關專家作專題講座,傳授教育教 學理論,介紹外地的教學新信息、新經驗和素質教育的新動向、新觀念, 對教師的教學和科研進行指導。把教師被動接受的局面轉變為主動吸取養 份的過程,使理論和實踐二者有機的融合。四、校本培訓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0、校本培訓要有針對性、力求實效性 以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求為 出發點,多種途徑,多種形式,多種模式地進行,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師教 育中的現實7、問題和未來問題。緊密結合教師的教學實際,以“問題”為中 心,以落實為保證,著眼于課程、教材、教法、管理、交流中的“問題解 決”。11、校本培訓耍尋求多樣性、遵循系統性 一是師資多層次,請校外的 專家、名師來做學術講座,校長和部份骨干教師可以做輔導報告,一般教 師可以現身說法講心得體會。二是教材多渠道,公開出版的著作、本地專 家的著述、本校教師的論文都可以作為培訓的材料;三是活動載體靈活多 樣。以學校整體發展和教師專業發展為本,注意培訓的層次及系統性,以 達到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12、校本培訓要加強整合性、重視保障性 注重校際合作與交流,借 助現代信息技術,尋求兼收并蓄,擇優利用。實行校內教8、訓、研的有機 整合,形成教學研究的良好氛圍。以新理念指導教學工作,針對在教學中 遇到的問題,不斷學習,認真反思,逐步形成明確的解決辦法,從而提升 自已的專業水平和業務素質。13、校本培訓中要有制度作保障,認認真真抓落實,對教師的“學、 記、聽、思、研”要做出具體的規定,并納入檢查、考核。同時在經費上給以一定保證,給了適當補助和獎勵。芳華鎮小學201& 09. 10芳華鎮小學20182019學年度校本研修制度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積極推進校本研修活動,增強教師為教育服務的責任意識,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為新課程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使我校校本研訓科學、健康、9、持 續、全面開展,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研修機制,根據我校具體情況, 特制定本制度。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以新課程為導向,改進和 加強教研工作,立足學校,建立以解決學校在課程實施中所面臨的實際問 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學生健康、主動地發展和教師專業 化成長為宗旨的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推動 課程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二、基本目標1、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使學校教研常規化、制度化。2、通過集體研修,提高業務學習效率。3、教師學習研究形成習慣,掌握必耍的研究方法。4、教師知識水平和教學技能逐步提高。三、校本研訓的主要形式以“自我反思,10、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案 例分析、校本論壇、教學反思、經驗交流、問題解決、教學咨詢、教學指 導、教師對話、教師論壇為基本形式,通過教學觀摩、教學開放、教師優 質課、研討課等活動,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設平臺,以“問題一一研討 -一實踐一-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研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 進教師的專業發展。1、自我反思一一教師的自我對話。教師結合課改發展需要,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思考、分析,根據自 己實際情況制定專業發展計劃、個人教研學習計劃,并按計劃自覺學習,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對策。2、同伴互助一一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教師以學校一系列教研活動為載體11、,以教師或教學問題為研究內容, 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在校本教研活動中鼓勵不同思想,發揮個人 的優勢,對問題各抒己見,大膽評析,為解決問題提供新思想、新思維、 新方法。3、專家引領一一教師與專家的對話。一方面聘請校外教學研究專業人員為本校進行專業指導,直接解決教 師們思想和教學中的問題;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從專業刊物或教育網上學習, 引進先進教育思想,借此方式將教改的新理念和教育新思想引進學校,促 進教師素質提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四、校本研修的保障措施1、成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和業務指導組:領導小組:趙志林同志任組長,李金強 姜愛玲為副組長。領導小組負責校本研修制度的制定及管理。業務指導組:12、李金強為組長,姜愛玲同志為副組長,張劍飛、汪洪江、 周樹建、金志娥為成員。業務指導組負責校本研修的組織與實施。2、以校本研訓作為年終考核教師的重耍內容。對在校本研訓中涌現出的先進個人給予表彰,并將參加校本研訓的情 況與教師評優、績效掛鉤。3、實行目標管理,教導主任要合理安排時間,保證校本研修,使校本 研修時間、活動場地得以保障,同時制定獎懲政策,激勵教師參與研修的 積極性。4、資源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為校本研修工作提供良好的環境,確保設 備運行正常。5、為校本研修籌措一定經費,以保證學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正常開展。五、健全“三級管理網絡”,明確各口職責。1、校長:校長是校本研修制度的第一責任人。校長13、要真止樹立科研興 校的辦學理念,建立校本研修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大力建 設校本研修制度,發揮學校的研究職能,促進學校發展,努力把學校建成 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化組織。2、教科、教導:教科、教導是校長領導教學工作的主要助手,是教學 工作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教科、教導應制定并實施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 檢查并總結學校的教學工作,審查教研組和各科教學計劃和其它計劃,領 導教研組工作,指導教研組長開展校本研修活動,并督促執行。3、教研組長:教研組長在校長、教科、教導的領導下,負責本年級、 本學科的業務學習,計劃、組織、檢查、總結本年級、本學科教學工作, 團結全組同志,搞好教學研究、教學改革實驗與教14、學總結,努力提高本學 科教學質量。六、充分發揮集體的合力,扎實開展校本研訓活動。校本研訓,在重視教師個人學習和反思的同時,特別強調教師之間的 專業切磋、協調與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盡量防止和克服教師各自為戰和孤立無助的現象,倡導科學精神,營造求 真、務實、嚴謹的教研氛圍,提高教學和教研的質量。1、教導處、教科室確保每個教研組每周有兩節課的時間專門用于開展 教研活動。固定時間,教科室備案,教研活動時間不能挪作它用,在教研 活動時間一般不予調休,事假從嚴,且需經教導處同意。2、教研組長學期初依據學校整體教學工作計劃制訂出教研組工作計 劃,堅持每兩周一次的小組教研活動制15、度。3、發揮教研組的組織作用和團隊精神,克服常規教研活動流于形式的 弊病。堅持聚焦課堂、聚焦師生,以“課例研究”為主線,著力開展以解 決問題、發現規律、改善行為為特征的實例研究,做到有專題、有現場、 有共識、有積累。充分發揮群體智慧優勢,力爭通過校本研修活動,促進 教師專業成長,提高學校教學質量。4、校本研訓中嚴格做到“時間、地點、人員、內容”四個落實,并認 真做好教研記錄。每位教師每學期均要上一堂組內研討課。教研組開展專 題研討活動。學期末上交活動記錄、專題研討紀要、教研工作總結及組內 研討課教學設計等材料。5、在教科研理念的指導下提高教研活動質量,尤其是要在教研活動中 體現教科研理論與教育16、思想的引領。要積極發揮學校教學研究小組的作用, 通過研究組成員的示范輻射,解開教學研究的神秘面紗,讓教師領悟教學 研究的真諦,掌握教學研究的方法,并能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教學研究之中, 在教學實踐研究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6、學期結束每位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總結,形成自己的 教學研究成果(可以包括:教學反思、教學隨筆、教學敘事、教學實錄、 課例分析等形式。教學反思要記自己在教學中不足的、有待于改進的方面。 教育隨筆、教學敘事、教學實錄、課例分析等,可以記錄教學現場的點滴 體會,也可以是對某一教學設計或某一教學細節的探討,也可以是對一堂 課的實錄,其中非常重耍的內容是對教學細節的關17、注。)7、建立校本研訓檢查、考評機制,定期與隨機相結合的方式檢查教師 的學習情況,培養教師的學習習慣。定期反思學校研修工作,及時改進, 不斷提高學校的研修水平。七、建立校本研訓的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1、建立校本研訓激勵制度。給每位教師建立個人專業發展檔案,定期 對教師進行評價。有計劃地培養骨干教師、教學能手,為教師成長提供各 種條件。2、建立校本研訓保障機制。從人力、物力、財力上對校本研訓予以保 障。定期聘請專家為教師講課,為教師教科研活動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3、學期結束組織一次教學案例、教學反思、課例研究的評比活動,每 個教師提供一個自己在教學活動中,最得意、最成功的反思,學校將把這 些教學研18、究成果編輯成教研園地。芳華鎮小學 2018年9月芳華鎮小學校本培訓考核制度與獎懲辦法為加強校本培訓工作的規范管理,提高廣大教師參與培訓與教學研究 的積極性,促進教師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學校出臺了校本培訓考核制 度與獎懲辦法,確保了校本培訓工作的順利實施。其考核成績與獎懲辦法 與教師年終績效成績掛鉤,具體規定如下:一、全體教師必須參加學校組織的理論學習,要求教師有筆記,學后 有心得,學校定期組織心得交流大會。其優秀者績效成績加1分,對無故 不參加學習者,按曠職處理,并在全校教師會上提出批評。其次,學校領 導定期抽查教師學習筆記,發現問題及吋進行批評教育,對質量、數量不 合格者,視具體情況扣除績效19、成績1-3分。二、學校舉行的教科研活動,如集體備課、觀摩課、匯報課、專題研 討等活動,教師必須保證出勤,積極參與發表意見,如有遲到或無故不到 者,視具體情況扣除績效成績1-3分。三、凡是參加學校組織的計算機培訓的教師,培訓之后進行考核,并 將成績在繼續教育證書上登記。四、每學期都要開展以教研組為單位的課題研究課觀摩活動,為使每 位教師真正重視此項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采取聽課人員給授課教師 打分的形式,成績優秀者參加校級觀摩課。凡是參加校級觀摩課的教師, 績效成績加2分。五、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加高一級的學歷培訓。正在進修專科或本科 學習的教師,根據教師的學習情況在繼續教育證書上進行登記,最高20、登記8 學分,最低登記4學分。六、每學期期末進行一次論文交流,案例交流,班主任工作總結交流, 評選出優秀者3-4名,績效成績加2分。七、每學年結束,將評選本年度的校級教學能手、師德標兵、優秀教 師、名師等,評選的依據是教師平時的學習情況,課堂教學水平以及教學 中取得的榮譽與成績,評選岀教師除了物質獎勵之外,其績效成績加4分。八、教科研成果獎勵:課堂教學:教師上校級公開課或研究課績效成績加2分;在縣級上課 者加3分;在市級以上上課者加4分。論文:校級一等獎加2分;縣級一等獎加3分;市級一等獎加4分; 二三等獎加3分;省級以上論文一等獎加8分;二三等獎分別加6、4分。 在國家省市發表的論文視具體情況加10分、8分、6分不等。總之,在實施校本培訓的過程中,將嚴格按照上述規定去要求每一位教師,以鼓勵為主,賞罰分明,確保校本培訓工作的真實性與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