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洲河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部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81235
2024-12-16
6頁
43.54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安全事故違規違紀投訴舉報管理制度
1、茅洲河流域(寶安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九標段巾國電建POWERCHINA安全事 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茅洲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寶安九標項目經理部 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制度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工作,依據屮華人民共和 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管理辦法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第二條木制度適用于項口部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工作。第三條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工作原則:(一)以人為本,關愛生命。(二)預防事故與應急救援相結合。(三)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第二章組織機構及職責第四條項目部安全生產領導小2、組是項目部安全事故和fi然災害應急管理 的綜合指揮機構,負責指導項目部所屈工區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的應急管理工 作,組織、協調安全事故和門然災害的應急救援工作。第五條項目安全部負責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工作,其工作職責: (-)組織制定、完善項口部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救援管理辦法、應急救 援預案;協調工區的應急管理工作。(二)監督檢査項目部各工區貫徹執行項目部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管 理辦法。(三)組織、協調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工作。第六條各工區應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救援組織體系。各級工 區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為本工區應急救援工作負責人,相應職能部門負責應急 救援的具體實施,3、其它各冇關部門應按應急救援預案要求分工配合開展工作。第三章應急預案編制第七條項目部應當根據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單位的應急預案以及生 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結合本單位 的危險源狀況、危險性分析情況和可能發生的事故特點,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第八條項目部編制的應急預案應按照針對情況的不同,分別編制綜合應急 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編制的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 現場處置方案Z間應當相互銜接,并與上級單位的應急預案相互銜接。(-)存在風險種類多、可能發生多種事故類型的,應當組織編制木單位 的綜合應急預案。(-)對于某一種類的風險,生產經營4、單位應當根拯存在的重大危險源和 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制定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三)對于危險性較大的重點崗位,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重點工作崗位 的現場處置方案。第九條急預案的編制應當符合下列基木要求:(-)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規定;(二)結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實際情況;(三)結合本單位的危險性分析情況;(四)應急組織和人員的職責分工明確,并冇具體的落實措施;(五)有明確、具體的事故預防措施和應急程序,并與其應急能力相適應;(六)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并能滿足本單位的應急工作要求;(七)預案基本要素齊全、完整,預案附件捉供的信息準確;(八)預案內容與相關應急預案相互銜接。第四章應急預案的5、評審和發布第十條項口部編制的應急預案應組織有關人員和專家進行評審,評審應當 形成書面紀要并附有專家簽字。第十一條參加應急預案評審的人員應當包括應急預案涉及的政府部門工 作人員和有關安全生產及應急管理方面的專家。第十二條應急預案的評審應當注重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基本要索的完整性、 預防措施的針對性、組織體系的科學性、響應程序的操作性、應急保障措施的 可行性、應急預案的銜接性等內容。第十三條應急預案經評審后,由應急預案編制單位負責人簽署發布。 第五章應急預案登記與備案第十四條項0部應建立本單位的應急預案臺賬,并根據應急預案修訂情況 及時更新。第十五條項目部編制的應急預案報送業主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和有6、關部門備案,同時報公司備案。第十六條項FI部編制的應急預案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備案,同吋報上級單-位安全管理部Ho第十七條應急預案報地方人民政府備案時,應當捉交以下材料:(一)應急預案備案屮請表;(二)應急預案評審或者論證意見;(三)應急預案文木及電子文檔。第六章應急預案的實施第十八條項目部應釆取多種形式開展應急預案的宣傳教冇和培訓,普及安全事 故預防、避險、門救和互救知識,提高全體員工應急處置能力。第十九條項0部應制定預案演練計劃,并結合事故預防重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 綜合或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 第二十條在應7、急預案演練結束后,應組織有關人員對預案演練效果進行評估, 分析存在的問題,捉岀對預案的修改意見。第二十一條至少每三年對應急預案修訂一次,預案修訂情況應有記錄并歸檔。第二十二條冇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急預案應當及時更新或修訂:(-)當人員發生發生較大變化的;(二)生產工藝和技術發生變化的;(三)周圍環境發生變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險源的;(四)應急組織指揮體系或者職責已經調整的;(五)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發生變化的;(六)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要求修訂的;(七)應急預案管理部門要求修訂的。第二十三條應急預案修訂后,應當及時向冇關部門和上級單位單位報告應急預 案的修訂情況,并按照有關應急預案報備程序8、重新備案。第七章事故、自然災害分析和分級第二十四條根據項口部生產經營特點和危險分析,確定以下作業為重大危 險因素監控對彖:(-)高邊坡開挖開挖。(二)深基坑施工。(三)大模板施工、腳手架施工。(四)易燃易爆物品運輸、存放、使用。(五)大件運輸、大型設備制造及大型金屈結構制安。(六)特種設備的安拆、運行。(七)大件起重吊裝施工。(A)場內交通運輸。(九)大型電力生產設備運行;高壓配電系統安裝、調試。(十)渣場堆放地。(十一)其它第二十五條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按照傷亡人數分為特別重犬事故、重犬事 故、較大事故、一般事故四級。(-)死亡30人及以上,或者100人及以上重傷的為特別重大事故。(-)死廣19、0 29人,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的為重大事故。(三)死亡3-9人,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的為較大事故。(四)死亡12人,或者10人以下重傷的為一般事故。第八章應急響應第二十六條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發生后,事故或災害發生單位應立即啟動 應急預案,控制事態擴大或升級,同時按程序向上級單位和當地政府報告。第二十七條安全事故和口然災害應急救援工作遵循分級響應原則,根據安 全事故和自然災害的等級確定相應的應急響應級別。(-)特別重大和重大事故應急響應(I級響應)特別重大和重大事故發生后,事故發主項目部應立即向當地安全生產監督 管理部門和其他冇關部門報告,同時向上級單位和公司安全監察部報告。10、項目部在接到報告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組織人員赴赴現場,同時向分 局、公司、業主報告,并續報新情況。(二)較大事故應急響應(II級響應)較大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項目部應在1小時內向當地政府安全牛產監督 管理部門和其他冇關部門報告,同時向公司安全監察部報告,事故發生單位應 在公司在接到報告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組織人員趕赴現場,同時在2小時 內報省安全監督管理局和股份公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并續報新情況。(三)一般事故應急響應(III響應)一般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項目部在1小時內向當地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 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報告,同時向公司安全監察部報告。第二十八條應急響應結束當應急救援措施使事11、故和災害現場得到有效控制,導致次生、衍生的隱患 消除后,應急響應結束。第九章后期處置第二十九條善后處理應急響應結束后,事故及災害的發生單位應做好防治和消除環境污染等工 作。項目安全環保部、工程部、物供部等部門應協助事故發生單位妥善做好事 故或災害善后處理工作。同時全而開展安全檢查,消除事故隱患。第三十條調查與總結事故發生后應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分析安全事故或自然災害的起因、 性質、影響、責任,并對應急救援工作進行總結,改進應急管理工作方法。第三十一條信息發布事故發生后,按照實事求是、及時、準確的原則及時進行發布事故信息。第三十二條信息發布的內容主要包括:安全事故或門然災害的性質、原因、 過程12、責任分析、防范措施等。第十章應急保障第三十三條應急組織及人員各級單位應建立應急管理領導小組和應急救援管理機構,明確職責、分工 和聯系方式;項目部應成立應急領導小組,組建應急救援隊伍,公告應急響應 期間內外部聯系單位、聯系人員和聯系電話。第三十四條應急預防各級單位應通過各項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技術等手段,盡可能防止各類事 故的發生,并通過預先采取各項預防措施,如從項目安全規劃、選址、減少危 險物品存放量、加強教育等方式加強各項應急預防工作。第三十五條應急設備物資及資金各級單位應準備用于應對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的設備和醫療衛生、生活必 需品等物資,保證善后資金。各項目部應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和設備,及 時維修保養。第三十六條應急宣傳和培訓各級單位和項口部應開展應急救援宣傳和培訓,提高員工面對緊急情況吋 的應急處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