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制度的思考.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83183
2024-12-16
9頁
213.86KB
1、完善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制度的思考 2005年11月,溫州發生了一起到目前為止全國司法機關查處的市政工程領域串通投標案件中標額最大、分取好處費最多的串標案:來自全國各地的7家建筑工程公司,在參加溫州市區南塘大道第二、第三標段和溫州開發區濱海園區起步區第二標段3個市政工程項目投標中,為了保證各自的利益,竟事先預謀串通,讓其中一家公司中標,并從中標公司分取好處費達1216萬元,這三大工程投資總額2.96億元。所有的涉案人員分別被溫州法院以串通投標罪判處了刑罰,同時并處5至80萬元的罰金。教訓不可謂不深刻啊!此事件表明: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在我國被人們稱為投資、建設領域的陽光法案,自20002、年1月11日正式實施以來,它對于整頓我國建筑市場、規范招投標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在項目建設中最終的決定權仍被少數人所壟斷,加上權力尋租、金錢交易、行政干預、人為操作、紅包競爭、權色交換等等,在招投標工作中依然存在許多不規范的競爭和不規則的運作,人們期盼已久的用陽光 驅逐暗箱 的局面未能真正出現,使得我國招標投標市場中怪象叢生;社會上有關招標投標領域腐敗事件和腐敗分子的不時出現,使許多人對招標投標工作不斷指責。對招標投標工作雖然不能這樣一概而論,但他們的話代表了當今社會一大部分人對這項工作的認識。如何進一步規范工程招標投標行為,值得我們去深思。在工程建設行業有一些人認為3、串標等行為是行內公開的秘密,那么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防止這種行為的發生呢?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當前我國施工企業仍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可以容納大量勞動力,一些施工企業可以通過不正當競爭取得了比其他行業更高的利潤,造成建筑施工隊伍一度膨脹。而建筑市場長期以來僧多粥少供求關系失調,建設項目遠遠滿足不了建筑施工隊伍的需求。建筑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甚至出現幾百家單位一起競爭一個工程的現象,投標的辦法大都是以偏低的標價中標為主,迫使市場把追求極端最低價甚至低于成本價的做法發揮到了極致。施工企業若想中標,那就只有報低價,甚至是報低于成本價,于是大家就拼命地往下壓價,從而就變成一種惡性的競爭。帶來的后果就是4、有些單位中了標,因為報價低要虧本就不做了,放棄?;蛘哒f即使做了,也是偷工減料,最后造成工程存在質量問題,或者中途就停了。比如:廣東某建筑企業為了取得中國銀行溫州分行辦公樓工程,就不惜以低于標底價20%的報價投標,在競得該工程后,該施工企業為了謀利,在施工中嚴重的偷工減料,主體結構嚴重不合格,最后整幢樓被迫炸毀。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了3000萬元,這就是聞名全國的溫州腐敗樓事件。由于國內建筑市場中投標人普遍缺乏一種自覺的理性,使得國際市場流行的最低價中標法在國內完全變了調、走了樣。難怪有人說:當前的低價中標市場對施工企業來講是一條百分之百的死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施工企業在投標過程中為了利益最大化,5、明面上實行公開競標,暗地里挑選好幾家關系較好的施工企業來陪標,搞假競標。這家企業的投標文件會做的遠好于其他的投標企業,表現為:投標報價很合理、施工組織設計詳細完美。這樣在評標時當然會獲得高分而中標。在利益的驅使,不管是中標企業還是沒中標的企業,只要參與串標就都能從中獲利。因此,在一些企業看來,既然串標能保證投標企業的基本利潤,那又何樂而不為呢。毫無疑問,工程串標是一種嚴重損害國家利益、招標人利益和其他投標人利益的惡劣行為。與此同時,透過國內建筑市場頻頻爆發的工程串標案的背后,我們也不得不反思我國的招投標市場在制度設置方面是否出現了問題呢?正如某位名人所言:一個好的制度可以使壞人變好人,而一個壞6、的制度則起相反的作用。合理低價中標是國際慣例,但在目前我國的實際工作中,如何理解低價中標,如何實施低價中標,在實施中的管理辦法、規范要求、實際操作的規則如何制定,都亟待加快進行,以切實堵住這個招投標領域的黑洞。任何一個市場的存在都必須兼顧效率、經濟以及公平的問題,招投標市場也不例外。招投標市場引入競爭機制,打破地區保護和行業封鎖,通過發布招標信息,以及進行資格預審來促進業主和施工單位之間的相互了解,溝通信息,并盡可能通過資格預審來確定質量水平達到相當要求的單位參與投標,從而部分消除投標單位的施工質量差別。通過招投標可以使建筑市場的競爭更加充分,更趨近于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在招投標中,自覺引入價7、格機制,有利于科學地建立建筑產品的定價制度,并發揮價格機制在建筑市場中的基礎性的調節作用,以達到優化配置資源,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目的。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有利于建筑市場的健康發展。在買方市場條件下,競爭會促使施工單位引進新技術,消化和吸收新工藝,不斷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施工質量,降低成本,從而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競爭造成的優勝劣汰,使資源向那些能使其產生較大效益的生產者手中集中,從而形成施工企業的規模經濟,有利于資源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但如果買賣雙方的比例嚴重失調,則會產生過度競爭,造成低價搶標現象,損害資源的總效率。在當前我國的招投標市場中,一些人錯誤8、的認為,只有公開招標才是最科學合理的,議標就有問題。于是不論項目的性質,不管項目規模的大小,一律強調公開招標,在一些地區,一個小小的工程就有幾十家公司去投標。然而公開招標雖然有很多優點,但在效率方面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周期長,成本高等。明顯加大了無謂的開支,使招標投標的社會成本增大。造成投標資源嚴重浪費,加大了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不必要成本。在一般情況下施工單位參與投標的項目都是從勘測設計或立項就開始跟蹤,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建立關系,跟蹤的時間短則幾個月,長的甚至幾年,然后從網上獲取招標信息,著手準備資格預審資料,參加投標報名,到購買標書,進行現場和市場調查,組織編制文件。參與投標中能中標的9、施工單位往往是幾十家或上百家之中的一家,未中標的單位一切工作都付之東流。每個投標人(承包商)都要交付投標費用,包括正常投標費用和隱形開支,但中標的卻只有一家。如果幾十家承包商的開支之和大于投資節省效益,則提高了社會總成本,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此種制度設計就不夠合理。有的企業每年參與上百個項目投標,卻中不了幾個標,這樣的企業又有什么效益可言。要解決投標資源嚴重浪費的問題,首先,要把好招投標市場的準入關,避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其方法是進行資格預審和采取適當的招標方式。市場準入要求施工企業在進入市場前遵循一定的法規并具備基本條件,取得相應的技術等級和經營資格,以限制那些競爭力低下的企業進入,避10、免出現低價搶標和交易成本上升的現象,保證合同價格較好地遵循價值規律。其次,要科學決策、降低招投標費用。在招標投標過程中,招標方和投標方均會發生一些費用開支。招標費用主要包括:信息發布費、招標文件編制費、組織答疑費及評標費用、起草合同、合同談判以及履約監督相關費用等等。投標費用主要有:信息搜尋費、報名費、投標文件制作費、市場價格預測費、分包商選擇費用、合同談判以及為爭取中標所花費的隱形開支及風險費用等。對于招標方,應根據工程項目的性質和大小,合理選擇招標方式,制定科學的招標投標門檻價。投標方要注重投標策略,充分估計投標成本,不要廣種薄收,應擇優選擇投標項目,提高中標率。由于建筑市場發育尚不規范,11、管理體制的束縛以及經驗不足等原因,許多建設項目在招投標主要環節和程序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操作不規范的現象。這種不規范不僅表現在施工企業投標中出現串標、圍標現象,還表現為:發布招標公告的媒體不符合規定;自行招標未經核準;投標文件準備時間未達到招標投標法規定的最低要求;評標專家組成不符合規定;評標報告內容不完整;評標方法、標準與招標文件載明的不一致;招標代理機構資質不符合要求;開標時間與截標時間不一致;確定中標人程序不規范等等。產生上述種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招投標市場仍然陰霾籠罩,缺乏公開、公平、公正的陽光。因此、要充分發揮建筑市場的作用,必然要求建立陽光操作體系,公開信息、公平交易、公正管理,12、追求效益最大化。要克服現行招標投標機制存在的局限和缺陷,就必須對工程招標方式進行改革,從相關法規上來限制和約束這種行為,或者建立一種新的機制,剔除在招標投標環節上的人為因素,最大限度地排除招標投標過程中的人為影響因素,使找關系、托人情、送禮喪失原動力,讓招標投標真正體現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首先,要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的宣傳力度,向投標人開展法制宣傳,向心存不軌者明示法律規定,大敲警鐘。招標投標是一個競爭過程,應當有嚴格的規范,保證它是公開進行的,公平合理的,招標投標法作為招投標領域的基本法,起到了規范招投標活動的奠基作用,使招投標管理部門有法可依,招投標活動有法可循。其次,要盡快建13、立健全招標投標市場的法律體系。如:建立投標人和投標單位在招投標活動中的信用指數體系,一旦發現其有違法投標行為經查實的,即限制其直到取消其參與工程建設項目或物資采購項目的投標資格,迫使投標人自覺遵守依法、誠實、信用的經營原則。同時,要拓寬監督渠道,建立監督網絡,加大對舉報違法投標人的獎勵和保密措施,用法律手段管理招投標市場,讓招投標這一新生事物步入法制軌道而健康成長。第三,要規范招標程序,加強招標工作的周密性。(1)通過建立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場,提高工程交易活動的透明度,促進建筑市場的公開競爭。加強信息化建設,規范和公開交易信息,做到規則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通過公開透明的陽光操作來打破暗箱操14、作,在招投標中應用信息化技術,保證信息的公開透明,保證潛在投標人平等、便捷地獲取招標信息,減少人為因素,為招投標活動提供公開、公正、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2)加強投標資格預審工作。資格預審工作是嚴格市場準入、保證有序競爭的重要環節。針對資格預審工作中存在的評審不規范、透明度不夠以及投標人圍標、串通投標等問題,迫切需要改進資格預審辦法。特別是審查投標單位的業績、信譽、投標單位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是否存在掛靠違法分包的問題。(3)對評標標準和評標辦法從公開的形式到內容做出嚴格規定,評標標準和評標辦法必須在招標文件中公開載明并不得附帶投標人難以接受的不公平的條件,一經公開,便不得隨意更改,凡是未在15、招標文件中載明的條件,一律不得作為評標的依據。(4)正確使用標底,合理確定和預防低于成本價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招標人編制的標底,只能依法作為防止串通投標、哄抬標價和分析報價是否合理等情況的參考,而不能作為決定廢標的直接依據。在招標過程中,招標人也要防止出現低報價高索賠、空手套白狼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招標人在評標過程中,如果發現投標人的報價可能低于其個別成本,應當要求其做出合理的解釋,并提供相關的證明材料和擔保,否則,即可認定其以低于成本價競標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廢標處理。(5)完善評標專家管理制度。評標委員會肩負著推薦中標候選人或受招標人授權直接確定中標人的責任,也掌握著投標人能否中標的決定權。評16、委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評標結果,在招標活動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應當嚴格規范評標委員會的成員組成和評標活動,在評標過程中始終遵循公平、公正、科學、擇優的評標活動原則。評標委員會人數應當符合法定條件。嚴格評標專家資格認定,對私下接觸投標人,收受投標人財物或者其他好處,透露對投標文件的評審和比較、中標候選人的推薦情況等的評標專家,由有關部門依法處罰。(6)規范招標代理機構和招標收費行為。招標代理機構必須與行政主管部門脫鉤,不得存在任何隸屬關系或其他利益管理。對行使或變相行使行政監督和管理職能,以服務機構名義參與招投標代理活動的違法行為,要限期予以糾正。招標代理機構可以跨區域開展業務,任何地方和部門不得以登記備案等方式變相加以限制。Page 9 of 9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5-08
12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