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莊煤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風險評估管理制度.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88164
2024-12-17
12頁
65.47KB
1、神木縣永興鄉梅莊煤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管理制度2017 年 11 月制定梅莊煤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管理制度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有效管控安全生產活動中潛在的危險源,全面控制或消除、減少安全與職業危害風險,改進安全、職業健康管理績效,保障安全生產,依據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規范(AQ/T 10932011)及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相關標準制定本制度。第二條本制度明確了礦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工作要點、方法,明確了各級人員在安全風險分級管理中的職責。第三條本制度中的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包含危險源辨識、分析、風險評估、管控措施的制定及管控責任落實的全部過程。第四條 本制度適用于2、礦屬各部門、區隊,相關方施工隊參照執行。第二章組織與職責第五條 風險管理領導小組組長:礦長副組長:工會主席、生產礦長、安全礦長、機電礦長、總工程師、掘進隊長、經營礦長、通風副礦長;成員:部門、區隊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安監員;下設風險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礦務辦公室內,主任由礦務辦公室主任兼任。第六條領導小組職責1.組長是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對礦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2.副組長負責分管業務范圍內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包括分管業務范圍內的年度辨識評估、專項識評估、系統性危險源辨識評估、崗位危險源的辨識評估。3.成員負責按照業務分工及職責,參與全過程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管控措3、施的制定、定期檢查、總結、分析。第七條 辦公室職責1.負責制定“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實施方案,明確辨識程序、評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層級責任、考核獎懲等內容。2.制定安全風險辨識的程序和方法(通過對系統的分析、危險源的調查、危險區域的界定、存在條件及觸發因素的分析、潛在危險性分析)。3.指導、督促各科室、區(隊)開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4.組織相關人員對全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考核。5.承辦上級部門和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領導組交辦的其他工作。第三章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第八條年度辨識評估每年底礦長組織各分管負責人和相關業務科室、區隊進行年度安全風險辨識,重點對4、井工煤礦瓦斯、水、火、煤塵、頂板、沖擊地壓、提升運輸系統、機電運輸等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安全風險辨識;及時編制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建立可能引發重特大事故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將辨識評估結果應用于確定下一年度安全生產工作重點,并指導和完善下一年度生產計劃、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應急救援預案。第九條專項辨識評估(一)省內其他煤礦發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礦發生涉險事故、出現重大非傷亡事故隱患,由礦長組織分管領導和業務科室、區隊,從汲取事故教訓和消除事故隱患的角度,開展一次針對性的專項辨識,辨識評估結果用于識別之前的安全風險辨識結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區,指導修訂5、完善設計方案、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等。(二)新水平、新采(盤)區、新工作面設計前,由總工程師組織相關領導、業務科室,重點對地質條件和隱蔽致災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一次專項辨識,辨識評估結果用于完善設計方案,指導生產工藝選擇、生產系統布置、設備選型、勞動組織確定等。(三)在生產系統、生產工藝、主要設施設備、隱蔽致災因素等發生重大變化時,由分管副礦長組織相關業務科室、區隊,重點對作業環境、生產過程、隱蔽致災因素和設施設備運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一次專項評估,辨識評估結果用于指導重新編制或修訂完善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四)啟封火區、排放瓦斯及石門揭煤等高危作業實施前,新技術、新6、材料試驗或推廣新應用前的風險辨識,由分管礦領導組織相關業務科室、區隊,重點對作業環境、工程技術、設備設施、現場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一次專項評估,辨識評估結果作為安全技術措施編制依據。第十條 系統性危險源辨識每月由各分管副礦長牽頭組織相關業務部門進行一次業務范圍內系統的安全風險辨識,結合本業務范圍內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重點環節,進行一次專業系統的安全風險辨識。系統性危險源是指通過工作任務分析法無法識別的,生產活動中存在并可能造成區域性危害后果的根源或狀態。系統性危險源主要指采掘、機電運輸、一通三防、監測監控、地測防治水、調度通訊、應急救援、采空塌陷區域、消防、危化品、建筑物、場區、自然災7、害、周邊影響因素等方面。系統性危險源的辨識與分析方法采用經驗對照分析法或事故樹分析法,風險評估原則上采用風險矩陣評價法進行評估,評估結果按照特大、重大、中等、一般、低五個級別進行分級。系統性危險源辨識成果可根據辨識方法不同形成不同的成果表,但應按下表進行匯總。梅莊煤礦系統性危險源辨識登記表第十一條崗位危險源辨識崗位危險源一般指生產崗點和作業場所潛在的對作業人員有直接危害的人、機、環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崗位危險源辨識與分析原則上采用工作任務分析法,辨識時按工作場所以班組、車間、區隊逐級進行。對辨識出的危險源按人、機、環、管進行分類。風險評估原則上采用風險矩陣評價法進行,評估結果應按照特大、重大8、中等、一般、低五個級別進行分類。一般按照如下步驟進行:序號危險源危險源存在狀態及分析潛在風險后果描述風險辨識現有管控措施現有應急方案管理責任落實監控措施落實分管領導需追加的管理措施危險源消除記錄可能性屬性風險類風險等級部門責任人部門責任人第一次第二次(一)工作任務梳理。從崗位入手,識別崗位的常規任務和非常規任務。(二)工序梳理。將工作任務分解為具體工序步驟,一般從準備、執行和收尾3個階段分解,步驟一般不超過5 步,超過 5 步時,應對任務進行分解。(三)識別每個步驟中的危害與風險。按照任務執行中所暴露的環境、設備和行為,確定潛在的危險。(四)認定風險類型。按照危險源隸屬的系統,分人、機、環、9、管四類。(五)評估風險后果描述。判定辨識出的潛在危險源可能導致人員傷害、設備或設施損失的情況。(六)確定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煤礦按照煤炭工業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統計規定(試行)(煤安字 1995第 50 號)分為 8 類,即:1.瓦斯事故。2.頂板事故。3.機電事故。4.放炮事故。5.水災事故。6.火災事故。7.運輸事故。8.其它事故。其它單位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 1986)分為 20 類,即:1.物體打擊。2.車輛傷害。3.機械傷害。4.起重傷害。5.觸電。6.淹溺。7.灼燙。8.火災。9.高處墜落。10.坍塌。11.冒頂片幫。12.透水。13.放炮。14.瓦斯爆炸。1510、.火藥爆炸。16.鍋爐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傷害。(七)評估風險等級。結合工作實際情況,確定危害的嚴重性,通過下述方法計算風險等級:風險等級=可能性嚴重性風險矩陣表(八)確定風險管理對象。找出可能產生或存在風險的主體。根據危險源辨識劃分的風險類型確定相應的管理對象。風險類型為“人”或“管”,管理對象為對應崗位人員;風險類型為“機”,管理對象為對應的設備、設施、工器具;風險類型為“環”,管理對象為對應的作業環境影響因素。(九)制定風險管理標準。針對管理對象制定以消除或控制風險的準則,即要求做到什么程度。要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要求。(十)明確管理人11、員。含主要責任人(管理對象或對象管理者)和直接管理人(主要責任人的直接上級)(十一)制定風險管理措施。使管理標準得以落實的手段。要符合相關制度的要求,且具體、簡潔、可操作性強。(十二)落實監管部門及人員。管理標準和措施落實到履職的管理部門和人員。(十三)匯總建立辨識表。如下表:神木縣永興鄉梅莊煤礦崗位危險源辨識表任務任務具體描述危險源/危害因素風險類型風險及后果描述事故類型風險評估管理對象管理標準主要責任人直接管理人員主要監管部門主要監管人員管理措損可能性損失風險值風險等級第十二條 其它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其它安全風險辨識評估至少包括班前、作業前和作業中動態組織的風險評估;必要時要保留記錄。評估方12、法、記錄形式不做限制,一般按如下方式開展:(一)班前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班前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是指召開班前會過程中或之前,根據現場反饋信息及當班任務進行的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實踐中,要與班前會工作任務布置、規程措施貫徹相結合。每班班前會,帶班隊長及班組長要組織當班人員對本班工作任務進行認真分析和風險評估,對異常情況(發現新危險源或已辨識出的危險源管理標準與措施不能滿足管控需要)必須明確現行的管控措施。(二)作業前風險評估作業前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是指班前會后、上崗前及交接班過程中組織的安全風險評估。實踐中要與現場交接班相結合;交接班除交待工作任務外,必須將存在的主要風險交待清楚。作業前,帶班隊長及班組長要13、組織每個崗位人員對所在崗位作業環境、設備設施的安全狀況進行風險評估,并落實管控措施。(三)作業中風險評估作業中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是指生產作業過程中,根據現場人、機、環管狀態實施對現場安全狀態進行的評價。實踐中要與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的執行相結合,逐步培育員工“五思而行”的習慣。即:1.本項工作有什么風險?不知道不去做。2.是否具備做此項工作的技能?不具備不去做。3.做本項工作環境是否安全?不安全不去做。4.做本項工作是否有合適的工具?不合適的不去做。5.做本項工作是否佩帶合適的防護用品?沒有不去做。(四)安排工作時風險評估分管領導、業務科室、區隊、班組,無論哪一級管理層,誰部署工作,14、誰負責組織動態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并確保管理措施落實到位。第四章安全風險管控第十三條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由礦長組織實施,有具體工作方案,人員、技術、資金有保障。第十四條分管領導須將分管業務和人員涉及到的危險源管控措施落實到相關崗位,對重大及以上風險等級危險源的管控措施落實情況要進行實時監控,確保安全風險處在可控范圍。在安全管理方案、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時,要基于安全風險評估的結果。第十五條在劃定的重大安全風險區域作業時,必須編制安全技術措施,并在措施中規定該區域作業人員的上限。第十六條礦長每月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一次檢查分析,針對管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調整完善管控措施,15、并結合年度和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布置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明確責任分工。第十七條分管負責人每旬組織對分管范圍內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檢查管控措施落實情況,改進完善管控措施。第十八條按照煤礦領導帶班下井及安全監督檢查規定,執行煤礦領導帶班制度,跟蹤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第十九條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風險區域的顯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第二十條危險源監測及預警。采用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安全風險的記錄、跟蹤、統計、分析等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危險源監測包括對危險源的狀態監測和風險控制過程監測,監測手段包括監控系統16、監測儀器、安全檢查、行為觀察、安全舉報。要綜合利用上述手段對危險源進行監測,監視危險源是否處于受控狀態和管控措施的有效性。特別要重點關注安全管理信息系統中的危險源預警信息,實時改進管理方案。第二十一條礦井每年底組織一次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并形成本單位的年度辨識評估報告,經礦風險評估小組審核發布后,下發各單位組織學習,入井人員和地面關鍵崗位人員熟悉年度和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與本崗位主要危險源及其管控措施。第二十二條在每年度風險評估辨識前,至少組織一次安全風險評估技術的學習。第五章檢查與考核第二十三條安管辦對安全風險評估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未組織開展持續風險評估的單位,按照梅莊煤礦風險預控管理17、考核辦法進行考核。第二十四條各級管理人員深入動態抽查崗位工辨識卡持卡情況及本崗位主要危險源及管控標準與措施的掌握情況。凡發現作業現場崗位工未持煤礦統一要求的危險源辨識卡,對本崗位危險源及管理標準措施不清楚的,依據梅莊煤礦安全生產獎懲辦法對當事人予以處罰。第六章附則第二十五條本制度由梅莊煤礦安全生產管理辦公室負責解釋。第二十六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神木縣永興鄉梅莊煤礦2017 年 11 月 5 日附件:安全風險管理流程安全風險管理流程流程說明:步驟序號流程步驟名稱流程工作內容及標準責任部門/崗位相關表單相關制度相關系統01 辨識前的準備成立危險源辨識工作組;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辨識依據的收集18、.危險源辨識工作組成員危險源辨識培訓記錄02 危險源辨識確定辨識范圍、方法;考慮人、機、環、管因素,以及三種狀態及時態;描述風險后果、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危險源辨識工作組成員崗位、系統危險源辨識表03 風險評價劃分風險等級危險源辨識工作組成員安全風險評估表;風險矩陣表安全風險管理辦法04 提煉管理對象按照風險類型確定管理對象、管理責任人、監管責任人及部門。危險源辨識工作組成員安全風險評估表05 制定管理標準及措施針對管理對象,制定相應管理標準和措施。危險源辨識工作組成員安全風險評估表06 執行標準及措施員工學習掌握標準和措施并執行全體員工危險源辨識卡07 審核、跟進檢查風險和影響評估的全面性、準確性,評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各級安全管理人員安全風險評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