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人:地**
編號:1288394
2024-12-17
8頁
19.50KB
1、錳礦頂板管理制度 頂板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點,冒頂垮落是我礦最大安全危害之一,必須高度重視。首先要認識頂板的性質,我礦區礦層的直接頂主要由炭質頁巖、粉砂質炭質頁巖等組成,上下礦層之間偶夾1-2層炭質頁巖,厚0.12-0.27m。底板為黑色炭質頁巖,為礦層直接底板。礦層是較堅硬黑色厚層狀含錳質巖層。頂、底板比較光滑,致密,較堅硬,穩定性較好。但開采后一段時間,礦層的直接頂容易發生離層垮落,必須特別注意。 一、頂板安全隱患分析 頂板主要危害現象是產生冒頂、片幫,井下冒頂、片幫現象在采場回采工作面和巷道掘進工作中經常發生。冒頂片幫事故是井下礦山生產過程中,對工人人身安全威脅很大、最為頻發的災害之一。據2、不完全統計,全國礦山每年工傷人數40是死于冒頂,冒頂事故死亡頻率處于第一位。發生在掘進工作面的冒頂,多以局部冒落為特點,而發生工作面或采礦場地冒頂,多以大面積頂板冒落為特點。其中金屬礦山空場大塌落最為危險。在實際生產中,冒頂片幫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采礦方法不合理和頂板管理不善。采礦方法不合理,采掘順序、鑿巖爆破、支架放頂等作業不妥當,是導致此類事故的重要原因。采場回采暴露面積過大時間過長,頂板穩定性失衡或遇到破碎帶等;(2)缺乏有效支護。支護方式不當、不及時支護或缺少支架、支架的支撐力和頂板壓力不相適應等是造成此類事故的又一重要原因。(3)檢查不周和疏忽大意。在冒頂事故中,大部分屬3、于局部冒落及浮石砸死或砸傷人員的事故。這些都是由于事先缺乏認真、全面的檢查,疏忽大意等原因造成的。(4)浮石處理不當。在浮石處理前,沒有認真檢查,沒有掌握浮石情況,造成撬前落后,撬左落右,撬小落大等。(5)地質礦床等自然條件不好。如果礦巖為斷層、褶曲等地質構造所破壞,形成壓碎帶,或者由于節理、層理發達,裂縫多,再加上裂隙水的作用,破壞了頂板的穩定性,改變了工作面正常壓力狀況,容易發生冒頂、片幫事故。(6)地壓活動。礦山在開采過程中,沒有隨著開采深度的不斷加深而對采空區及時進行處理,因而受地壓活動的危害,頻繁引發冒頂事故。(7)其他原因。不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精力不集中、思想麻痹大意、發現險情不4、及時處理、工作面作業循環不正規、推進速度慢、爆破作業產生的礦巖頂板松動滑落,爆破崩倒支架等,都容易引起冒頂、片幫事故。 二、冒頂、片幫前危險性的預防采場中發生冒頂、片幫現象后,大量廢石混入已采礦石中,造成礦石損失和貧化,而且直接威脅采場內的作業人員的安全。在井巷施工中發生冒頂、片幫、可造成井巷堵塞,運輸中斷,供電、供水管線損壞和人員傷亡等事故。冒頂片幫前一般都有預兆。作業人員應了解冒頂片幫前的各種征兆,以便及時發現危險,爭取時間采取防范措施,迅速撤離危險區。二、冒頂片幫事故的預兆(1)發出響聲。頂板巖層下沉斷裂,當頂板壓力急劇加大時,木支架會發出劈裂聲,緊接著出現折梁斷柱現象,底軟時支柱鉆底嚴5、重。有時也能聽到采空區內頂板發生斷裂的悶響聲。常常在井下工作人員沒有聽到之前,老鼠在洞中已經聽到了,所以在井下巖層出現大破壞或大冒落之前,有時會看到老鼠搬家,甚至可以看到老鼠像受驚的野馬,到處亂竄。(2)掉碴。頂板嚴重破裂時,折梁斷柱就要增加,隨之出現頂板掉碴現象。掉碴越多,說明頂板壓力越大。(3)片幫。冒頂前巖壁所受壓力增加,片幫增多,這就說明有冒頂危險。(4)裂縫。頂板裂縫,一種是地質構造產生的自然裂隙,一種是由采空區頂板下沉引起的采動裂隙。老工人的經驗是:突然流水的裂縫有危險,縫里有水銹的裂縫不危險,因為它是老裂縫:茬口新的有危險,因為它是新生的。如果這種裂縫不斷加深加寬,說明頂板繼續惡6、化。(5)脫層。頂板快要冒落的時候,往往會出現脫層現象。檢查頂板時要用問頂棚方法,如果聲音清脆則表明頂板完好:若頂板發出空空的響聲或“支支”的離層聲,說明上下巖層之間已經離層。(6)漏頂。破碎的頂板,在大面積冒頂以前,有時因為背頂不嚴和支架不牢出現漏頂現象。漏頂如不及時處理,會使棚頂托空、支架松動,頂板巖石繼續冒落,就會造成沒有聲響的大冒頂。(7)淋雨增加。頂板的淋頭水量有明顯的增加。所以在井下工作的人員,當聽到或者看到上述冒頂預兆時,必須立即停止工作,從危險區撤到安全地點。必須注意的是有些頂板本來節理發育裂縫就較多,有可能發生突然冒落,而且在冒落前沒有任何預兆。 四、頂板管理制度 1)編制好7、安全技術措施。礦山應根據勘查地質報告和礦山調查分析資料,認真編制采、掘作業規程。規程要有針對性,為頂板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工程技術人員必須隨時掌握井下現場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組織工人貫徹執行,更好地指導頂板的安全技術管理。2)選用合理的采礦方法。制定具體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采場采用后退式采礦,建立正常的生產秩序和作業制度。礦山在回采過程中,要切實加強對礦房的礦柱、頂柱、底柱的管理。根據礦石穩固情況,留足留夠礦柱、頂柱、底柱尺寸,特別是底柱的穩固性,直接影響到運輸平巷的運輸和采場出礦,因此,底柱一定要保持穩固。如發現垮塌、片幫要及時進行支護加固。間柱、頂柱、回收8、工作要在整個采場回采結束前做好準備(先將炮孔打好),待采場回采出礦結束后,再將頂柱和間柱進行一次性回收。底柱留作下部采場回采結束時一并回收。回采結束后,及時封閉采空區和廢棄巷道,嚴禁在封閉采空區回采作業,嚴禁在采空區行人。3)搞好地質調查工作。當通過危險地帶時,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井下作業人員要對礦壓監測頂板觀測,掌握頂板來壓規律和頂板冒落征兆,提高作業人員預防和處理頂板事故及隱患的能力。強化安全意識,杜絕違章冒險作業。當頂板來壓危及安全、生產時,任何人均有權停止作業,先撤人后匯報,防止發生頂板冒落傷人事故。 4)所有井下作業人員,必須隨時注意自身周圍的頂、幫的穩定性,堅持“敲幫問頂”制度。9、發現巷道和作業點頂、幫有危石時,必須立即清除,發現頂板已離層而一時無法清除,要立即制訂措施,加強支護,防止冒頂、片幫傷人。 5)井下巷道維修時,必須堅持“由外向里,逐步維修”的原則,采場回采時必須堅持“由里向外,逐步回采”的后退式方式。更換(支柱)時,首先必須架設臨時支架(支柱)或永久支架(支柱)后,方能撤除廢舊支架(支柱)。嚴禁先撤后支、撤后不支現象,嚴防冒頂傷人和堵人事故發生。 6)維修井下巷道前,必須事先作好準備工作,編制好安全技術措施,準備好材料,清理好退路后方能維修施工。嚴禁盲目維修作業,防止冒頂事故發生。 7)搞好礦壓觀察工作,及時預測預報,掌握老頂初次來壓與周期來壓規律,及時制訂10、措施進行處理。采場回風巷、運輸平巷采用錨噴支護或噴漿支護,由于回風巷、運輸平巷距采面1020m范圍為支承壓力區,支承壓力區范圍內平巷應加強支護。特殊地段要用特殊支架,如抬棚、木垛、叢柱等。 8)堅持正規循環作業。加快工作進度,減少頂板懸露時間。采場上、下出口為巷道圍巖壓力疊加區,應使用22kg/m礦用工字鋼交錯抬棚加強支護,確保采場上、下出口暢通。9)及時處理采空區。采用正確的開采順序,及時充填、支護或放頂充填采空區。采場內礦柱必須嚴格按設計尺寸留設,開采時不得隨意減小礦柱尺寸或不留礦柱。 10)開采過程中發現頂板破碎,應架設臨時支柱,必要時應在臨時支護上面鋪設金屬網,避免冒頂事故發生。掘進工11、作面如果巖石破碎,嚴禁空頂作業,必須用木棚做臨時支護;架棚支護必須使用拉桿或撐木,炮掘工作面距迎頭10米內必須采取加固措施;頂板破碎掘進施工必須使用前探梁。 11)加強對頂板和浮石的檢查與處理工作。采掘作業時,先要進行安全檢查,即先敲邦問頂和對重點部位進行監控等預防措施。作業前必須先清除頂部和兩邦松動的碎矸石等一切不安全的隱患,再作業。 12)健全礦山采、掘頂、底板管理制度,落實有實踐經驗的員工專門負責采、掘頂板的檢查與處理,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13)加強工作面頂板的管理、支護和維護。對所有井巷、采場要定期檢查,選擇合理的支護方式,維護采場和巷道的頂板,嚴禁在空頂下作業或休息。井下休息時12、,要選擇頂板完好的下面休息,嚴禁在井下睡覺,嚴禁將礦帽作為座墊。所有人員要經常檢查作業地點附近的頂板及支護情況,嚴格進行敲邦問頂,嚴防片幫、掉矸傷人。14) 對各采、掘場所,各運輸大巷和行人道的頂板要經常進行全面清查,清除碎石和片邦,破碎帶要加強支護。中段運輸平巷、聯絡巷因開掘時間長,頂板暴露時間長,早已來壓,可能存在頂板松動和片邦。在老巷道擴寬、清理作業時,必須實行敲邦問頂制,用長鋼釬撬松動的碎矸石,一人撬,一人觀察指揮,注意圍巖的活動情況。要分析巖層裂縫,巖層下落時的位置,要用長鋼釬,人要避開巖層下落時的位置1米以上。清除巷道頂部的碎矸石及片邦,才準作業。未清除巷道頂部的碎矸石及片邦,嚴禁13、進入巷道擴寬作業。15)每班進入工作面前,必須由當班班長、放炮員和安全員同上班班長、放炮員和安全員由外至里對工作面通風、頂板、支護、爆破等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并在現場交接清楚,只有把發現的問題和交接的隱患處理好后,方可開始工作。在采掘工作提倡“三先三后”作業原則,即先送風,后進人;先清理(頂碎矸石、片邦),后作業;先固定(運輸車),后裝車,形成良好的安全的作業習慣。五、頂板事故的處置措施冒頂片幫事故發生后,為了防止事故的擴大,指揮部應積極組織進行處理,盡快搶救遇險人員,使采礦工作早日恢復。處理的方法應根據冒頂區巖層冒落的高度、冒落巖石的塊度、冒頂的位置和冒頂影響范圍的大小來決定。同時,還要根據巖14、層厚度、開采方法等采取相應的措施。處理頂板事故的主要任務是搶救遇險人員及恢復通風等,其基本原則是:(1)探明冒頂區范圍和被埋、壓、截堵的人數及可能所在的位置,并分析搶救、處理條件,采取不同的搶救方法。(2)迅速恢復冒頂區的正常通風,如一時不能恢復,則必須利用壓風管、水管或打鉆向埋壓或截堵的人員供給新鮮空氣。(3)在處理中必須由外向里加強支護,清理出搶救人員的通道。必要時可以向遇險人員處開掘專用小巷道。(4)在搶救處理中必須有專人檢查和監視頂板情況,加強支護,防止發生二次冒頂:并且注意檢查有害氣體情況。(5)在搶救中遇有大塊巖石,不許用爆破方法處理,如果威脅遇險人員則可用千斤頂、撬棍等工具移動石塊,救出遇險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