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福泰茶業公司GMP良好操作規范DOC_3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92417
2024-12-17
32頁
59KB
1、貴州省湄潭福泰茶業有限公司良好操作規范(GMP)FTCY-GMP-2014 受控狀態: 受控 版 本: A/Q 編 制: HACCP小組 批 準: 林楠 發布時間:2014年10月1日 實施時間:2014年10月1日目 錄1 食品安全方針及目標-12 組織機構及管理職責-23 生產、質量管理人員衛生要求-3 、4、54 廠區環境衛生要求-6、75 設備的衛生要求-8、96 原輔料的衛生要求-10、117 廠房與設施衛生要求-12、13、14、15、16、178 生產過程的衛生要求-18、199 包裝、儲運衛生要求-20、21、22、2310 檢驗的要求-24、25、2611 質量安全信息反饋及2、處理-2712 制度建立與記錄-28、2913 傳統工藝產品的特殊要求-30一、 食品安全方針及目標1、食品安全方針:1)守法保安全。2)誠信樹品牌。3)品質贏人心。2、食品安全目標: 1)茶葉衛生指標檢驗合格率100%; 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為零; 3)上崗職工健康證持證率100%;4)HACCP計劃完成率100%。二、 組織機構及管理職責 1、生產部:負責衛生監督。 2、生產車間:負責現場衛生控制。 3、質量部: 負責組織產品自檢和包裝物采購驗收。三、 生產、質量管理人員衛生要求1、衛生要求 加工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必要時做臨時健康檢查。新進企業或臨時參加工作的 人員必須提交合格3、后方可上崗。1)體檢要求:至少縣級以上醫院出具證明方可有效,建立職工健康檔案。2) 患有下列疾病的人員禁止進入車間:經體檢或監督人員觀察,凡患有或似乎患有疾病者必須調離:傳染性疾病、開放性損傷、疥瘡、感染性創傷以及可成為茶葉、茶葉接觸面、茶葉包裝材料微生物污染的員工,在消除上述之前,均不得參與茶葉生產作業。職工發現上述疾病要及時向公司領導報告并做妥善處理。3) 疾病控制:細菌性疾病及其帶菌者;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腸傷寒及腸傷寒帶菌者;化膿性或滲出性或脫脂性皮膚病;開放性潰瘍、癤子、喉炎等;均不能成為茶葉加工人員。4) 受傷處理:凡有刀傷或其他外傷的生產人員應立即采取妥善措施行包扎保護或相4、似處理,否則不得從事接觸茶葉工作。2、 凡在工作中直接接觸茶葉、茶葉工作面即茶葉包裝材料的員工必須嚴格遵守衛生標準操作程序(SSOP) 1)及相關的制度,使產品不受污染。員工必須要求:(但不限于)每天進入車間從事生產操作之前必須穿好干凈的工作服和整潔的工作鞋或鞋套,戴好工作帽。保證操作員工頭發不得外露,防止茶葉、茶葉接觸面或茶葉包裝材料受到污染,離開車間時必須脫掉工作服、帽和鞋或鞋套。工作服、帽應勤換洗。 2)保持高度的衛生清潔意識,堅持做到“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發、勤換工作服。 3)不得將于生產無關的物品(如茶杯、進餐用具)等帶入車間,生產車間內禁止穿拖鞋、赤腳、赤膊、吃東西、抽5、煙等不良行為。 4)嚴禁佩戴首飾、涂指甲油、噴香水或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為。 5)進入茶葉生產作業場所或加工區必須執行相應的洗手、消毒程序。具體如下: a) 用清水沖洗; b) 使用洗手液,仔細擦洗至手腕以上部位; c) 用清水沖洗干凈; d) 熱風干手機吹干。 6)在清潔區和非清潔區的工作人員,不得互相串崗,防止人員間的污染,工作服、帽每天換洗,統一消毒; 生產人員應熟悉本企業生產基本加工知識和衛生知識,并能夠按照程序進行操作。3、教育、培訓及監管要求 1)負責監督衛生和食品污染的人員(包括HACCP小組人員)應受過教育或具有經驗,以保證生產的衛生和安全要求; 2)茶葉操作和監管人員應當在茶6、葉加工技術、茶葉安全衛生管理及食品危害方面受過適當的培訓,新進公司的員工必須進行衛生知識的培訓。 3)要求監管人員和生產操作人員必須遵守公司的GMP、SSOP以及其他衛生規定或要求;4)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四、 廠區環境衛生要求五、1、 廠區周圍環境 1) 廠區周邊環境無污染,無垃圾、無有害工廠、污染源; 2) 廠區四周環境隨時保持清潔,地面不得有嚴重積水、泥濘、污穢,以避免成為污染源。廠區空地鋪設混凝土、柏油或綠化,防塵土飛揚并美化環境。 3) 鄰近及廠內道路鋪設混凝土,以防灰塵造成污染。廠區道路周圍設綠色植物隔離帶。 4) 廠區內不得有足以發生不良氣味、有害(毒)氣7、體或其他有礙衛生的設施。 5) 廠區內禁止飼養禽、畜及其他寵物。 6) 廠區有良好的排水系統,設施合理有效,保證暢通,且不得一嚴重積水、滲漏、淤泥、污穢、破損或孽長有害動物而造成食品污染。 7) 生產區和生活區分開,控制不同區域的人員和物品相互交叉流動; 8) 廠區內不得兼營、生產、存放有礙茶葉衛生的其他產品。2、垃圾廢料處理 1) 生產廢料和垃圾放置遠離加工區域50米以外,廢料和垃圾用密封不滲漏容器運出廠外,每日清理一次。 2) 洗手廢水和清洗設備的廢水排放到城市廢水統一官網內;3) 原料、成品、生產廢料和垃圾運輸設置專用通道。3、蟲害、鼠害控制 1)廠區周圍環境應鏟除雜草,防止其成為害蟲的8、孽生地和藏身之處,綠化帶定期滅鼠滅蟲; 2) 制定滅蟲滅鼠計劃,專人負責實施,保證廠區任何區域內不得存在動物或害蟲。 3) 防蟲、防鼠設施良好,定時檢查,如有損壞,應及時恢復。4、 廠區不得兼營、生產、存放有礙茶葉衛生的其他產品。五、 設備衛生要求1、生產設備衛生要求 1)生產設備安裝符合工藝布置要求,周圍留有足夠空間通道,能夠避免交叉污染;上下工序銜接要緊湊。各種管道、管線盡可能集中走向,冷水管不宜在生產線和設備包裝臺上方通過,防止冷凝水滴入食品,其他管線和閥門也不應設置在暴露原料和成品的上方。 2)設備構造易于清洗消毒,避免潤滑油、污水可能引起污染的物質污染茶葉。 4)凡接觸食品物料的設備9、工具、管道盡量選用無毒無味、抗腐蝕=不吸水、不變形的材料制成。盛放茶葉的器具(包括竹制品)應定期滅菌消毒;5) 車間擁有與生產能力相適應的易于清洗消毒的操作臺、工器具及衛生清潔工具。2、檢測設備衛生要求 1)公司配置的物理、化學等檢測儀器設備應經過國家計量部門檢定合格,保持良好的狀態; 2)應定期進行清潔、消毒處理。3、儀器設備維修保養 1)公司建立生產設備管理和儀器計量器具周期檢定制度、保持良好的性能,滿足生產好檢驗的需要; 2)操作人員能夠熟練掌握設備、儀器的操作,避免操作不當引起的損壞; 3)定期進行設備的維護保養、消毒,建立設備維護保養、消毒的記錄。4)設備使用時,其臺面或機面上不得10、任意放置與生產無關的物品,不得使機器超負荷工作,發現不良情況時,應及時報告進行修理。六、原輔料衛生要求1、原輔料衛生要求 1)原料必須符合安全衛生規定要求,避免來自空氣、土壤、水、肥料、農藥或其他的有害物質污染; 2)生產用原料必須來自無公害種植基地或公司受控種植戶,經進場驗收合格后方準使用,輔料應為公司合格供應商供貨,超過保質期的不能使用; 3)洗手及清洗生產設備用水,使用自來水公司的生活用水,其水質應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規定。 4)原料、輔料、半成品、成品分別存放在不受污染的區域,專人負責; 5)按照生產順序和產品特點,對原料、輔料進行消毒處理,對不同的衛生要求應分區域放置。 6)11、對原料進行衛生控制,分析可能存在的危害,制定控制方法。 7)原輔料堆放場所干凈整潔,通風采光良好,按種類分區規范標牌堆放,并保持道路暢通,最大限度減少交叉污染或有害蟲類爬入,易于衛生清潔、消毒和搬運; 8)斤檢驗為不合格原料、輔料,作拒收和退貨處理(如不能立即運走的原料,要對該批貨物進行隔離、標識、分類暫存,不合格原輔料堅決不能投入生產)。2、包裝材料衛生要求 1)選擇專業生產食品包裝材料的供應商,并經合格評定確定為公司合格供應商; 2)在采購合同中明確包裝材料的衛生要求,材質為食品級、衛生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3)每批產品均應進行衛生項目的驗收,對樣品進行菌落的檢測; 4)對檢測項目(包括衛生12、檢測項目)不合格者應予以接收。3、茶葉種植場管理 1) 按照茶葉種植、采摘規范和有機茶種植規范要求進行種植管理。七、 廠房與設施衛生要求1、廠房配置與空間 1)廠房應依作業流程需要及衛生要求,有序而整齊的配置,以避免交叉污染,廠房應具有足夠空間,生產車間人均占地面積1.5m以上,車間廠房頂高3米以上,以利設備安置、衛生設施、物料儲存及人員作息等,以確保食品安全與衛生。食品器具等應有清潔衛生的存放場所。 2)生產場所內設備與設備間或設備與墻壁之間,應有適當之通道或工作空間,其寬度應足以容許工作人員完成工作(包括清洗、消毒、機械維護保養等),且不致因衣服或身體之接觸而污染食品、食品接觸面或內包裝材13、料。 3)檢驗室應有足夠空間,以安置試驗臺、儀器設備等,并進行物理、化學、光能等試驗工作。2、廠房區間隔離 1)凡使用性質不同之場所(如原料倉庫、材料倉庫、原料處理場等)應個別設置或加以有效區隔。 2)凡清潔區分不同(如清潔、準清潔及一般作業區)之場所,應加以有效隔離生產車間應當保持空氣的清潔,防止污染食品。3、廠房結構 1)廠房之各項建筑物應堅固耐用、易于維修、維持干凈,并應能防止原料、半成品、食品接觸面遭受污染(如有害動物的侵入、棲息、繁殖等)之結構。4、安全設施 1)廠房內配電必須能防水。 2)電源必須有接地線與統一配電系統。 3)廠房按消防法規定安裝有防火系統和配備有相應數量的滅火器材14、,結合生產和消防的需要,采用箱式密封或盡量避免管制區的方式安置,嚴格管理,以防污染食品。5、地面與排水 1)車間地面統一采用不滲水、不吸水、無毒、防滑材料鋪砌,地面平整,無明顯裂縫和缺蝕,不能有積水,不易吸水且易于清洗消毒。 2)生產加工車間作業中有液體(如油液)流至地面或以水洗方式清洗作業場所,地面應有適當之排水斜度保證地面不積水,以及相應的排水通道。 3)有害廢水應集中排至廢水處理系統或經由其他適當方式予以處理。 4) 作業場所排水系統應有適當的過濾或廢棄物排出裝置。6、屋頂及天花板 1)包裝、貯存、倉庫等場所之內屋頂應易于清掃。成品制作、半成品制作、配料車間為鋼筋混凝土構筑,其室內屋頂應15、平坦無縫隙,梁與屋頂結合處宜應適當弧度。罐裝車間、消毒車間壁面和天花板采用鋼板進行構建。 2)室內屋頂采用白色防水材料構筑。7、墻壁與門窗 1)作業區壁面采用無毒、防水、防霉、不脫落、或易于清洗之淺色瓷磚帖表。 2)門、墻壁與支柱必要時應設防撞設施,以免被撞毀或損傷。 3)管制作業區對外出入門戶裝設紗門膠簾嚴密不變形,門安裝彈簧自動復位裝置,作業中需要打開的窗戶應裝設紗窗。8、照明、通風設施 1)車間或工作地應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車間采光系統數不應低于標準級;檢驗場所工作面混合照明不應低于540LX;加工場所工作面不應低于220LX;其他場所一般不應低于110LX。 2)位于工作臺、食16、品和原料上方的照明設備應加防護罩。 3)生產加工車間應保持通風良好,保持室內空氣暢通,空氣流動原則上由清潔區向非清潔區,必要時應裝設有效之換氣設施,并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采用機械通風每小時換氣不少于3次。 4)機械通風管道進風口要距離地面2m以上,并遠離污染源和排風口,開口處應設防護罩。9、供水設施 1)若食品生產加工過程用水和非生產用水均采用符合國家飲用水水質標準的自來水供應。 2)車間內生產用水的供水管采用不易生銹的管材,水的走向由清潔區向非清潔區;供水線路明確,排水淺溝合理安排,并保證排污通暢。10、洗手設施 1)應在適當且方便地點(如在管制作業入口處、廁所)設置適當數量的洗手設備和配備相17、應的干手設施,在洗手設備附近應備有洗潔精或肥皂類等清洗用品。 2)洗手臺應以不銹鋼或磁材等不透水材料構筑,易于清洗消毒。 3)干手設備采用烘手器。若采用烘手器,應定期清洗、消毒。11、更衣、洗手消毒室1)管制作業區入口處應設置獨立更衣、洗手消毒室。 2)室內洗手消毒用水龍頭采用非手動式開關,洗手臺采用磁材和不銹鋼組合構件。 3)根據工作環境和加工特殊性的需要,設泡鞋消毒池,設立換鞋設施。 4)更衣設備根據實際使用需要有針對性設置,并且配備相應照明設施、通風條件和紫外線殺菌裝置。5)更衣消毒室空間大小與生產人員數量相適應,并應備空間和數量足夠的衣物柜及鞋柜。非生產人員(含外來參觀人員和工廠管理人18、員)如因工作需要必須進入管制區現場,執行與生產員工相同的更衣消毒過程。12、倉庫 1)按原輔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包裝材料的性質不同,區分貯存場所或整體劃分區域存放。 2)原材料倉庫及成品倉庫分別設置,同一倉庫貯存性質不同物品時,應適當區隔。 3)倉庫的構造應能使貯存保管中的原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包裝材料的品質劣化減低至最小程度,且應以堅固的材料構筑,其大小應足供作業之順暢進行并易于維持整潔,并應有防止有害動物侵入的裝置。 4)倉庫應設置數量足夠的墊板,不使貯藏物品距離墻壁、地面均有20cm以上,以利空氣流通及物品搬運。 5)應有溫度記錄,必要時應記錄濕度。13、衛生間 1)應設于適當而方便之地19、點,其數量應足供員工使用。 2)應采用沖水式,并用不透水、易清洗、不積垢、耐腐蝕且其表面可供消毒之材料構筑。 3)廁所內設立必要的洗手設施且外門不得正面開向加工場所。4)廁所應通風良好并備有適當照明裝置。八、 生產過程衛生要求1、加工工序控制 1)茶葉的加工工序,必須嚴格按照衛生要求進行,盡量減少微生物生長繁殖的可能性,盡可能防止茶葉受到污染,應通過各種防護手段防止茶葉收滴入、排入或吸入污染物的污染,從而達到產品或半成品不受污染的要求。必須采取一切合理預防措施,確保各生產工序不會受其他任何污染源的污染。 2)在茶葉生產加工個工序間嚴格控制人員、工器具=操作臺、周轉器具等衛生要求;對經前加工處理20、運往內包裝車間的產品采用有密閉設施裝置進行傳送。 3)在必要之處,必須采取化學的、微生物的或外來雜質的檢測驗明衛生控制的失誤或可能發生的產品污染。2、加工過程控制 1)茶葉加工過程一定按不同階段規定的時間要求進行控制,并有監控記錄,以保證茶葉的品質。 2)加工過程中落地產品應及時處理貨單獨存放,防止污染其他產品。 3)加工生產中應有過程巡視規程,且有專人按此規程進行檢查。3、成品控制 1)對每一批產品按規定進行常規檢查。 a)感觀檢驗:逐一檢查箱外標記、生產日期、產品規格、重量,抽查產品色澤、香氣、滋味、形態及雜質等。 b)衛生檢驗:公司當天生產的所有批次產品均應按規定進行抽檢或全檢。 2)出21、口食品的衛生指標應根據出口要求進行檢測,主要項目有:農藥殘留等。 3)所有茶葉檢測不合格者均不得發貨,并按規定作出相應處理。 4)車間成品、半成品貯藏要求 凡能促使微生物(特別是對公眾健康又危害的那些微生物),快速生長繁殖的生產環節必須注意:時間的控制、溫度的控制、濕度控制等。 5)雜質控制要求 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金屬或其他外來物質慘入食品中。采用安裝有防護裝置的燈具、對金屬絲和刀具經常是否斷裂、操作人員經常查看所加工的產品是否應雜質并揀出或采用其它適當的有效手段達到這一要求。 6)農藥殘留的預防 加強對原料基地管理,堅持開展產品安全性的監測工作,加強茶葉中農藥殘留量的監督管理。 7) 天然22、毒素的預防控制 加強預防監測,防止產品腐敗變質。 8)茶葉加工設備布局合理,并保持清潔和完好。按照生產工藝的先后次序和產品特點,將原材料處理,半成品處理/加工、成品加工、成品內包裝、成品外包裝、成品檢驗和成品貯存等不同清潔衛生的要求區域分開設置,防止交叉污染。 9)盛裝茶葉容器、加工器具必須定置存放會置于清潔的工作臺或專貯存架上。 10)生產員工進入衛生管制區作業時,必須執行相應洗手消毒程序。車間內不得亂丟雜物、隨地吐痰,生產中產生的廢品以及掉落地上的產品必須放入指定的容器內,下班前由專人統一清理,生產結束后生產用具要清潔、消毒并擺放整齊、合理,以及對車間進行全面清潔。 11)生產過程中如果收23、接觸了不潔凈的物品后,可在車間內臨時洗手設施進行清潔,然后才能重新進行工作。12)茶葉加工過程按要求進行監控,并有相應的監控記錄,以保證茶葉品質。九、 包裝、儲運衛生要求1、茶葉包裝的衛生要求 1.1 直接接觸茶葉的內包裝材料要求 1)不得含有影響人體健康的有害物質。 2)不與茶葉發生化學作用。 3)該包裝材料在茶葉轉運和銷售過程中能保護其免受污染。 4)成品內包裝要在衛生管制區內進行,可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適當安裝排風和殺菌裝置(紫外線裝置),保持室內的無塵和無菌狀態,窗戶安裝紗網。 5)包裝人員應注意個人衛生,工作前應進行消毒。 6)內外包裝材料需使用國家允許使用或安全無毒的材料,同時需分別存24、放于清潔衛生之處。 1.2 外包裝紙箱應符合紙箱標準要求:紙箱上的品名、重量、標記等應按要求印刷。 1.3包裝要清潔、美觀、牢固無破損,圖案和標記清晰。2、標簽 2.1 公司茶葉應按GB7718-2011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根據不同要求加貼不同的食品標簽,食用標簽,食用標簽一般貼在外包裝的明顯位置,內容包括:品名、生產日期、食用有效期、貯存方式、凈含量、企業聯系方式、其他宣傳標記、食用方法、警告、儲存溫度等。 2.2 標簽上文字圖案應清晰無誤,所有的信息數據及相關宣傳內容應與袋裝物相對應;所有的與上述要求不符合者均為不合格標簽,貼有不合格標簽的產品均不得上市銷售。3、貯存 3.1 庫的容量與生產25、相適宜,庫內整潔,碼垛整齊,離墻30cm,離地10cm,離頂棚50cm,入庫后的成品必須分類、分批次堆放,做好出入記錄,做到先進先出。庫管員應定時記錄庫房溫度和濕度。 3.2 所貯存產品應定期檢查,發現異常應及早處理。 3.3 運輸產品車輛要清潔衛生、無異味,防止茶葉受到污染。 3.4 茶葉(1-7)的衛生控制 1)原料庫、成品庫應具備可供產品隨時進出的條件,盛放物品器具經常打掃、消毒。 2)庫房地面必須每日清潔,并定期消毒;庫房保持良好通風、照明條件和適當的溫度條件。 3.5 茶葉冷藏衛生控制 1)凡進入成品庫冷藏的茶葉經過滅菌處理、經過檢驗合格。 2)對已入庫茶葉應按品種分類存放。 3)特26、殊情況下,需要混合存放時應以不互相串味為原則,各品種茶葉包裝嚴密。 3.6 茶葉運輸的衛生控制 1) 庫內的所有運輸工具應符合衛生要求,保持干凈,定期清潔和消毒。 2)運輸過程中,應防止包裝的破損。 3)運輸產品 車輛要清潔衛生,車廂要經常保持清潔、無異味,防止茶葉受到污染,有毒、有害、易腐蝕的物品不能混裝。4、銷售 4.1 運輸到各辦事處的茶葉,各辦事處應滿足其中間暫存條件,包括有庫房衛生、配送貨人員等均應滿足相應的條件。 4.2 銷售的分銷方也應有產品銷售所應具備的條件。4.3 對不合格的產品應及時回收,不得銷售。十、 檢驗的要求1、公司應設立于生產能力相適應、滿足實際檢驗工作和質量控制需27、要的檢驗部門;公司設立質量部。2、生產過程中的工藝衛生檢驗等直接關系到生產過程中衛生質量的控制等時效性較強檢驗項目,感觀、容器密封性能等關系到對產品準確評價的檢驗項目,必須由企業設置的實驗室自行完成。3、與檢驗適應的檢驗部門要求及管理 3.1 試劑管理 1)實驗室所使用的試劑應來源可靠,質量合格,純度符合檢驗工作的需要。 2)實驗室所使用的試劑應實行進貨登記,領用核銷,過期報廢的管理辦法。每種試劑均需建立臺賬,臺賬由專人負責,定期核對,做到 賬物相符。 3)實驗室所使用的試劑按規定放置在安全的貯藏箱內,貯藏箱應按規定設置雙鎖,根據安全規定批準領用并建立使用臺賬。 4)實驗室所用的試劑應貯存在溫28、度濕度適宜的場所,應避免陽光直射。 5)為實驗室所配置的常用試劑應加貼標志,標志上須注明試劑名稱、濃度、配制日期及配制人。 3.2 儀器管理 1)實驗室應配備高壓滅菌鍋、恒溫烘箱、pH計及天平等儀器設備。檢測儀器及設備應滿足檢驗工作的需要,儀器的精度應符合要求。 2)實驗室所使用的儀器應按規定進行計量。加貼計量標志并在計量有效期內使用。4、檢驗人員要求 4.1 檢驗人員應當具有中專或以上學歷,接受過相關專業培訓,具備上崗資格。 4.2 檢驗人員能夠獨立、有效地履行職責,檢驗操作規范,檢驗結果準確、真實。5、檢驗工作質量管理 5.1 采用有效的檢驗標準或具有依據,檢驗操作規范,檢驗項目齊全。 529、.2 檢驗人員必須經主管機構考核合格的才能進行檢驗操作。 5.3 微生物實驗室的裝備符合要求,檢驗設施符合要求。 5.4 使用合格的計量器具進行檢驗。 5.5檢驗記錄的格式規范,不弄虛作假或編造檢驗結果。 5.6 檢驗記錄要經本部門負責人審核。 5.7 分管副總經理應當對檢驗部門以及檢驗人員的工作質量進行管理。6、委外檢驗 6.1 對于公司沒有能力檢測的項目,可委托有資質的實驗室進行檢測。 6.2 委托資質實驗室承擔衛生質量檢驗工作的,應當簽訂委托合同。6.3 受委托的資質實驗室應當具有相應的資質證,具備完成委托項目的實際檢測能力。十一、 質量安全信息反饋1、公司建立質量信息收集、處理機構、,30、供銷部對反饋的質量信息認真研究、追查原因,質量部協同辦公室制定糾偏措施,生產車間實施改進,如發現有害人體健康安全的重大產品質量事故時,應迅速收回出廠成品,辦公室應把糾偏效果上報HACCP小組長及有關部門。2、質量部負責收集國內茶葉加工有關的先進技術,最新的產品質量要求和衛生要求等,應用于公司生產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十二、 制度建立與記錄1、加工車間對所用設備、檢測儀器等建立操作規程和使用記錄,重要設備和儀器有專人管理和使用。2、建立殺蟲劑、消毒劑、有毒化學品等管理和使用制度,并建立記錄。3、建立衛生檢查制度和每日衛生檢查記錄、工作服清洗消毒記錄、消毒液配置記錄等。4、辦公室建立工作人員健康檢31、查制度,并建立員工健康檔案;5、建立生產加工操作標準或規程,以及加工生產記錄。6、質量部制定出口產品質量規格要;7、質量部建立本公司加工產品檢驗程序,并建立保持相應的檢驗記錄表;8、建立庫房管理制度和出入庫記錄,詳細記錄進出庫產品的時間、批號、品名、數量、重量等。9、建立信息管理制度,認真收集顧客書面或口頭提出的質量信息,把處理結果做好記錄,并注明產品名稱、批號、數量、處理日期及最終處理方式,整理存檔。10、公司制度應嚴格執行,記錄完善,保證公司產品質量要求和衛生要求。11、上述各項記錄應由執行人簽名,定期整理、統計。各部門負責人審核,并備有檔案。保存三年以上。12、上述管理制度、產品規格質量要求、檢驗方法、操作規程等應匯編成本公司加工產品各項制度規定,以便實施。十三、 傳統工藝產品的特殊要求1、茶葉是我國已有數千年生產歷史的傳統產品,在鮮葉采摘、攤等工序使用的竹制品已被公認為是輕巧、無害的工具,因此,允許在采摘、攤等工序使用竹制品。2、竹制品的衛生要求 a) 在使用前應清水沖刷表面污漬,用消毒液消毒后再次用清水沖凈。 b) 在使用前沸水煮30分鐘或用蒸汽蒸30分鐘,以殺滅竹制品表面、縫隙的細菌和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