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公司車間衛生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96558
2024-12-17
5頁
26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食品公司車間產品生產采購倉儲設備衛生安全行政管理制度全套資料
1、車間衛生管理制度文件名稱文件編號車間衛生管理制度版 本頁 碼編制審核批準日期日期日期1、目的:加強對員工健康、車間環境衛生和設備衛生的控制,防止各因素對產品安全造成的危害。2、個人衛生:A) 健康規范(1)根據食品衛生法的要求,公司生產廠必須確保所以工作人員每年一次由當地衛生防疫部門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其簽發或續發的從業許可證后,方可參加或繼續工作,新進廠的員工也必須取得健康證才能上崗。(2)凡感染或接觸過傳染性疾病的人員不得參加生產廠的工作,如: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有腹瀉、嘔吐癥狀的病癥)結核病、化膿性滲出性皮膚病等。(3) 生產及原料包材貯存區內的一切工傷事故應當立即向管理2、人員(車間主任等)報告,特別是流血事故。任何傷口車間管理人員都應確保采用了正確的包扎方式,有嚴重割傷、燙傷、擦傷或傷口感染的人員應避免從事接觸產品、原料、包材及水的工作。B) 著裝規范(1)所有進入公司工廠(車間)的人員都應穿著整潔的工作服裝、工作帽,工段有特別要求的需穿著包括制服、發網或工作帽及工作靴或工作鞋。(2)有潔凈要求的崗位人員制服應選用能覆蓋全身的樣式,由上衣和工作褲組成的制服,既能達到覆蓋全身的目的,由利于工作方便。(3)上除了必要的拉練、搭扣外,不應有其他裝飾物,如領帶、紐扣、飾針等。同時,長袖制服的袖口應采用收緊設計;隨時檢查并更換破舊、搭扣松動或丟失、口袋有破口等的制服。有3、條件應盡量把拉鏈設計在背后。(4)潔凈要求崗位的工作人員應有兩件以上的制服以保證其能每天更換,或在工作期間即時更換已被污染的制服。(5)有潔凈要求的崗位,負責使用的車間或部門必須設專人負責清潔及存取。使干凈的制服應保存在清潔衛生的地方,并與使用過的制服分開存放。(6)有潔凈要求崗位工作人員的制服不應穿出工作區域,否則需要重新消毒后可再在工作區內使用。(7)有潔凈要求崗位的制服清洗時應使用熱水、洗衣粉、去污劑或去油劑以保證清洗效果。清洗后的制服應經蒸汽、消毒劑處理或紫外燈照射以達到消毒的目的。(8)生產區和原輔材料貯存區的工作人員使用的工作帽必須能達到將頭發全部覆蓋的目的。(9)當用手直接接觸干4、性材料、直接與產品內容物接觸的包材時應使用干凈的白色橡膠手套,以便清洗。而橡膠手套亦可因為保護的原因在接觸化學物質及高溫物質時使用。(10)每一個進入有潔凈區域的人(包括參觀人員)應穿著白色的長工作服、工作靴或工作鞋(亦可用鞋套),并在入口的消毒池內進行消毒后再進入這些區域。(11)工作靴應保持清潔干凈,并不應在工作區外穿著。)妝飾規范(1)長發應當束起,不可在本公司工廠(車間)內佩帶假發。(2)生產車間的管理人員、員工必須確保指甲平滑、干凈,不留長指甲、不涂指甲油。(3)在有潔凈要求區域工作的人員工作期間不準化妝、不準佩帶手表、不準佩帶徽章及各種首飾,如項鏈、耳環、頭飾、戒指等,并且不準在工5、作帽上佩帶裝飾物。)行為規范(1)每次生產前進入車間都要在更衣室進行洗手消毒。(2)每次完成不衛生的動作或工作后,如上洗手間,清掃垃圾、處理廢料、清洗設備等,應徹底消毒洗手。同時,在工作中應隨時保持雙手干凈衛生,洗手要經過清水、洗潔劑、清水、消毒水、清水、擦干或烘干六個步驟。(3)洗手的同時,小臂和指甲也應同樣徹底清洗、消毒。(4)洗手時應使用消毒劑或消毒皂,以達到清洗消毒的目的。(5)咳嗽和打噴嚏時應掩住口鼻,然后徹底洗手消毒。(6)不許在車間(工廠)里隨地吐痰。(7)在潔凈要求區域內不許修指甲、梳頭、挖耳朵、挖鼻孔等不衛生行為(8)所有的個人物品,如雜志、報紙、飯盒、水杯、餐票等不準帶入潔6、凈生產區域。(9)在車間(工廠)內禁止相互打鬧。(10)非車間(工廠)內的工作人員,如參觀人員等,應在更衣室換上干凈的衣服、鞋和帽子,在有本公司職員陪同方可進入生產車間。(11)對清潔區域以上工作區的制服、設備及工作人員的雙手應定期進行微生物檢查,以保證清潔效果。3、車間環境衛生、清潔規范 隨時保持車間內環境的整齊、干凈是保證產品質量的一個基本要求。3.1車間內的地面應保持平整,無暴露的塵土。破損處要即時維修。3.2隨時保持下水系統的暢通,下水道口一樓的要有水封設施,所以下水口要有過濾網并便于清潔。3.3 隨時維修生產區內的墻壁和天花板,以保持其平整干凈。照明燈、指示牌等要以硬連接形式掛在墻面7、上。3.4車間的入口處應設有無法跨越的消毒池。池內消毒劑隨時保持在沒及腳跟的深度。消毒劑要及時添加和更換,確保有效消毒力。3.5車間的緩沖預進間設置必須確保先更衣、再洗手的操作秩序控制合理。3.6及時更換修理照明設備,以隨時保持車間、庫房內的良好照明。3.7生產潔凈區域進出口的開啟程度應以人員及貨物進出時所需的最小寬度為宜。平時,這些區域的門窗須有自動裝置保證常閉,并保證得到及時的維修。3.8潔凈區域里應裝有足夠的紫外滅菌燈(應低于房頂11、5米安裝,每立方米需要40W照度),并在開機一小時保持開啟狀態。紫外燈須避開開口的容器及可能由于燈管破裂而引起異物進入產品中。3.9所有的原料、輔料及成品8、不能直接放在地面或已被污染的潮濕的表面上。這些貨品應避免放在管道或設備部件下方等有可能滴落冷凝水的地方。3.10 生產區的清潔用水應經過處理,確保無泥沙、異物,并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腐蝕性廢料在傾倒前應經稀釋中和處理。3.11不準在生產過程中進行電焊、切割、打磨等工作,以免產生異味、碎屑污染。3.12生產區域內的地面、墻壁、天花板及建筑中的橫梁、架構、管道等應保持清潔,無掛塵、無積水、無霉斑,無異味,任何碎屑和濺灑的液體應立即清掃干凈;廢料、垃圾等應隨時處理,移至遠離這些區域2、5米以上的指定堆放地。3.13所以的清潔工具,如掃把、簸箕等在使用后應及時單獨存放。3.14原輔料貯存區應保持干燥、9、無積水、無霉斑,無異味、無掛塵。3.15可重復使用或繼續使用的物料應另外存放,并作出明確標志。3.16原料、輔料和成品應有各自獨立的庫房,不能混放在一起。外包裝有破損的原料應單獨放置,標明原因并在檢驗通過后才可使用。3.17所有的原料、輔料及成品都應遵守“先進先出”的原則。3.18定期檢查存放的成品,及時除去有問題的產品。4、車間設備衛生規范清潔衛生的設備是生產優質產品的基本前提4.1車間內的生產設備、部件表面應保持干凈、無塵土、無廢舊標簽、無鐵屑焊渣等。每個設備上應有形式統一、清晰明確的標簽,用以標明設備的名稱、編號、性能,責任人等。4.2 車間內所有物料貯村設備均應裝有頂蓋。4.3有可能接觸成品、原料、半成品及輔料的壓縮空氣應經過濾處理,無油、無塵、無味、無水。4.4生產完成后,停機24小時以上重新開機前及一切必要的時候,應及時按規定程序進行清洗,并在清洗后認真檢查設備,再次確保清洗效果良好,定期檢查(一般一周)自動CIP程序是否有意無意的更改。例如:可拆開板式熱交換器,檢查其內壁、彎頭處是否還有污垢殘留。4.5設備備件應存放在指定的備件架上,各種工具使用后應及時放回指定的地方。4.6系統停機48h內應開機運作一小時左右。5、相關文件:生產操作規范 衛生標準操作程序 6、相關記錄:車間日常衛生檢查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