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餐飲公司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制度11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96723
2024-12-17
11頁
21.13KB
1、上海xx餐飲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九項制度為切實加強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 管,維護食品市場秩序,保證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據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實際,制定白山市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九項制度。 一、食品市場主體準入登記制度 流通環節食品經營者應當依法申請取得食品流通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未取得食品流通許可證和營業執照,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得從事食品經營活動。 (一)食品流通許可證審查批準。對申辦許可證的經營者,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按照屬地管轄原則,依據吉林省食品流通許可證管理辦法(試行)進行認真審查,按從事食品流通經營活動的經營場所發放食品流通許可證。 (二)工2、商登記注冊。必須堅持先證后照、依法登記原則。對未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許可證等前置審批文件的,不得辦理登記注冊手續;對未依法取得許可證照從事經營活動的,要依法進行嚴肅處理;對改變許可項目、許可證到期的食品經營者,要及時責令其限期辦理變更登記或重新辦理,逾期不辦的,要依法注銷許可證。 (三)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食品經營者,不予辦理市場準入登記: 1.未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許可證和相關批準文件的; 2.已經取得的食品流通許可證和相關批準文件被吊銷、撤銷或者有效期屆滿后未依法重新辦理許可審批手續的; 3.個體工商戶吊銷營業執照不滿六個月的; 4.偽造、涂改、使用他人食品流通許可證的; 5.國家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不3、得從事經營活動的。 (四)接受社會監督。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公示審批辦理食品流通許可證的相關內容,接受社會監督。 二、食品市場質量監管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加強食品質量管理,嚴把食品質量準入關。對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食品,應當采取責令停止銷售、退回供貨方、銷毀等措施,清理退出食品市場。 (一)食品市場質量準入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做好下列工作: 1.監督食品經營者建立并執行進貨查驗制度,督促食品經營者嚴格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營業執照和食品合格證明文件; 2.督促食品經營者建立并執行進銷貨記錄制度, 鼓勵有條件的經營者建立電子進貨查驗記錄和質量自檢制度;4、 3.監督市場開辦者、柜臺出租者、展銷會舉辦者建立并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責任制度; 4.積極引導食品經營者建立“場廠掛鉤”、“場地掛鉤”等協議準入制度; 5.開展食品質量抽樣檢驗,重點強化對消費者申(投)訴集中和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種類食品的抽樣檢驗,確保上市食品質量安全。 (二)食品退市監管。對下列食品,應當按照相關規定,責令退出市場: 1.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的食品; 2.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 3.營養成分5、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 4.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雜使假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制品; 6.未經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制品; 7.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8.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9.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 10.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經營的食品; 11.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內容與實際不符的食品; 12.沒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或者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不符合規定的進口預包裝食品; 13.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者要求的食品。 (三)食品退6、市的處理。 1.對標簽、標識或者說明書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但內在質量合格的食品,應當責令停止經營、退回食品生產者;在食品生產者采取補救措施且能保證食品安全的情況下,可以繼續銷售,銷售時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明示生產者采取的補救措施; 2.對經檢驗確定為內在質量不合格的食品,要及時下架,并依法處理; 3.對已經售出的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有毒有害食品,要通過公告、通知等方式追回或責令經營者追回; 4.對其他行政機關公布的屬于退市的食品,要依法處理,并采取退市措施,清出市場; 5.對不主動退市、責令退市后仍不退市或者名義上退市實際仍以其他方式繼續銷售的,應依法從重處罰。 (四)退市食品消費警示。對轄區發現7、的退市食品的有關信息,應當及時向社會公示,向消費者發布消費警示。 (五)退市食品跟蹤監督。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對退市的不合格食品記錄在案,以備查詢。要適時進行跟蹤回訪,確保不合格食品真正退出市場。 三、食品市場巡查監管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加強食品市場日常巡查監管工作,認真履行監管職責,維護食品市場秩序。 (一) 食品市場巡查的組織。縣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組織基層工商分局(所)開展食品市場巡查工作。 (二)食品市場巡查的內容。食品市場巡查過程中要做到“七查七看”: 1.查經營資格,看食品經營者證照是否齊全,期限是否有效,是否按要求懸掛,是否出租出借證照,是否超范圍經營8、,是否具備食品從業人員的健康證明; 2.查建立并執行進貨查驗和記錄制度,看食品經營者進貨時是否履行了檢查驗收責任,是否索取了供貨方相關證照、發貨票等相關證明材料; 3.查經銷食品,看是否有質量合格證明、檢驗檢疫證明,是否摻雜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是否經銷國家明令淘汰、失效、變質的食品,是否建立食品退市制度; 4.查包裝標識,看食品標識內容是否真實,是否有產品名稱、廠名、廠址,是否標明食品主要成分和含量,是否標明生產日期和有效期限等國家規定必須標明的內容; 5.查商標廣告,看食品商標是否有侵權和違法使用行為,食品廣告是否含有虛假宣傳和誤導消費的內容; 6.查市場開辦9、者(包括柜臺出租者、展銷會舉辦者)責任,看食品市場開辦者是否建立并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責任制度,是否認真履行法定責任義務; 7.查食品貯存,看經營者經營環境、條件是否符合相關規定,是否及時清理超期變質食品。 (三)食品市場巡查要求。 1.必須兩人以上著裝亮證依法巡查; 2.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糾正和處理,如遇重大問題要及時向上一級機關報告;需要查處的,要依法予以查處,并將相關情況錄入經濟戶口; 3.按照經營者自律和誠信經營情況,組織開展經常性市場巡查,重大節日期間要相應增加巡查次數; 4.積極創新巡查方式方法,采取隨機抽取經營者經營的食品進行“倒查”的辦法,檢查其落實查驗記錄義務和建立執10、行自律制度情況。 (四)食品市場巡查記錄。基層工商分局(所)進行食品市場巡查時,應當翔實記錄巡查監管情況,對有違法行為的,應當補充記錄處理結果。巡查記錄經執法人員和食品經營者簽字后歸檔,巡查記錄保存期限應當符合檔案管理相關規定。 四、食品安全預警及應急處置制度 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在當地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及時作出反應,配合衛生行政等相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應急處置,控制事態發展。 (一)食品安全預警及應急處置。下列情形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進行預警和處置: 1.發生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致人傷害或死亡的事件; 2.發生區域性銷售危害人身健康的假冒偽劣食品事件; 3.發生其他引11、起市場波動或者嚴重危及公共利益和社會穩定的食品安全事件。 (二)食品安全重大事件處理程序。 1.按白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流通環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規定的時限,應當立即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通報,同時向上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報告; 2.迅速派出人員前往事發現場,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阻止和控制事態進一步發展,開展調查核實及相關處理工作; 3.按照事件波及的范圍及時向相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發出協查或者聯查通報,并及時向上級工商機關報告調查和處理的進展情況。 (三)食品安全重大事件處理方法。經核實屬于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范圍的食品安全事件,應當采取以下措施處理: 1.責令經營者對涉案食品立即停止經營、下架封12、存,防止涉案食品擴散; 2.涉案食品已經擴散的,應當采取發布公告、責令經營者召回、組織追繳等措施予以追回; 3.需要立案查處的,應當及時立案查處; 4.完整記錄預警和處置的有關情況,在應急狀態解除后,及時形成專題報告,報送當地政府,并逐級上報上級工商機關。 五、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負責轄區流通環節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發布,并對其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法律性負責。 (一)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內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據職責,可以向社會公布下列食品安全信息: 1.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總體形勢和趨勢信息。包括反映本轄區流通環節食品安全趨勢現狀及預測預警信息; 2.食品安全檢驗及監督檢查13、信息。包括不符合有關食品安全標準,假冒他人商標、包裝、裝潢及虛假廣告等信息; 3.食品安全事件信息。包括食物中毒、突發食品污染事件及人畜共患病等涉及食品安全的信息; 4.其他影響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的信息。 (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的主要方式。 1.通過新聞媒體適時公示食品安全信息; 2.在辦公場所設置“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牌(板)”,并指導轄區食品經營者、市場開辦者在商場、超市等大型食品經營場所設置“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牌(板)”,向公眾公示食品安全信息。 (三)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的要求。 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信息,應當做到準確、及時、客觀。對已經公示的食品安全信息,應當建檔留存,以便有關單位或者消費者14、查詢。 六、食品市場分類監管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根據食品經營者經營場所、特點和信用,有針對性地采取分類監管措施,明確監管重點和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 (一)商場、超市的監管。監督商場、超市等企業,在鞏固進貨查驗、查驗記錄“兩項制度”成果的基礎上,切實履行進貨查驗和查驗記錄義務。引導有條件的商場、超市逐步實行計算機管理,提高監管效能。 (二)食品批發企業的監管。嚴格監督食品批發企業建立和完善食品銷貨臺賬,履行好進貨查驗義務和查驗記錄義務,確保食品經營行為規范。 (三)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的監管。監督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審查入場食品經營者的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明確入15、場食品經營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定期對入場食品經營者的經營環境和條件進行檢查。建立食品經營者檔案,記載市場內食品經營者的基本情況、主要進貨渠道、經營品種和供貨商狀況等信息。建立和完善食品經營管理制度,加強對食品經營者的培訓。設置食品信息公示欄,及時公開市場內或行政機關公布的相關食品信息。 (四)食品店的監管。嚴格監督食品店履行查驗義務,認真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營業執照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確保食品來源合法。 七、食品安全監管責任追究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明確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嚴格食品安全監管責任追究,確保各項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到位。 (一)實行食品安全逐級負責制。 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工16、作在當地政府統一領導下,實行逐級負責制。 1.各級工商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對上一級工商局負責; 2.市州局、縣級局和承擔食品安全監管責任的派出機構,對轄區內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工作負領導及監督管理責任; 3.基層工商分局(所)對轄區內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工作負直接監督管理責任。 (二)實行食品安全責任人制度。 1.各級工商局的主要負責人承擔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工作主要領導責任;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承擔直接領導責任; 2.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內部根據分工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職責的機構主要負責人,承擔主要組織、協調、指導等責任;分管負責人承擔直接組織、協調、指導等責任; 3.基層工商分局(所)長承擔本轄區流通環節17、食品安全工作直接監督管理責任; 4.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及基層工商分局(所)的食品安全監管人員承擔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具體監管責任。 (三)責任追究范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1.在食品流通許可證審核發放工作中,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的; 2.對無證、無照等違法經營行為,未及時進行處理的; 3.對違法行為未依法處理,放縱違法行為,或者無法律依據減輕處罰的; 4.對群眾舉報、上級工商機關交辦、督辦及相關部門轉辦的食品案件,無正當理由未及時調查處理的; 5.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未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預警和處置的; 6.對應當上報的食品案件瞞而不報,或者對其他重要情況18、瞞報、謊報、緩報、漏報的; 7.對應當移送其他部門的食品案件,不按照有關規定及時移交的; 8.因主觀過錯,導致有毒有害食品未能得到及時控制,造成危害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的事故,或者給本地區、本單位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 9.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中發現的其他失職、瀆職行為。 (四)責任人的處理。對負有領導責任的黨員領導干部,要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定,視具體情節給予相關責任人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的處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因不認真履行職責出現食品安全事故的具體監管責任人,要按照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19、度進行處理;對造成嚴重后果、涉嫌犯罪的,要按照相關規定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八、食品廣告監管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進一步加大對食品廣告的監管力度,依法嚴格規范食品廣告發布行為。 (一)食品廣告內容要求。食品經營者應當保證食品廣告內容真實、健康、科學、準確,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騙或誤導消費者。 (二)違法廣告查處。對違法廣告、特別是含有虛假內容的食品廣告和涉及宣傳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的違法食品廣告,要嚴厲查處;對被確認為不符合食品安全規定的食品,要立即責令停止廣告發布行為;堅決制止和查處機關、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以廣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費者推薦食品的不法行為。 (三)食品廣告監測和預警。應當加20、強對食品廣告發布情況的監測和預警,及時了解和掌握食品廣告發布動態,杜絕違法食品廣告發布行為。 九、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協作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在當地政府統一領導、組織、協調下,依法做好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一)建立食品安全監管協作機制。建立健全與衛生部門的協調機制;與質檢、食品藥品、農業、工業和信息化、商務、公安等部門的協作配合機制;完善食品安全監管信息通報機制。 (二)相關部門協作問題的處理。 1.對監督檢查中發現違法行為屬于其他監管部門管轄的,應當及時書面通報或移交相關監管部門; 2.對申訴舉報處理工作中發現應由其他監管部門處理的,應當及時轉交并告知舉報人,相關移交、轉交材料要21、存檔備查; 3.對其他監管部門通報和移交屬于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的,應當及時依法查處或處置,并及時反饋結果。 (三)食品安全信息通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獲知的食品安全信息,涉及其他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通報情況。 食品衛生規章制度 食堂工作人員應從食品衛生、餐具衛生、環境衛生、個人衛生等方面依據國家食品衛生的有關規定制定具體要求,并把各項要求納入嚴格的衛生管理制度,尤其落實到崗位責任制中去。把各項要求納入嚴格的衛生管理制度,作為對食堂各工作崗位考察評比的重要內容。 一、食品衛生 1、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的有關規定,菜肴、原料、調味品等食品必須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嚴禁使用過期、變質、無22、標識的食品。飲用水必須符合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2、洗滌整理原料時,污物雜質和廢料必須清除干凈。清洗要徹底。蔬菜與肉類、水產品須分池清洗干凈,然后分類存放,供加工制作用。 3、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加工的刀、砧板、抹布、工具、容器等必須生熟分開,有明顯的標記,用后清洗消毒,定位架上存放。 4、原料的取用、發放,應本著先進先出先用的原則,以防止日久變質。 5、存放在冰箱內的食物或半成品,要生熟分開,不留隔餐隔夜的飯菜。冰箱應經常沖洗,保持清潔干凈。 6、發現飯菜不新鮮時,應妥善處理,不準分發腐爛變質的菜點,以防食物中毒。 7、加工制作好的成品一律放在備菜間內,工作人員必須經二次更衣間23、穿工作服,戴好工作帽進入備菜間。接觸直接入口的食品時要戴口罩和手套操作,包裝紙的食品,應使用各種工具拿取。 8、食品不得與有毒有害物品及其他雜物混放,食品不得落地,要分類上架、離墻離地存放,并定期檢查及時清理變質或過期的食品。庫房整潔無鼠跡、無蟑螂。 二、餐具衛生 1、公用餐具及盛裝飯菜的桶盤等工具在用餐后,先將里面的殘存物清理干凈,加洗潔精洗滌,84消毒液浸泡,然后再用清水沖洗,再放入消毒柜內進行消毒,消毒后取出放在專用保潔柜并保持干凈。 2、保潔柜、送菜送飯車及相應的器具應餐餐清洗消毒,餐具擺放整齊,關緊柜門。 3、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加工的刀、砧板、抹布、工具、容器等必須生熟分開,有明顯的標記,用后清洗消毒,定位架上存放。 4、餐具洗消有保潔制度并有臺帳記錄。 三、環境衛生 1、周圍環境應打掃干凈,陰溝要常疏通,廢物桶加蓋并及時清理。 2、積極貫徹除四害要求,消滅蒼蠅、蚊子、老鼠、蟑螂等害蟲。 3、廚房、餐廳及各操作間地面保持干凈、干燥,無積水、無污垢、無垃圾、無衛生死角。 4、不亂倒垃圾,不亂倒污水。 5、門窗應有防蠅設施,室內經常保持通風。四、個人衛生 1、常洗澡、理發、刮胡須、剪指甲。 2、上班應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做到儀容整潔,不得佩戴首飾上班。 3、上廁所應脫下工作服,出廁應洗手。 4、定期檢查身體狀況,如患有傳染性疾病,不應接觸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