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團人才培養與人才梯隊建設管理辦法2.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99007
2024-12-18
9頁
61KB
1、人才培養與人才梯隊建設管理辦法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目的建立和完善集團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制定有效的關鍵崗位繼任者和后備人才甄選計劃以及崗位輪換計劃、內部兼職計劃、在職輔導、在職培訓等人才培養與開發計劃,合理地挖掘、開發、培養后備人才隊伍,以便建立集團的人才梯隊,為事業部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資本支持。第二條 原則堅持“內部培養為主,外部引進為輔”的培養原則。第三條 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目標始終堅持“專業培養和綜合培養同步進行”的人才培養政策,即培養專家型的技術人才和綜合型的管理人才。專家型的技術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領域內掌握較高技術水平的人才,綜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單位或本部門工作領域具備全面管理知識,綜2、合能力強,有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第四條 人才培養組織體系集團建立“統分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總部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才培養規劃;人才甄選標準和程序的制定;培養對象的初步甄選、確定,培養計劃的統籌安排;公司職能部門、分廠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由負責人牽頭,負責人才培養計劃的具體實施。第五條 主要內容1、關鍵崗位繼任者與后備人才的甄選;2、崗位輪換;3、內部兼職;4、人才調配;5、在職輔導、在職培訓與內部講師隊伍的建立;6、人才培養的考核評價;7、晉升與淘汰。第六條 適用范圍本制度適用于全集團 。第二章 關鍵崗位繼任者和后備人才的甄選第七條 目的通過科學的測評,慎重地甄選,選拔出真正具有領導潛質的后備人3、才,以樹立集團用人及人才晉升理念。第八條 甄選條件(一)知識經驗和工作業績:基于“知識全面、經歷豐富、業績出色的員工綜合素質較強,并且服眾”的假設。(二)關鍵資質:基于“在每個崗位上,都有一些人做得比其他人好,績效好的人與績效平平的人采取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高績效者之所以能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是因為他們具備了一般人所沒有的某些特質,而正是這些特質導致了他們的高績效”的假設。(十二項關鍵資質:1、溝通能力;2、分析判斷能力;3計劃組織能力;4、管理控制能力;5、應變能力;6、執行力;7、創新能力;8、領導能力;9、決斷力;10、人際關系能力;11、團隊合作能力;12、承受壓力的能力。)注: 1、4、后備人才分類:管理類、財務類、營銷類、技術類、品質類2、參考12項資質定出23項共性指標,再根據分類選出23項個性指標。每項指標的評價標準參見集團12項資質定義及行為評價標準3、以上各類人員資質要求為初定,具體要求根據集團用人理念可進行適當調整。(三)綜合素質和潛質1、性格特征2、職業傾向3、綜合能力4、心理測試第九條 甄選工具1、基本條件通過個人材料進行分析。2、關鍵資質通過調查表、訪談等形式進行分析。3、綜合素質和潛質可借助權威或專業機構開發的測評軟件進行測評。第十條 關鍵崗位繼任者甄選關鍵崗位主要指事業部職能部門正職、副總、總經理;園區總部、集團總部職能部門主管及以上級別,當前或根據未來5、發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級和高級崗位;事業部關鍵崗位的數量可按事業部當前中高級崗位總數的2030%進行評定,一般來說,園區人力資源部對每一個關鍵崗位的繼任者選定13名候選人,如果事業部內部沒有合適人選,可考慮以外部招聘的形式進行儲備。第十一條 后備人才甄選后備人才主要是指事業部為因應未來發展變化而儲備的一些可替代事業部某些中級崗位(事業部分廠工段長、分廠廠長、副廠長、倉庫主任、職能部門副職等中層管理崗位)的具有培養潛質的人才。后備人才由各單位根據事業部制定的甄選條件進行初步提案,并由人力資源部牽頭組建的評審小組進行最終評定。第十二條 關鍵崗位繼任者甄選程序園區人力資源部根據相關人選的綜合素質測評6、上報關鍵崗位及繼任者名單園區總經理/分管副總審批人力資源部和事業部針對候選人制訂相應的人才培養與開發計劃跟進和實施關鍵崗位繼任者候選人開發計劃。第十三條 后備人才甄選程序事業部向人力資源部提交后備人才候選人名單人力資源部組織對提交的名單進行綜合評定園區總經理/分管副總審批人力資源部策劃后備人才的整體培訓方案培訓方案的實施培訓效果的反饋。第三章 崗位輪換第十四條 輪崗對象及目的崗位輪換主要針對具有培養潛質的中高層干部和管理骨干,目的在于為事業部培養綜合能力較強的復合型的人才。第十五條 輪崗周期輪崗周期原則上一般分為三個月、六個月和一年三種,具體輪崗時間由事業部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第十六條 輪崗比例7、(年度) 1、中高層干部20%;2、管理、財務、技術、品質、營銷類人員20%;3、后備人才 90%以上(沿專業跑道發展的人員可另行考慮)。注:輪崗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勝任本職工作。第十七條 輪崗與晉升的關系所有后備人才必須在輪過2個以上崗位才能晉升為中層干部(特聘人員除外)。第十八條 輪崗審批1、事業部內部輪崗:由事業部自行審批報人力資源部備案;2、跨單位輪崗:由事業部提案人力資源部審批。3、財務系統人員輪崗:由事業部財務部提案人力資源部審批集團財務部審核。第十九條 輪崗人員管理1、崗位輪換人員編制仍屬于派出單位,輪崗期間的考勤、考核工作由新單位考核,但必須將考勤、考核結果反饋給原單位,作為工資發8、放的依據。2、輪崗結束后,輪崗人員應立即提交書面報告(總結)交輪崗雙方單位。3、輪崗人員基本工資、績效獎金和保險:由派出單位支付。第四章 內部兼職第二十條 兼職目的增強對其他事業部、部門的認識和了解,提升員工綜合素質和能力,為園區、事業部培養和儲備人才。第二十一條 適用對象中高層干部、專業技術干部和管理骨干。第二十二條 兼職人員的定位兼職人員以學習、調研、議政為職責,參與兼職部門具體業務的運作過程,提供相關意見和建議,但不參與具體的決策活動,兼職人員應參加所在單位的有關會議,并承擔相關工作任務,在兼職業務上接受兼職部門領導的管理。第二十三條 兼職周期兼職周期由派出單位與兼職單位協商確定,原則上9、每周累計工作時間不能低于1天。第二十四條 兼職形式和職務內部兼職只能采取跨事業部/部門形式進行,兼職職位一般以助理職位或副職為主。第二十五條 工作開展方式1、兼職人員在兼職部門的工作計劃由所在部門負責人與兼職人商定,并納入該部門工作總計劃,接收所在兼職部門負責人的考核。同時,兼職人員工作計劃應報派出部門備案。 2、一般情況下,兼職人員應采取每半天到兼職部門工作,另半天回原單位工作的方式。第二十六條 人員管理1、人事關系:兼職人員人事關系仍然隸屬于派出單位。2、審批程序:各事業部提案,人力資源部審批。(中高層干部和專業技術干部需事業部總經理、園區總經理審批)3、兼職申請審批后,統一由人力資源部擬10、定專門的“派遣通知函”正式通知接收單位,并以文件的形式明確兼職人員的職務、職責、權限和工作關系。4、接收兼職人員的部門應當為兼職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且有責任安排兼職人員的工作。第五章 人才調配第二十七條 調配目的消除事業部各單位人才封閉現象,加強各單位人才內部合理流動,優化配置事業部內部人力資源。第二十八條 調配原則1、符合事業部人力資源整體發展戰略;2、在不損害調出單位利益的前提下,符合調入單位人才需求;3、符合員工個人能力和潛力的發揮;4、優先考慮新成立公司(單位)和新項目的人力資源需求。第二十九條 調配對象因崗位性質和業務需要,必須向內部引進或難以通過其他途徑獲取的一些特殊崗11、位或急需人才。第三十條 調配申請由需求部門提出申請并附職位說明書及需求原因,按招聘流程審批后,人力資源部根據提交的申請,對內發出招聘啟事或直接從相關部門進行調配。第六章 考核與評價第三十一條 目的增強事業部人才培養意識,促使其明確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感。第三十二條 考核對象以職能部和事業部為考核單位。第三十三條 考核周期考核周期為一年。第三十四條 考核內容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后備人才的選拔、培訓及輪崗計劃的實施、計劃的落實、人才培養的相對數量等。具體考核方式、指標由人力資源部另行制定。第三十五條 人才培養責任人各級中高層經理作為人才培養對象的相關責任人有義務對本單位人才培養對象進行指導,沒有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中高層干部將不能晉升到更高一級職位,人才培養對象的考核結果將影響部門經理的績效考核結果。第八章 淘汰與晉升第三十六條 目的通過淘汰不合格的干部,為后備人才提供發展機會和上升空間,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優化事業部干部隊伍素質。第三十七條 淘汰和晉升比例中高層干部每年淘汰比例為510%,后備人才每年晉升比例為20%左右。第三十八條 晉升條件參照集團調職、晉升流程以及其他相關制度執行。第九章 附則第三十九條本辦法由人力資源部制訂、解釋和修訂。第四十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正式實施三茅人力資源網資料頻道,中國最大的人力資源專業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