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制造企業如何進行計件工資管理.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99118
2024-12-18
15頁
106KB
1、家具制造企業如何進行計件工資管理工資成本是家具制造型企業的重要成本之一,是企業的管理者和所有者都極為關注的大問題。不同的企業對于工資成本的控制有不同的做法。幾乎沒有人會懷疑“計件”能給企業帶來莫大的好處。然而,用不好卻也會給企業帶來麻煩甚至造成損失。有的企業實行了計件工資,卻發現工資多發了許多,但效率并沒有提高多少;有的企業“計時”時風平浪靜,一搞“計件”滿廠怨言;有的企業不但沒有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員工們反而故意放慢作業速度。還有的企業品質問題突然增多,量少的產品無人去做等等使得一些企業不能不無奈的放棄計件工資,或者覺得“計件”還不如“計時”好。問題出在哪里?就出在企業的計件單價有問題,并且沒2、有做好相應的配套工作。這里,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如何進行計件工資管理。實施計件工資,是企業的一件大事,可以說是一項工程,要遵循嚴格的工作程序去進行,靠二、三個人去主觀臆定,肯定會出問題,要專人、專項、專題去管理。這項工作盡管繁重而復雜,但終究是一種階段性工作,三、五個月就見成效,然后一勞永逸,這種投入實在是太必要了。一、建立計件工資系統的工作程序建立計件工資系統,應遵照以下的程序進行:1、 成立計件工資管理領導小組 2、 小組動員會及小組成員分工 3、 整理產品資料 4、 產品分類 5、 確定代表產品 6、 確定各產品工價分配比例 7、 確定各車間工價分配比例8、 計件測試 9、 工序工資分配13、0、制定計件工資初稿11、試 行12、修改完善13、定 稿14、制定計件工資手冊二、企業計件工資領導小組的工作要點 成立企業的計件工資領導小組,是工作的第一步,小組是工作順利完成的組織保證,小組的人員應來自于與計件工作相關的各個部門。1、成員結構 顧問:總經理 總經理的介入,體現了工作的重要性,也同時給予了小組至高的權力。 總監:財務部負責人 財務的介入,可以協助解決許多專業問題。 組長:生產部負責人 生產過程是計件工資運用的過程,生產部門當然的擁有發言權。副組長: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技術部負責人 最終的結果由人力資源部頒發實施,而技術部了解生產工藝,對于工時的設定可以提出正確的意見。組員:各車4、間負責人 專職人員:2人 有咨詢師在企業工作時,還要請咨詢師擔任指導老師,以便工作進行的更加規范和專業。2、小組會議各種小組會議貫穿整個工作過程,對于工作的開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1)工作動員會 組建小組,講解工作意義、紀律要求、工作要求。 (2)技術指導培訓 進行技術指導、講解方法和工作程序。這項工作也可由咨詢師來做。 (3)工作碰頭會每天一次約10分鐘,交流當天工作。(4)工作協調會 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類問題。 (5)工作總結會 對每一階段、周期的工作進行總結。3、小組管理 實行組長負責制,小組管理應注意以下原則:u 確定工作職責;u 任務明確分工;u 限時完成工作任務。4、組員培訓 5、對小組人員進行工作的培訓是十分必要的,這些培訓主要包括:(1)工作程序與要求;(2)計件工資建立的方法;(3)工時測試技巧。三、計件工資工價確定的工作步驟 (1)列出企業所有產品的工藝流程及工序。(2)財務部定出各種產品的指導性總工價。總工價占產品價格比例在6%10%之間。(3)對產品進行分類,企業的產品一般很多,不可能同時進行,應根據產品的數量大小,確定工作順序。分三批,將各種產品進行計件單價設定。 大量產品:第一批,占總產量的60%以上; 少量產品:第二批,占總產量的30%以下; 微量產品:第三批,占總產量的10%以下。 4、將相似產品進行合并,每一款找出12個代表產品,首先研究代表產品單6、價,代表產品單價確定后,參照“代表產品”,對其類似產品進行定價。5、產品的定價方法 (1)對產品的每一道工序進行工時測試,統計所有工時。 (2)在有了各工序工時的情況下,根據工時、工資標準、技術含量,定出大的工序組合的工價比例,也就是車間級工價。 (3)在車間級工價基礎上,分解出各小組的工價。 (4)在小組工價的基礎上,分解出各工序的工價。 (5)按工序工價進行二次測試,對照和修正總工價。 (6)編制工價總表(工價手冊)的初稿,工價表分三級: 一級工價表,即車間產品級工價。 二級工價表,即車間產品工序級工價。 三級工價表,即班組零部件工序級工價。 (7)試行 工價確定之后,應當先選擇部分車間和7、工序進行試行。 (8)修訂 在試行的基礎上,根據所反饋的信息進行工價的修訂。 (9)執行在全企業范圍內進行全面地推行。四、標準工時的確定要準確的確定計件單價,對于標準作業工時的確定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首先確定所實行計件的各工序的標準工時,才可能設定準確的計件工資。 工時是最基本的、工作時間長短的度量單位。工時量的大小以及產能的大小都可以用工時的形式反映出來。所謂“工時”指的是在正常的生產條件下,車間、班組或個人從事工作的時間。比如說“某某車間投入了6個工時,就是指該車間使用現有的生產設備,在現有場地,全部人員工作6個小時。”不同的部門、車間或班組相同的“工時”,并不意味著勞動量的相同。比如:A車8、間的20個工時的總勞動量可能會比B車間80個工時的總勞動量還大,因為也許A車間的人員多,設備先進。1、如何制定工時工價 “工時”代表著一定的人類勞動,所以工時的多少可以反映在單位時間內完成任務的多少。 理解“工時”應從兩個角度考慮,一方面是標準工時,另一方面是實際工時。 標準工時是指具有一定工作熟練程度的作業員工,在既定的生產作用條件下,使用現有的設備,按照規范的作業程序與動作要求,完成單位工作量所用的時間。格如:某家具企業包裝車間“單位工時”為一件產品,即:要求員工每小時完成10件產品的包裝任務,某員工包裝了80件產品,那么這位員工就完成標準工時的任務量,這個員工就能拿到當天的基本工資。如果9、某員工一天包裝了90件產品,這個員工就超額完成了標準工時的1個“單位工時”工作任務量,他就要多領取一個“單位工時”的工資,對于超額完成一天所規定的標準工時工作任務的員工,理應多取得其超額部分的工資。但是,如果有相當一部分員工一天實際完成生產任務超出標準工時30%以上。這就說明企業制定的“單位工時”不合理,“單位工時”作業量偏低,要進一步修正調整“單位工時”的生產任務量。“單位工時”的標準應該是:生產員工工作的總平均情況控制在標準工時所要求的范圍上下5%之內浮動。對于完成不了工作任務的,也不能一概認為是標準定高了,要對各方面的因素去進行綜合評估,以找到原因加以改進,一味的降低標準,只會助長個別人10、的懶惰行為。這些原因包括: 員工進廠時間短,崗位技能不夠熟練; 員工工作態度不積極,存在消極怠工現象; 工作現場的布局不合理; 部門管理的問題,“5S”工作開展得不好; 管理人員缺乏監督作用; 沒有制定相應的獎勤罰懶規章制度; 設備問題; 材料供應問題;能源供應等。如果存在以上問題就不可能完成標準工時的生產任務。 確定了工時,就要著手制定工時工價,工資水平過高,增加企業負擔,降低企業經濟效益,甚至出現虧損;工時工價過低,造成人力資源流失,員工經常跳槽,隊伍不穩。企業的特點不同,工時工價的高低有所不同,勞動密集型的家具企業,每個產品生產要經過許多人的勞動,整個家具生產線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家具企業11、對員工素質要求不高,工資成本占產品總成本比例較大。工時工價制定的就應該低一些,如果工時工價高,成本就會上升,企業就會降低效益。生產部門的不同,生產特點不同,其工作的難易程度、疲勞程度、環境條件也不同。制定工時工價時,工序較多的部門,單位時間加工產品少,工時工價就應高一些;工藝較簡單的部門,工作效率較高,工時工價就應該低一些。不同部門工作的員工疲勞程度不同工時工價也應不同。消費體力較大的部門,工時工價應高一些;而體力消耗較少,員工產生疲勞程度較低的部門,工時工價應該低一些。作業環境惡劣的部門,工時工價就應當高;作業環境條件好的部門,工時工價應當低。同一部門由于員工工種的不同,工時工價也應不同:有12、的是手工作業;有的操作一般機器設備;有的操作較精密的機器設備;完成相同的工作量所付出的勞動也就不同,設定“單位工時”工價時也應給予考慮。各工序、各部門之間的工資如何進行比較呢?這就要用到工價系數的概念。工價系數是這樣的一種含義:比如一個學校中同班的兩個學生,一個的物理分數是90分,一個的數學分數是40分,如何比較這兩個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呢?這就要用到一個系數。物理成績和數學成績之間沒有可比性,引入了這個系數,二者就可比了。假如系數是K=2.1,哪么,數學成績的40分就相當于物理成績的2.140=84分。工價系數就是這樣一種概念。 工價系數使各工序之間的工資有了可比性,為計件工資的確定提供了基準13、。工價系數的確定要考慮下列因素: 技術含量; 勞動力價值; 工藝難易程度; 作業特點; 危險性; 污染性; 體力; 腦力; 工作時間長短; 人力的供求狀況; 產品利潤; 企業導向。2、工時工價制定的程序(1)收集本地區同行業的工資和工時工價資料作為企業制定工時工價的參考依據。 (2)組織專人測定生產過程中各工序的“單位工時”。 (3)根據外部同行業的工資和工時工價資料,結合企業實際及經濟情況,根據不同的部門、不同工序、不同崗位的特點,確定各工序的工序系數。 (4)根據企業的性質,制定不同部門、不同工序、不同工作崗位的工時工價。 (5)各工序工時工價方案上報公司領導審批。 (6)工時工價方案的落14、實執行,在執行中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修改完善。3、制定工時工價的原則 (1)確保85%以上的員工經過努力能領取標準工資,其中5%的員工超過標準工資,1%以下人經過努力也拿不到標準工資。 (2)便于激發廣大員工生產的積極性。 (3)體現“多勞多得、按勞分配”的分配原則。 (4)公平、公開、公正,避免人為因素對個別工序工時工價的影響。 (5)實事求是,使工時工價規范、科學,具有可操作性。 (6)嚴防營私舞弊現象的發生,以及工時工價制定人員的親戚、朋友所在的工序工時工價偏高。 (7)應實行“回避”制度,不宜參與制定工時工價人員不能參與此項工作,使工時工價的制定更合理。4、工時測試工時的多少,通過實際的15、測試與分析而獲得,測試在作業現場完成,應注意以下要點:(1)測試人員應事先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包括測試工具、表單、測試計劃等。(2)不要事前告知被測試人員,這樣做是為了避免產生心理影響,目的是使被測試人能以正常狀態工作。(3)觀測的方向、位置、時間等都要事前有全面的籌劃,不能以一次數據來確定。(4)企業管理的最終目標是提高生產效率,因此,工時測試不要影響正常生產程序。(5)現場記錄的一切原始數據和材料要裝訂、編號、簽字、封存,不允許任何人隨意更改或銷毀。五、實現標準作業標準工時建立在標準作業的基礎上,作業不規范所得出的標準工時必然是錯誤的。企業必須首先全面地規范作業行為。要不斷發現并改善無效動作16、或浪費現象,提高作業效率。1、實現標準作業的工作要點:各環節的具體要求: (1)觀察與記錄 觀察要全面深入,甚至不放過一個眼神。 (2)尋找浪費及不合理現象 既要尋找整個過程中的浪費與不合理,又要尋找個別動作的浪費與不合理。 (3)對分析記錄結果中的浪費進行改善 去除記錄結果中產生浪費的動作,將費時的動作改為較快的動作。 (4)動作經濟原則下的動作改善 對照動作經濟原則進行逐項分析。 (5)重新編制作業方法 打破現有方法程序,使工作進行得更輕松、更有效。設定作業標準是動作研究的目的。也要注意所用材料、工裝夾具、機械及作業環境對作業方法的影響,從生產作業的全部因素入手改善作業。2、如何進行作業分17、析 動作是作業的基礎,也是作業本身,從動作入手進行研究和改善,將是最直接和見效最快的方式。要根據不同產品的生產特點,不同的工序,去選擇不同的方法。 (1)分析方法概括分析法 概括分析法是一種粗線條的動作研究方法,所謂粗線條不等于是不準確,它是對一些不必要十分精細的動作所進行的分析,它更能十分清晰地讓我們看到整個動作的全貌,不至于凡事都在細枝末梢上糾纏。u 對動作較為復雜而動作功能又單一的動作類型先要總體去把握。u 概括分析要抓大的浪費和不合理方面,暫時放棄小的問題。u 多以目視觀察為主,一般不借助計時工具和攝像設備。u 一般將觀察與改善同時進行,現場解決問題。細微分析法 細微分析是對于動作進行18、深入研究,進而精確確定動作時間的一種方法。比如,對于作業時間要求比較精細的電了行業的生產作業者,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是否規范都將直接影響其作業,影響生產線的流動以及下工序的工作。因為生產線的速度是一定的,它留給每一個操作者的操作時間也是一定的,如果操作者不能按照規范的要求進行操作,就無法在既定的時間里完成既定的動作,所以細微分析法在這里就顯得十分重要。 但細微分析法絕不能到處濫用,也不是凡是動作分析都一定越細越好,比如象家具廠的木工裝配作業,都會因為木榫的結合部位的公差問題而使裝配工作存在著更多的變數。這時,只能規定總的作業行為,如果進行過細的動作分析,不但是不必要的,也是沒有意義的。 細微分析法19、常采用的方法有:u動素分析 即將作業者的動作全部分解為不同的“元素”,然后把一個整體的動作用這些元素聯系起來,常用的動素一般可分成18種,歸為三類: A類:有效的作業動作; B類:協助A類動作實施的動作; C類:不能對作業產生直接作用的動作。u影像分析影像分析對于進行細微的動作分析既簡單又方便,它還可以克服動素分析中常犯的觀察不細致、不準確的問題,并且可以反復觀看以及共同討論。影像分析不但可以使我們認識動作的性質,還可以讓我們認識動作的軌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于細微動作研究將會有更多的地方用到影像分析,傳統的動素分析也將一步步被影像分析所取代。影像分析還可以將動作分解到十分之一甚至百分20、之一秒,使研究更加深入。(2)分析要點要正確選擇方法方法的選擇應依據以下原則:變換較快較多的作業動作,應進行細微動作分析;變換較慢,某項工作耗時較長的,應進行概括分析。進行動作改善可分兩步走,第一步先進行概括分析,解決大方向上的浪費與不合理;然后再進行細微分析,使改善更深一步。方法的選擇要結合企業的生產特點,一般以生產線為主的生產形式,應重視細微分析,而非生產線形式的多進行概括分析。以眾多人合作的小組式生產方式的,多進行概括分析,而以個人生產作業為主的多進行細微分析。人一機系統的方式會影響研究方法的選擇,一般機械化程度大的,應對作業人員進行細微分析,而機械化程度小的應對作業員進行概括分析。當然21、,如果是自動化程度高,人只是看看儀表而已,進行人的動作的細微分析也就完全沒有必要了。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工序 不是所有的工序都有必要進行動作研究,規范的動作對于它們反而是有害的,比如手工雕刻,就是如此。 許多仿古家具上常常有許多手工雕刻的地方,這些雕刻在制做時,會因為材料的問題,圖案的變化,刀具的鋒利程度,木紋的方向而臨時決定先刻哪里、后刻哪里。 (3)如何取得最真實的基礎資料 資料的真實與否,將直接影響分析的結果,要取得真實可靠的資料要注意以下的問題: 進行現場動作研究記錄的人員要具有專業知識,這樣才不至于被作業中的表面所迷惑。要盡量更多地運用現代化手段,比如攝像機,監視器等,以便反復分析并且不22、影響操作者的正常工作。有時,在不告知操作者的情況下進行觀測,會更有助于資料的準確。應該在正常生產情況下進行。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工序,工序中有代表性的人員進行分析研究。類似或相同的動作要選擇幾組進行分析研究。要盡量使資料豐富,不能以偏概全。對同一類動作的資料收集,最好派不同的人員同時去做,這樣可以減少觀測者的個人誤差。(4)分析的內容制程分析u 研究制程或作業的配置、順序、分割、合并是否合適;u 檢查搬運的路線、方法、次數、負荷是否合適;u 檢查有無等待現象,可否縮短;u 考慮是否可同時加工或檢驗;u 研究品質狀況及品質成本。;u 檢查報廢與返工。動作分析u 對工作全過程的基本動作進行分類;u 找出哪些動作是必要的,哪些應該減少的,哪些根本不用;進行最佳動作組合的設計,以求達到最經濟。三茅人力資源網資料頻道,中國最大的人力資源專業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