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江縣青衣江·東風堰灌溉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5817
2024-12-25
6頁
148.62MB
1、 1 夾江縣青衣江東風堰灌溉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公示夾江縣青衣江東風堰灌溉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分為兩個層次,即片區規劃和鎮區規劃。片區規劃范圍為漹城街道,青衣街道,黃土鎮,甘江鎮,馬村鎮全部行政轄區范圍,及木城鎮部分行政區劃范圍,總面積 358.49 平方公里。鎮區規劃范圍為木城鎮區、馬村鎮區和甘江鎮區三個鎮區。夾江縣青衣江東風堰灌溉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是夾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的下位規劃,是對片區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等工作的具體安排,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是編制詳細規劃和相關2、專項規劃、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法定依據。本規劃成果包括文本、圖件、數據庫和規劃附件,其中文本和圖件是青衣江 東風堰灌溉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法定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規劃經樂山市人民政府審批,由漹城街道、青衣街道辦事處和黃土鎮、甘江鎮、馬村鎮、木城鎮人民政府共同組織實施,夾江縣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按照本規劃進行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修改本規劃,確需修改本規劃的,應當依照法 2 定程序進行修改,并及時更新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數據信息。功能定位一、指導思想尊重鄉村發展規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資源環境承載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為基礎,以“四尊重、六優化”為指引3、,在落實底線約束前提下,優化資源配置,增強片區功能,切實支撐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需要。融入區域新發展格局,以縣城為中心、培育木城鎮為片區發展新引擎,提升甘江鎮、馬村鎮發展質量,盤活農村低效用地和閑置土地,優化土地增量投放,促進人口和產業合理集聚,為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提供更大承載空間。二、規劃原則(一)強化引領,優化空間。(二)功能協同,一體發展。(三)完善設施,提質增效。(四)盤活存量,集約高效。三、片區定位落實 夾江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和 夾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銜接片區專項規劃要求,面向樂山都市區和成德眉資同城化區域,大力推動現4、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旅融合發展。確定片 3 區發展定位為:以發展糧蔬種植、現代農業為主的農旅融合片區。四、規劃目標到 2035 年“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通道全面打通,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三線管控取得成效,耕地保護得到落實,建設用地效率提高,生態環境更加優美。青衣江千佛巖旅游度假區基本建成,現代農業公園建設取得進展,鄉村新消費場景空間基本建成,片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活力得到增強。“田林山水居”聚居形態已經形成,人民群眾生活舒適度和歸屬感全面提升。五、規劃策略(一)加強功能協調。(二)加強產業用地布局。(三)提高城鄉建設用地效益。(四)加快土地整治和耕地后備資源5、。(五)聚焦提質增效,共建共享城鄉設施。用地優化布局一、區域協調沿青衣江,預留東風堰-樂山大佛兩大世界遺產協同共保廊道,建設“文旅-產城”融合發展區。支持樂夾同城化建設,甘江鎮作為區域協同的戰略節點。甘江鎮順河村、青衣街道依鳳村 4 與峨眉山市共同建設“峨眉山綠茶現代農業園區”。加強青衣江流域環境上下游協調,保護陶渡飲用水源保護區,維護流域水環境。加快甘江鎮蔬菜產業基地與黃土鎮澤瀉基地發展,共建共享區域大型糧食烘干、糧蔬初加工、冷鏈物流等設施用地。二、總體格局以國土空間適宜性分析為基礎,遵循人口向中心鎮村流動集聚的城鄉發展規律,銜接夾江縣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和產業發展布局,充分發揮青衣江旅游發展廊6、道的串聯作用,構建“一心三點、一廊十圈”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其中:“一心三點”指以夾江縣城為片區中心,以木城鎮區、甘江鎮區、馬村鎮區為片區重要支點,加強三個鎮區的商貿和公共服務支撐。“一廊十圈”指以青衣江為旅游發展走廊,以千佛巖-東風堰為主,以木城鎮、石堰村為節點,帶動沿線鄉村旅游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推動旅游產業向腹地拓展;大力提升甘江片區、定惠片區、順河片區、黃土片區、石堰片區、方溝片區、大路片區、五里片區、迎江片區和蘭壩片區 10 個鄉村生活圈的建設品質。公示期間,如對規劃內容有建議或意見,可通過撥打各鎮辦公室或我局辦公室電話(0833-5662251),發送郵箱形式(收件人:張力;郵箱:)提供修改建議。2024 年 12 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