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縣中垛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2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5933
2024-12-26
22頁
13.86MB
1、中垛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021-2035年)中垛鄉人民政府2024年12月公示版公示版根據國家、省、市、縣等層面關于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的部署,吉縣中垛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草案成果已編制完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對該規劃進行公示,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凝聚公眾智慧,進一步優化完善規劃成果。現將相關內容公示如下:(一)公示時間2024年12月18日至2025年1月16日。(二)公眾意見及反饋方式郵寄地址:吉縣新城西樓自然資源局(郵編:042200),信封請注明“吉縣中垛鄉國土空間規劃意見反饋”。2、電子郵件:jxgt2018 聯系人:楊佳霖聯系電話:0357-7922194熱忱期待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并希望您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注:本次成果為階段性成果,最終規劃成果以批復為準規劃范圍為中垛鄉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本規劃包括鄉域范圍和鄉政府駐地兩個層次。鄉域范圍:面積139.9917平方公里。包括中垛村、永固村等10個行政村及吉縣國營紅旗林場(部分)。鄉政府駐地范圍:包括鄉政府駐地建成區范圍和因鄉政府駐地建設發展所需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規劃范圍規劃期限2035規劃定位和目標規劃定位和目標總體格局與底線管控總體格局與底線管控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3、治與生態修復鄉村振興和發展鄉村振興和發展歷史文化和特色風貌歷史文化和特色風貌綜合支撐體系綜合支撐體系鄉政府駐地規劃鄉政府駐地規劃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規劃定位與目標1規劃定位規劃目標多元農業融合發展樣板區優質蘋果(標準)生產地種養互促循環特色專業鄉鎮以全面建設“人文、靚美、平安、富裕、幸福的五彩中垛”為目標愿景:到202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生態、生產、生活水平不斷完善,初步融入全縣協同發展格局,中垛鄉轉型出雛形。到2035年,全面實現“中國蘋果之鄉示范點、多元農業融合示范樣板、鄉村振興山水宜居鄉鎮”的發展目標,生態建設與人居環境不斷完善,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構建4、國土空間總體格局2“一區兩屏三廊”保護格局,強化生態發展一區:現代蘋果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園(中垛鄉、南坪村、安坪村);兩屏:東西兩側的自然山體;三廊:依托柳溝河、白額河、鄂河的三條生態廊道。“一心兩軸多點”開發格局,突出空間集聚一心:以中垛鄉政府駐地為核心;兩軸:連接三堠村、中垛鄉駐地的省道527交通聯系軸;連接永固村、三候村、馬連灘村的國道209交通聯系軸;多點:多個村莊發展節點。底線管控3 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規劃期內,確保中垛鄉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05.4158公頃,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不低于542.6107公頃。城鎮開發邊界落實城鎮開發邊界劃定成果,中垛鄉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1.0460公頃。歷史5、文化保護線中垛鄉落實省級重點文保1處:義尖安坪遺址;縣級文保3處:柯榼戲臺、安坪村大鐘、安坪村佛碑;尚未核定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9處。中垛鄉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嚴格落實上級國土空間規劃已劃定的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和城鎮開發邊界。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4將嚴格濕地用途管制,增強濕地生態功能,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落實濕地面積總量管控。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構建水資源保護利用體系推進林草融合發展加強濕地保護管理落實和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提高耕地質量;強化耕地生態功能;有序實施耕地戰略儲備。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強水源地保護,中垛鄉水源地一級保護區;開展水污染治理,建設和完善村級的污水處理工程。優化森6、林資源布局。實行森林面積占補平衡;實施退化林地修復;加強草地生態保護,加快林草融合發展。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5尊重自然規律,在“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指導下,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對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進行整體保護、生態修復、綜合治理,提升國土空間品質和價值。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為目的,對污染土壤實施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重點對北部和東南部果園種植區進行土壤提質修復。土壤環境治理全面推進黃河及鄉域內支流河道生態化治理,加快河流排污口治理工程進度,實施嚴格水域岸線管控。全面落實“河長制”管理機制。水生態修復開展農用地整治,7、建設高標準農田;整治低效建設用地;適度開發宜耕后備資源土地綜合整治重點開展沿黃區域的綠化造林和低效林地的提質改造;全面加強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建立林長制分級責任體系。森林生態修復實施分類治理,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建立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實施吉縣沿黃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水土流失防治鄉村振興和發展6構建“一核引領、五區聯動”的產業空間布局“一核”以鄉政府駐地為中心的產業發展核,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五區”中部特色農業發展區、北部休閑文旅發展區、南部休閑文旅發展區、東部生態農業發展區、西部生態農業發展區。深度融合的產業發展格局農 文 旅鄉村振興和發展6分類引導鄉村發展中垛鄉村莊分類為集聚建設類8個,特色保8、護類1個,整治提升類1個,城郊融合和搬遷撤并類未涉及。序號村莊類型數量(個)村莊名稱1集聚提升類8永固村三堠村南坪村中垛村安坪村南光村下柏房村白額村2特色保護類1馬連灘村3整治提升類1柳溝村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7規劃建立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文保單位-歷史建筑-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化保護利用體系省級重點文保1處:義尖安坪遺址縣級文保3處:柯榼戲臺、安坪村大鐘、安坪村佛碑尚未核定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9處序號歷史文化資源名稱位置級別1義尖安坪遺址安坪村省級2安坪村大鐘安坪村縣級3安坪村佛碑安坪村縣級4柯榼戲臺柯榼村縣級5安坪魁星樓安坪村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6吉縣安坪會議舊9、址安坪村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7北柯榼戲臺柯榼村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8北柯榼圣賢廟柯榼村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9中垛遺址中垛村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10南坪遺址南坪村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11柳溝觀音廟柳溝村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12南牛堤墓群中垛村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13南坪風水塔南坪村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綜合支撐體系8綜合交通對外交通規劃形成“東西貫穿、南北延伸”的交通網絡格局。東西貫穿:G209國道與呼北高速(G59)相接,呈十字型對外交通10、網絡,與鄉寧縣、車城鄉、吉昌鎮、柏山寺相連。南北延伸:規劃527省道縱穿鄉域,與G209國道、565鄉道、026縣道、003縣道相接,是中垛鄉對外連接吉縣縣城、柏山寺鄉的主要道路。內部交通527省道縱貫鄉域,是鄉駐地連接三堠村、南坪村、安坪村、南光村的主要道路;026鄉道是鄉政府駐地向西連接柳溝村的主要道路;565縣道和026鄉道是鄉政府駐地連接安坪村、南光村的主要道路;003鄉道和016鄉道是貫穿馬連灘村、三堠村、下柏房村、白額村的主要道路。客運場站規劃在中垛鄉鄉政府駐地設置一處中垛鄉客運站。綜合支撐體系8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構建“鄉級村莊級”兩類鄉村社區生活圈,形成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公共11、服務網絡。整合資源要素,按照鄉級、村莊級配置兩級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形成功能完善、服務全面的公共設施網絡體系。綜合支撐體系8市政基礎設施體系重點落實市、縣等上位專項規劃,構建綠色安全的市政基礎設施網絡,加快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供水、污水工程規劃圖供熱、燃氣工程規劃圖供電、通信、環衛工程規劃圖綜合支撐體系8安全韌性和綜合防災體系打造安全韌性的綜合抗災防災體系。適度超前,提高防洪建設標準質量,預防為主,防消結合,建設指揮消防設施體系,整治避讓,合理布局,優化生命線工程抗震能力,便捷通暢,安全高效,建設規定,緊急兩級避難場所。鄉政府規劃9“一軸-一心-三組團”空間結構一軸:沿12、鄉駐地主干路形成的東西向發展軸,承載交通、綜合服務、景觀風貌等多重功能。一心:依托中垛鄉鄉政府駐地形成行政、商業、文化、服務等綜合服務中心。三組團:沿中垛鄉鄉政府駐地主干路分布的南、北部居住組團和中部綜合服務組團。北部居住組團:主要承擔居住、商業配套、生活中心功能;中部綜合服務組團:主要提供行政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醫療衛生功能等;南部居住組團:主要承擔居住、生活功能,還有少量與居民生活相協調的工業企業。鄉政府規劃9鄉政府規劃駐地分區鄉政府駐地分為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工業發展區、綠地休閑區、交通樞紐區、戰略預留區等七個規劃分區。規劃傳導與規劃實施保障10規劃傳導規劃傳導與規13、劃實施保障10近期建設結合縣、鄉政府及各級部門“十四五”期間重點項目實施計劃,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重點建設項目清單。納入清單的項目需符合國家、省、市、縣發展規劃、專項規劃、產業政策和吉縣國土空間規劃,且項目投資規模較大,經縣發改局確定認可的重大建設項目、各部門近期擬實施的省市縣級重點建設項目。規劃傳導與規劃實施保障10規劃實施保障堅決把黨的領導貫穿到規劃編制實施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建立編制實施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的共同責任機制,加強對本行業本領域涉及空間布局相關規劃的協調和管理,實現“多規合一”,形成規劃實施合力。加強黨的領導強化部門聯動強化規劃嚴肅性強化規劃嚴肅性,規劃一經批準要嚴格落實,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規劃實施中,要全面保障落實國家省市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規范統一技術標準以全縣三調數據為基礎,采用國家大地2000坐標系統,整合各類空間規劃關聯數據,形成全縣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統一基礎標準,實現各部門在同一個平臺上協同工作。加強各部門在土地供應、重大項目推進與空間布局等建設時序上的相互協調,合理確定重點任務的年度安排和行動計劃。實施規劃監測評估落實“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常態化規劃實施監督機制,對照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總體目標、階段目標和任務措施等,系統分析國土空間發展趨勢,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階段性綜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