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縣段家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3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6078
2024-12-27
30頁
13.95MB
1、大荔縣段家鎮國土空間規劃公示稿(2021-2035年)大荔縣段家鎮人民政府二二四年十二月前前 言言PREFACE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探索建立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根據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立并監督實施陜西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實施意見、陜西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渭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及渭南市大荔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立足大荔縣段家鎮發展實際,優化段家鎮國土空間格局,協調資源開發與保護,高效利用空間資源,提升空間治理能力,特編制大荔縣段家2、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基于段家鎮自然地理特征,依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目標和約束性指標,對全域空間布局、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支撐保障體系以及中心城區規劃等進行優化落實和統籌安排。規劃是對上級國土空間規劃的細化落實,是對規劃期內段家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修復和各類建設的行動指南,是編制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依據,是推動段家鎮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規劃范圍與層次規劃范圍:段家鎮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范圍,下轄14個行政村。規劃基期為2020年,近期年至2023、5年,目標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 遠期至2035年規劃期限規劃層次:包含段家鎮行政轄區全域和鎮區兩個空間層次。規劃范圍圖規劃期限和范圍目 錄CONTENTS規劃總則國土空間布局優化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規劃實施保障01040203040506070101規劃總則規劃總則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3 發展定位1.4 規劃目標3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承接傳導,細化落實。以人為本,突出特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及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實國家新時代推進4、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戰略,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和生態安全底線,落實大荔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相關要求,結合段家鎮實際,優化鎮域空間資源配置,加強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促進士地合理利用,構建鎮域規劃統籌實施機制,規范引導村莊規劃建設,實現城鄉統籌發展。1.3 發展定位落實并深化上位規劃對段家鎮的定位,結合段家鎮自身特色及發展條件,將段家鎮定位為:集生態農業、特色人文、文化旅游、休閑旅游為一體的到2035年,形成布局合理、高效有序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實現支撐體系互聯互通、公共設施城鄉共享,農業空間糧豐果盛、生態空間穩固秀麗、城鄉空間品質集約的和美新城鄉。將段家鎮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鄉鎮。1.5、4 規劃目標0202國土空間布局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優化2.1 重要控制線落實2.2 規劃分區2.3 用地布局優化三條控制線規劃圖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落實上位規劃傳導,主要分布在李家垣、坊鎮、垣雷、段家、南郭村等地。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是在縣域生態空間范圍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落實上位規劃生態保護紅線范圍,主要分布在洛河沿線。對城鎮建設用地的總體和單項指標嚴格管控,實施規劃用途管制開發許可制度,段家鎮城鎮開發邊界主要分布在段家村、育紅村。城鎮開發邊界2.1 重要控制線落實全域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2.1 重要控制線落實嚴6、格控制村莊建設用地總規模及增量,村莊規劃應在村莊建設邊界內規劃建設,各村落實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傳導指標,細化落實村莊建設邊界。遵循保護優先原則,各類開發建設活動不得損害文物保護單位本體嚴格執行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與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管理規定。嚴格落實甜水溝遺址、魏長城遺址、東高垣古城堡遺址保護范圍。全域村莊建設邊界圖2.2 規劃分區細化落實上位國土空間規劃分區與管控要求,遵循全域全覆蓋、不交叉、不重疊的原則,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經濟布局、人口分布、國土利用等因素,將段家鎮國土空間劃+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6類一級管制分區。全域國土空間7、規劃分區圖2.3 用地布局優化農用地優化城鎮建設用地優化村莊用地優化堅持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因地制宜,逐步調整不符合自然地理條件和農業生產規律的土地利用方式。引導荒廢農用地重新利用,引導零星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整合調整,促進集中連片,林地、草地、濕地等應結合規劃分區優化布局。提高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效率,保障居住用地穩定供給,補足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缺口,增加綠地與開敞空間,新增用地指標向基礎設施、產業配套傾斜。統籌安排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用地,切實提高城鎮配套服務功能。合理確定村莊分類,積極引導村莊集中布局,提高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嚴格控制農村建設用地規模8、,按照增存并舉、存量為主,挖掘農村閑置低效建設用地潛力。0303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3.1 耕地資源保護3.2 水資源保護3.3 林地資源保護3.4 濕地資源保護3.5 建設用地集約利用3.6 礦產資源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圖3.1 耕地資源保護嚴格落實耕地保護任務01優化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布局02提高耕地質量03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圖3.2 水資源保護p加強河湖資源保護:劃定河道管理范圍、灌溉水源及飲用水源地保護區,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實現水資源和水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實現對水源地的安全監控和規范化管理。嚴格落實洛河生態區建設管控要求,重點保護育紅水源地及興9、元水庫。p提高水資源利用水平:農業方面,落實洛惠渠引洛入沙建設項目、東雷二期抽黃灌區擴項目,推廣先進的灌溉技術,加快現代化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發展節水灌溉農業,減少水量損耗,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n 水資源保護利用:到2035年,管網漏失率控制在10%以內,節水器具普及率達95%,再生水利用率提高至30%以上。3.3 林地資源保護明確林地資源保護目標01提升森林質量02實施林地用途管制033.4 濕地資源保護p濕地資源保護:重點對解放村、似仙渠村、花城村、育紅村、坊鎮村、北灣村洛河流域濕地進行恢復改造、河灘土地修復,加強濕地管理,在河流灘涂植被破壞的區域,進行植被修復工程,濕地上嚴禁在挖沙取土10、等一切不利于保護濕地動植物系統的人為活動。全域礦產資源分布圖3.5 建設用地集約利用實行建設用地總量控制01盤活存量建設用地023.6 礦產資源保護p礦產資源保護:段家鎮礦產資源為礦泉水、粘土礦、石材,落實上位規劃的開采規劃區塊。全域存量低效用地再開發規劃圖 段家鎮規劃采礦區塊0404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4.1 歷史文化保護4.2 景觀風貌指引4.1 歷史文化保護n 2 2個國家級古遺址,個國家級古遺址,1 1個省級古遺址,個省級古遺址,3 3處傳統村落處傳統村落古遺址保護與利用:國家級古遺址兩處,甜水溝遺址、魏長城遺址;省級古遺址一處,東高垣古城堡遺址;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歷史11、文化保護控制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傳統村落保護:保護段家鎮東高垣村國家級傳統村落,段家鎮育紅村、段家鎮解放村2個省級傳統村落。保護其空間格局、歷史風貌、農耕景觀和所依存的自然景觀環境,修繕歷史建筑及傳統村落內民居類建筑,引導歷史文化資源合理利用。4.2 景觀風貌指引銜接上位規劃提出的風貌指引和管控要求,結合段家鎮地形地貌、山水林田湖草沙特征和地方文化特色,提出“一廊兩區三點”的特色風貌結構。一廊兩區三點洛河生態景觀廊道三個重點引導的特色風貌村莊,段家育紅村、解放村、東高垣村。關中田園風貌區活力城鎮風貌區解放村省級傳統村落東高垣村國家級傳統村落育紅村省級傳統村落活力城鎮風貌區12、洛河生態景觀廊道特色風貌村莊大美田園風貌區0505國土綜合整治與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生態修復5.1 國土綜合整治5.2 生態修復5.1 國土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01一般農用地整理02鄉村建設用地整理035.2 生態修復黃土臺塬區生態修復濕地生態修復對鎮域南、北、西三面黃土臺塬地帶實施生態修復,實施水土保持建設和水土流失治理。重點對洛河流域的河流生態廊道,育紅水源地飲用水水源地,興元水庫等灌溉水源進行水質監測、水生態恢復,控制水體污染,減輕水污染負荷。重點對解放村、似仙渠村、花城村、育紅村、坊鎮村、北灣村洛河流域濕地進行恢復改造、河灘土地修復,加強濕地管理。水源地保護區生態修復黃土臺塬區生態13、修復0606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6.1 構建綜合交通網絡體系6.2 完善基礎設施6.3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6.4 完善安全和綜合防災體系6.1 構建綜合交通網絡體系 規劃落實公路、鐵路等重要交通規劃,加強鎮域道路系統與各類對外交通設施的連接,形成“1鐵路1高速1省道”的對外交通骨架網絡;鐵路:侯西高鐵東西向橫穿段家鎮;高速:澄商高速從段家鎮域東部穿過,北側臨近京昆高速,提升段家鎮交通優勢。省道:S512南北向穿過段家鎮中部北至育紅村,南至馮村。規劃提升現狀S512通行能力,落實S512大荔漢村至育紅公路建設項目、S512育紅至埝橋公路建設項目。完善農村公路網絡,強化農村公路與14、干線公路以及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到203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安全暢通、服務優質、綠色經濟的農村公路網絡。依托農村公路構筑便捷暢達的鎮域公交網,各村均設置公交站點。6.2 完善基礎設施污水系統污水系統電網系統電網系統通訊系統通訊系統燃氣系統燃氣系統環衛系統環衛系統供水系統供水系統構建“水量可靠、水質優良”的現代化供水保障體系。到2035年,城市供水系統滿足自來水普及率100%、節水器具普及率100%。持續開展雨污分流改造,打造集中高效、系統協調的城市污水系統到2035年,污水集中處理率100%。優化電網結構,建設覆蓋全域的智能、高效、可靠、綠色電網,到2035年,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9%15、。適度超前建設“集約化”通信設施,滿足所有通信運營商平等競爭和各類信息業發展需求。適度超前建設“集約化”通信設施,滿足所有通信運營商平等競爭和各類信息業發展需求。適健全環境衛生管理體制,建立垃圾分類回收體系。到2035年,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6.3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n 優化完善鎮村公優化完善鎮村公服配套服配套設施,構建三級城鄉設施,構建三級城鄉生活生活圈,強化鎮村居圈,強化鎮村居民生活保障民生活保障規劃段家鎮構建集鎮-村組兩個社區生活圈層次,全面實現城鄉基本服務設施均等化。段家構建13個村組層級生活圈、1個集鎮層級生活圈,提供鎮域內各項公共服務功能。全域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6.4 完善安全16、和綜合防災體系 保障鎮域防洪功能。全面恢復河道泄洪防洪能力,局部優化蓄滯洪保留區與行洪道。提升防災等級 嚴格執行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進行抗震設防主要生命線工程,重要工程設的設防標準提高一度。防洪防潮抗震控沉人防避難地質災害劃定防災分區防災分區 提高區域疏散救援通道設防等級,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防控體系,加強信息安全建設。提高人防工程掩蔽能力,提高人均有效避難面積提高地下空間居民人均緊急避難面積。公共安全 地質災害極高易發區應避免各類新建工程。全面提升防災、救災、減災能力,利用水系、綠地與區域交通形成的防災緩沖空間,防止次生災害蔓延。結合規劃布局災害類型與風險源分布,針對性劃分防災分區。0717、07規劃實施保障規劃實施保障7 規劃實施保障控制性詳細規劃傳導明確鎮政府駐地詳細規劃編制單元,提出重要功能布局、開發強度、要素配置、空間形態等方面的約束要求,劃定鎮區“四線”,明確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綜合防災設施布局,采用“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方式進行管理。單獨編制村莊規劃嚴格落實建設用地、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規模,本次規劃中涉及的約束性指標分別傳導至各村莊,參照不同村莊類型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引導各村莊發展。村莊規劃傳導強化組織領導和基礎保障01構建規劃實施督促機制和重大工程監測評估體系02優化管理體制和提高管理水平03強化規劃的公眾參與04加快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一張圖”建設05建立規劃實施動態監測、定期評估和及時維護制度06注: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本規劃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