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城市抗震防災規劃方案(2024-2035年)(公示稿)(2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6244
2025-01-03
25頁
25.12MB
1、 1 濟南市城市抗震防災規劃(2024-2035 年)修編(公示稿)濟南市城市抗震防災規劃(2024-2035 年)修編(公示稿)第一條 第一條 規劃目的 規劃目的 為了統籌、協調、指導濟南市城市抗震防災工作,提高城市建設與應急綜合抗震防災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未來地震災害影響,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維持城市震后應急救災功能,構建和諧、健康、抗震防災韌性城市,在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上編制本規劃。第二條 第二條 指導思想與編制原則 1、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與編制原則 1、指導思想 貫徹“預防為主,防、抗、避、救相結合”的方針,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形成以防災問題為導向、以增強城市韌性為目標2、以防災技術應用為基礎、以防災政策為引導、以防災管理為保障的適災性規劃,構建以工程抗震設防常態化建設為第一道防線,以合理防災空間布局和應急保障與救災能力建設為第二道防線的城市抗震防災體系。2、編制原則2、編制原則(1)以人為本、協調發展、科學防災、綜合減災。(2)全面預防、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合理布局。(3)平災結合、因地制宜、資源整合、遠近結合。(4)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相銜接。第三條 第三條 規劃范圍和期限 1、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和期限 1、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為 10 區(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2 濟陽區、長清區、章丘區、萊蕪區、鋼城區),2 縣(商河縣、平陰3、縣),總面積 10244.48 平方公里。規劃構建多層次、網絡化的主城(包括中心城區、章丘區、濟陽區、長清區)、副城(萊蕪區、鋼城區)城區抗震防災空間格局。2 2、規劃期限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2024年2035年,其中近期至2030年,遠期至2035年。第四條第四條 防御目標防御目標 (1)當遭受多遇地震影響時,城市功能正常,建設工程一般不發生破壞,市民的生產和生活基本不受影響。(2)當遭受設防烈度地震影響時,城市重要建筑、應急保障基礎設施和應急服務設施基本正常,一般建設工程可能發生損壞但基本不影響城市整體功能,重要工礦企業能很快恢復生產或運營。(3)當遭受罕遇地震影響時,城市功能基本不癱瘓,4、重要建筑、應急保障基礎設施和應急服務設施不遭受嚴重破壞,其應急功能基本正常或可快速恢復;無重大人員傷亡,受災人員可有效進行避難疏散,不發生嚴重的次生災害。(4)當遭受超罕遇地震影響時,應急救災和避難功能應能快速啟用,區域重大協調救援、救災物資運輸活動和對外遠程疏散可實施。第五條第五條 總體總體設防要求設防要求 1、按照“全面設防,重點防御,保障安全,支撐應急”的原則統籌考慮濟南市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烈度必須按國家規定的權限審批、頒發的文件(圖件)和山東省有關抗震設防的規定及相關標準要求采用。3(1)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濟南市位于設計基本地震動5、峰值加速度值 0.050.10g 分區。建設工程應當按照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根據山東省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條例,濟南市應按照不低于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分區值 0.10g 確定抗震設防要求。(2)地震動參數區劃分界線附近的建設工程,其抗震設防要求應按就高原則確定。(3)重大建設工程和地震時可能引發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應當按照國家、山東省有關規定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并按照經審定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所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2、加強建設工程項目在規劃、建設、運維全過程中的抗震防災管理。(1)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應當納入基本建設程序。濟南市人民政府負責項目審批的部門及有關部門,應當嚴格新6、建工程抗震設防審查制度,初步設計審查和施工圖審查要嚴把抗震關,對達不到抗震設防要求的項目不予批準。(2)建設單位應當對建設工程的抗震勘察、設計、施工的全過程負責;設計單位應當對抗震設計質量負責;施工單位應當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并對抗震施工質量負責;監理單位應當按照抗震設計的要求和施工規范,保證監理工程質量。(3)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各類房屋建筑使用過程中進行裝修、改建等工作時,不得擅自破壞主體結構、增加荷載,不得擅自變動、損壞或者拆除建設工程抗震構件、隔震溝、隔震縫、隔震減震裝置及隔震標識,不得對結構抗震安全產生影響。4 第六條第六條 區域抗震救災協調區域抗震救災協調 考慮超罕遇地震后外部救援的7、需求,加強濟南市與區域范圍的青島、泰安、淄博、濱州、德州、聊城等城市之間的交通及救災資源協調,聯合建立區域性備災中心,實現特大地震救災資源共享,災后及時提供和籌措包括食品、飲用水、生活必需品、醫療、防疫、緊急搶修設備等物資,安排和派遣包括搶救、救助、緊急搶修、應急評估等工作人員。第七條第七條 歷史文化遺產抗震保護要求歷史文化遺產抗震保護要求 (1)逐步完善歷史文化街區的防災設施的配置和管理,對位于歷史城區范圍內的建筑密集區應加強消防措施,改善周邊環境,改善供電線路,提高防御地震次生火災的能力,制定地震次生火災及其他災害產生的次生災害應采取的防治和補救措施預案。(2)在對文物古跡和歷史建筑進行修8、繕保護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針對其具體情況,綜合考慮提高抗震能力的措施,把保護和加固統一起來。可優先采用新技術(如隔震、消能減震和新的補強技術)進行抗震加固保護,在最大限度保護建筑原貌的基礎上,解決其抗震問題。(3)提高文物古跡和歷史建筑防御地震次生災害,特別是防御地震次生火災的能力。有條件的、重要的文物建筑應設置自動報警系統、室內消火栓系統及自動噴淋系統,無條件或不適合用水來滅火的文物建筑應設置干粉滅火系統。第八條第八條 城市防災空間格局城市防災空間格局 市域形成“一主一副多組團、水陸空多軸救災網絡、設施共享聯動”的協同防災結構。5 中心城區抗震防災空間結9、構采用“多元分散、有機聯系”的片區式布局方式,按照城市空間結構劃分 6 個一級防災分區和 84 個二級防災分區,形成“十橫十縱、多出入口”的抗震防災空間格局。第九條第九條 建設用地防災適宜性分類建設用地防災適宜性分類 濟南市建設用地的防災適宜性分為適宜、較適宜和有條件適宜三大類,進行用地規劃、工程建設、加固改造時,應依據建設用地抗震適宜性分區的分布及各分區場地特點,充分考慮地震地質災害分布特征,分門別類的制定相關防災對策和采取相應的抗震措施。第十條第十條 重要建筑抗震保障要求重要建筑抗震保障要求 1、I 類保障建筑:對抗震救災功能起關鍵作用的建筑,應實現罕遇地震下建筑結構不產生中等及以上破壞,10、并保證建筑物及內部附屬機電設備和功能性儀器設備的救災功能正常運轉。2、II類保障建筑:對抗震救災起輔助作用的建筑、對結構安全需求更強烈的建筑,應按照重點設防類要求進行抗震設防,并確保其震時應急救災功能災后能夠快速恢復。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中小學和幼兒園校舍抗震防災中小學和幼兒園校舍抗震防災 1、對中小學、幼兒園的校舍進行全面排查鑒定,不滿足抗震設防要求的應進行抗震加固改造。2、強化學校非結構構件的抗震安全性,加強天花板、照明照具、懸掛式電視機、懸掛式投影儀、書架等非結構構件的抗震措施。3、優先考慮將部分有條件的中小學建成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提升中小學校抗震防災能力,消減災害風險隱患。第十二條第十二11、條 一般建筑抗震加固與改造一般建筑抗震加固與改造 6 一般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可結合城市更新、舊城改造、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危房改造、節能改造、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等統籌推動抗震加固和改造計劃一并實施。按照“優先加固重點工程后加固一般工程、優先解決后果嚴重的建筑后處理后果較輕的建筑”原則及“分期分批,結合城區改造逐步改善”的策略,確定有加固價值和無需加固限期拆除改造的范圍和措施,應在考慮居民生活質量要求的基礎上,提出綜合抗震治理的策略和對策。第十三條第十三條 供電系統供電系統空間韌性與設防要求空間韌性與設防要求 規劃中心城區設置 39 座 I 級保障變電站、25 座 II 級保障變電站,萊蕪區設置12、 7 座重點保障變電站,鋼城區設置 5 座重點保障變電站,章丘區設置 5 座重點保障變電站,濟陽區設置 4 座重點保障變電站,長清區設置 5 座重點保障變電站,依托 I 級、II 級保障建筑要求的變電站與各重點保障對象的應急發電設備,構建城市應急供電空間保障格局,保障震后應急供電功能不中斷。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供水系統供水系統空間韌性與設防要求空間韌性與設防要求 城市應急水源應適當分散布局,采用多水源與自備地下水水井等應急供水水源方式,形成互連互通、互為備用的供水格局,解決一旦地表水源遭受污染等造成地表水水廠短期停產時的生活用水。為保障震后初期災民基本生活及消防用水需求,支持災后供水系統快速恢復13、,并綜合考慮到應急需水點的布置,規劃中心城區設置 1處濟南市供水應急保障基地、11 座應急保障水廠,萊蕪區設置 2 座應急保障水廠,鋼城區設置 1 座應急保障水廠,章丘區設置 2 座應急保障水廠,濟陽區設置 1 座應急保障水廠,長清區設置 1 座應急保障水廠,結合城市總體供水格局進行城市應急供水 I、II 級保障的防災 7 關鍵管網布局。第十五條第十五條 醫療系統醫療系統空間韌性與設防要求空間韌性與設防要求 規劃中心城區設置 16 所 I 類保障醫院、9 所 II 類保障醫院,萊蕪區設置 3 所重點保障醫院,鋼城區設置 2 所重點保障醫院,章丘區規設置 3 所重點保障醫院,濟陽區設置 2 所重14、點保障醫院,長清區設置 3 所重點保障醫院,其承擔特別重要醫療任務的門診、醫技、住院用房應達到震后醫療功能不喪失的性能化目標,與避難場所內醫療救護用地或方艙醫院構建城市應急醫療網絡。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消防救災消防救災空間韌性與設防要求空間韌性與設防要求 結合消防專項規劃,并考慮地震災害的影響,逐步增加消防站點。按照每個一級防災分區不少于一個滿足 I 類保障建筑設防要求的消防站進行布局。規劃中心城區設置 12 座 I 類保障消防站、21 座 II類保障消防站,萊蕪區設置 3 座重點保障消防站,鋼城區設置 1 座重點保障消防站,章丘區設置 3 座重點保障消防站,濟陽區設置 1 座重點保障消防站,長15、清區設置 2 座重點保障消防站。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物資保障系統物資保障系統空間韌性提升策略空間韌性提升策略 1、結合濟南市主要城市出入口、高速公路服務區、鐵路貨運樞紐、物流中心體系建設和倉儲用地規劃,確定外來救援物資的中轉與儲備場地,明確其承擔震后救災物資的集散功能,提高救災物資利用效率。2、在中心避難場所和大型固定避難場所劃定固定區域作為震時物資存儲與分發用地,在城市主要出入口預留空曠場地作為救災物資中轉用地。3、結合濟南市物資儲備發展規劃構建完備的應急物資儲備體 8 系,設置市、區縣兩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其中市級救災物資儲備庫1處,區級救災物資儲備庫 7 處。4、結合歷城董家陸港布局的城郊大16、倉基地核心集聚區、東邊片區、西部片區布局的城郊大倉基地集聚片區,建設平急兩用物資儲備與分發基地,震時快速轉換為應急物資和生活物資中轉調運站、接駁點、分撥場地。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中心避難場所安排中心避難場所安排 規劃中心城區設置 15 處中心避震疏散場所,萊蕪區設置 2 處中心避震疏散場所,鋼城區設置 1 處中心避震疏散場所,章丘區設置 2處中心避震疏散場所,濟陽區設置 1 處中心避震疏散場所,長清區設置 1 處中心避震疏散場所,用于城市級應急指揮、專業救災隊伍駐扎、物資儲備與分發、醫療救護以及志愿者宿住等。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固定避難場所安排固定避難場所安排 結合廣場、體育場、公園、綠地、學校操17、場等規劃設置各類型固定疏散場所,規劃中心城區設置 162 處固定疏散場所,副中心城區設置 80 處固定疏散場所,章丘區、濟陽區、長清區分別按照固定避難人口不低于規劃人口的 30%設置固定疏散場所。對于部分分區疏散空間不足的可就近向相鄰責任區進行疏散。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應急通道空間韌性提升要求應急通道空間韌性提升要求 構建空中、陸上和水上三個方面的應急通道網絡。用于震后應急救援和災民疏散的道路應滿足本規劃對應急道路保障的相關技術要求,對年久失修和狹窄的路段進行整修改造,提高其抗震和通行能力。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 近期近期實施安排實施安排 9 重點從城區建筑、供電、供水、醫療衛生、消防、通訊、物資18、保障等系統,以及地震次生災害防御、避震疏散體系等方面安排了近期實施計劃。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 規劃實施的協調和管理規劃實施的協調和管理 城市各職能部門在編制本部門專項規劃和進行工程建設時,需納入本規劃相應的抗震防災要求,并負責本部門的抗震防災規劃實施、管理和監督。在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時,需要細化落實本規劃中確定的用地抗震防災適宜性管控要求,對各類防災設施進行空間落位并明確其抗震設防要求,在控規單元內的防災設施具體位置可彈性調整,但其工程抗震設防要求不應降低。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三條 加強宣傳培訓,增強全民抗震減災意識和能力加強宣傳培訓,增強全民抗震減災意識和能力 面向全社會組織實施宣傳普及抗震防災19、知識,使全市市民正確認識地震災害,提高抗震防災意識,增強地震發生時的應急應變能力,減輕災害。對各級主管防災工作的領導、防災管理人員、專業人員建立培訓制度,通過采用定期培訓、現場培訓或專題講座等形式提高政府部門人員抗震防災知識和工作水平。加強對村鎮工程建設相關人員特別是鄉村建設工匠的抗震專業技術培訓,建立實施鄉村建設工匠培訓制度,切實提高農村地區抗震能力。濟痛市 濟南市在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中的位置褶襯。費縣00.15山亭0.40。寧。陽泗水兗州。曲阜1 寧o鄒城圖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單位:g)c=J 0.05 c=J 0.10 二0.15 廠二勹0.20 0.30-0.40反應譜特征周期(單位20、 s)二0.35 二0 40-0:45匕市域范圍界線D靈山島o萊州蜓驍。萊刮反平度萊酋l應譜,靈11譚地。萊陽震動加速度3特征周期3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擠曜 區域抗震救災協調W+E 5fllt城0聊J水自、i么L、IJ.,1 一高速公路圖例巨鐵路巨區域協調救援區二匯城市內部聯系二日勹機場二。勹港口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濟曜布.乙濟南寧津高速I I1”、,飛r一I.5.-S:,$jc1.、卞 一.L.I.J.j、II 至武城縣I I I IIII、-一至石家莊、銀川,.至臨清2.II J)JI/硬.,,-,儼_.,一至聊城、蘭州II/-一,-.平勾機場明孝直圖例一高速公路救災干道巨鐵路一航道至21、寧晉縣I I I I III,l I 二日勹樞紐機場二B勹通用機場二。勹港口二大二中心避難場所II I I l/I 1,I Il I lI,至北京至泰安 市域防災空間結構令至慶云縣I I I-:米10 5 1120-一,.-c.盧令J l.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濟曜布 中心城區抗震防災空間結構圖尸米千59E N+S4 w。倡 氣J-至音島乒、,/至煙臺-儼.,-蛔 一-繞城高速二環線一),圖例一高速公路救災干道巨鐵路一航道二日勹樞紐機場二B勹通用機場二。勹港口二大二中心避難場所防災分區:LJ臘山河分區廠勹巨野河分區廠二舊城分區廠二起步區分區大辛河分區 臨空分區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中心城區固22、定避震疏散場所布局規劃N,I.-x r全J書r,夕、儼lJ飛41,o-身,.彝;廠六中心避難場所工現狀固定避難場所圖例I 規劃固定避難場所仁改造固定避難場所三區縣邊界二街道邊界區區區區區分分區分分分河河分河區空辛野城山步臨大巨舊臘起三二二三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濟曜布 中心城區避震疏散通道規劃圖W+E 4.75 9.5千米至煙臺、-至晉島至臨清I 、,h l 至泰飛 .)圖例一高速公路救災干道巨鐵路一航道iii工樞紐機場通用機場港口中心避難場所避窟疏散主通道避笢疏散次通道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濟痛市圖例二適宜區較適宜區-S-1有條件適宜區-S-2有條件適宜區一不適宜區,副中心城區土地利用抗震適23、宜性分區圖心:ca-.,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濟曜 圖例廠士中心避難場所工現狀固定避難場所仁眉二規劃固定避難場所三區縣邊界,副中心城區避震疏散場所布局圖心: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章丘區土地利用抗震適宜性分區圖歹-、岫、-,.-夕-聲勹.-,.一多夕-r-I :._:一:、-心,_,_一-千少-,.,.,_.改-I,!r I C,./:-4 一1夕r-.,I,L;_.一夕J、擴一護.,-,.r.、.,.,.-.一,.-,.,.-.石多銖-歹夕產-聲-7 r Il,1)1、j習.hi,國廣I I5-一飛L.cf夕z一r1JII,J-了、II飛7七F I.Ii.一、.、j-飛l,飛J-I,L,.,24、IIIIJ l_-L _!l I L-一廣Iri,-j,-J一h一-.l_F-li-,一L1III111-1-lj,,儼l-1丿,、r1,一丿-r-一11/I-,l,r,-、丿二,廣、,?C,L-.;._ _-一-飛-丿-l-)/蘆7(、i、立/,r,飛f-.)飛.r/、,_、一、:、.,街道牛。之N-,邑7 ._ L產一飛一一一I ,-,廠-、飛-一4千-,一,_、,/,j t,j_;-一:(I-,r、-、-.1-I I;,:I L-飛1-、.I氣I:,I I 一-J 文街圖例三一L適宜區較適宜區有條件適宜區(河岸)河流規劃范圍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章丘區避震疏散布局規劃圖-鄉多.rJ夕多25、.,J鄉鄉,L 鄉鄉.,”,1L鄉鄉夕鄉鄉鄉鄉鄉-,t 鄉鄉夕鄉,今鄉 多少多多鄉夕多多便 多多多多克彝)rt 心文多 、,.,,南J.、濟全I、多乏、j,L、儼IIlIr-.、全濟龍山拍匯 城心、,、中、至、一 ,一,4d、-r.,崎 入.鐵.-午-#“一,.#I,r,.-.J,1,1/1 II,.IrI.氣r仁.I-、JLI.、j-、,j 才v 濟-迦-,-一-,r 令,,P,,息,、1儼r.4rr-I,.,.,.,.:,;J.rJr.一 r1 儼1,fi I I ;.J血.i.a,.t r材1、f-、4.fI、.、一,.、.,,;f產J.,,.Ji、丿.1i、/r 寸.-:.,,,.冞子26、蕪、萊、至、L、圖例一高速公路救災干道 避震疏散主通道工丁i中心避難場所現狀固定避難場所規劃固定避難場所文平往一石莊4干米、1、,r.r.j.I、I、彝4I 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INI,_,J l,?,km,I,1r,濟陽區土地利用抗震適宜性分區圖,.,首,-氣-耄咖雪、,I1.,.11,.1;.,f1,.,、眉昌1,河流較適宜區圖例巳三l有條件適宜區(河岸)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濟陽區避震疏散布局規劃圖IN,l,II,lI 11 111 m k 2!新元大街G308 一高速公路圖例救災干道 避震疏散主通道工中心避難場所J 現狀固定避難場所廠勹規劃固定避難場所t歸 -,啊,、,.,.111.1;;叭.I,f1 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長清區土地利用抗震適宜性分區圖_,11)、t j、/?,、夕-I-,(、,jI、,,l,/j,1/l I,I,,I,,,1,l、II(,!I,I,l,l;1,IJ/.、,f-/i、,I、,、,r 圖例二二適宜區較適宜區有條件適宜區(地質災害隱患)有條件適宜區(河岸)中心城區規劃范圍河流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一高速公路圖例救災干道 避震疏散主通道工中心避難場所J 現狀固定避難場所廠勹規劃固定避難場所 長清區避震疏散布局規劃圖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2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