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永年區小龍馬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版)(1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6264
2025-01-03
18頁
2.72MB
1、小龍馬鄉小龍馬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21-20352035年年)公眾征求意見版公眾征求意見版小龍馬鄉人民政府2024年12月!馬到固何營大張村北護駕鄭營小龍馬北沿村東張固賈八汪曹八汪武八汪許官營郭莊關村西張村宋小營西張固李八汪大龍馬大鄭莊小鄭莊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小龍馬鄉行政管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包含鄉域和鄉政府駐地兩個層次。鄉域:范圍包括21個行政村,國土總面積約41.42平方千米。鄉政府駐地:范圍為小龍馬村和大龍馬村村域范圍,總面積約3.59平方千米。規劃范圍與期限小龍馬鄉政府駐地規劃期限:本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到2052、0年。目錄目錄CONTENTS01定位目標定位目標1.總體定位2.目標愿景02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1.落實“三條控制線”2.明確國土規劃分區3.構建國土空間開發格局4.農業空間5.生態空間6.建設空間03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基礎設施支撐體系1.綜合交通規劃2.公共服務體系3.市政公用設施4.安全防災減災04歷史文化保護和景觀風貌歷史文化保護和景觀風貌1.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2.特色風貌引導05鄉駐地規劃鄉駐地規劃1.用地布局2.藍綠空間3.建筑風貌指引4.公共服務設施5.綜合交通06空間傳導空間傳導與與規劃規劃實施實施1.傳導體系2.保障措施1.1 總體定位總體定位01 定位目3、標分區規劃中對小龍馬鄉職能分工傳導是分區規劃中對小龍馬鄉職能分工傳導是以特色種植、有機農業、農副產品以特色種植、有機農業、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農業服務型鄉鎮加工為主的農業服務型鄉鎮。立足小龍馬鄉自然稟賦和發展要求,確定小龍馬立足小龍馬鄉自然稟賦和發展要求,確定小龍馬鄉發展定位為:鄉發展定位為:特色種植示范鄉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區作為永年區東部以農業發展為重點的鄉鎮,小龍馬鄉應發揮其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扎實推進優質麥種植,做強“永年大蒜”品牌,擴大“邯鄲粉皮”影響力,引領區域農業產業升級和鄉村振興。通過引進和培育先進的農業科技,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建立有機農業基地,4、加強對農業種植技術指導,推動有機種植規模擴大,為邯鄲市乃至更廣泛地區的農業現代化提供示范和引領。鄉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進一步優化鄉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進一步優化1.2 目標愿景目標愿景205020352025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鄉鎮現代化鄉鎮在“城鄉協同、聯動發展”的發展目標引導下,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高質量發展的局面基本形成,鄉鎮特色風貌和產業特色獨樹一幟。至2035年,農業、生態、建設三大空間協調發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資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鄉村人居環境品質全面提升,特色優勢產業集5、群集聚發展強大,建設成為特色生態農業科技創新的標桿,綠色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三線管控初見成效;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傳統蔬菜基地升級改造,有機種植持續發力,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鄉村建設水平穩步提升,生態環境狀況得到初步改善。01 定位目標建成人民幸福、產業發達、經濟繁榮、生態優美、建成人民幸福、產業發達、經濟繁榮、生態優美、具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現代化生態鄉鎮有較強影響力的現代化生態鄉鎮2.1 落實“三條控制線”落實“三條控制線”現狀耕地應劃盡劃、應保盡保,優先確定耕地保護目標,嚴格按照上級分解下達指標要求足額劃定耕地和永久6、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必須嚴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嚴控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立健全耕地資源質量分類與監測體系、動態監管制度和考核激勵制度,確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總體布局穩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02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2.2 明確國土規劃分區明確國土規劃分區從嚴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鼓勵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提高永久基本農田質量。符合法定條件的重點項目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必須進行嚴格論證并按照有關要求調整補劃。以農民生活、農林業生產為主導用途的國土空間,按照人均村莊建設用地指標進行管控。該區內允許農業和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及7、其配套設施建設,以及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而進行的村莊建設與整治。鄉村發展區農田保護區構建“一心、三軸“一心、三軸、兩兩區區、多節點”、多節點”集約高效、生態宜居、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格局。2.3 構建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構建國土空間開發格局02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一一 心心:即以鄉政府駐地為依托的綜合服務核心;三三軸軸:即沿國道G107形成的交通軸,沿省道S549和省道S240兩側形成的鄉村示范軸。兩兩 區區:即特色農業示范區、現代農業種植發展區。多節點多節點: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推進產業發展?,F代農業種植發展區現代農業種植發展區特色農業示范區特色農業示范區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持最嚴格8、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2.4 農業空間農業空間02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加強耕地質量建設耕地戰略儲備機制耕地戰略儲備機制防止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和“非糧化”實現耕地特殊保護和政策支持,提升綜合農業生產能力,保障農產品供應。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全面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及耕地進出平衡,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加快耕地碎片化治理,提高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土壤保護提展力度推動中低產田改造和新增耕地后期培肥改良等工作。拓寬補充耕地來源,統籌落實補充耕地9、任務。率先在農產品主產區內,選擇與現狀耕地連片分布有水源灌溉條件的宜耕農用地,優先劃入耕地戰路儲備區落實耕地占補平衡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除國家安排的生態退耕、自然災害損毀難以復耕、河湖水面自然擴大造成耕地永久淹沒及國家規定的其他可不落實補充耕地的情形外,非農建設、造林種樹、種果種茶等名類占用耕地行為導致耕地減少的,均應落實耕地占補平衡,補充與所占用耕地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構建生態安全格局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鄉村。2.5 生態空間生態空間02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重點生態修復工程重點生態修復工程根據上位規劃落實打造永年區東部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項目。10、通過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水利設施、農電配套、農田防護、機械化作業等措施,全建立與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相適應的高標準農田。地下水超采治理地下水超采治理按照“節水優先、少采多補”的思路,堅持“節、引、調、補、需、管”多措并舉系統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實現地下水開采動態平衡,地下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嚴格地下水開采管控,保持采補動態平衡。加大補水力度,統籌當地水、外調水、再生水,利用排水渠,持續開展常態化補水和夏季集中補水。鄉政府駐地鄉政府駐地小龍馬村,補齊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短板。中心村中心村小龍馬村、鄭營村、馬到固村。基層村基層村大龍馬、賈八汪、武八汪、曹八汪、李八汪、小鄭莊、宋小營、何營11、東張固、西張固、郭莊、大鄭莊、關村、北沿、西張、大張、許官營、北護駕。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形成“鄉政府駐地鄉政府駐地-中心村中心村-基層村基層村”三級鎮村等級。2.6 建設空間建設空間02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中心村中心村基層村基層村3.1 綜合交通規劃綜合交通規劃提升鄉政府駐地、中心村交通便捷度,構建互聯互通的綠色交通網絡。形成“一橫三縱”的路網結構。一橫:省道S549。三縱:邯邱高速、國道G107以及省道S240。落實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落實邯衡城際建設,提升省道S519和省道S240的通行能力。規劃預留邯邱高速、國道G107通道,加強鄉域道路系統對外交通聯12、系能力。全面提升國道、省道通行能力,完善縣鄉公路網絡,加快低等級路段提質升級。加強農村四好公路建設,持續推進農村公路拓寬改造。打造便捷公路體系打造便捷公路體系03 基礎設施支撐體系提升綜合交通承載能提升綜合交通承載能力,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力,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建設G107S240邯邱高速邯邱高速3.2 公共服務體系公共服務體系03 基礎設施支撐體系3.3 市政公用設施市政公用設施03 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全鄉供水更加穩定,建立多源互濟的供水保障格局。優化用水結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與管理制度,嚴控用水總量、提升用水效率。全鎮逐步推進垃圾分類,完善“戶分類13、村收集、鄉轉運、區處理”的城鄉環衛一體化模式,提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水平。按照“保安全、促發展”的原則適度超前規劃,完善全域電力設施建設加快鄉鎮電網、農網升級改造,保證鄉域發展需求。積極采用太陽能、熱泵、電能、天然氣等多種清潔能源供熱方式,統籌謀劃,加快提高清潔供暖比重,構建綠色、節約高效、協調適用的潔供暖體系加快智慧供熱進程。鄉域污水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處理方式,推進污水處理站等小型污水處理設施覆蓋鎮域。雨水排放路徑根據地勢應道循就近、就勢、順直、系統性的原則。排水排水網絡安全網絡安全韌性韌性供水網絡集約高效供水網絡集約高效能源體系清潔穩定能源體系清潔穩定環衛體系綠色協同環衛14、體系綠色協同全面提高防災減災水平,完善防災減災救災設施。實施重點溝渠堤防護岸工程建設,中心村按照20年一遇,其他村按照10年一遇標準設防,治理重點小流域,河道清淤疏浚整治。防洪防洪小龍馬鄉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5g,基本烈度度,新建、擴建、改建的建設工程,一般建設工程按照不低于當地基本抗震設防烈度進行抗震設防。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建設工程,按照高于當地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拐鹂拐鹪O置二級鄉鎮專職消防隊、鄉鎮志愿消防隊等。推動村、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建設微型消防站,提升初期火災處理能力。消防消防3.4 安全防災減災安全防災減災03 基礎設施支撐體系4.1 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15、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04 歷史文化保護和景觀風貌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歷史文化保護線,確定鄉域內文保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確保文物本體及周邊環境的整體性與協調性得到有效維護。統籌用好文化資源、歷史遺跡、民俗文化等各類展示空間。文物文物保護保護單位單位5 胡瓚墓(省級)胡瓚墓(省級)小龍馬墓群(市級)小龍馬墓群(市級)大鄭莊墓群(縣級)賈北汪遺址(縣級)北沿村墓群(縣級)PP北沿村墓群北沿村墓群4.2 特色風貌引導特色風貌引導充分發揮自然景觀本底價值,打造自然與人文和諧的特色景觀,建立“城鄉發展風貌區、南部田園風貌區、北部歷史風貌區”等3種特色風貌區。04 歷史文化保護和景觀風貌城鄉發展風貌16、區平原田園風貌區北部歷史風貌區沿省道S240和省道S549兩側打造帶狀風貌,體現城鄉發展,主要立面以簡約派建筑為主,傳統形式為輔,打造簡潔、現代的本土建筑風格。位于鄉域東部及南部大部分平原地區,主要包括馬到固、何營、西張村、大張村、北護駕、許官營、東張固等。依托傳統農作物種植景觀,建設林間綠道,通過見縫插綠、能彩則彩的方式形成作物與建筑相融的景觀風貌區。位于鄉域西北部,主要包括小龍馬、大龍馬、鄭營、賈八汪、曹八汪、武八汪、李八汪等。建筑風格宜以以融入本土元素的新中式建筑為輔,體現簡潔、質樸的鄉土建筑風格。形成“一心、兩軸一心、兩軸”的空間結構。“一心”:圍繞鄉政府形成的鄉綜合服務中心?!皟奢S”17、:沿省道S549形成發展軸,沿村內道路形成公共服務軸。1用地用地布局布局2藍綠藍綠空間空間3建筑風貌建筑風貌指引指引4公公共共服服務務設施設施綜合綜合交通交通 規劃以外圍生態空間環境為背景,合理安排鄉政府駐地公共綠地、防護綠地和廣場用地,逐步構建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街巷、廣場、公園等點、線、面相互協調的公共綠地系統。依托道路、公共服務設施、公共空間等,形成“生態宜居、獨具韻味”的文化景觀特征,突出鄉駐地示范帶動效應,打造鄉鎮風貌格局,強化節點,打造以自然景觀為基調、以“田園風情與創新活力共綻放”為鄉鎮景觀特色。合理配置鄉鎮資源,完善中小學、綜合文化、鄉鎮衛生院、體育場地、鄉鎮養老院等公共服務設施18、,科學布局滿足群眾需求,推動公共事業健康發展。完善鄉政府駐地原有路網格局,分為“干路支路”路網等級。結合商業區等區域,布置社會公共停車場。05 鄉駐地規劃5將劃定的村莊規劃編制單元,村莊等級、類型、發展方向,村莊建設用地邊界,以及不同類型村莊安全底線、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建設空間正負面清單等內容傳導至村莊規劃。嚴格落實上位規劃中明確的目標定位、重點項目用地和傳導數據。以分層傳導、剛彈并濟、保障實施為原則,提出對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編制建議和要求。明確下級規劃需要落實的約束指標、管控邊界和管控要求,健全規劃傳導機制,保障各類空間管控要素落地。6.1 傳導傳導體系體系06 空間傳導與規劃實施總體思路總體思路嚴格落實分區規劃傳導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等約束性指標,落實“三區三線”和重大基礎設施、生態廊道等空間布局。組織保障:完善規劃管理機制 管理保障:構建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 政策保障:加強規劃監督評估機制對村莊規劃的傳導對村莊規劃的傳導分區規劃傳導指引分區規劃傳導指引6.2 保障保障措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