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3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6324
2025-01-03
33頁
6.96MB
1、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五橫鄉人民政府2024年12月01-規劃總則02-基礎研究03-發展定位目標04-國土空間格局05-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06 -國土空間整治與生態修復 07-國土空間開發08-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目錄01規劃總則 規劃定位 規劃原則 規劃期限與范圍立足發展背景,確定工作重點1.1 規劃定位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對省級、市級、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深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以及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1.2 規劃原則底線思維綠色發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人為本提升品質上下結合強化實施公眾參與開放共享1.2、3 規劃期限與范圍鄉域規劃范圍:五橫鄉行政管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50.26平方公里,下轄2個社區,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地規劃范圍:以鄉政府所在區域為核心,總面積26.12hm本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規劃期限規劃范圍鄉域總面積50.26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總面積26.12hm。02基礎研究 地理區位 自然條件 社會經濟摸清資源底數,找準現狀問題2.1 地理區位五橫鄉隸屬于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東與羅嶺鎮、楊橋鎮接壤,南與大龍山鎮相毗連,西鄰懷寧縣月山鎮,西北界懷寧縣涼亭鄉。是宜秀區西北部的旅游重點鄉鎮,區3、位優勢明顯。五橫鄉合(肥)安(慶)高速、羅新(羅嶺至宜秀政務新區)、總五公路穿境而過。距安慶火車站20千米,民航機場15千米。五橫鄉是宜秀區西部商貿節點,轄區內有花溪茶谷、農民書畫村、千年古驛站、明代崇禎石塔等景點,是區域旅游經濟發展的龍頭鎮,也是美好安慶建設的重要空間載體。2.2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五橫鄉地處淺山丘陵地區,大龍山橫亙于東南,四周山嶺丘崗綿延起伏,山巖、山霧、石廟及4個大山沖(大英沖、姚沖、嚴沖、操沖)和許多小山沖。山場海拔高度在700米以下,其中海拔在500米以下、坡度30以下的緩坡山場2萬余畝。水資源分布宜秀區五橫鄉境內有曰公河和鳳凰河兩條河流,14座小二型水庫,500多口4、當家塘。曰公河是貫穿五橫社區和曰公社區全境的一條小型河流,全長6.25公里起于劉沖水庫,止于懷寧縣涼亭鄉,寬度從5-6米到20米不等。鳳凰河自白林村入境,由東而西,入菜子湖境內河道長6.3千米。氣候特征五橫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干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溫15.5,生長期年平均206天,無霜期年平均192天,最長218天,最短167天。2.3 社會經濟 人口情況五橫鄉下轄2個社區,3個行政村,2020年五橫鄉域戶籍人口約18603人,常住人口約8783人。產業情況五橫鄉現狀產業主要有主導產業,茶葉產業:五5、橫鄉擁有3230余畝茶園,2024年產量達到9350余斤,純收益約380萬元。特色產業,蔬菜和粉絲產業:白林村的蔬菜大棚年產量達20余萬斤,純收益約18萬元,虎山村的金虎山粉絲生產車間年產量翻番至3萬斤,純收益約30萬元。新興產業,菌菇產業園和鄉村振興培訓基地:五橫社區的蘑菇大棚項目純收益達30萬元,曰公社區與安慶職業技術學院合作的鄉村振興培訓基地已培訓360余人。旅游和文化產業,五橫鄉通過整合全鄉旅游資源,打造休閑觀光旅游線路,年接待游客達20余萬人次,帶動周邊農家樂增收58萬元左右。第一產業生態基底良好,一產種類豐富以水稻、菌菇、油菜、蔬菜、楊梅、茶葉種植等為主,但未形成規模化經營,有待進6、一步提升;第二產業以二產較薄弱,發展勢頭不足。第三產業主要是餐飲服務業等,發展滯后,且種類較單一。同時旅游資源豐富,但是鄉域資源缺乏整合,產業發展面臨新的挑戰。03發展定位與目標謀劃格局思路,錨定發展基調 規劃目標 發展規模與要素保障 規劃定位3.1 規劃目標 2025年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良田沃土得到有效保護,三線管控初見成效,生態環境治理初具成效;集鎮、中心村集聚效應明顯,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公共服務能力較大提升;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特色農產品產業鏈基本完善,農工文旅融合創新發展初見成效;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得到全面系統保護,生態宜居7、品質進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2035年打造宜秀區區域性旅游目的地至2035年,實現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建成旅游強鎮、文化興鎮,打造宜秀區區域性旅游目的地。全面形成底線牢固、耕地集中、生態優美、城鄉融合、風貌彰顯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國土空間安全底線更加牢固、競爭力持續增強、品質明顯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提高;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打造出集“鄉村文化、創意旅游、田園休閑”為一體的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3.2 發展規模與要素保障發展規模要素保障到2035年:鎮域總人口:1.89萬人左右常住人口:8871要素保障摸清底數夯實規劃基礎8、彰顯底蘊做亮五橫特色劃定底線落實管控要求優化底盤重塑空間結構做靚底色優化生態格局規劃定位3.3 規劃定位區域性旅游目的地特色農旅體驗旅游目的地宜城鄉村文化生態型旅游勝地銜接安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上位規劃要求合大龍山森林公園、鳳凰河、花溪茶谷等自然資源優勢,鄧稼先故居紅色資源優勢,鄧稼先、鄧石如等文人資源優勢,茶葉、粉絲、果蔬、菌菇等產業資源優勢,緊緊圍繞“農業立基、生態為本、文旅融合”的發展戰略,將五橫鄉打造以生態文旅、綠色種植為特色的宜秀區重點鄉。04國土空間格局落實底線約束,引導全域管控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落實三條控制線 規劃分區4.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核:五橫9、鄉政府駐地為綜合服務核。一廊:五橫鄉境內鳳凰河流域為生態廊道。三軸:以總五公路和楊白公路形成縱向交通軸,以五虎公路形成橫向交通軸。三區:以村莊建設集中區和耕地集中區規劃為南部高效農業區,以鄉內旅游資源為單元規劃形成中部旅游發展區,以南部生態保護紅線保護區規劃形成西南部生態涵養區。多點:以行政村為基本單元,鄉村行政村聯動發展。形成“一核一廊三軸三區多點”的空間格局4.2 落實三條控制線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9.89平方公里優化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2.66平方公里集約連片劃定城鎮開發邊界0平方公里4.3 規劃分區生態保護區五橫鎮生態保護區面積1371.81公頃。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須10、強制性嚴格保護的陸地自然區域,以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區域為主。農田保護區五橫鎮農田保護區面積1022.83公頃。永久基本農田和耕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生態控制區五橫鎮生態控制區面積534.28公頃。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陸地自然區域。鄉村發展區五橫鎮鄉村發展區面積2097.49公頃。農田保護區外,為滿足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以及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05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嚴守資源安全底線,科學利用自然資源 耕地資源保護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 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 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5.1 耕地資源保護 落實最嚴格的耕11、地保護制度要求,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耕地保有量、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生態有提高。嚴格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引導新發展林果業上山上坡,鼓勵利用“四荒”資源,不與糧爭地。強化耕地用途管制,嚴格管控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5.2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 現狀資源五橫鄉境內主要水體為鳳凰河,根據五橫鄉國土利用現狀數據,鎮域陸地水域面積為240.33公頃,由于鄉鎮發展,規劃后水域面積為239.21公頃。保護措施1.不得進行影響水體生態功能、水質等的開發與利用;2.劃定水體保護范圍,禁止在水體保護范圍內實施下列行為:擅自采砂,填埋水體;傾倒垃圾、工業廢渣等廢棄物;其他破壞12、水體生態、景觀,影響水質的行為;3.加強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和管理,積極開展水環境整治工程,落實涉水工業環境監管,積極開展農業面源與畜禽污染防治。利用目標至2035年,從用水安全角度,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目標為100%。5.3 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 現狀資源根據五橫鄉國土利用現狀數據,鄉域林地面積為2937.03公頃,主要位于鄉域的南部即白林村、楊亭村和曰公社區境內,規劃后林地面積為2950.78公頃。規劃造林綠化空間401.55公頃。根據宜秀區“林地一張圖”數據,境內公益林面積為936.82公頃。保護措施1.全面提升國土綠化水平,推進率水河沿岸防洪護岸工程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力度;2.全面13、提升林業質量效益,科學開展天然林經營,保育結合,更新改造和優化樹種,開展松材線蟲病枯死木清理除治。3.合理安排造林綠化空間堅持“宜林則林、宜灌則灌”,開展造林綠化空間適宜性評估,全面摸清適宜造林綠化空間。5.4 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 現狀資源套合安慶市探礦權、采礦權數據,五橫鄉全域范圍內涉及三處探礦權,分別為安徽省安慶市五橫橋橋銅金礦詳查、安徽省懷寧縣石頭咀銅多金屬礦詳查、安徽省安慶市吳家老屋地區銅金多金屬礦普查,涉及范圍面積共計10.85平方公里。嚴格落實礦產資源保護嚴格規劃準入管理,引導砂石集中開采、規模開采、綠色開采。嚴格實施國土空間管控措施,銜接落實區域“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14、優化開發利用結構,強化礦山整合,促進規模化、集約化,綜合利用、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加快礦業綠色發展全面實施綠色勘查,將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態環保的要求貫穿于地質勘查全過程,做好勘查區內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堅持綠色礦山建設有序推進、分布實施。強化礦山生態修復,明確礦區生態保護責任主體,把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監管落實到礦產開發全過程。5.5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保護名錄重點保護兩處省級文化保護單位,即兩鄧故居(鐵硯山房)和鄧石如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崇禎石塔。序號行政村名鄉村歷史文化保護線地點1白林村1.33 兩鄧故居2虎山村7.57 鄧石如墓合計8.90 鄉村歷史文化保護線面積匯總表單位:公頃 保護15、要求根據1992年安徽省文物事業管理局、安徽省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廳關于公布安徽省第一、第二、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的通知(【1992】皖文物字第049號),公布其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鐵硯山房保護范圍:四周墻基外,東2米;西2米;南3米;北2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50米;西26米至月塘埂;南、北各30米。鄧石如墓保護范圍:以墓冢為中心,東15米;西19米;南19米;北1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西各100米;南、北各200米。保護標志:鐵硯山房和鄧石如墓前立有保護標志一處。記錄檔案:鐵硯山房和鄧石如墓保護檔案已建立,現存五橫鄉文化站。保護管理機構:16、五橫鄉文化站主要負責相關保護、監督和管理。06國土空間整治與生態修復全域土地整治,生態保護修復 國土綜合整治 生態保護修復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 國土綜合整治:國土綜合整治以提高土地質量和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為目標,采取行政、經濟、法律、工程和生物等措施,對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整治,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調整改造,對土地資源重新分配。生態修復: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五橫鄉生態修復項目主要為鳳凰河流域進行水生態修復、水文化建設,改善水生態環境,涉及白林、虎山、楊亭村,涉及面積為11.09公頃。五橫鄉國土整治與17、生態修復圖07國土空間開發優化城鎮格局,健全支撐體系 鎮村體系 產業發展布局 綜合交通規劃 鎮村基礎設施配套 公共服務設施配套 鎮區規劃強化村鎮體系結構鄉政府駐地中心村自然村村莊分級分類引導五橫鄉鄉政府駐地楊亭村蜈山中心村白林村林峰中心村虎山村廟屋中心村曰公社區老屋中心村五橫社區五橫中心村7.1 鎮村體系自然村165 個五橫鎮范圍內行政村分為五橫鄉范圍內行政村分為城郊融合類(3個)、集聚提升類(1個)、其他類(1個)三個類型;其中五橫社區為鄉政府駐地所在地。以自然村(居民點)為單位,深化自然村村莊分類;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礎上,將村莊居民點劃分為提升型(33個)、穩定型(107個)、收縮型(18、20個)和撤并型(5個)。7.2 鎮村綜合交通規劃協同構建區域性內聯外暢的交通設施網絡。鎮域對外交通主要為“一橫、兩縱,多輻射”交通網體系。一橫:指天天高速。該項目從樅陽進入宜秀區,以隧道形式穿越巨石山省級森林公園。兩縱:G347和合安高速。G347國道串聯楊橋、羅嶺、五橫、中心城區,加強五橫鄉與安慶中心城區、懷寧、樅陽的交道聯系。合安高速在安慶有安慶北互通、安慶互通、振風大道互通三處互通,其中安慶互通位于合安高速與龍眠山路交叉口,承擔安慶進出合安高速75%的交通量,同時連接了安慶北互通與振風大道兩個出入口,集散交通壓力巨大。多輻射:包括總五公路、五虎公路、楊白公路及其他主要鄉村道路。7.3 19、鎮村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構建“鎮區級+中心村+一般村”三級服務設施配置體系.鎮區級:鎮區級公服設施主要為中心鎮區范圍內的配套設施,包括行政辦公、教育設施、文體設施、醫療衛生設施、社會福利設施、商業設施等。中心村級:中心村級設施涉及商業設施、行政管理及綜合服務、醫療衛生以及必要的教育設施。自然村級:自然村公服設施主要依據村莊的類型和發展方向進行設置,除必要的行政管理及綜合服務、醫療衛生等設施外,如旅游型村莊可以設施相應的旅游設施。學有優教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有效供給全民康體完善體育健身設施體系老有所依推進養老服務區域全覆蓋弱有所扶完善殘疾人服務設施體系病有良醫推動20、各級醫療資源增量提升以文惠民完善文化服務設施體系7.4 鎮村基礎設施規劃給水工程規劃五橫鄉近期由安慶市自來水廠,遠期接北城規劃水廠接入。給水干管管徑 200mm 和 300mm,采取地形高差的重力自流方式和機械提升加壓方式兩種方式供水。排水工程規劃采取雨污分流排水體制和分級配套的方式,按照“農村污水無害化、城鎮污水資源化”的基本思路,堅持“因地制宜、應收盡收”原則,構建“鎮一村”二級生活污水治理體系。電力工程規劃規劃電壓等500KV/220KV/110KV/10KV、四個等級,其中高壓輸電線路為 500KV/220KV/110KV,高壓配電線路為 10kV,低壓配電線路為 380/220V。積21、極推進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加強線路聯絡,降低供電半徑。至 2035 年,戶均配電容量提高到 4.0kVA。電信工程規劃合理布局通信基礎設施,按照“多網融合、設施共建”理念,統籌推進新一代移動通信網(包括 5G)、互聯網、廣播電視網、物聯網等網絡建設,逐步實現多網融合。至 2035 年實現行政村 5G 網絡全覆蓋,保證生產生活對 5G 的需求。燃氣工程規劃規劃燃氣管網并入安慶市區燃氣管網,由中壓輸氣管線從安慶門氣山天然氣門站沿規劃 G347 國道引入,為鄉域供氣;天然氣管線未覆蓋區域可采用灌裝液化石油氣供氣,滿足農村生產生活需要。7.5 中心鎮區規劃結構形成“一軸三片一核”的空間結構”的空間格局一22、軸:總五公路綜合服務軸三片:舒適居住片區、綜合服務片區、活力教育片區一核:綜合服務核心08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 落實市縣規劃落實上位規劃各項要求落實市縣規劃確定的職能定位、約束性指標、三區三線和重大基礎設施、生態廊道等空間布局。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傳導劃定詳細(村莊)規劃管控單元,通過控制圖則進行管控指引重點將發展指引、指標、邊界、用途、名錄等傳導至城鎮詳規單元和村莊管控單元。專項規劃傳導制定專項規劃編制清單編制交通、產業、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等其他專項規劃,進行橫向傳導。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應將鄉鎮行政區域內劃分為若干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分為城鎮單元和鄉村單元。打破單一,規模適度。打破單一行政村邊界,進行空間整合。緊密聯系,集中成片。易于集中連片產生規模效應的村莊劃分為一個單元。稟賦相似,資源整合。立足不同區域的地理特征,強化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