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相關技術要求及標準(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6407
2025-01-06
9頁
95.59KB
1、路基施工相關技術要求及標準一、 路堤施工基床底層填筑技術要求(1)施工控制技術控制要點序號控制項目控制要求1測量放樣每10m為一個斷面在邊樁上標出填高,再在撞扁打入竹樁,做好標記用以控制填高厚度。2填料選擇基床底層用A、B組填料,工廠化生產。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填筑前對取土場填料進行取樣檢驗,當填料土質發生變化或更換取土場時應重新進行檢驗。每10000m3或土性變化明顯時檢驗一次顆粒級配曲線,檢查填料顆粒粒徑、級配是否滿足壓實要求。3填料運輸采用大型自卸車運輸,并應保證運輸能力,運料車不能在新鋪且未碾壓成型的層面上行駛。4填料填筑為防止填料“集料窩”現象,應進行網格布料,根據松鋪厚度計算每車料2、攤鋪面積,確定堆放密度并劃分網格。不同性質的填料應分別填筑,不得混填。采用碎石類土和礫石類土填筑時,分成壓實厚度不宜大于30cm。分層填筑最小厚度不宜小于10cm。5碾壓壓實順序應按先中兩側后中間、先靜壓后弱振、再強振的操作程序進行碾壓。按照試驗段確定的壓實參數控制壓實速度和壓實遍數,各種壓路機行駛速度不宜超過4km/h。各區段交接處,應互相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不應小于2.0m,沿線路縱向行與行之間壓實重疊不應小于40c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應錯開不小于3.0m。(2)基床底層填筑技術要求基床底層壓實質量標準填料壓實標準改良細粒土砂類土及細礫土隨時類及粗礫土A、B組填料及改良土地基系數K30(3、MPa/m)110130150動態變形模量Evd(MPa)404040壓實系數K0.95-孔隙率n-28%28%基床底層外形尺寸允許偏差序號項目允許偏差1中線至邊緣距離+50、0mm2寬度不小于設計值3橫坡0.5%4平整度不大于15mm5厚度30mm基床表層填筑技術要求(1)施工控制技術控制要點序號控制項目控制要求1測量放樣每10m為一個斷面在邊樁上標出填高,再在撞扁打入竹樁,做好標記用以控制填高厚度。2填料選擇基床表層采用級配碎石填筑,工廠化生產。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碎石顆粒中針狀和片狀碎石含量不大于20%;質軟和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過10%。3填料運輸采用大型自卸車運輸,并應保證運輸能力4、,運料車不能在新鋪且未碾壓成型的層面上行駛。4填料填筑填筑前應檢查基床底層幾何尺寸、壓實標準是否符合要求。上層開鋪前,下承層表面用灑水車適當灑水,保證其濕潤,以增強上下層的結合。施工中應隨時拉線檢查線路縱坡和橫坡。5碾壓碾壓時遵循先輕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則。采用重型光輪壓路機碾壓,按照試驗段確定的壓實參數控制碾壓遍數和程序進行壓實,各區段交接處應相互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不應小于2.0m,沿線路縱向行與行之間壓實重疊不應小于40c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應錯開不小于3.0m。6整修養護基床表層頂面整修完成后,應嚴格控制車輛通行,做好基床表面的保護工作,防止表層擾動破壞。(2)基床表層填筑技術要求基床5、表層填筑壓實標準填料壓 實 標 準地基系數K30(MPa/m)動態變形模量Evd(MPa)孔隙率n級配沙礫石或級配碎石1905518%基床表層外形尺寸允許偏差序號項目允許偏差1中線高程10mm2路肩高程10mm3中線至路肩邊緣+20、0mm4寬 度不小于設計值5橫 坡0.5%6平整度不大于10mm7厚 度-20mm三、路塹施工(1)施工控制技術控制要點序號控制項目控制要求1施工準備開挖前先做好塹頂截、排水設施,開挖段排水保持通暢,排出的水不得損害路基及周邊設施。2測量放樣根據地面高程、設計坡率準確定出坡頂開挖線;用坡度尺,確定開挖面3路塹開挖1、土質路塹土方開挖應自上而下進行,開挖一級,加固防6、護一級,嚴禁一挖到底再進行防護。不得亂挖超挖,嚴禁掏底開挖。經常檢查邊坡開挖坡度,糾正偏差,避免超挖、欠挖。用挖掘機將坡面整理平順,無明顯的局部高低差。高路塹邊坡開挖按照設計圖設置邊坡平臺,且平臺面應有向路基側溝排水的坡度。需設防護的邊坡,按設計要求及時支護,不得長期暴露,造成坡面坍塌。在挖方時先預留一定厚度的保護層,支護時才刷坡,邊刷坡邊支護。路塹挖至設計后,要根據路基設計圖及時作好截水滲溝2、石質路塹開挖及爆破應按巖性、產狀、邊坡高度選擇石方方法,嚴格控制藥量。爆破后,應確保邊坡和塹頂山體穩定,基床和邊坡平順、不破碎、不松動;凹凸不平處采用混凝土補齊。挖方邊坡應從開挖面向下分級清刷邊坡,下7、挖23m時,應對新開挖邊坡刷坡,清刷后的邊坡不應陡于設計規定。基床應將表面做成向兩側的4%排水破,做到表面平順,肩棱整齊,對凹凸不平處以同等級防護混凝土補齊。4爆破遵守國家爆破安全規程,確保周邊環境安全,宜采用松動爆破,炮孔直徑38150mm,深度15mm。5路塹基床表層基床底層表面做成向兩側4%的排水坡,施工時,其上宜保留0.5m厚土待基床表層施工前開挖。當基床范圍內有Ps1.5MPa或o0.18MPa的土層時,應進行土質改良和加固處理。(2)路塹施工技術要求邊坡邊坡點位置及平臺位置、寬度施工允許偏差序號項目允許偏差1邊坡點位置100mm2平臺位置100mm3平臺寬度50mm路基面施工允許偏8、差序號項目允許偏差1路肩高程10mm2中線至路肩邊緣距離+20mm03寬度不小于設計值4橫坡0.5%5平整度不大于10mm路塹基床表層厚度、邊坡允許偏差序號項目允許偏差1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厚度-20mm2基床表層底部砂墊層厚度不小于設計值3邊坡坡率不陡于設計值路塹側溝施工允許偏差序號項目允許偏差石質溝預制或現澆混凝土溝1溝底中心位置+50mm0+50mm02溝底高程20mm10mm3凈空尺寸(上下寬深度)20mm20mm4邊坡坡率(偏陡量)5%設計值5%設計值5鋪砌厚度-10mm-10mm6溝底坡度5%設計值5%設計值7溝底平整度20mm10mm8平臺寬度50mm50mm9溝頂高程0-20mm四9、邊坡防護 拱形骨架護坡防護形式技術要求路堤邊坡拱形骨架護坡路堤邊坡拱型骨架凈距3m3m,支骨架為L型,寬0.4m,主骨架為U型,寬0.6m,骨架嵌入路堤邊坡深0.6m,外露截水槽0.1m。條形基礎,頂寬0.4m,高1.1m(外露地面不小于0.5m)。骨架、截水槽、基礎均以C25混凝土現澆。沿骨架護坡長每隔1015m(34個完整拱)設一道伸縮縫,縫寬0.02m,縫內沿內、外、頂三邊填塞瀝青麻筋,深0.2m。便于養護,當防護長度大于300m時應在適當位置(如橋頭、涵洞等)處設寬0.6m的C25混凝土踏步,大于500m時每隔300m左右設一道踏步。路堤骨架應從路肩至坡腳自上往下布置,最下一拱至護腳10、頂面不應 大于3.0m;拱型骨架內噴播植草或客土噴播植草間種紫穗槐、夾竹桃等鄉土灌木。路塹邊坡拱形骨架護坡路塹邊坡拱型骨架凈距3m3m,支骨架為L型,寬0.4m,主骨架為U型,寬0.6m,一般土質、全風化巖或軟質巖骨架嵌入路塹邊坡深度為0.6m,膨脹土(巖)時骨架嵌入邊坡深0.8m,外露截水槽0.1m。耳強式基礎,一般土質、全風化巖或軟質巖路塹底寬1m;膨脹土(巖)路塹底寬1.5m,與側溝平臺銜接。塹頂設1.0m寬,0.3m厚帽石,骨架、截水槽、基礎均以C25混凝土現澆。路塹骨架應從側溝平臺至塹頂自下往上布置,最上一拱至帽石 底面不應大于3.0m。土質路塹拱形骨架內噴播并間種紫穗槐、夾竹桃等灌11、木,軟質巖及植物不易成活的全風化巖路塹骨架內先客土厚0.3m,在進行噴播植草間種灌木防護。骨架內填土坡面應與骨架表面保持一致。骨架與截水槽同時施工,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其邊緣回填好,夯擊密實,防止表水侵入沖毀骨架。其他伸縮縫、檢查踏步等要求與路堤邊坡拱形骨架護坡相同。C25混凝土正六邊形空心塊護坡防護形式技術要求C25混凝土正六邊形空心塊護坡(1)與路堤護肩下設0.40m寬,0.3m厚的鑲邊。在護坡起、終點及沿護坡長每隔1015.0m設一道寬0.60m,厚0.4m的肋柱,鑲邊下部及肋柱兩側設高0.10m的截水槽,護肩、鑲邊、基礎、肋柱、截水槽均以C25混凝土現澆。(2)肋柱間邊坡鋪正六邊形空心12、塊,正六邊形空心塊采用C25混凝土預制,邊長0.20m,壁厚0.04m,高0.12m。(3)塊內回填種植土(可用基底清表土),噴播植草。每交錯相隔一塊空心塊內(間距0.6m),插種2棵紫穗槐或其它鄉土灌木。(4)空心塊表面應與肋柱鑲邊平齊,縱橫向起終點不足一塊時,可剪裁標準塊或采用C25混凝土補齊。(5)為便于養護,當防護長度大于300m時應在適當位置(如橋頭、涵洞等)處設寬0.6m的C25混凝土踏步。大于500m時每隔300m設置左右設置一道踏步。(6)當地基土層為膨脹土(巖)時,基礎與坡腳外排水溝間采用0.3m厚M10水泥砂漿砌片石滿砌。(7)施工前應整修好坡面,清除浮土,填補坑凹,使坡面13、平整。自下而上鋪設混凝土空心磚。鋪設時應拿橡皮錘擊打,不得使用鐵錘等重物,并保證塊面和坡面密貼,塊邊和坡邊一致,空心塊排列整齊平順,不得扭曲。三維柔性生態護坡防護形式技術要求三維柔性生態護坡(1)三維柔性生態護坡用于車站和環境敏感點路堤坡面防護,其鑲邊、肋柱、截水槽、踏步等要求均與正六邊形混凝土空心塊防護相同。肋柱間采用三維柔性生態護坡防護。(2)三維柔性生態護坡集土木工程結構、綠化、環保、節能降耗于一體, 組件主要包括:生態袋、扎口帶、縫袋線及滿足多向排水功能與強度要求的三維排水聯結扣等。其各組件要求如下:生態袋:以聚丙烯為主要原料,要求具有抗紫外線、抗老化、抗酸 堿鹽、透水不透土等功能,生14、態袋的縫袋線要求是具有同樣抗紫外線破壞 的黑色線,生態袋的扎口帶要求具有同樣抗紫外線破壞的單向自鎖結構功 能的黑色帶。生態袋采用無紡針刺工藝經單面燒結制成,袋體材料不含對 環境有危害性影響的聯苯胺等23種禁用的可分解芳香胺成分;生態袋材料 質量100g/m2,其力學參數和等效孔徑指標滿足國標(GB/T17639-1998, 縱向4.5KN/m、橫向4.5KN/m、CBR 頂破強力800N 、等效孔徑O95 為0.07-0.20mm)要求;對植物非常友善,植物根莖能自由穿透袋體快速生長; LB-M型,規格為815mm440mm,產品規格誤差范圍為5%;袋體成型規 格為580mm330mm150m15、m。聯結扣:是將生態袋單體聯結成一個整體,使護坡結構達到安全穩定的構件,要求如下:.其材質及環保性能與生態袋相符。.其上下面必須有具備倒鉤特性的棘爪,棘爪總數不少于12個,高度不小于25mm,按力學要求科學合理分布,任意兩個棘爪均不在同一剪切破壞軌跡上,最大限度的發揮每個棘爪的力學作用。.滿足植物生長和排水的垂直孔洞不少于32個,每個孔洞直徑大于15mm,孔洞透水面積不小于聯結扣總面積的45%,以滿足多向排濾水及植物根系生長的要求。.其雙向凹槽和垂直孔洞組合成相互交錯的非線性凸肋結構,與科學合理分布的倒鉤棘爪形成內磨擦緊鎖結構,以滿足結構安全穩定的要求。.聯結扣(型號規格為3088356)的上16、下面各有6個棘爪,單個棘爪所能承受的剪切力大于360N。(3)生態袋內采用級配良好的砂土顆粒材料填充,混播種植的部位應摻 入灌草種子、基肥或混合料,與種植土混合均勻后再裝袋。填充物應根據 不同工程、坡體巖土狀況和植被品種的具體要求進行選配, 由專業施工單 位提供必要的技術和施工方案。(4)態袋底部沿坡面長、高每隔2.0m上、下、左、右交錯設置一處塑料排水帶,以利邊坡排水,排水帶采用100-B型,材料要求:復合體厚度4mm,縱向通水量25cm/s,抗拉強度1.3kN/10cm,延伸率10;濾膜滲透系數1.510 cm/s,抗拉強度25kN/10cm,等效孔徑O950.075mm。(5)采用三維柔17、性生態護坡防護的路堤應在邊坡水平寬度3.0m范圍內, 自坡腳至基床表層下每隔0.6m鋪設一層抗拉強度為30kN/m的雙向土工格 柵。(6)生態袋裝填砂性土,根據現場情況確定有機肥的種類和摻入量。(7)生態袋每施工1.0米高,對填充物澆水預沉降后,再進行下道工序。C30砼重力式擋土墻防護形式技術要求C30砼重力式擋土墻(1)墻身采用C30片石混凝土澆筑,當地層或地下水具侵蝕性時尚應按耐 久性要求提高標號。土質、全風化巖層,擋墻高度一般不超過6m,軟質路塹墻高一般不超過8m,硬質巖路塹墻高一般不超過10m。(2)路塹擋墻基礎埋置深度:土質及軟質巖地層及硬質巖應在側溝平臺以下不小于 1.0m,膨脹土18、(巖)不小于 1.5m,并低于側溝圬工底面不小于 0.2m。(3)墻身沿線路方向每隔 1025m 結合墻高設置寬 23cm 的伸縮縫或沉 降縫一道。縫內沿墻頂、內、外三邊填塞深度不小于 0.2m 的瀝青麻筋,完 整的硬質巖可不填縫。(4)墻身露出側溝平臺部分,沿墻高和墻長方向每隔23m上、下、左、 右交錯設置泄水孔,泄水孔采用10cmPVC管,進水口處用0.30.3m透水土工布(400g/m)包裹,以4的坡向外排水,最下一排泄水孔高出側溝平臺0.3m。(5)墻背于最下排泄水孔下設置0.4m寬(膨脹巖土為0.5m)的C30混凝土隔水層,隔水層應與墻身一同灌注。墻頂設2.0m寬平臺(不含墻寬),平19、臺厚0.4m,以M10水泥砂漿砌片石砌筑,墻后自平臺以下至隔水層間鋪設塑料排水片材及0.3m厚(膨脹巖土為0.5m厚)袋裝砂夾碎石反濾層。(6)路塹開挖開挖至塹頂高后,應分層開挖并及時采用土釘支護,土釘長4m,采用直徑32mm的HRB335鋼筋制作。擋土墻起終點處設C30混凝土堵頭墻與邊坡銜接。(7)雨季施工擋土墻應搭設雨棚,地面上加筑適當高度的圍埂,防止地表匯集雨水流入基坑內。基坑開挖前,應平整地面,做好地表截、排水及防滲工作。對于開挖較深或穩定性較差的基坑,應分段跳槽開挖,加強臨時支護。基坑棄土或坑邊材料的堆放位置與高度應不影響基坑的穩定。開挖后及時驗槽,認真核對地質資料。如遇地層情況與設20、計不符時,應及聯系。C40鋼筋混凝土錨固樁防護形式技術要求C40鋼筋混凝土錨固樁(1)錨固樁及樁板墻樁身一般采用鋼筋混凝土現澆,混凝土強度等級依據工點設計圖確定,當地層或地下水具侵蝕性時尚應按耐久性要求提高標號。(2)樁孔采用人工挖孔;錨固樁間按設計采用擋土板,擋土板采用預制C40鋼筋混凝土板,高0.5m,擋板下部設 M10 水泥砂漿砌片石找平層。(3)樁孔采用人工挖孔,樁孔開挖設置 C20 鋼筋混凝土鎖口,樁井設置護壁,厚0.3m。擋土板后設置塑料排水片材及 0.3m 厚(膨脹巖土為 0.5m 厚)袋裝砂夾碎石反濾層,反濾層底部設置現澆的 C25 混凝土隔水層。(4)樁身四角各布置一根50m21、m的鋼管,以便進行樁身混凝土無損檢測,檢測完成后灌注與樁身相同標號混凝土。(5)路塹樁板墻或錨固樁應先分級開挖樁頂以上各級邊坡,并分級施工各 級邊坡的防護工程,在下級邊坡開挖前必須完成上級邊坡的支擋防護工程 和截排水工程,并應確認其已能有效工作;形成工作面后再跳樁開挖施工 錨固樁,待樁身混凝土強度達設計強度后方可開挖樁前土石方,最后安裝擋土板。(6)當錨固樁施工中有滑動跡象或需加快施工進度時,宜采用速凝、早強混凝土。樁板墻樁身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開挖樁前土體,安放樁間擋土板。滑坡地段樁前土體應間隔開挖,并宜從上至下逐層開挖,隨挖隨安裝擋土板。(7)開挖樁孔應按設計做好鎖口,鎖口高出地面應不小于設計要求,樁孔應分節開挖,做好護壁。樁孔開挖過程中,發現護壁可能出現開裂時,須適當增加鋼筋,防止坍孔。灌注樁身混凝土前應檢查凈空斷面、鑿毛混凝土護壁、做好安置鋼筋籠的測量放樣。灌注樁身混凝土必須連續不間斷進行,以免形成相對軟弱截面。高出路基面或地面需拆除的護壁表面不應鑿毛,且此段樁身與護壁之間應采用寶麗板或其它材料隔離,以利樁身整齊和美觀,樁身暴露部分應鑿除鎖口和護壁,必要時進行抹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