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蒙古族自治縣阜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2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6625
2025-01-09
22頁
2.68MB
1、阜新蒙古族自治縣阜新鎮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阜新蒙古族自治縣阜新鎮人民政府 2024年07月 目錄 01 規劃總則 02 國土空間管控 03 產業布局與引導 04 鎮村體系規劃 05 鎮區布局規劃 06 國土空間整治 07 規劃實施措施 01 規劃總則 阜新市重要的產業承載區;阜新市城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果園子”;生態宜居示范區。規劃范圍為阜新鎮行政轄域,總面積約302.84平方公里 規劃范圍 規劃期限 人口規模 2 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 近期為2025年,遠期至2035年 到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3.2萬人 01 規劃定位 02 國土空間管控 2、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構建“2+2+4”(兩心兩帶四板塊)的全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兩心:中心城區城市綜合服務中心和鎮區綜合服務中心;兩帶:橫向的交通連接帶和縱向的空間發展帶;四板塊:生態保護板塊、農業經濟板塊、現代產業板塊和城市綜合板塊 02 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轄區面積的16.61%國土空間管控間 生態保護紅線 永久基本農田 城鎮開發邊界 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占轄區面積的30.43%城鎮開發邊界面積占轄區面積的7.14%02 03 產業布局與引導 產業總體空間布局 畜牧生產加工區畜牧生產加工區 區域產業重點劃分為五大產業區 生態保護區生態保護區 城市綜合服務區城市綜合服務區 三產融合區三產融合區 高效3、農業區高效農業區 03 一產一產 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優勢,發展雜糧、棚膜蔬菜、綠色山珍、中藥材等作物種植和驢、蜂等特色養殖,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提高土地的產出價值,增加農民收入。產業發展引導 二產二產 阜新鎮作為阜新縣產業園區的重要承載地,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鑄造、新能源和環保產業。三產三產 建立適應居民多樣化需求的商業服務和電子商務網絡,形成便捷快速的物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田園休閑旅游,促進區域其他產業整體發展,推動第三產業轉型升級。03 04 鎮村體系規劃 鎮 區:他本扎蘭村、中心村:公官營子村、趙大把營子村 一般村:張家洼村、東扣莫村、西扣莫村、套土營子村、桃李 村、沙扎蘭村、白4、玉都村、平安地村、巨力克村、巴 扎蘭村、皂力營子村、哈朋營子村、巴斯營子村、衙 門營子村、同乃營子村 鎮村體系規劃 構建“鎮區中心村一般村”的三級鎮村體系 04 整治提升類(14個)公官營子村、趙大把營子、巴扎蘭村、同乃營子村、衙門營子村、巨力克村、張家洼村、套土營子村、桃李村、沙扎蘭村、平安地村、皂力營子村、哈朋營子村和巴斯營子村 他本扎蘭村 東扣莫村、西扣莫村 白玉都村 城郊融合類(2個)集聚建設類(1個)特色保護類(15個)村莊分類管控 04 05 鎮區布局規劃 鎮區用地布局 05 城鎮住宅用地:降低至占鎮區建設用地的53.22%商業用地:增加至占鎮區建設用地的12.26%教育用地:增加5、至占鎮區建設用地的3.25%城鎮道路用地:增加至占鎮區建設用地的5.80%公共設施布局 商業服務設施 醫療衛生設施 醫療衛生設施為阜新鎮醫院 教育機構設施 教育機構用地為阜新鎮小學 行政管理設施 鎮政府位于他本村,設有公安派出所,建設管理機構、土地管理機構,工商、稅務、糧管所,交通監理站,居委會等 沿省道205的商業街 05 積極謀劃能 源資源儲備 基地 完善重點礦 產資源儲運 設施 增強資源能 源供給保障 能力 加大創新要 素投入 干路紅線 控制在15米 道路交通規劃 支路紅線 控制在12米 主干路紅線控制在24米 道路系統等級分為主干路、干路、支路三個級別道路 05 細河、高林臺河在阜新鎮6、鎮區河段按10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進行設防其他河流按20年一遇防洪標準。加強消防站消防設施和消防隊伍建設,沿供水管道以120-150m的服務半徑設置消防栓 防洪排澇 消防 防震 綜合防災規劃 05 一般民用和工業建筑抗震措施按烈度6度標準設防。生命線工程系統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構造措施按烈度7度標準設防 06 國土空間整治 與全域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同步鎮區和村莊集中安置區污水處理設施,構建鎮村污水收集處置體系,促進全域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以及綜合利用,減少污水對村莊周邊生態環境影響。綜合治理位于公官營子村的市垃圾處理廠,杜絕垃圾處理廠對周邊村民的生產生活的影響。阜新鎮的生態修復主要為進行山體綠色治療,打造天然大氧吧。閉坑礦山治理工程,治理面積4.67公頃,位置在沙扎蘭村。阜新鎮的用地整理為阜蒙縣街基河小流域阜蒙縣亞單元綜合治理項目,治理面積533.33公頃,涉及沙扎蘭村和白玉都村。土地整治 環境治理 生態修復 06 國土空間整治 07 規劃實施措施 堅持“人民城鎮人民建”誰投資、誰建設、誰受益的原則,根據土地有償出讓、轉讓的要求,開辟多方資金來源。城鎮建設應集中力量,優先建設基礎設施和必需的公共服務設施,創造良好的投資和開發環境。遠近期相結合,量力而行,分批建設,盡早受益,急緩相協調,反對急功近利。07